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植物為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個類群,遠在3億年前的泥盆紀末至石炭紀時,多為高大喬木,生長茂盛,稱為蕨類時代。二疊紀以后至三疊紀時,大部分已滅絕,現(xiàn)存多為草本,木本極少。蕨類植物種類很多,包括不同科、屬、種共約12000種,廣布熱帶至北極,而以熱帶和亞熱帶為分布中心2。我國是世界上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目前已知有2400余種,其中半數(shù)以上為中國特有種和特有屬3。現(xiàn)存蕨類植物有些不僅可以食用,而且還是工業(yè)和醫(yī)藥的重要原料之一,并在地植物學、林學和土壤學的研究上都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蕨類植物還是重要的觀賞花卉,代表種是鐵線蕨。蕨類植物因其耐陰性較強,是優(yōu)良的室內觀葉植物,也常被用來布置陰生植物園和某些專類園,并日益盛行和發(fā)展,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歡迎。
祁連山地域遼闊,東西長 1000km ,南北寬200\~300km ,多樣的氣候類型和地形地貌孕育了豐富的植物資源,其中有蕨類植物8科11屬14種。掌葉鐵線蕨株高 30~70cm ,根狀莖粗短,橫臥,被褐色膜質鱗片。葉簇生羽狀,葉柄黑紫色,光滑無毛,鮮亮有光澤,觀賞性較高。在祁連山地區(qū)野生掌葉鐵線蕨主要分布于東段大通河下游兩岸山地、林緣及溝谷等地,分布地海拔 2300~2800m[7] 。在祁連山高海拔冷涼區(qū)城市室內引種盆栽后,生長良好,成為高原居家新型綠化植物,彌補了北方鐵線蕨花卉的稀缺?,F(xiàn)將野生掌葉鐵線蕨室內盆栽技術簡述如下,供廣大花卉愛好者和種植者參考。
1栽植容器選擇
野生掌葉鐵線蕨喜潮濕土壤,選擇栽植容器時以保水能力較強的瓷盆和陶盆為主。滿足野生鐵線蕨正常生長條件下,為提高觀賞性,瓷盆和陶盆形狀以圓形和長方形為主,外觀色澤以白色為主,忌綠色和紅色。圓形盆以高 30cm 口徑 40cm 為宜,長方形盆以高 30cm. 口徑 30cm×40cm 為宜。
2盆土配制
野生鐵線蕨多生長在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灌叢草甸土壤,人工引種盆土配制以當?shù)厣指~土、田間耕作層表土(地表以下 20cm 范圍內)和細河沙(粒徑 ?0.5cm. 按體積比 4:4:2 配制。配制時森林腐葉土、表土要敲碎、拍細,各材料混合后充分翻攪,混合均勻。
3幼苗繁殖移栽
3.1分株繁殖野生掌葉鐵線蕨以分株繁殖為主,春季室溫 15°C 以上時分株移栽,也可在夏季室溫21°C 時進行。分株移栽時用鋒利的鐵鏟將叢狀原株根莖上生發(fā)的小苗切開,放入盆內填入盆土。盆土填滿后輕提小苗,使根狀莖舒展,澆水使盆土沉實,下陷過深需填充盆土,頂部預留 5cm 深的澆水凹面,以便澆水后水分不外溢。
3.2孢子繁殖野生掌葉鐵線蕨以孢子繁殖生長較緩慢,培育3年后才可觀賞。孢子多在春夏間成熟,當葉背孢子囊群變?yōu)楹稚㈡咦娱_始散出時,將整個葉片剪下,裝入蠟紙袋中,使其自行干燥散出孢子,存放4\~5d后即可播種。播種前先在盆內裝滿土澆透水,盆土下沉后補土,再澆少量水使盆土頂部保持濕潤,頂部離盆沿保留 5~10cm 空間,利于播種和幼株生長。野生掌葉鐵線蕨播種方法類似于花卉種子播種,但播種后不覆土。播種時將蠟質紙袋中散落的孢子抖落在盆土上,盆頂覆蓋玻璃片保濕。播種 20~28d 后,孢子發(fā)芽長出原葉體(植株),原葉體較多時,可將原葉體一塊塊移入新盆培養(yǎng)。
4溫濕度調控
盆栽野生掌葉鐵線蕨,室內冬季溫度 15°C 以上,夏季 18~20°C 能正常生長。 8~10°C 時生長停止,但仍能保持翠綠狀態(tài),冬季溫度低于 5°C 落葉休眠。野生掌葉鐵線蕨生長期濕度保持在 60%~80% 。溫度通過擺放位置調控,夏季擺放在陰涼處,冬季擺放在陽光充足的陽臺上或溫度較高的暖氣片附近。濕度通過滴水、噴水等措施調控。
5肥水調控
野生掌葉鐵線蕨喜潮濕土壤和陰濕生長環(huán)境,栽植盆土要保持濕潤,但不能積水。在養(yǎng)護過程中可在盆邊懸掛塑料瓶,用輸液管將瓶內水分引流到盆內,通過液流控制閥調控流速,定期在塑料瓶內加滿水即可滿足持續(xù)均衡的灌水要求,省時省力。野生掌葉鐵線蕨喜微酸性土壤,施肥要均衡,每 30d 澆灌1次磷酸二氫鉀 0.3%~0.5% 稀釋液,也可結合滴水將磷酸二氫鉀溶解在水中進行滴施。
6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有枯萎病和白粉病??菸“l(fā)生后部分嫩葉突然萎蔫,嚴重時地上部分枝葉全部萎蔫,類似干旱缺水癥狀。剪除萎蔫枝葉集中燒毀,可用 50% 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連防1\~2次。白粉病發(fā)生后葉面出現(xiàn)白色粉狀病斑,隨后葉面和嫩莖布滿黃色粉層,葉片和幼莖生長點停止生長、皺縮,可葉面噴施 1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連噴1\~2次。
蟲害主要有二斑葉螨和蚜蟲。二斑葉螨刺吸葉片和嫩莖汁液,吐絲結網(wǎng),網(wǎng)面上吸附灰塵,使葉片失綠,光合能力下降,光合產(chǎn)物合成受阻??扇~面交替噴灑 0.5% 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和 24% 螺螨酯懸浮劑2000倍液防治,連噴2\~3次。蚜蟲刺吸葉片和嫩莖汁液并分泌蜜露,致使葉片黃化、受污,光合能力下降??扇~面交替噴灑 10% 吡蟲啉乳油1500倍液和 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連噴2\~3次。
7整形修剪
野生掌葉鐵線蕨葉簇生,單葉生長周期 240~ 260d,老葉、病葉黃化枯萎,應及時從根部剪除;單盆葉片過稠過密時,消耗大量水分和養(yǎng)分,且葉片之間相互遮陰,影響采光,也應部分疏除,一般單盆留葉15\~20片;野生掌葉鐵線蕨羽葉呈流水狀,羽葉變長后容易下垂觸及盆土或盆沿,影響觀賞性,可用直徑 0.5cm 鐵絲編制圓臺狀支撐網(wǎng)進行支撐和引綁,提高其觀賞性。
8換盆
野生掌葉鐵線蕨每年或隔年換盆1次,新盆土以初栽盆土配方為宜,并施入少量油粕或骨粉作基肥。換盆也可結合分株同時進行,換盆時不要剪根,只換新土。換盆后澆透水并保持較高溫度和濕度,定期開窗通風,供給新鮮空氣和光線,促其恢復生長。
參考文獻
[1]黃鐘宣,施歆怡,孟祎晨,等.涼山山系地區(qū)石松類和蕨類植物多樣性及區(qū)系分析[J].高原科學研究,2024,8(3):24-33.
[2]李夢斐,陳莉娟,周天煥,等.浙江景寧九龍地質公園蕨類植物區(qū)系研究[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2024,30(10):83-90.
[3]張秀華,鐘益鑫,彭東輝.福建汀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石松類和蕨類植物區(qū)系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24,44(9):1499-1 508.
[4]郭云.東北常見4種食用蕨類植物營養(yǎng)組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24.
[5]歐哲,于超,張華香,等.蕨類植物在插花藝術中的運用[J].現(xiàn)代園藝,2024,47(13):145-147+159+188.
[6]汪有奎,楊全生,郭生祥,等.祁連山北坡森林資源變遷 [J].干旱區(qū)地理,2014,37(5):966-979.
[7]張勇,馮起,高海寧,等.祁連山維管束植物彩色圖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