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直言義行中,是孔孟禮儀的綿延;我們的舉手投足里,是魏晉風骨的接續(xù);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是華夏智慧的結晶?!碑斘覀凃湴恋叵蚴廊苏宫F(xiàn)中華風采,文化自信正是堅強后盾。
中華文化,是通往精神彼岸的橋梁。泱泱大國,鸞翔鳳集,人文薈萃。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凈心之歌謠,是解憂之杜康。俯仰上下五千年,諸子百家、琴棋書畫、唐詩宋詞、京劇昆曲,無一不給我們平淡日子的夜空掛上一輪皎潔的月亮。茶余飯后,人們吟詩作對;蟬鳴盛夏,人們歌聲激蕩。本就寂寥的日子,有了文化的韻味,便不再黯淡,人們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得到充實,干涸的靈魂也得到了文化的滋養(yǎng)。
樹立文化自信,可增強民族凝聚力。在我國,有很多大國重器的命名都充滿獨特的“中國式浪漫”。首顆繞月人造衛(wèi)星被命名為“嫦娥”,寄托了中華民族世代對月球的無限憧憬;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被命名為“蛟龍”,寓意讓“中國龍”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中國式浪漫”是一種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兩圓“奧運夢”的北京城,在冬奧會上以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作為開篇,畫面從第一幀就飽含了中華意蘊。后續(xù)的“黃河之水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鳥巢上空的迎客松、合唱團員腳下的虎頭鞋……每一個細節(jié)都浸潤著“中國風”,彌漫著“中國情”,這讓我們不禁感慨祖國的美好,這場開幕式更是彰顯了民族魅力和文化自信,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樹立文化自信,并不妨礙博采眾長,協(xié)和萬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吐納八面來風,自信而坦誠地同各民族的交往與交流。我們打通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絲綢之路,創(chuàng)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大唐盛景。敦煌文化歷經千年洗禮,依然生動詮釋著泱泱華夏的兼容并蓄,以及開拓進取的文化自信。這些思想體系與精神追求,是我們區(qū)別于其他國家的根本特征,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協(xié)和萬邦的文化自信。
“一路望,跌跌撞,午夜流星何去何往。路海長,青夜曠,越過群山追斜陽?!敝腥A文化歷經五千年風雨,卻沒有被歲月磨蝕去光澤,這不僅因為它的鐘靈毓秀,更是因為華夏兒女有著無比的文化自信,不斷傳承、延續(xù),使其經久不衰。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一中高三年級】
◆點評
作文從“孔孟禮儀”“魏晉風骨”的歷史縱深,到絲綢之路、大唐盛世的文化交流,再到中華文化的兼容并蓄,構建起多層次的文化案例體系。文中巧妙選取“大國重器的命名”“冬奧會中的中國元素”等現(xiàn)代場景,將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性表達,既貼合時代語境,又彰顯文化傳承的生命力,為文化自信的論述注入新穎視角。主體部分先從“為什么”的角度展開論證,提出了兩個理由;然后又辯證地提出了“樹立文化自信,并不妨礙博采眾長,協(xié)和萬邦”,讓說理更加圓融、周密。
【李文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