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動詞虛化在句法語法、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搭配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不可或缺?,F(xiàn)在對于虛化動詞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但是對于維吾爾語中漢語虛化動詞表達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以漢語中動詞虛化的各種結(jié)果為切入點,對于漢語中的常見虛化動詞在維吾爾語中的表達進行翻譯研究。
現(xiàn)代漢語中不存在實質(zhì)的意義,但具有句法和修辭作用的動詞,叫作“虛化動詞”。動詞的虛化是動詞本身意義表達的弱化或喪失,在句子中主要起句法或修飾作用。
虛化動詞在書面交流、日常用語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虛化動詞可用在廣泛的語境中,還能和多種詞匯搭配,它更能體現(xiàn)人類日常交際時語言使用的多樣性、抽象性和交際性。雖然虛化動詞的具體意義被削弱或者幾乎消失,但是它的搭配能力不斷增強,這更加體現(xiàn)出虛化動詞使?jié)h語語法手段更加完善,語法結(jié)構(gòu)也更加精密。
漢語中動詞虛化的類型:虛化為助動詞。助動詞,是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前面表示意愿意義或者可能性、必要意義的動詞。例如:
(1)我想去杭州旅游。
(2)我能說四種語言。
(3)你應(yīng)該早點起床,不然趕不上火車。
例句(1)中,“想”表達了說話人的主觀意愿,還有“肯、敢、愿意”等詞,也有這種作用;例句(2)中,“能”表示了一種能力的可行,這類助動詞還有“能夠、可能、會、可以”等;例句(3)中,“應(yīng)該”表示必須、必要。
虛化成介詞。漢語中的多數(shù)介詞都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介詞在句子中起標記作用,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名詞、代詞之前。介詞可以用來表示時間,處所,狀況等。例如:
(1)他從早工作到晚。
(2)他用掃把清理垃圾。
例句(1)中的介詞“從”和“到”表示時間點的起始點和終止點,此外還有“自、往、在、至、趁、當、于、朝、向”等,也是表示時間、處所和方向的介詞;例句(2)中的介詞“用”表示憑借,此外還有“按照、依照、靠、通過”等,也是表示依據(jù)、方式方法的介詞。
虛化成補語。動詞虛化的另一種常見結(jié)果就是成為句子成分中的補語。漢語句子是由主、謂、賓、定、狀、補,六個句子成分組成的,但《維吾爾語語法》一書中認為,“在目的語中,句子成分一般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和狀語等五種”。在目的語中沒有漢語補語的對應(yīng)表達成分,目的語形態(tài)變化活躍豐富,翻譯起來難度較大。
動詞虛化成結(jié)果補語。結(jié)果補語表示動作或行為發(fā)生后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漢語中表示動作徹底完成的結(jié)果補語有“成,落,住,走,完,光,到,會,住,來,去,上,下”等。
動詞虛化成程度補語。程度補語是“用在形容詞和少數(shù)動詞(主要是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后面表示性狀的程度”的補語。
動詞虛化成趨向補語。趨向補語,表示事物的運行方向是隨著運動而變化的,如上、下、進、出、回、來、去、上來、上去、下來、下去、進來、進去、出來、回去等。
虛化為助動詞的維譯,通過維吾爾語的表愿動名詞來表達。當漢語中的動詞虛化為表示意愿的助動詞時,往往可以通過目的語中的表愿動名詞形容來表達。該結(jié)構(gòu)通常表示主體執(zhí)行動作的有無,其表現(xiàn)形式是在動詞詞干之后綴接詞尾-Bu/-qu/-gy/-ky,例如
(1)我想去四川生活。
menin sitfyεn gεberip turmufketfyr g ymb ar.
(2)他不肯吃飯。
unin t a m a q je g ysi joq.
目的語中用動詞后綴接表愿動名詞再結(jié)合動詞“bαr-/joq-”表示主體動作進行意愿的有無。例句(1)的維譯運用該句型結(jié)合肯定動詞“bαr-”表達出主體愿意行使“去四川”這一動作;例句(2)的維譯運用該句型結(jié)合否定動詞“joq-”表達出主體不愿意進行“吃飯”這一動作。
通過目的語動詞的能動形式來表達。當漢語中的動詞虛化為表現(xiàn)能力可行性的助動詞時,往往可以通過目的語動詞的能動形式來表達。在目的語中,動詞的能動形式用來強調(diào)主體進行動作的能力或可能性,其表現(xiàn)形式是在動詞詞干結(jié)合附加成分-a1a/-εlε/-jala/-jεlε構(gòu)成,例如:
(1)我會放風(fēng)箏。
mεnlεglεkutfur a1α jmεn.
(2)他能夠完成這件事。
u bu ifni tα m a mlij αlα jdu.
目的語動詞的能動形式表示主體進行動作的能力。例句(1)維譯中使用動詞的能動式體現(xiàn)出主體具有進行“放風(fēng)箏”這一動作的能力;例句(2)維譯中使用動詞的能動式強調(diào)了主體具有“完成這事”的能力。
通過目的語動詞的虛擬式結(jié)合過程系動詞“bol-”表達。
(1)我不該睡太晚。
mεn bεk kεt??uxlisa m bolmα jdu.
(2)你的意見是錯的,該放棄。
pikiriniz toBrα εmεs,Wαz kεtfsiniz bolidu
例句(1)和例句(2)通過虛擬式結(jié)合系動詞“bol-”表示應(yīng)然的語氣,就是說話者認為這件事應(yīng)該去做,必須去做。
虛化為介詞的維譯,使用目的語中的格位表達。目的語中,格是表示名詞的句法功能,確定該名詞和句中其他成分關(guān)系的。其中常見的格位有從格、向格、形似格、時位格等。部分漢語動詞虛化為介詞后,在維譯中會通過格位來體現(xiàn)介詞的意義。例如:
(1)他從塔城來。
u tfetfektinkεldi.
“從”最開始是表示跟隨動作的動詞,不斷發(fā)展出介詞的用法,在例句(1)中它已經(jīng)成為表示空間變化的介詞,在本句中表示從某地“始發(fā)”的意義。通過目的語中的從格din/tin來表達。
(2)我在教室開會。
mεnsinipta jibinetfiwatimεn.
“在”最開始是表示“存在”意義的動詞,在這句話中做表示處所的介詞。通過目的語中的時位格da/ta來表示。
(3)門朝南開著。
ifik dzεnubq a q α ra p etfildi.
“朝”這一動詞最開始是表示“朝拜、拜見”的意思,在例句中則表示對著特定的某個方向,是表示方向的介詞。在維譯中,用表示方向變化的向格 gε/ kε表示。
通過目的語后置詞來表達。漢語中的部分介詞維譯會借助后置詞,他們不單獨做句子成分,依附在詞語后,成為后置詞詞組。例如:
(1)通過協(xié)商統(tǒng)一了意見。
keniffαrqiliq pikir birlikkεkεltyryldi.
“通過”一詞本來在句子中作謂語,表示主體在空間內(nèi)穿行,經(jīng)過語法化的過程,它的詞義變得抽象,表示由某種方式、手段,或者途徑做到了某件事。在例句中表示通過“協(xié)商”這一方式達到了“統(tǒng)一意見”的目的,是表示方式的介詞。
(2)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任務(wù)。
menin telipim bojtfε wεzipini orund afkerεk.
“按照”本來的動詞義是“聽從,依從”。在本句中,按照是“以某物/某人為根據(jù)”,在句子中起表示方法、途徑的介詞用。
(3)她用錢解決了這件事。
u pul bilen buifni hεl qildi
“用”原來的動詞義是“施行”。后來虛化為表示憑借的介詞,這里的“用”是引進行為動作所憑借的方式。
虛化為補語的維譯,結(jié)果補語的維譯。在翻譯虛化程度較低的動詞作為結(jié)果補語時,前一動詞大多使用狀態(tài)副動詞的形式,后一動詞使用人稱形式。例如:
(1)樹上的葉子落<盡>了。
dεrεxtiki jopurm a ql a r tfyfyp ty g idi.
“盡”具有用光的動詞意義,在例句中“盡”的意思是指樹葉掉光了,是對葉子“落”這一動作的結(jié)果補充說明,它本身的動詞意義已經(jīng)弱化了,成為了結(jié)果補語。
(2)他打<破>了氣氛。
u bu kejpij α tni buzup t a Jlidi.
“破”具有使物體破裂,毀壞損壞的動詞意義。在例句中,“氣氛”是抽象名詞,沒辦法被損壞,所以就體現(xiàn)了動詞“破”本身意義的弱化,“破”虛化成為了“打”這一行為動作的結(jié)果補語。
在翻譯虛化程度較高的動詞作為結(jié)果補語時,通常使用動詞和助動詞連用。例如:
(1)他們總結(jié) < 出>了經(jīng)驗。
ul αr tεdzribilerni jεkynlep tfiqti
例句中的助動詞“tfiq-”與狀態(tài)副動詞結(jié)合,表示通過副動詞所進行的動作使某種事物出現(xiàn)了。“出”的動詞本義是指從內(nèi)向外走。在例句中,“出”表示“總結(jié)”這一動詞的結(jié)果。
(2)我學(xué)<會>了打羽毛球。
mεn pεj top ojn a fni0 g iniwaldim.
例句中的“wα1-”是助動詞“α1-”與常用詞組搭配后發(fā)生音變現(xiàn)象后產(chǎn)生的,表示動作對自己有利。例句中的“學(xué)會”就表示自身得到了好處,也就是維吾爾語中的“利己體”,“會”是“學(xué)”這一行為動作最終結(jié)果的補充。
當兩個動詞結(jié)合組成動補結(jié)構(gòu),但是整個句子的大意僅僅體現(xiàn)在其中一個動詞上,維吾爾語翻譯時只需要翻譯其中表達句子主要意義的動詞,另一個動詞則可以省譯。例如:
(1)我聽 < 見>他講話了。
mεn unin g epini α ?lidim.
“聽”和“見”都是感官動詞,但是講的話只能被聽,不能夠看見,“看”這個動詞的動詞義就被弱化了。所以在維譯中,“聽(αηlimαq)”就作為“聽見”這一動補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重點,而“見(kormεk)”就被省譯了。
(2)他挪 ∠ 動 > 了資金。
u mεblεBni jotkidi.
“挪”和“動”都是表示事物移動的動詞。但是“挪”這一動詞含有把物體挪走的意思?!皠印敝槐硎臼挛镒陨淼囊苿?。但句中的受事主體資金是抽象名詞,不可能自己發(fā)生移動,所以在維譯中,只翻譯“挪這一動詞來表示“挪動”這個動補結(jié)構(gòu)。
程度補語的維譯。漢語中的程度補語翻譯成目的語的時候,通常作狀語。把漢語中的補語成分譯成程度副詞,目的語中常見的程度副詞有“bεk”“nαha jiti”“inta jin”等。例如:
(1)因為壞天氣,他煩<透 > 了。
natfarhawarajisεwεbidin,u bεk bizarboldi.
(2)聽見這個消息,我高興<壞>了。
bu xεwεrniαnlap mεn nahα jiti xufa1boldum.
漢語動詞虛化為程度補語,在維譯中有時還可以借助助動詞來表達程度上的加深。
(1)我看<透>了他的心思。
mεnunin konlidikini bilip boldum.
例句中的助動詞“bol-”與狀態(tài)副動詞結(jié)合,表示該副動詞涉及有關(guān)事物的全部。“透”的動詞義是指從一個物體穿過一個物體。但在這句話中指的是“我”對于“他的心思”了解得很徹底。
趨向補語的維譯。直接把漢語中的趨向補語翻譯成趨向動詞。
(1)我們坐電梯<上去>。
biz liftqa olturup tfqajli.
(2)他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
u hasirap -homydep jygyryp kirip keldi.
用主要動詞綴接狀態(tài)副動詞再結(jié)合具有趨向意義的助動詞表示。
(1)他從口袋里掏 < 出 >100 元。
u jantfuqidin1oo jyεneliptfqiti.
例句(1)的“出”是對于“掏”這個行為動作的補充,“elip”具有“引導(dǎo)”之意,但并不能清楚表達出來主體的趨向,所以要再結(jié)合“tqmaq”這一動詞來表示。
(2)他把被褥收了<回去>。
u jotq α n-korpilirini jiBip kεtti.
例句(2)中的“回去”是對于把被褥收回去這個主要動作狀態(tài)方向的描述補充。助動詞“kεtmεk”本身就具有表示趨向的意義。
動詞虛化的過程就是動詞本身意義的縮小或消失,是詞義由具體變?yōu)槌橄蟮囊环N過程。在探究漢語虛化動詞在維吾爾語的表達時,發(fā)現(xiàn)可以借助目的語中名詞的格位,動詞的人稱、時態(tài)、體與式等范疇;或者借助動名詞、副動詞等方式來表達動詞虛化這一語言現(xiàn)象。
虛化動詞在漢語中的表達與目的語中的表達有共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而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的語是一種形象性標志十分豐富的語言,這也正好體現(xiàn)了兩種語言形式多種多樣的情況。
近幾年來,虛化動詞的使用范疇不斷擴大,語法的作用也日益強化。在漢語和目的語中,虛化動詞的作用肯定也會越來越大。虛化動詞使用范圍的擴大是語言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動詞虛化現(xiàn)象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