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希臘宣布擬斥資250億歐元實施一項持續(xù)至2036年的國防改革計劃,以實現“希臘現代史上最徹底的武裝部隊轉型”,成為歐盟防務機制中的“關鍵分支”,并將希臘軍隊打造成歐盟“最先進”軍隊之一。隨后,希臘在向議會提交的計劃中還強調將通過歐盟“重新武裝歐洲”計劃的財政靈活性機制追加30億歐元防務預算。在希臘看來,這一系列舉措旨在應對快速變化的地緣政治挑戰(zhàn)和日益惡化的跨大西洋關系,是對保護希臘主權的必要投資。
在烏克蘭危機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特別是在安全上意圖與歐解綁的言行加劇了歐洲的恐慌。直接、迫切的安全需求和嚴重依賴美國的結構性困境,促使歐洲國家加速防務和安全領域的改革步伐。僅一個多月來,歐盟以及波蘭、德國、瑞典、芬蘭、法國等均推出了國防改革或增加國防預算的計劃。
3月4日,歐盟推出一項總投入達8000億歐元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創(chuàng)下歐盟史上最大規(guī)模軍事增支紀錄。該計劃不僅直接向成員國提供防務資金支持,還允許成員國在不觸發(fā)赤字程序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國防開支。3月7日,波蘭通過一項軍事改革計劃,將現役軍隊規(guī)模從17萬人擴增至50萬人,還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提升至5%。3月21日,德國通過《基本法》修正案,放寬限制聯(lián)邦政府新增債務的“債務剎車”條款,允許聯(lián)邦政府設立一個不受“債務剎車”條款約束的5000億歐元特別基金,用于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允許聯(lián)邦政府在國防領域的支出超過GDP的1%時,通過舉債籌集資金,不計入《基本法》規(guī)定的債務限制。3月26日,瑞典宣布未來十年增加約299億美元的國防開支,并在2030年將國防開支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4月1日,芬蘭宣布到2029年將國防開支提高到至少占GDP的3%。4月15日,法國宣布軍事預算每年增加30億至40億歐元。4月22日,西班牙宣布一項總額達104.71億歐元的安全與防務計劃,以履行對北約今年內國防開支占GDP比重達到2%的承諾。
可見,希臘的國防改革計劃既不突然、也不例外,是歐洲重新武裝、追求防務自主的延伸。事實上,希臘早在去年6月就推出了《2030年國防發(fā)展議程》,謀劃了希臘軍隊現代化路線圖。此后數月時間里,希臘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升級。此次國防改革計劃包含的升級“阿喀琉斯之盾”反導彈和防空系統(tǒng),即是該路線圖的重要組成。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表示,將建設一個“聯(lián)網、多領域、智能化”的防空系統(tǒng)以嵌入北約的數據鏈,并與盟友的指揮系統(tǒng)無縫對接。在歐洲地緣政治持續(xù)動蕩和安全格局加速調整的背景下,希臘正在對戰(zhàn)略自主權和地區(qū)穩(wěn)定進行決定性投資,以提升其在東地中海和北約集體防御態(tài)勢中的戰(zhàn)略影響及地位。
作為位于巴爾干地區(qū)和瀕臨地中海的重要國家,希臘是連接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樞紐,戰(zhàn)略位置和地緣價值十分顯要。近年來,希臘憑借其北約成員國及歐盟成員國的雙重身份,積極參與歐盟的紅海和海灣地區(qū)護航行動,同時向大西洋和太平洋派兵以展示存在感。希臘國防開支占GDP比重較早就達到了2%,并在2021年首次突破3%,連同2022年均高居北約國家首位。此后雖被波蘭等國超越,但仍舊處于高位。希臘推動2030年系統(tǒng)性的國防改革不僅是為了彰顯其作為北約成員國的積極姿態(tài),更多的是借助歐洲安全格局調整之機提高自身總體軍事實力和國家安全保障能力。
在希臘國家發(fā)展特別是安全體系塑造中,如何處理同土耳其的關系是繞不開的話題。希土兩國歷史積怨很深,圍繞愛琴海劃界、東地中海專屬經濟區(qū)劃分及塞浦路斯問題等長期爭執(zhí)不下,軍事對峙事件屢有發(fā)生。有評論指出,希臘打造的“阿喀琉斯之盾”反導彈和防空系統(tǒng)直接針對2019年7月土耳其從俄羅斯采購的S-400防空系統(tǒng)。兩國在防空系統(tǒng)上的升級和競賽,目標都是在愛琴海地區(qū)的空中博弈中搶占先機,并在戰(zhàn)略上形成對對方的壓制。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東地中海地區(qū)的戰(zhàn)略態(tài)勢和安全格局以一種微妙的方式保持著平衡。希臘和土耳其同為北約成員國,能夠通過集體防御機制和外交協(xié)調渠道降低爆發(fā)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同時,領土爭端、能源資源爭奪和域內外大國勢力介入等因素交織,在該地區(qū)形成相互牽制的復雜網絡,使各方不得不通過外交談判、軍事威懾與經濟合作并存的方式維持表面穩(wěn)定。希土兩國也不斷通過高層對話機制和領導人互訪,逐步改善關系與加強合作。
然而,希臘和土耳其彼此視對方為安全威脅的結構性困境難以破解。一方面,兩國之間存在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圍繞東地中海海洋資源的爭奪也日益加劇。另一方面,近年來,烏克蘭危機和巴以沖突持續(xù)沖擊歐洲及地中海局勢,土耳其在歐亞及中東事務中的強勢等都對希臘造成刺激。去年,希臘國防部長登迪亞斯在多個場合將土耳其描述為“一個真實而現存的威脅”。頗具意味的是,僅在希臘國防改革計劃推出十天后,希土就發(fā)生了交火事件。一艘希臘海岸警衛(wèi)隊船只在試圖檢查一艘土耳其船只時,遭到對方射擊。希臘海岸警衛(wèi)隊實施火力壓制,迫使對方調轉航向退回土耳其海域。此次沖突發(fā)生的萊斯沃斯島海域,正是希土海洋爭端的核心區(qū)域。這次沖突雖未升級,但迅速成為國際輿論焦點,引發(fā)歐盟和北約的廣泛擔憂。
一位地中海問題專家指出:“當海警船的探照燈取代了漁船的桅燈,這片孕育過古典文明的海域正在失去它的靈魂?!币獯罄翱偫怼⑽逍沁\動黨領袖孔特警告,“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可能因內部矛盾加劇導致歐盟解體。歐洲能否真正實現防務自主乃至戰(zhàn)略自主,不一定是歐盟戰(zhàn)略覺醒的自然結果,需要突破多重現實因素的制約。
希臘借助歐盟戰(zhàn)略覺醒給國防預算解套以加速軍事自強的意圖十分明顯,然而要真正保障自身安全、維護地區(qū)和平乃至成為地區(qū)的主導力量恐難以通過單一、排他的軍事計劃來實現,更不用說相互交織的復雜地區(qū)局勢和國際形勢大大增加了達成目標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換言之,希臘及歐洲的防務改革是否會帶來一個真正安全、有韌性的希臘和歐洲,有待現實的檢驗。
(徐剛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李欣洋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