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黃河與中華文明

        2025-06-21 00:00:00葛劍雄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5年9期
        關鍵詞:文明

        講到河流與人類文明,好像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識:有一條大河,就可以有一個大的文明。但其實這個認識未必全面。長江、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產生了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產生了埃及文明,恒河、印度河產生了印度文明,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不是都這樣?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這兩條河比長江、黃河更大,亞馬孫河的水量還是世界第一,但是沒有產生什么文明,更沒有產生世界級的大的文明。而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產生,好像也跟河流沒什么關系,希臘半島上沒有大的河流,羅馬文明的核心區(qū)域也只有一些很短的小河。所以,河流和人類的文明并不是簡單的依存關系,世界級文明的產生也不是跟河流的所有因素都正相關。我們需要對一條河流的不同因素做具體的分析,才能得出一個綜合的結論。

        河流影響文明的具體因素有哪些?

        第一個是水量。一條河如果水量很小,那它肯定不會對文明產生太天的影響。這一點牽涉到對于文明的定義。我們現在一般可以接受的文明的定義,是指某一個人類群體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華文明就是指中華民族從古到今創(chuàng)造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對于早期的人類來說,無論是農業(yè)、牧業(yè)、采集業(yè)還是漁獵業(yè),都離不開各種生物。這些生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因此,環(huán)境中能夠利用的水量決定了生產的規(guī)模。除了水量本身以外,還有用水的便利程度。有些河,流過高山峽谷,古人就沒辦法利用。相比之下,黃河中下游,尤其是下游,用水就非常方便。中國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什么能夠發(fā)揮這么天的效益?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魚嘴分水,將岷江水量的一部分分入灌渠,利用天然地勢,在成都平原上實現了自流灌溉,使這一帶成了“天府之國”。唯一的缺點是岷江的水來自雪山,比較冷,如果水溫能再高一點的話,農業(yè)產量還會更高。因此,用水便利程度中還包含很多內容。

        第二個是流域的氣候。一般來講,如果河流的流域在熱帶或寒帶,那么文明就很難發(fā)展。比如,俄羅斯境內就有好幾條流入北冰洋的大河,都沒有產生大的文明,還有非洲的有些河在熱帶,也產生不了文明。亞馬孫河流域處于熱帶,叢林密布,很多地方到現在人類還難以進人。最合適的,是亞熱帶和溫帶。還有一些河流的流域存在異常的氣候條件,對文明也無法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三個是流域的地形、地貌。如果流域本身是沙漠,是裸露的巖石,那么有水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比如,尼羅河文明主要集中在尼羅河三角洲,以及流域中的若干綠洲,如盧克索一帶。但整個尼羅河流域,大多數地方是沒有辦法利用的。2003年,我們曾經坐著船沿尼羅河逆流而上,從阿斯旺一直到蘇丹的瓦迪哈勒法,沿途看到的大多是沙漠和裸露的巖石。上游的埃塞俄比亞境內也大多是高原荒地,一直到青尼羅河的發(fā)源地才終于看到類似于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還有長江、黃河的源頭一青藏高原,盡管可以找到一些早期文化的遺存,但總體上幾乎是空白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海拔太高,絕大多數人無法在此生存。

        第四個是土地等初級資源。農業(yè)離不開土地,有些河流的流域缺少可耕地,即便是游牧民族也難以生存。這一點對黃河來講,土地恰恰是它最大的優(yōu)勢。黃河中下游是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形成的平原,這種土地條件和流域的地形、地貌,決定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是北半球最合適的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這樣說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是這樣的土地土壤疏松,這在人類早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那時,人類不僅沒有鐵器,連其他農具都很少,只能利用天然的石頭作為工具?;蛘呓涍^簡單加工的石質或木質工具。如果土壤不夠疏松,人類怎么去開發(fā)利用?二是這樣的土地上不會形成過于茂密的森林和植被。以前有些學者堅持認為,西北黃土高原古代都是森林,這是不可能的。黃土高原是在地質年代,由不停產生的沙塵暴將沙塵從蒙古高原吹到這里,逐步堆積起來的。樹種、樹苗很難在這樣持續(xù)不斷的沙塵條件下存活。如今,西北黃土高原上面的原始森林,如陜西的黃龍山、蘭州附近的興隆山等,恰恰是因為這些山脈海拔比較高,黃土無法覆蓋,所以才能形成森林并保留下來。黃土高原和下游沖積平原的典型景觀是稀樹草原?!对娊洝分忻鑼懙闹茉L光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印證這一點。這樣的土地對早期文明發(fā)展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是稀樹草原,所以早期人類才可以用原始工具開墾出大片的農田。而且黃土高原在沒有受到水土流失破壞以前,是連成一片的,下游又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因此交通運輸十分方便。必須明白的是,在人類早期,人類要克服地理障礙、消除地理上不利因素很困難,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因此,黃河中下游成為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并非偶然。

        第五個是河口的位置。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在工業(yè)化以前,無論是物流、人流,最便宜、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水運。因此,除了河流的運輸功能之外,它的出??谝矝Q定了文明跟其他河流,或者其他地方的有效聯系。與長江相比,黃河的海運條件并不好。

        因此到了近代,位于長江河口的上海,成了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的港口,而且沿著長江,溯流而上,九江、漢口、宜昌、重慶、宜賓等都獲得了發(fā)展。河口的位置在某一個歷史階段,也會起到決定性作用。比如,尼羅河的河口在地中海一人類古代文明最集中的地方,有埃及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腓尼基文明、愛琴海文明、小亞細亞文明。假設尼羅河的河口在內陸,這些文明之間就很難相互影響、交流、碰撞、沖突、融合。

        第六個是與其他河流、其他文明的距離。地球上兩條世界等級的大河發(fā)源地只隔一座山,中下游幾乎并流,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中國的長江、黃河同樣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中間也隔得不太遠。這樣的距離決定了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交相輝映,黃河文明式微了,長江文明繼之而起。隨著人口的遷移、文化的傳播,兩條河流的文明基本上就一體化了。但相對的,中國兩條大河和其他文明的距離,特別是和世界上其他主要文明之間的距離太遠了。

        這當然有有利的一面。中華文明獨立發(fā)展,一直到近代以前,都沒有受到過外來文明的沖擊、干擾,更沒有被外來文明毀滅。而在地中海周圍,一些文明被另一些文明取代,原本的文化、宗教都不存在了。早期歷史中,西方文明幾次擴張都沒能進入中國的大門。公元前6世紀,波斯大帝把波斯帝國擴展到帕米爾高原塔吉克地區(qū);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征的路上英年早逝,始終沒有越過開伯爾山口;15世紀初,帖木兒大帝集結軍隊攻打當時的明朝,還沒有進人就病死了。這些當然有偶然的因素,但背后的必然因素,則是距離太遙遠,中間還有在當時條件下難以克服的地理障礙。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外來的文明從來沒有能整體性進入,也沒有產生過整體性的影響。

        但這樣的條件也有不利的一面。中華文明的成員,從來沒有機會全面地了解其他文明,不了解就沒有比較,形成一種實際上的自閉。假設中國古代人能夠看到羅馬文明和希臘文明,還會不會鄙視西方?大多數人應該不會。傳入中國的印度的佛教、犍陀羅的藝術,也都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要考察中華文明跟黃河的關系,研究它的起源和發(fā)展,就必須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歷史唯物論為指導。在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曾經在他的墓前發(fā)表著名的演說,演說中,恩格斯總結了馬克思的貢獻。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有一個理論貢獻已經很了不得,而馬克思有兩個:一個是剩余價值理論,這是科學共產主義的思想基礎;另一個是唯物史觀,即歷史唯物論。恩格斯用非常簡明的語言總結了后者。他說:“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蔽拿魇俏镔|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沒有早期的物質財富,就無法產生后來的精神財富。所以,我們考察中華文明的起源,首先要看看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在哪里。

        我們常說,我們有5000年的中華文明,但是國內外曾有不少人質疑這一點。7000年的埃及文明有金字塔,有埃及文字;5000 年的巴比倫文明有青銅器,有那些建筑和文字。之前,確實沒有實物證據支持中華文明擁有5000年歷史的觀點。一方面是建筑,中國的黃河流域沒有好的石料,早期的建筑都是土木結構,無法長期保存。相比之下,埃及、巴比倫都有建筑保留下來,希臘、羅馬的建筑雖然早已倒塌,但柱子還留在那兒。另一方面是文字,中國文字比甲骨文更早的還沒有發(fā)現,甲骨文距今最多3800年歷史。因此,要證明中華文明的歷史,靠地面的實物是不可能的,只能通過考古,或者找到原始文字記錄。國家專門組織中華文明探源工程,2018年,正式發(fā)布了探源工程的成果,通過地下考古,現在已基本上肯定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說法,甚至還更早。比如,黃河流域的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陜西神木的石峁遺址,以及長江流域的杭州余杭的良渚文化遺址,在5800年以前已經有了文明起源的跡象,到了5300年前陸續(xù)都進入了文明階段。以陶寺遺址為例,總面積達到了400萬平方米,擁有成片的公共建筑,成片的民居、作坊、祭祀場所、墓葬,特別是高等級的貴族墓葬。從物質財富講,養(yǎng)活這么多人,需要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而農業(yè)的發(fā)展,擴天了耕地,提高了糧食產量。有了余糧,人群中間就出現了專業(yè)分化,有了專職的祭祀、工匠、軍隊、貴族、統治者,人群中間產生了等級和專職化,形成規(guī)則、制度、法律,才可以脫離野蠻,進人文明。也就是說,在足夠的物質條件下,才能產生精神財富。

        這一情況,全國各地都有發(fā)生。但是到了3800年前,中原地區(qū)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tài),其中的代表就是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向四方輻射它的文化影響力,被稱為中華文明總競爭的核心引領者。它的地理環(huán)境特別優(yōu)越,而且保持穩(wěn)定。這一點十分重要。中國的古代文明中,只有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文明發(fā)展沒有中斷,并且總體上越來越發(fā)達,其他地方的文明先后都出現了斷層。譬如良渚文化,從現在的考古發(fā)掘來看,良渚的早期文明十分發(fā)達,有些方面甚至比黃河流域還要先進,但沒有延續(xù)到今天。4000年前,良渚文化突然消失了,是滅絕了,還是遷移了?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結論。再比如,上海的廣富林文化、福泉山文化、崧澤文化,歷史也很久遠,考古發(fā)現了6000年前的文化層,但都沒有發(fā)展到今天。只有黃河流域的文化是延續(xù)的。從這一點講,盡管中華民族的早期文明像滿天星斗,但最終都匯聚在了黃河流域。具體原因是什么還不是很清楚,基本的原因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一直是穩(wěn)定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的研究指出,四五千年前,整個黃河流域的平均氣溫要比現在高,降水量也比較豐富,因此最適合農業(yè)開發(fā)與人類早期的生產和生活。所以3800年前,中原地區(qū)產生了最發(fā)達的文明,并由此輻射到其他地區(qū),這并不是偶然的。

        除此以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還有一個重要的發(fā)現。在黃河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廣泛吸收了外來文明的影響,比如,源自西亞、中亞等地區(qū)的小麥栽培技術、黃牛和綿羊等家畜的飼養(yǎng)技術等。特別是發(fā)源于巴比倫文明的青銅冶煉技術,從今天的新疆地區(qū)逐步向中原地區(qū)傳播,經歷了一段比較長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青銅冶煉技術逐漸融入中華文明之中,并且被改造生發(fā)出嶄新的面貌,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在古巴比倫,青銅器主要是用作工具、武器,但是到了古代中國,青銅器主要是作為禮器,是身份、地位、文化甚至信仰的象征,上面還有銘文用來記載重大歷史事件。這就是中國特色。

        至于文字,到目前為止,考古工作者還沒有發(fā)現比甲骨文更早的中國文字,有學者試圖解讀龍山文化陶片上的“文字”,但是還沒有成果。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講,中華文明有5000年,甚至不止5000年的歷史,但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3800年。這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fā)現,的確有不少與中原文化有很大差異的因素,有的明顯是外來的,但是這個“外”是哪里,現在還沒有充分的判斷依據。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時期,政治中心都在黃河流域(包括歷史時期黃河改道形成的流域)。宋代以前,全國的經濟中心和大多數區(qū)域經濟中心都處于黃河流域。春秋戰(zhàn)國時的黃河流域是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齊魯地區(qū)是儒家文化的中心,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是魯國曲阜(今山東曲阜市)人,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回到曲阜,致力于儒家典籍的整理和教學,他的眾多學生主要來自魯、衛(wèi)、齊、宋等國,主要傳承人孟子、曾子等也都在這一帶。戰(zhàn)國時百家爭鳴,幾種主要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傳播地區(qū)也集中在黃河流域。墨子(墨翟),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楊朱、宋銑、尹文、田駢、莊子,從道家分化出來的法家慎到,戰(zhàn)國中期產生的黃老學派,法家商鞅、韓非等,儒家荀子(荀況),以及其他各家的代表人物,都不出黃河流域的范圍。

        秦漢時代,黃河中游已是名副其實的全國政治中心,其影響遠及亞洲腹地。黃河下游是全國的經濟中心,是最主要的農業(yè)區(qū)、手工業(yè)區(qū)和商業(yè)區(qū),黃河流域的優(yōu)勢地位由于政治中心的存在而有所加強。兩漢時期見于記載的各類知識分子、各種書籍、各個學派、官方選拔的博士和孝廉等的分布,絕大多數跨黃河流域,“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說法反映了當時人才分布高度集中的實際狀況。

        從589年隋朝統一至755年安史之亂,黃河流域又經歷一個繁榮時期。隋唐先后在長安和洛陽建都,關中平原和伊洛平原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唐朝的開疆拓土和富裕強盛還使長安的影響遠及西亞、朝鮮、日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盡管長江流域和其他地區(qū)已有很大的發(fā)展,但黃河流域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以及國家財政收人中仍占據更大份額。唐朝這一階段的詩人和進士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顯示出文化重心所在。

        從河源到出海口,中華各族人民在黃河流域生產、生存、生活。他們或農,或牧,或工,或商,或狩,或采;或住通都大邑,或居茅屋王房,或鑿窯洞,或棲帳篷,或依山傍水,或逐水而居。他們的方言、飲食、服飾、民居、婚喪節(jié)慶、崇拜信仰,形成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總之,中華文明的源頭是黃河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在黃河流域創(chuàng)造的。中華民族早期主要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行為規(guī)范、審美情趣、禮樂儀式、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思想流派、文學藝術、崇拜信仰,都是在黃河流域形成的,或者是以黃河流域所形成的為主體、為規(guī)范,然后才傳播到其他地區(qū)。

        大量歷史事實證明,黃河曾經哺育了華夏民族的主體,曾經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天部分先民,她的兒女子孫遍布中華大地,并已走向世界各地。

        夏朝的建立和長期存在形成了由各個部族融合成的夏人,又稱諸夏。在商、周時代,人口的主體是夏、諸夏,他們被美譽為華夏(華的本義是花,象征美麗、高尚、偉大),以后常被簡稱為夏或華。華夏聚居于黃河流域,通過周朝的分封和遷移,擴散到更大的地域范圍,并不斷融合殘留的戎、狄、蠻、夷人口。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長城之內的黃河流域,非華夏族都已被融合在華夏之中。

        秦漢時,華夏人口從中原遷入河套地區(qū)、陰山南麓、河西走廊、長江兩岸、巴蜀嶺南、遼東朝鮮。在兩漢之際、東漢末年至三國期間、西晉永嘉之亂后至南北朝后期、安史之亂至唐朝末年、靖康之亂至宋元之際,一次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南遷使華夏人口遍布于南方各地。一部分人口主動或被動遷入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吐蕃、南詔、回鶻、契丹、渤海、黨項、女真、蒙古、滿族的聚居區(qū),在與這些民族融合的同時,傳播了華夏的制度、禮儀、文化、技藝、習俗、器物,擴大了中華文明的影響范圍,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逐漸形成。到了近代,成百上千萬的內地移民闖關東、走西口、渡臺灣、遷新疆,開發(fā)和鞏固了祖國的邊疆。至20世紀初,從黃河流域遷出的人口與他們的后裔,已經遍布中國大地。

        在向各地輸出移民的同時,黃河流域也在大量吸收其他地區(qū)的移民,特別是來自周邊地區(qū)的非華夏移民。匈奴、東甌、閩越、烏桓、鮮卑、西域諸族、昭武九姓、突蕨、粟特、吐谷渾、吐蕃、黨項、契丹、奚、女真、蒙古等先后遷入黃河流域,這些民族的整體或大部分人口在這里融合于中華民族的主體之中。

        盡管今天全國各地的漢族人口并非都來自黃河流域,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和邊疆地區(qū)其實是世代土生土長的人口占多數,但絕大多數漢族家族,甚至一些少數民族家族都將中原視為祖先的根基所在。顯然,他們所認同的不僅是血統之根,更是文化之根,而這個根就在黃河之濱、黃河流域。

        黃河兒女走四方開發(fā)邊疆

        黃河流域曾經是中國的人口重心,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這個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了宋朝。所以,黃河流域不僅是早期文明的發(fā)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一直都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重心所在。

        黃河兒女散布到四方,構成了華夏的主體。今天的漢族,以及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民族,都認同黃河流域是自己的根。其原因就是黃河流域向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不斷輸出人口、傳播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流域發(fā)生了多次大的動亂,大量的人口,從皇帝到文武百官,從將帥到士兵,從高官貴族到普通士民,只能往南遷移。一次次南遷,不僅向南方輸出了大批勞動力,也帶來了總體上更先進的文化和生產力。由于北方移民擁有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優(yōu)勢,盡管他們在數量上未必占多數,卻使南方的土著與非華夏民族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入華夏,使他們在文化上認同了中原,認同了黃河文明。

        此外,黃河流域也是各族人民的大熔爐。黃河兒女遷出的同時,還有很多人遷人,遷人的人口很多是來自境外的。包括定居在開封的猶太人,都融入了中華文明。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主動漢化。拓跋宏采取了歷史上最堅定、最徹底的融合辦法。比如,下令讓所有鮮卑族人改漢姓,皇帝自己帶頭把“拓跋”改為“元”,從唐朝的一批元氏名人到金朝天詩人元好問,其實全是拓跋皇族的后代。他要鮮卑與漢族通婚,皇室?guī)ь^與四家中原世族通婚。要鮮卑人改穿漢族衣服,學漢語。又比如,他主動把北魏的首都從今天的山西大同遷到了河南洛陽,鮮卑族和其他胡人的籍貫也改成河南洛陽。這一系列措施使鮮卑族很快融人華夏。

        所以說,黃河流域是各族人民的大熔爐,從中熔煉出了今天的中華民族。

        說到這里,基本說明了為什么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自然環(huán)境、地理條件、氣候植被等,都在文明的早期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進一步講,在整個的黃河流域中,黃河中下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事實上,最早的“中國”概念,就產生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20 世紀60年代,陜西寶雞縣出土了一件青銅器一何尊,上面有4個字:“宅茲中國”,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出現“中國”兩個字的證據。這4個字的意思,就是把中國當成家、在中國安了家、統治了中國。在古代,人們把每一座大一點的居民點一一城,都叫作“國”,因此就有了一個詞“萬國”,形容國的數量之多。到了春秋時期,有名有姓的“國”還有1000多個。那么,在這些“國”中,哪個可以被稱為中國?那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地位最高,也是最中心的國,才可以被稱作中國。比如,周武王打敗了商過王,就舉行隆重的儀式向上天報告,“余其宅茲中國”,我現在把中國當成家、我統治了中國。因此,中國一開始指商朝的首都一一大邑商,到了周朝就指周朝的首都鎬(宗周),以及后來周公選定的成周(洛邑、洛陽)。這3座城市都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不僅如此,后來秦朝的首都咸陽、西漢和隋唐的首都長安(今西安)、北宋的首都開封、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和明清的首都北京,也都在黃河流域,或者是曾經在黃河流域一在歷史上。

        黃河的下游擺動得很厲害,最北曾經在天津入海,最南面則到了淮河。

        從這些城市的變遷中可以發(fā)現,總體上講,首都的選址都是在不斷地由西向東遷移。這也是由地理環(huán)境決定的。隨著黃河流域的農業(yè)發(fā)展到了一定的限度,隨著自然條件特別是氣候的變化,這些首都的糧食供應越來越依賴于關東(太行山以東)、江淮和江南地區(qū)。在當時的水運條件下,要把糧食運到長安,就不得不穿過三門峽的天險。如果僅是運到洛陽,就可以避開上游的三門峽,因此首都東遷洛陽,顯然方便了不少。

        黃河文明是否應該或可能長盛不衰?在人類發(fā)展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技術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地理環(huán)境一般起到重大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黃河文明的興衰,也是如此。黃河流經世界上最天、最厚的黃土高原,以及黃土沖積形成的大平原。在文明的早期,的確有它的優(yōu)勢,但是隨著氣候的變遷,黃河流域氣候總體上逐漸變得寒冷、干燥,缺點也逐漸顯現。它的降水集中在每年夏秋之際,而且集中在黃河中游。那么天的降水量,又那么集中,沖刷著深厚疏松的黃土,造成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因黃河中游的水量天,雖然河水的含沙量非常高,但是沉積不下來。等過了晉陜峽谷,出了龍門,特別是過了小浪底,到了平原地區(qū),河床變寬、坡度減緩,造成黃河河水中每年十幾億噸的泥沙有一大半沉積在黃河下游河道。因為泥沙堆積,河床不斷地升高,歷代不得不加高堤壩,形成了所謂的“懸河”一河再東遷開封,就可以依靠汴渠直接運輸來自江淮乃至江南的糧食,不必再經過黃河。到了元朝,建都北京,將原本隋煬帝開鑿的兩條運河(東北向,洛陽一北京;東南向,洛陽一揚州)在山東境內打通,這才形成了京杭大運河,解決了北京的糧食供應,所以后來的明清能繼續(xù)在北京建都。正因為如此,可以說唐朝以前或者北宋以前,黃河流域始終還是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到了元、明、清3朝,隨著長江流域的氣候條件改善以及進一步開發(fā),中國的經濟重心才轉到了南方。

        床要比兩邊的土地都高。在河南開封,黃河河床高出南岸8米到10米,最高的地方甚至達20米。想象一下,三五層樓高的水都靠堤壩攔著,于是堤壩越筑越高,越筑越寬,成了惡性循環(huán),黃河下游基本失去了水運的功能。除了天災,還有人禍。黃河跟淮河本來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水系,北宋末年,將領杜充掘開黃河堤,企圖阻擋金兵,誰知道一決口,黃河往南流到了淮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黃河奪淮。又如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擋日軍的進攻,下令扒開鄭州附近的花園口大堤,造成黃河水向東泛濫于賈魯河、潁河和渦河之間,洪水沿淮河瀉入洪澤湖、高寶湖,匯入長江,受災面積達54萬平方千米,歷時9年半才恢復故道。

        因此,黃河文明的式微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黃土高原和黃土沖積平原既是黃河文明早期最大的優(yōu)勢,也是黃河文明式微的根源。

        具體來說,可以將黃河文明式微的原因,簡單歸納為6點:一是氣候環(huán)境的變遷;二是長江文明的興起,客觀上講加速了黃河文明的衰落;三是黃河改道,形成大量的泥沙堆積,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四是戰(zhàn)爭動亂的破壞,中國歷史上發(fā)生次數最多、破壞最大的,正是政治中心所在的黃河流域;五是人口的外遷,人口南遷對于南方來講,增加了人口,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文化上也得到了交流,但對黃河文明本身來說,畢竟是一種損失;六是近代沿江、沿海地區(qū)的迅速發(fā)展,河口位置、黃河下游的地形地貌,使得黃河在近代,尤其在工業(yè)化的過程中不占優(yōu)勢,而沿海地區(qū)、長江沿岸、珠江沿岸因海運、水運的便利獲得更大的發(fā)展機遇。

        俯瞰龍門石窟

        那么,黃河的未來會怎樣,黃河文明是否從此式微呢?其實,式微和復興是相對的。從過去的70年來看,黃河已經進人了復興的過程。首先,70年來,黃河保持了安流,有過幾次水災,但沒有出現改道和大的決口。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次,是水土保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黃河流域中游的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都獲得了成功。如今流入黃河的泥沙天天減少,甚至反過來需要擔心流入黃河的泥沙太少。因為黃河三角洲本來每年可以“長”出一片土地,從1948年黃河回歸故道開始,這里已經“長”出了4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近年來,非但沒有“長”出新的土地,還因為海水的沖刷,一些地方出現海水倒灌、陸地沖蝕的現象。最后,黃河流域的綜合開發(fā)和環(huán)境保護有了大的進展。從黃河上游開始,陸續(xù)修建起了幾十座天壩和水利工程,天多是發(fā)電、灌溉、防洪、防凌綜合利用;未來如果更廣泛地利用新技術、新產業(yè)、新資源,黃河流域將能夠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使自然環(huán)境得到更好的保護。

        黃河文明的復興,在未來還有更大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怎樣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因此,黃河流域人文資源的價值將得到重新肯定和發(fā)揮。因為這些人文資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可在弘揚傳統文化、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旅游和康養(yǎng)產業(yè)的開發(fā)等方面發(fā)揮優(yōu)勢。可以相信,未來的黃河文明必然會隨著中華文明的全面復興而繁榮;但要使黃河文明恢復到“獨尊”的地位,既不可能,也沒有意義。期待未來的黃河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與長江文明以及其他亞文明一起,全面發(fā)展,共同繁榮。如此,我們的母親河黃河能夠永葆青春!

        黃河從源頭到出??冢卸喾N多樣的地形地貌,如雪峰冰川、高原峻嶺、懸崖峭壁、隘口洞穴、湖泊陂塘、沼澤濕地、峽谷深溝、瀑布激流、石林、荒漠、森林草原、平原沃野,棲息有各種飛禽走獸,生長著各類奇花異草,構成色彩斑斕、賞心悅目、俊秀雄奇、千姿百態(tài)、驚心動魄、磅礴浩蕩的景觀,不僅是豐富的旅游資源,而且是深厚的精神源泉。詩人抒發(fā)出激情,畫家描繪著美景,哲學家在沉思中期待頓悟,藝術家在探索中尋找靈感,政治家在謀劃大局,軍事家在觀察險要。蕓蕓眾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英雄豪杰叱咤風云,驚天動地。一些特殊的景觀或環(huán)境,會喚醒人性中的真、善、美,升華為對自然、對人類、對民族、對國家的感情、信念、信仰。經過杰出人物的闡發(fā)和推廣,形成價值觀念、傳統文化或堅定的信念。它們本身,也因凝聚了歷史、經歷了滄桑,而演變?yōu)橐环N文化符號、精神象征、時代烙印、歷史記憶。黃河就是一首壯麗的頌歌,一篇恢宏的史詩,一部悠遠的歷史,一個偉大的時代。黃河,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ū疚南底髡咴凇昂幽险f大講堂”第56期所作演講,文章略有刪減。)

        作者簡介:葛劍雄,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復旦大學教授。

        猜你喜歡
        文明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2期)2022-11-16 01:57:18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1期)2022-11-08 07:22:42
        禮讓文明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4
        文明的搖籃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0
        讓文明之花持續(xù)綻放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2
        醉文明
        青年歌聲(2020年7期)2020-07-29 07:44:08
        漫說文明
        文明和諧號
        日本在线无乱码中文字幕| 99re久久精品国产|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五月七月丁香缴情|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的精品|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成人a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久无久之码精| 国产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播| 亚洲六月丁香色婷婷综合久久|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自拍另类制服在线|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av| 48久久国产精品性色aⅴ人妻| 北条麻妃毛片在线视频| 美女扒开内裤露黑毛无遮挡| 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 国产免费av片无码永久免费| 久久综合网天天 | 国产日韩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国产免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6699国产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国产色诱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颜射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最新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成人| 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