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其教育價值也日益凸顯。項目式學習倡導將課程知識融人實際項目中,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升技能,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本文以青島版(五四制)教材中的“歡樂農家游一百分數”教學為例,從項目目標、項目清單、項目落實、項目評價四個方面探討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踐。
一、圍繞核心素養(yǎng),確立項目目標
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應圍繞新課標對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結合課程知識的特點,確立合理的項目目標,為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提供依據,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歡樂農家游——百分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單元課程知識出發(fā),確立以下項目目標:
第一,運算能力素養(yǎng)目標。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稅率、利率、折扣等概念的含義,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二,推理意識素養(yǎng)目標。在理解百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生能夠通過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類推等思維活動,解決與百分數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第三,應用意識素養(yǎng)目標。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分析、比較、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掌握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第四,社會責任素養(yǎng)目標。通過生活實例,學生能夠了解農村的變化、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地理知識、科普知識等,增強對社會的認知,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二、分析實際學情,明確項目清單
基于上述項目目標,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應根據課程知識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明確列出項目清單。這樣,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項目式學習的重難點知識以及課時安排,從而提升項目式學習的順序性和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歡樂農家游—百分數”這一主題時,多數學生經過上一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百分數的含義有了基礎的了解,并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因此,在單元教學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對百分數展開深入的學習和探究。重點包括:引導學生深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具體安排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單元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生活情境中運用百分數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從而充分發(fā)揮數學教學的育人價值。
三、堅持目標引領,落實項目任務
在項目目標的引領下,按照上述項目清單,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布置多樣化的項目任務。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解決項目任務中的問題,以達到“學知識、長技能、提素養(yǎng)”的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此,在教學“歡樂農家游一百分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化身“農家樂旅游業(yè)的研究員”,根據項目清單中的任務展開項目學習。
(一)概念理解,明確核心問題
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貼近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中的關鍵概念,并明確項目中的核心問題。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促進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
例如,在教學“歡樂農家游——百分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下生活化的情境:每年的旅游旺季,王伯伯都會利用自家在景區(qū)內的院子開展農家樂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十一”黃金周期間,王伯伯家去年接待自駕游游客480人,今年接待540人。問題:今年自駕游人數比去年多百分之幾?基于此情境,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百分數”的概念,并通過畫線段的方式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找準“單位1”,理解“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少百分之幾”的含義。即“去年自駕游人數是這個問題中的‘單位1’,求今年自駕游人數比去年多百分之幾,是指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數占去年自駕游人數的百分之幾”。這樣,教師就向學生明確了核心問題。隨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找到計算的方法,即 ( 5 4 0 - 4 8 0 ) ÷ 4 8 0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能夠很好地認識到“單位1”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單位1”的理解。同時,明確了項目化學習的重點內容,并完成了項目清單中的任務一,從而促進了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
(二)合作探究,掌握核心知識
在項目化學習中,合作探究是學生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的進度,從項目主題出發(fā),設計一系列探究性問題。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并掌握核心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仍以“歡樂農家游—百分數”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生活化的情境:“鳳凰嶺村推出了歡樂農家游項目。在采摘節(jié)期間,共接待游客980人,其中到蘋果園采摘的游客占比 7 5 % ;梨園去年的收入是4萬元,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長了 5 % ?!被诖饲榫?,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從這些數據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題目中的數據進行分析。
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以下探究問題:
問題一:根據題目計算到蘋果園采摘的游客有多少人?
問題二:你是怎樣理解“到蘋果園采摘的游客占比 7 5 % ”這句話的?這與我們學過的哪部分知識很接近?
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和思考探究,教師可以強化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在基礎知識的應用和分析中,學生可以明確分數乘法的意義,進而逐步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完成相關任務的過程中,也促進了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
(三)課堂練習,鞏固基礎能力
在項目式學習中,課堂練習旨在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借助所學知識求得問題的答案,從而鞏固學生的基礎能力。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設計多樣化的題目情境,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
例如,在教學“歡樂農家游—百分數”時,項目清單中的任務三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掌握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诖?,教師可以結合項目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下生活情境:“同學們,‘歡樂農家游’活動還在繼續(xù)。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美麗的景點一—山東沂水的彩虹谷。你們去過彩虹谷嗎?誰能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在彩虹谷看過的美麗景色?想不想再去看一看?”隨后,教師向學生明確情境問題:“如果按 3 % 的稅率繳納營業(yè)稅,黃金周期間彩虹谷共收入115萬元,那么應上繳的營業(yè)稅是多少萬元?”基于此問題,教師向學生提出驅動性問題:“按 3 % 的稅率繳納營業(yè)稅’是什么意思?問題中的‘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又是什么意思?”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按 3 % 的稅率繳納營業(yè)稅”意味著彩虹谷在“十一”黃金周期間的收入115萬元中,需要繳納 3 % 的稅額,稅額的計算方式為:稅額 Σ= Σ 營業(yè)額 × 稅率。
在學生掌握繳納稅額這一問題后,教師展示課堂習題:“假設我市南山景區(qū)農家樂去年一年的總收入是445萬元,需要按照 4 % 的比例繳納稅額,那么一共需要繳納多少稅額?若十一黃金周期間繳納的稅額占總稅額的 5 5 % ,那么十一黃金周期間繳納的稅額是多少萬元?請問十一黃金周的收入是多少萬元?”
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僅涉及“已知一個數,求其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還涉及“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百分數的運算計算出去年一年的總稅額,再用總稅額乘以 5 5 % 計算出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繳納的稅額。然后,通過列方程的方式計算出十一黃金周的收入,從而完成整個問題的解答。通過這樣的課堂習題練習,不僅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生以往所學的知識,還能引導學生利用方程思想解決新情境下的新問題,完成項目清單中的任務三,促進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
(四)拓展學習,培養(yǎng)數學思維
在項目式學習中,除了課程知識的教學,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延伸,引導學生展開拓展學習,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項目式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歡樂農家游—百分數”時,針對項目清單中的任務四“教學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從項目主題出發(fā),為學生設計更加復雜的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拓展訓練。具體問題如下:
某電影院能容納1500名觀眾。該電影院有4個大門和2個小門。經測試,1個大門每分鐘能安全通過120人,1個小門每分鐘能安全通過80人。在緊急情況下,由于擁擠,大小門的通過速度各下降 30 %
問題一:在正常情況下,開啟所有的門,每分鐘能安全通過多少人?
問題二:在緊急情況下,如果要在3分鐘內安全疏散全部觀眾,該影院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
基于上述復雜的實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求比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應用。對題目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大門個數乘以大門每分鐘通過人數,加上小門個數乘以小門每分鐘通過人數,等于正常情況下開啟所有的門每分鐘能安全通過的人數;分別求出大、小門在緊急情況下每分鐘通過的人數,進而得出所有大、小門一分鐘的總通過人數,再乘以3求出緊急情況下3分鐘的總通過人數,最后與1500人進行比較。鼓勵學生按照分析的思路進行解答,以達到基礎知識應用的目的。
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習,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百分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促進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
四、設立評價標準,做好項目評價
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以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具體而言,評價標準可以從知識與技能、核心素養(yǎng)兩個方面來設定。
首先,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評價標準應包括學生對數學相關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理解掌握程度,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項目中的實際問題以及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表現。
其次,在核心素養(yǎng)方面,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項目參與度,如是否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合作、交流、反思等;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在項目學習中是否表現出對數學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否具備團隊合作意識、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良好品質。
基于上述評價標準,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從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應注重項目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表現和階段性成果,及時給予反饋和調整,并對最終的項目成果進行全面評估,綜合考量學生的整體表現。
在完成項目評價后,教師應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明確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以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項目成果質量。這有助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式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具有顯著的實踐意義。教師應圍繞課程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合理的項目目標,并制定科學的項目清單,為項目式學習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在具體的項目實踐中,教師應明確項目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核心知識;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學生的基礎能力;通過拓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實踐學習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此基礎上,將課程知識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數學項目,提升數學教學的實踐性、整體性和連貫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