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開了幾百里路的車回老家過年,很是疲憊。但一回到闊別一年的、在我心中占據(jù)最柔軟角落的老屋,疲憊頓時消失,一種親切、自由、舒適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打開房門,走進老屋,好像走進了心靈的圣殿。老屋就像多年的老友,在耳邊呢喃,讓我的思緒在這里尋找歲月悠悠的痕跡。
老屋的歲月于我已經(jīng)模糊了。看看上邊的印記——1989年10月,可能這就是老屋的生日吧。在我的記憶深處,建筑工人們來自北方某地,他們的性格都特別爽朗。一個年輕的工人叔叔喜愛下班后唱《冬天里的一把火》,也特別喜歡逗我玩。我就像他的一個小跟班,隨著他唱,慢慢地我也學會了。雖然把A調(diào)唱成了B調(diào),他卻說:“你唱得中聽得很,說不定以后能成為一個歌星咧。”至今想起他的話,依然親切、快樂、溫暖,覺得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點燃了我對歌曲的熱愛,那時,我一口氣學會了好幾首流行歌曲。
老屋由四間正房和兩間偏房組成,坐落在村子的最中央,被一圈低矮的磚墻所環(huán)繞,有點像四合院。屋頂是灰色的水泥瓦片,層層疊疊,經(jīng)歷了風雨的洗禮,已經(jīng)變得有點暗淡,但依然質(zhì)樸地守護著老屋的安全。煙囪靜靜地聳立著,早已沒有炊煙升起,更沒有母親忙前忙后的身影和彌漫在院子里的飯菜香味,只剩下歲月侵蝕下斑駁的記憶。
盡管老屋只是磚瓦房,但在那個以土坯房為主的時代,老屋顯得格外“豪華”,讓父老鄉(xiāng)親羨慕不已。自然,父親也特別注重對房子的裝飾。竹制籬笆把屋子隔成幾個房間,一間堂屋,一間父母臥室,一間妹妹的小屋,還有一間用磚墻隔開,當作糧食儲藏室和我的臥室,就這樣主屋四間房的整體布局便定下來了。但空蕩蕩的新屋讓父親分家時的家具顯得特別寒酸,只有兩張老式床、三口放東西的土質(zhì)大缸和一個大木箱。母親特別羨慕三姨家的大衣柜、縫紉機和自行車,三大件也成為父母奮斗的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父親親自用自家的木材做成了一個大衣柜,涂上油漆,貼上彩色的花,顯得特別漂亮。上海牌縫紉機和永久自行車也相繼填充空蕩蕩的老屋,慢慢地,老屋變得擁擠起來,形成了典型的農(nóng)村中式布局。無形中,在我們心里,父親添置家具的過程變成了一個“只要有夢想,就要去實現(xiàn)”的勵志故事。
在農(nóng)村,房前屋后少不了樹木環(huán)繞。有的樹木長大還可以賣錢,增加家庭經(jīng)濟收入,如白楊樹、榆樹、水杉等;有的四季常青的樹木可以成為房前的景觀,如冬青、柏樹、松樹等,它們使老屋顯得生意盎然。走進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我親手種植的冬青樹。它可是我撿來的。讀初中時,學校旁邊的鄉(xiāng)政府院子里的冬青樹被清除,我就順手撿了一棵幼苗,栽在房前。它居然活下來了,一年到頭都身披綠色,陪伴著老屋。我還在別人家的松樹上折下一根枝條,在房前挖個坑,活上稀泥,往里一插,沒想到,它也活下來了。兩個終年披著綠裝的家伙,至今仍在院子里彼此爭輝,給冬天的老屋帶來些許生機。它們不擇地而棲、生生不息,成為伴我成長的精神力量。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慢慢長大,離開了老屋,去了繁華的城市,但每當夜深人靜時,思緒總不由自主地飄回老屋中的家庭生活。
盡管外公是處級干部,但在那個女孩很少讀書的年代,母親沒有讀過書。母親特別羨慕讀書人,只跟著我舅舅認了幾個字。盡管如此,母親對知識的渴望一天都沒有減退。隨著我漸漸長大,她把這種渴望轉(zhuǎn)移到我身上,希望我能讀大學。每天晚上,母親都在油燈下陪著我寫寫畫畫,讓我做她的“小老師”,把所學的知識教給她。沒想到,母親這種對知識的渴望反而成就了我?,F(xiàn)在想起來,這不就是歪打正著的“費曼學習法”嗎?從讀書以來,我在班級一直都名列前茅,養(yǎng)成了熱愛學習的習慣,也成為我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研究生。
比起母親的無為而教,父親的教育則顯得深入而持久。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父親到朋友家喝閑酒去了。我學習到深夜,父親還沒有回來。實在耐不住寒冷,就草草地寫了幾道題,還有一些作業(yè)沒有做完,就獨自睡了。第二天早晨,我發(fā)現(xiàn),書桌上放著父親給我寫的信,信紙上還分明留著父親的淚痕。我心想,可能是父親從我的作業(yè)中看出了我的懶惰,生氣、痛苦,才寫下這些文字吧。從信中,我能感受到父親殷切的期望和濃濃的愛。他寫道:“不要讓你九泉之下的母親失望……你爺爺去世時叮囑我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讓你讀書,說你是個有出息的孩子,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上學。生活是壓不垮我們的,壓垮自己的是自己的懦弱,希望你能戰(zhàn)勝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成就你自己?!笨吹礁赣H的叮囑,我深深體會到不善言談的父親心中對我厚重的期待。頓時,我的眼睛模糊起來。我怎么可以懈怠?怎么能向困難低頭?怎么能讓我辛苦的父親失望?我開始發(fā)奮圖強,跨越學習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因為父親已經(jīng)給我做好了榜樣,無論多么艱難,我都要勇往直前。時至今日,歷經(jīng)各種坎坷、痛苦和挫折,我從未停止成長的腳步,向著美好一路進發(fā)。因為,父親勤奮努力的精神已經(jīng)刻在我的骨子里……
突然,鄰居的孩童放起了鞭炮,把我從對老屋的美好回憶中拉了回來。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老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上,它們似乎都在祝我新年快樂,也似乎在訴說著過去每一個曾經(jīng)起舞的日子。我真的想大聲對老屋說:“謝謝你,老屋,你承載著我對童年的回憶、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對故鄉(xiāng)的眷戀。”
父母已經(jīng)遠去,現(xiàn)在的老屋也早已失去往日的生機。屋頂?shù)耐咂_始破裂、脫落,墻壁也出現(xiàn)了幾條裂縫,院里的雜草肆意生長,顯得那么破敗和凄涼。但每一次回老屋,我都會在房前屋后這兒摸摸,那兒瞅瞅,去觸摸歲月的脈搏,去感受老屋的溫暖,回想童年的印記。
老屋呀,即便歲月流逝,容顏已改,你在我心中永遠是最溫暖、最親切的存在,是我靈魂深處無法割舍的牽掛。
(作者單位:安徽長豐縣雙墩鎮(zhèn)合肥北城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