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育應反映最新的工程實踐,培養(yǎng)滿足行業(yè)需求的專業(yè)人才。新時代的發(fā)展離不開技術技能人才,重視技能、崇尚技能是新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1]。在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中,對于學生的技術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這就涉及如何能讓學生既進行有效學習又能培育核心素養(yǎng),最后還能將知識落到實處。
將知識落到實處不僅是運用于生產,更是要運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瘜W課程在五年制各專業(yè)中作為一門公共課,對于部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知識容量大,章節(jié)間既呈現碎片化又存在一定的連續(xù)性和關聯性。同時,部分化學實驗危險性大且在實踐過程中依賴設備、場所等必要條件,在實驗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為突破化學課堂壁壘,讓學生在完成化學課程的同時還能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獲得具有職業(yè)教育特色的真正技能,需采用生活化教學。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構建教學內容,將教育理念應用于生活實踐中,擺脫傳統(tǒng)單一的做題和實驗室實驗的方式,鼓勵學生結合社會生活尋找應用場景,將自己的知識理念、學科素養(yǎng)與實際生活和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對接,將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以得到有效的反饋,從而在生活化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思維、創(chuàng)造力、溝通技能和團隊合作力,并擁有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1五年制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以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為指導,構建五年制化學生活化課程主要體現2個方面的內涵。(1)以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傳統(tǒng)化學課程往往建立在概念公式知識基礎上,以知識內容為核心,體現更多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運用,容易導致課程學習變?yōu)樗烙浻脖?。生活化化學課程在教學中將熱點時事和新技術相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貼合社會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2)以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傳統(tǒng)化學課程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的作用,造成填鴨式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沖突。結合生活化進行教學就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型手段尋找資源獲得知識信息,并將獲取的知識反饋到新媒體平臺中,建立長效自主學習機制,全面提升學生能力。
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2,在這一過程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化學課程微觀世界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如在講原子結構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聯系宇宙中的行星運行進行思考;講物質的量時聯系生活中數硬幣的例子來進行思考。從宏觀世界的現象中提取化學中無機物、有機物、常見生物分子等各章節(jié)的抽象概念,如在講授乙醇時,讓同學們嘗試從市面購買含有乙醇的物品并在家中進行簡單的性質探究,拍攝成小視頻在課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展示交流。在講授金屬性質時,讓同學尋找不同的金屬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性質探究并匯報成果。通過將知識與學生體驗建立聯系,真正達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過程。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及時將社會熱點信息加工成課程資源,如電瓶車起火中有什么化學知識;食堂中最暢銷菜品中的化學成分。以此來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2五年制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2.1培養(yǎng)學生時代發(fā)展基本素養(yǎng)的需要
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改善教學內容單一的局面。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符合學生經驗的生活事物,引入相關生活現象在課程導入和原理解釋等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親切感和熟悉感,化解學生的認知壓力。其次,生活化素材可以為學生提供新奇的學習體驗,同步刺激感官和情緒,使學生站在生活角度,積極自主地對化學課程相關內容和章節(jié)展開學習,在化學課程與生活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生活化教學方式既貼近了學生的認知,又滿溢趣味,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課程的精彩,進發(fā)強烈的探究熱情。
2.2以核心素養(yǎng)為背景的職業(yè)教育需要
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將最前沿、最先進的產業(yè)理念和工程技術資源整合到課程中,為國家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保障[3]這與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初衷相契合。化學課程生活化教學是以化學中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為依據,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現象和規(guī)律,對知識進行講解和應用。建立生活化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嚴謹細致、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工程意識,實現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同時,核心素養(yǎng)關注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發(fā)展所必備的素養(yǎng)。因此在傳統(tǒng)化學教學的基礎上,利用生活化教學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等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和個人品格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獲得更寬宏、更廣博的學識,成為更具創(chuàng)新能力、更有思想境界的高素質人才。
3生活化融入五年制化學教學路徑
通過生活化情境教學是基于中職學生的認知和經驗基礎,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生活中的關聯知識,提升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而掌握化學規(guī)律。
3.1利用生活化問題引入知識
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其中所蘊含的基本原理方法也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對化學各章節(jié)知識、基本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講解,都可以依據實際生產生活情境進行設計和教學。學習化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化學知識應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教授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如體現自然現象的短視頻、動畫或動圖進行導入。在講解電化學部分,可以從生活污水引入,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電化學知識處理生活污水。在介紹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煙花,并讓同學討論不同顏色的煙花在反應中釋放的能量是否相同,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2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培養(yǎng)科學思維
化學課程所培養(yǎng)的科學思維,是從理工科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進行認知的一種思維。通過評估各種選擇,提出基于分析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維的方案,在實踐中整合理論和實證知識,建構對理想模型進行簡化抽象概括的過程。如在學習乙醇性質時,設置“如何鑒別這瓶中裝的是酒”這一問題,并對瓶中如果是酒在驗證中可能觀察到哪些現象,對其性質進行猜想假設。這些猜想假設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最后通過事實現象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和批判,并進行檢驗和修正[4],進而最終得到乙醇的物理化學性質,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最后結合生活中乙醇汽油為“雙碳”自標做出的貢獻以及酒駕對生活的危害等生活化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辯證看問題的科學視角。
3.3運用生活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五年制畢業(yè)生需具有一定的技術和科學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操作和發(fā)現裝置設備問題,能夠對操作過程進行簡單優(yōu)化。這就要求公共課程要體現出職業(yè)的特色。例如通過對我國化學發(fā)展史中重要人物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講解鈉元素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侯德榜先生在崢嶸歲月中不忘初心、科技報國的事跡,為學生樹立榜樣,鼓勵學生在今后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擁有家國情懷。在有機反應機理的介紹中,通過介紹我國在有機合成和新材料開發(fā)等領域取得的進步,以及在這些進步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如黃鳴龍院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如,通過講解與實際生產生活相聯系的例題,提高學生對學科專業(yè)的認識。在溶液濃度計算中引入真實食品中某種物質含量的計算作為背景,讓學生深刻體會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實驗過程中要規(guī)范操作并正確使用防護工具,讓學生嘗試并觀察不規(guī)范操作對實驗現象和結果帶來的影響,進而引出工業(yè)生產事故的發(fā)生,有時就是由于相關人員的小疏忽或操作不規(guī)范造成的,讓學生知道規(guī)范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培養(yǎng)“工匠精神”的重要元素。
3.4構建生活化作業(yè)評價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應用為基礎的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工業(yè)生產應用的相輔相成。但是目前的化學教學由于受化工行業(yè)安全的影響、實驗室的限制,普遍重理論輕操作,學生很難真實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通過有趣的生活化課堂的展示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提供了直觀的感性認識,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讓他們的表現欲和分享欲得到滿足,知識輸出過程中呈現的內容也能讓學生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探索能力。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將知識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例如在金屬單質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本節(jié)的全部內容后,利用所學的反應及原理等知識,嘗試用不同方法將家中的銀飾恢復光亮,并錄制成視頻講解各環(huán)節(jié)所用到的知識。學生在這整個過程中,不僅會對金屬單質的性質有很深刻的印象,也會對相關的反應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后注意各類金屬在使用過程中的防護意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針對效果不好的情況分析原因,最后再進行知識講解和新技術的介紹,進而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4結語
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構建學生生活化學習模式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全專業(yè)課程層面整體推進,需要站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度上進行頂層設計。在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后,在五年制“化學”課程推進生活化教學做了率先嘗試,其他公共基礎課程也將圍繞著生活化教學進行后續(xù)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在此基礎上,希望為類似工程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種可行性方案。
參考文獻:
[1]李娟.化學教育中思維創(chuàng)新探討:評“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化學教學設計\"[J].化學學報,2024,82(8):922
[2]王帥.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職物理課程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4(5):157-160.
[3]黃小麗.新課標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構建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4(20):123-126.
[4]丁依文.激發(fā)日常創(chuàng)造力:美國K-12設計教育的理論框架和實施路徑[J].比較教育學報,202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