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已退休。著有《語文教學與人生之道》。
把“四三二一”當作給學生的“見面禮”
陳文:周老師好!聽說您把“四三二一當作給學生的“見面禮”,能詳細說說嗎?
周申全:這個“四三二一”是我工作三十多年逐步總結(jié)出來的,是我對學生的承諾,也是我一輩子的追求。我是按照“自由和快樂的魅力不可抗拒”的原理提出這個的。課堂是我一生幸福的源泉,我在給學生上第一節(jié)課時就和盤托出這些承諾。
“四\"是四個自由。我上課,學生有打瞌睡、做其他作業(yè)、看課外書和中途退出課堂的自由。以打瞌睡為例,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打瞌睡,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非常疲憊、困倦,是一種欲罷不能的行為;二是老師的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昏昏欲睡。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豈能怪學生?老師要反思才對。
“三\"是三個保證。第一,我保證上課不照本宣科。教材上全部的古文,包括詩詞歌賦、議論散文、《史記》長篇和現(xiàn)當代名家名篇,講課前我當眾背誦,請同學們驗收。第二,我保證學生交來的所有作文,不管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大作文還是小作文,我一律全批全改,詳批詳改。第三,我保證按時下課,不拖堂。我喜歡給學生講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故事。馬克·吐溫有一次到教堂聽牧師募捐演講,開始時他覺得牧師講得很精彩,他很感動,準備捐出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錢。過了一陣子,牧師還沒講完,他厭煩了,便只準備捐口袋里一半的錢。又過了一陣子,牧師還沒講完,他生氣了,只準備捐一美分。最后,牧師總算結(jié)束了他的長篇大論。馬克·吐溫不僅把那一分錢放回口袋,而且還從捐款的盤子里拿走兩美元表示抗議。我用這個故事告訴學生:言多必失。
“二”是“兩個不怕”。一是我上課不怕學生插嘴,我還喜歡學生插嘴。我認為,老師一人在臺上唱獨角戲,下面鴉雀無聲不是好語文課。我的課堂要求有“兩聲”:讀書聲、議論聲。二是我不怕課堂上學生跟我唱“對臺戲”,不怕學生問倒我,歡迎大家與我爭論。我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鼓勵學生大膽與我商榷。
“一”是“一個希望”。我希望和學生交朋友,成為真心實意的朋友。我經(jīng)常對他們說:論身份,我是你們的老師;論年齡,我可以做你們的爺爺。但我更希望成為你們的朋友,我們做“忘年交”吧。
我之所以把這些作為“見面禮”跟學生交流,目的有二兩個。一是我非常重視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即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我就是要通過這節(jié)課使學生了解我,親近我,掌握我的個性特點和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二是我是一個很要強的人、非常自信的人,但智商、能力一般。袁枚有詩云:“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因此,我只能給自己出難題、加壓力,逼著自己逐步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陳文:您的這個“見面禮”太珍貴了!它需要教師有堅實的底氣和豐富的底蘊??!
周申全:我記得蘇軾的《題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我始終認為,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猶如指與琴,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教師一人在臺上“滿堂灌”,學生毫無反應,那會比指頭打在木板上更單調(diào)、更難聽。教師只有點撥了、點活了學生大腦中的那根“弦”,學生有了“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觸動,課堂上才能發(fā)出“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與人樂樂”的優(yōu)美動聽的\"琴聲”來。
編《作文選優(yōu)》,收集剪報
陳文:您自稱一生不但性格固執(zhí),而且活得單調(diào),沒有一點高雅的情趣,而我卻在與您的交流中感到您的兩項愛好和教學工作緊密結(jié)合,很多老師都沒有想到,更沒有您做得那么好。一個是您收集學生優(yōu)秀作文;另一個是您堅持剪報,讓學生閱讀報上的優(yōu)秀作品。這樣的愛好于己于人都有啟發(fā)和幫助,請具體說說吧。
周申全: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著手收集所教學生寫得好的作文,每學期編一本《作文選優(yōu)》。教了幾十年的語文,看不出成績,更談不上成果,有一累擺《作文選優(yōu)》為伴,也顯得親切。它成為我的“財富”,是我的珍藏。這個愛好為我指導后來的學生作文提供了范例。我有幸經(jīng)常被邀請到兄弟學校介紹作文教學“眼觀社會,手寫心靈”的體會。每到一校,我都會帶上《作文選優(yōu)》朗讀里面的一篇篇作文,聽眾特別喜歡。
陳文:您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詳批、詳改,把時間和精力都“耗”在里面,有沒有為這樣的付出動搖過,覺得這樣做不值得?
周申全:我還真的懷疑過這種做法。可有一次到兄弟學校講課,讓我對自己的這種懷疑煙消云散了。那次我到一所高中講課,到校后校長向我介紹在座的領導。一位年輕人主動站起來稱我為“恩師”。他當眾說:“我讀了十七年書,只有周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好。周老師還在作文講評時念過我的一篇作文。我現(xiàn)在還記得周老師的批語,‘上乘之作。能寫出如此優(yōu)秀的作文來,非學富五車不可’。我從此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認真學習,不辜負‘學富五車'這個成語,更不負周老師的期望。\"誰能想到,一篇作文、一條批語、一個成語,竟使學生終身受益。這件事使我感觸頗深。如果我不到這個學校講課,我還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批改竟有如此“神效”。人們經(jīng)常把教師比作春蠶,這是非常貼切的。詩人艾青說:“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闭f得真好?。?/p>
陳文:您的剪報愛好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周申全:剪報這個愛好,還要從年少時說起。我年少時學哲學遇到困難,我二哥經(jīng)常拿出一張張從報上剪下的文章給我看。這些深入淺出的短文,還真的起到了釋疑解難的作用。從此,我也學著剪報,堅持了六七十年。我剪得最多的是《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讀書管見”“金臺隨感”\"學術隨筆\"和《光明日報》的“文學遺產(chǎn)”“國學”,尤其“母校禮贊”“百城賦\"我一篇不缺。學生看了我的剪報,都說不僅提高了認識、增長了知識,而且對寫作也有幫助。名人著作等身,我只能仰視;我剪報“等身”,自得其樂。
幾年前,我把幾十年積累的《作文選優(yōu)》、剪報和備課本一起贈送給了瀏陽一中。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陳文:現(xiàn)在很多語文老師口不離“核心素養(yǎng)”一詞,可自身的聽說讀寫等基礎素質(zhì)還存在比較大的缺陷,具體表現(xiàn)為語文教師一年到頭“述而不作”。自己不寫作,怎知個中滋味?如何指導好學生的寫作呢?您怎么看?
周申全:對于“下水\"作文,葉圣陶先生早有主張。教師“下水”,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徑。語文老師“述而不作”,像“隔岸觀火”“作壁上觀”,嚴格說是一種不思進取的表現(xiàn)。我堅持練筆,除了寫“下水”作文,還注意及時總結(jié)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專業(yè)成長 σ: = σ 經(jīng)驗 + 反思。一個語文老師,如果連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教育故事和教學主張都寫不出來,就不能形成理性思考,那么他在專業(yè)、能力方面是有缺陷的。
我反復向?qū)W生強調(diào):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深入生活,做“有心人”,養(yǎng)成仔細觀察一一多看、多聽的習慣,獲得并積累素材,接著要多思考。拿破侖有言,世界上只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劍,一種是思想,而思想最終是要戰(zhàn)勝劍的??梢娝枷攵嗝粗匾?。文章寫出來,還要多改,自己改,請別人改,三番五次,不厭其煩。好文章就是反復“推敲”出來的。
“下水\"的主要目的在于示范,指導學生寫作。按照“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的邏輯,語文老師的文章應當比學生寫得好,不然怎么授業(yè)、解惑、服眾?但事實又不盡然,所以韓愈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因此,老師要破除畏難、畏學生的思維,大膽“下水”,和學生如琢如磨,才能教學相長。
陳文:在相對閉塞的年代里,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可在信息時代,很多時候得靠主動出擊推銷自己。您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身體力行寫“下水”作文,還特別注重學生的口語訓練。能說說是怎么做的嗎?
周申全:我經(jīng)常告訴學生: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肯定是人才。我們的語文課,就是要培養(yǎng)有口才的人才。這是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F(xiàn)代青年,應當有這樣的本領:在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能落落大方站出來,從容不迫,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口吐蓮花,談笑風生。既能旗幟鮮明,有的放矢,引經(jīng)據(jù)典,脫口而出,如數(shù)家珍;又能切中肯綮,言簡意賅,條分縷析,恰到好處。講得頭頭是道,娓娓動聽,妙語連珠,語驚四座,聽眾就有十分享受的感覺。
陳文:我很早就了解到您的“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九字工作準則,今天愿聞其詳。
周申全:那是1991年,學校安排我當高三年級組長。怎樣當好這個組長,管好幾百名學生呢?我日思夜想而不得。有一天突然想到《論語·子路》中的兩句話:“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蔽已矍耙涣?,豁然開朗。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工作準則嗎?
我是這樣將《論語》中的話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的?!跋扔兴尽?,提醒我不但要先于教師,更必須先于學生: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處處成為他們的榜樣。從20世紀80年代擔任班主任開始,我就在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的得失,從自我解剖中看到了師道尊嚴帶來的負面效應,開始改嚴厲為寬容,師生關系有了改善。我從小事做起,每天早晨我比學生先起床,來到學生寢室前。起床鈴一響,我的哨子一吹,哪個學生還會賴床?早操,我跑在最前面。學生看到我這個50多歲的老頭還那么有勁,還會自甘落后嗎?
“赦小過”讓我想起1991年由我召開的一次高三學生代表座談會。會上有學生反映,個別班主任怕?lián)鷵?,同學稍有違紀,便報政教處處理。我和班主任商量后,取得了一致意見,然后宣布:今后高三同學里出的事盡可能由班主任解決,在年級組“消化”,堅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交流與溝通,架起了師生間互相信任的橋梁。支持與尊重,為師生和諧相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有了小過,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用交流溝通、理解信任的方式去解決。
我把\"舉賢才\"的\"舉\"理解為激勵、肯定與表揚,教育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最好的印證。我?guī)资陙韴猿忠粋€原則:對所有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多表揚。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總是千方百計找出文章的優(yōu)點,即使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方面找不到優(yōu)點,我也要批上一句:“你這次的字寫得真漂亮,老師要向你學習!”即在書寫方面給予肯定與鼓勵。無數(shù)事實證明:肯定出成績,鼓勵出天才,表揚出好學生。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不二法門。
采訪感言:
周申全老師退休后,時時想著為學校、學生做點事。從2011年開始,他以“素質(zhì)語文”為主題,給瀏陽一中的學生做講座,至今14年從未間斷,而且分文不取。他說:“我有養(yǎng)老金,夠我現(xiàn)在吃穿了,我也沒有留錢財給子孫的打算。只要學生感覺我的課對他們有幫助,我就滿足了?!敝芾蠋熒砩媳憩F(xiàn)出來的寬厚、深邃和豁達,彰顯出一個好教師的精神品質(zhì)。這樣的老師用陶行知先生的話概括就是,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使命意識,“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追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潔情懷,以及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職業(yè)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