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5.008【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5-0029-03
中國古代有許多描寫鬼神怪異之事的小說,這一趨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一個高峰,志怪小說在明清時期發(fā)展繁榮?!蹲硬徽Z》近年來在學術(shù)界受到了較多關(guān)注,盡管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對于其中鬼神形象的審丑書寫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研究。《子不語》多以鬼神為題,《隨園詩話》寫道:“我生嗜好多,老至亦健忘。唯有兩三事,依舊歡如常。推書傍水竹,隨手摩圭璋;名山扶一杖,好花進一觴;談文達甘苦。說鬼瓷荒唐。七十茍從心,逾矩亦何妨!”[3]可見袁枚對鬼怪之說頗感興趣?!蹲硬徽Z》的多說篇章以描寫志怪為主,敘述語言淺近自然,描寫的鬼怪大多容貌丑陋,如“夜深人靜,有小女子翩翩自門外入。其貌萎縮如猴行,雙足反轉(zhuǎn)相向。嗅泥墻作嗅味狀,以舌出泥嗅之,手中不知何物”。在這個故事中,女鬼被描繪為“萎縮如猴行”,與《聊齋志異》中花妖狐鬼的美貌描寫差異較大。故事中的鬼怪大多數(shù)扭曲變形,透過鬼怪扭曲的丑惡形象暗示了封建社會對人的壓迫和束縛,更揭示了人性的丑惡,在科技不發(fā)達的時期,人們通常會將社會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和難以解釋的事與神鬼怪力聯(lián)系起來,所以鬼怪的形象大部分都是社會現(xiàn)實的扭曲表達。本文試圖通過對《子不語》中鬼怪形象的審丑特質(zhì)的深入研究,探尋對其社會文化價值。
一、《子不語》中鬼怪形象審丑書寫的表現(xiàn)
《子不語》中通過丑陋的鬼怪,表現(xiàn)了人性之腐惡、道德之淪喪、社會之黑暗、世態(tài)之炎涼,以及對佛道之愚妄、鬼神之不良和妖魅之為惡。不僅揭示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黑暗的諷刺及批判,更展現(xiàn)了《子不語》對傳統(tǒng)志怪小說的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真實展現(xiàn)了鬼怪的各種丑態(tài),透過鬼怪的丑展現(xiàn)了人性的丑。通過塑造這些獨特的鬼怪,袁枚成功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既有恐怖氣氛又充滿幽默諷刺的鬼蜮人間。
《子不語》的故事大部分源于民間傳說和奇聞異事,剩下的來自親朋好友的講述和他的所見所聞,袁枚以細膩的筆觸塑造出各種怪異丑陋的鬼怪,透過這些怪異的形象更鮮明的傳達創(chuàng)作思想。此外,袁枚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對《子不語》的創(chuàng)作具有深刻影響,他曾先后擔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蘇各縣小縣令等職務(wù),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政績,但并未得到當時上級的認可,仕途不順,他便選擇了隱居,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使他對人性和社會的黑暗面有了深刻的理解,更為《子不語》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chǔ)和豐富的素材。源于現(xiàn)實真實的丑的鬼怪給人帶來深刻的震撼,通過鬼怪的代言真實的再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和世態(tài)炎涼,表達了對于懲惡揚善、因果報應的美好向往。[4]
鬼怪源于作者的虛構(gòu),但是其擁有一定的現(xiàn)實基礎(chǔ),文本對于民間傳說中丑惡的鬼怪,進行了真實地還原,多數(shù)鬼怪面目可憎?!吧砣缧嗄?,色如灰土,牙抉齒錯,目爍爍如豆”是對鬼怪丑陋面目的生動描述。《夜叉》中:“夜叉者,手足鋼叉,面目獰惡如鬼”,《羅剎鳥》中“羅剎鳥喙尖而長,齒利如刃眼大而紅,爪利如鉤”的形象,以及“足如鷹爪,指如鉤爪,尻尾如蛇,而毛茸茸然”。這些鬼怪不僅長相奇特,而且面目掙獰,讓人望而生畏,這些外貌特征不僅讓鬼怪看起來丑陋無比,更凸顯了它們的神秘和恐怖。除了形態(tài)丑陋,他們的行為也十分怪異。《葉老脫》中:“伸舌長數(shù)尺,行而來。旁有無頭鬼,手提兩頭繼至。尾其后者:一鬼遍體皆黑,耳目口鼻甚模糊;一鬼四肢黃腫,腹大于五石匏?!边@種行為上的怪異更是增加了鬼怪的恐怖感。人們對于鬼怪的恐懼和敬畏也因此油然而生,面目和行為的丑惡在作者環(huán)境氛圍的渲染下,表現(xiàn)得更加深刻,加深了恐懼可怕的氛圍?!渡飞袷芗稀分袑懙溃骸瓣庯L颯然,燈火盡綠。見一鬼紅發(fā)圓眼,長丈余,手持鐵叉,以繩牽其夫從窗外入”“袁枚賦予鬼神以人的靈性”,因此“凡此眾多鬼神無不類于世人,七情六欲俱全”[5]。
二、《子不語》中鬼怪形象審丑書寫的特征
《子不語》這本小說中,袁枚通過描繪許多鬼怪形象,探討了各類鬼怪的“丑”特征。袁枚主張“性靈說”,他認為詩歌的本質(zhì)在于表達感情,詩人的情感則是自然流露,盡管小說和詩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裁,但作為袁枚傳播思想的另一種媒介,《子不語》中對于環(huán)境的渲染、敘述的方式,鬼怪形象的塑造等更是對袁枚創(chuàng)作理念的直接表現(xiàn)。[6]
(一)淺近自然的敘述語言
袁枚的《子不語》是清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其敘述語言簡練、自然,同時亦莊亦諧,《子不語》的小說藝術(shù)形式對后續(xù)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魯迅先生評:“其文屏去雕飾,反近自然?!薄蹲硬徽Z》的語言既不像《聊齋志異》的典雅古艷,又不同于《閱微草堂筆記》的宏議縱肆,而是淺近自然。但追求自然不等于平庸,與袁枚的詩歌理論相通,其小說的敘述語言呈現(xiàn)出平中蘊奇之感,書中展示了世間百態(tài)的光怪陸離,通過幽默且晦澀的方式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許多弊端。
袁枚淺近自然的敘述風格表現(xiàn)在作品的方方面面,首先,《子不語》的自然敘述風格體現(xiàn)在情節(jié)敘述中,充分利用小說的形式和表達方式,把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真實、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蹲硬徽Z》雖然大多數(shù)篇幅較短,但卻能在較短的篇幅中將不同的鬼怪形象勾勒完整,將完整的故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卷一中《大福未享》一篇,類似的還有《鬼勢力》(全文不足一百字)《負妻之報》等許多篇目,篇幅短小,但在短短幾十字中,作者將一段奇聞異事生動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風格簡約而不簡單。然后,《子不語》的自然敘述風格體現(xiàn)在對人物的刻畫上,袁枚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明立體的人物形象。如《張射之》中,描述鬼怪“全身墜地,短黑而肥,腹大如五石匏”。短暫的描述中就給我們傳達出這個鬼的形象:“李怒,挺劍起,其鬼轉(zhuǎn)身進弄,李遂至環(huán)洞門內(nèi)有泰山壓卵之危,不得已大叫。”鬼現(xiàn)身之后,一個“怒”字瞬間將氣氛調(diào)動了起來,“挺劍起\"的“挺”字用得很妙,似乎讓我們預見了一個勇敢矯健、志在必得的李甲。此外,《子不語》的自然敘述風格體現(xiàn)在對情節(jié)的安排上,袁枚運用簡潔明了的敘述方式,把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串聯(lián)在一起,使得整部小說充滿了節(jié)奏感和趣味性,袁枚還用了一些幽默的語言,緩解了作品恐怖氛圍的同時,增加了故事的可讀性,也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淺近自然的語言刻畫出生動鮮明的鬼怪,在其丑陋的外表和行為的背后,隱藏著對社會陰暗面的深刻思考,充分體現(xiàn)了袁枚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追求。
(二)荒誕無稽的夸張和變形
《子不語》中大部分的小說都是鬼小說,其中描寫了許多奇形怪狀的鬼怪,這些鬼怪故事大多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流傳的故事,與現(xiàn)實世界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現(xiàn)實,這些鬼怪形象往往經(jīng)過了夸張和變形,作者賦予了他們超乎尋常的能力和形象。
故事中的鬼怪大多與人們印象中的形象相異,它們的行為往往超出了人們的認知范圍,《骷髏報仇》中因為對骷髏不敬,侮辱了骷髏,骷髏跟他回家,并把人害死。骷髏報仇是某種超自然的力量,這與現(xiàn)實的認知相異,這種力量也給人們帶來恐懼。其次,《子不語》中描寫的鬼怪與其他志怪小說中的形象存在著差異,文本真實還原了民間傳說中的鬼怪形象,基本上所有的鬼神都外貌丑陋,而且面目掙獰,讓人望而生畏。另外,這些鬼怪的能力往往被夸大和變形。它們大多有著超凡的能力,也為故事增加了許多奇幻色彩。《水仙殿》中,鬼怪不僅可以控制風雨,甚至還可以操控考生的思維和行為,能力的放大使故事更加具有神秘感和恐怖感?!蹲硬徽Z》中的鬼怪性格各異,性格的夸大使故事的主旨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如在《一目五先生》的故事中,五個鬼共用一只眼睛,需要依靠眼睛沒瞎的那個才能看路,五個鬼之間的團結(jié)互助顯而易見,但鬼怪與生俱來的自私和貪婪也十分明顯。
綜上所述,《子不語》中鬼怪的形象經(jīng)過了夸張和變形,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奇幻色彩,也讓讀者對故事的主旨具有更深的體會。
三、《子不語》中鬼怪形象審丑書寫的價值
《子不語》中許多惡鬼的形象其實是人間惡行的折射,用鬼之生死來反映對人類真實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把“鬼”作為刺世的手段,用鬼域的活動諷諫世事,凸顯人性之美善和丑惡,揭露社會的弊端;或以“鬼”寄托情感,將“鬼”與人的隱喻關(guān)系凸顯出來。[7]
(一)以丑為美
《子不語》多以“丑”為表現(xiàn)對象,通過鬼怪的丑來展現(xiàn)其奇特、怪異和神秘的特點,袁枚在創(chuàng)作中持有“以丑為美”的審美取向,即認為丑陋的事物也有其美學價值,能夠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將“丑”作為小說的審美對象,這不僅在志怪小說,即使是在整個中國小說史上都是少見的?!蹲硬徽Z》通過鬼怪的丑陋面貌凸顯了它們的神秘和恐怖。這種審美取向反映了袁枚對于現(xiàn)實世界中丑惡事物的敏感和批判,以及對于人性、道德、社會的深刻思考?!蹲硬徽Z》中的鬼怪形象具有“寓意深遠”的特點?!翱O鬼”表現(xiàn)對生命和命運的無奈和悲憤,“水鬼”表達了對于死亡和命運的恐懼和不安,“帳鬼”寓意著對社會的批判和反思,不僅增加了文本的審美價值,同時也體現(xiàn)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其次,《子不語》中的鬼怪形象具有“真實可信”的特點。許多故事來源于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使其在神秘怪異的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同時增加了讀者對于文本的信任感和認同感。袁枚通過各種丑陋、神秘、恐怖的鬼怪,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陰暗、丑惡的一面,如在《水仙殿》中,一個男子被水鬼的美色所迷惑,在表現(xiàn)水鬼具有強大迷惑力的同時,也警示人們要警惕水中的危險。
袁枚“以丑為美”的審美取向不僅體現(xiàn)在鬼怪形象的刻畫上,也貫穿于整個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蹲硬徽Z》不僅展示了鬼怪形象的丑陋面貌和怪異行為,也表達了對現(xiàn)實世界中丑惡事物的批判和思考。這種審美取向不僅豐富了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風格,也給讀者帶來了獨特的閱讀體驗和美學感受。
(二)以丑求美
與審美帶給人心理的愉悅感不同,丑的敘述給讀者更加直接的感受,通過丑陋的形象揭示社會黑暗、殘暴、惡毒的一面,挑戰(zhàn)讀者的接受能力,帶給讀者更加直接的感官沖擊[8]。
《子不語》中的鬼怪形象多種多樣,不僅形態(tài)各異,而且性格也各具特色。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形態(tài)各異的鬼魂,他們通常是因冤屈而死的人,在死后仍然留戀人間,大部分是出現(xiàn)在夢中,希望尋求幫助得以洗刷冤屈,以此表現(xiàn)對于社會黑暗的諷刺。此外,是一些精怪,這些精怪通常是由自然界的動物或植物變化而來的,它們大多引誘人們走向罪惡或害人性命。這些鬼怪有著共同的特點,即警示人們要珍惜生命,在《子不語》中,有很多鬼怪形象都是死者轉(zhuǎn)世的,他們因為前世作孽深重,所以今生遭受苦難。它們只能通過鬼怪的形式出現(xiàn),警示人們要珍惜生命。其次,揭示人性的弱點,在《子不語》中,有很多鬼怪形象都是人性弱點的體現(xiàn)。這些形象通過鬼怪的形式出現(xiàn),揭示了人們內(nèi)心的自私、貪婪、淫亂等。9最后,強調(diào)內(nèi)在美重于外在美,文本中描寫的鬼怪大都是丑陋的,但是它們卻有著善良的心靈和美好的內(nèi)在品質(zhì)。《夜叉》中,夜叉因為長相丑陋而被人們歧視,她卻通過善良、真誠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可見,作者通過夜叉的形象強調(diào)了內(nèi)在美重于外在美的思想。
袁枚希望透過這些“丑”的鬼怪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弱點,表達其對于內(nèi)在美的追求,喚醒人們對于生命的珍視。無論是袁枚所描述的“惡”的鬼怪世界,還是他以性靈為主的創(chuàng)作理念,都體現(xiàn)出其對于社會現(xiàn)實真實的描繪,他希望通過審視鬼怪的丑陋達到審視人性的丑陋,既反映了袁枚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創(chuàng)作風格,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和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
參考文獻:
[1]孔子.論語·述而[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王英志編.袁枚全集新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3]袁枚.隨園詩話[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5.
[4]李天道.《子不語》的美學思想[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1):14-19.
[5]閻志堅.袁枚與子不語[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51.
[6]石玲.袁枚詩論[M].濟南:齊魯書社,2003:28.
[7]張鴻.論袁枚《子不語》中鬼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D].江南大學,2014.
[8]宗鳴安.平常之中蘊奇崛——讀袁枚《子不語》[J].康德學刊,1987,(3).
[9]高麗娟.當代文學批評中的“審丑”觀研究[D].山西大學,2012:27.
[10]李雙凝.初探《子不語》女鬼形象及其意義[J].漢字文化,2021,(1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