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diào)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犊荚嚧缶V》中要求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主要考查比喻、比擬、夸張、借代、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9種常見的修辭格。除此之外,雙關、通感、反語等修辭手法的使用也常在考查范圍內(nèi)。運用修辭手法,能使各種形象栩栩如生,從而表現(xiàn)出絢麗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語言文字運用中對“修辭手法”的考查,既有客觀題,也有主觀題。
一、客觀題的考查方式
客觀題往往給出四個選項,從中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有以下幾種情形:
①“與畫線句子使用修辭手法相同/不同的一項是( )”,四個選項或為含有修辭手法的古詩詞詩句,或為課內(nèi)所學的經(jīng)典現(xiàn)代文中的句子。
②“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四個選項中每個選項含有三種修辭手法,通過閱讀文段,選出使用的修辭手法名稱。
③“語段中有關修辭手法作用的分析,正確/錯誤的一項是( )”,四個選項分別為對文本中使用的某一修辭手法的分析,根據(jù)分析選出正確或錯誤的一項。
二、主觀題的考查方式
修辭手法主觀題的考查形式多樣,既有對具體修辭手法效果的分析,也有運用具體修辭手法進行句子創(chuàng)作。常見的考查形式有以下幾種情形:
①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xx修辭手法,請分析其構成及其表達效果。
②文中畫線句子若改為“……”,表達效果好不好,為什么?
③給語段擬寫標題/圍繞……寫一段話,要求至少使用一種或兩種修辭手法。
明晰各修辭手法的概念及表達效果是準確作答修辭手法題的關鍵。對客觀題要根據(jù)語境仔細分析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比對選項中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判定相同或不同的一項;主觀題要做到能準確判斷出語境所用的修辭手法,推敲句子結構和意義,進而闡述句子所用修辭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典例1】
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
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紫禁城,就是一個巨大的樂器。這樂器,與季節(jié)、氣象相合,風聲雨聲,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樂,而且,從不凝固。因此,營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師,也是音樂家。一座好的建筑,不僅要容納四時的風景,還要容納四時的聲音。紫禁城的節(jié)氣是有聲音的,熟悉宮殿的人,可以從聲音里辨認季節(jié),猶如一個農(nóng)夫,可以從田野自然的變化里準確地數(shù)出他心里的日歷。
【解析】比喻是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性,解答此題需要從句子中找到本體和喻體,剖析二者之間的相似性。
【答案】①句中把熟悉宮殿的人以聲音辨別紫禁城的季節(jié)比作農(nóng)夫通過田野自然的變化區(qū)分時間,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熟悉宮殿的人對紫禁城的聲音的熟悉程度和農(nóng)夫對田野自然的變化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節(jié)氣和田野自然的變化相似,從聲音里辨認季節(jié)和數(shù)出他(農(nóng)夫)心里的日歷相似。
【典例2】
春天,在陽光里拔節(jié)而長。
下列各項中,與畫橫線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B.公務員應該在群眾中生根開花。
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解析】畫線句子中“拔節(jié)而長”是形容植物,此處用來形容“春天”,使用比擬修辭中的擬物。選項A.“裊娜”“羞澀”形容荷花,使用比擬中的擬人。B.“生根開花”是形容植物,此處用來形容“公務員”,使用比擬中的擬物。C.“晴”使用諧音雙關,指“晴”和“情”。D.“今宵酒醒何處”是問,“楊柳岸、曉風殘月”是答,使用設問。
【答案】B。
【典例3】
今天去訪問托爾斯泰故居。這是我心儀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國,能不去拜訪托爾斯泰嗎?他給了我們那么多的偉大作品,這些作品讓我們激動,引發(fā)我們思考,給我們無比美好的享受。我們怎么能不心存感激?托爾斯泰莊園,名字叫雅斯納雅·玻里亞納。莊園遠看是一片非常美麗的森林。粗大的角樹、菩提樹,美麗的樺樹,蓬勃瀟灑的楓樹,遠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個個高大俊美。雨珠掛在樹葉上,在一片翠綠中間,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散發(fā)著草香、泥土香的空氣,延伸至村外的林蔭道,讓人輕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環(huán)繞,還有幾個小的湖泊,湖邊??恐遏~的木船。托爾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這一片森林中。兩層樓,不算很大。漆著白和綠的油漆,與森林合為一體,很美。天氣好的時候,陽光透過綠葉,灑向空地,明媚燦爛。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
A.比喻、排比、對偶 B.設問、排比、借代 C.設問、反問、對偶 D.反問、借代、比喻
【解析】①“我們怎么能不心存感激”是反問。②“在一片翠綠中間”,“翠綠”是借代,以顏色代指樹葉。③“粗大的角樹、菩提樹,美麗的樺樹,蓬勃瀟灑的楓樹,遠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個個高大俊美”“好像散落的水晶”都是比喻。
【答案】D。
【典例4】
天陰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幾場雨,甚至還罕見地,飄了一點雪。春天,姍姍來遲。樓旁的花壇邊,幾棵野生的婆婆納,卻順著雨勢,率先開了花。粉藍粉藍的,泛出隱隱的白,像彩筆輕點的一小朵。誰會留意它呢?少有人的。況且,婆婆納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納可不管這些,兀自開得歡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若改寫成“少有人會留意婆婆納。況且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覺得它算花呢”,表達效果好不好?為什么?
【解析】原句使用設問,“誰會留意它呢”是問,“少有人的”是答,先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思考,再給出答案,印象鮮明,而改句“少有人會留意婆婆納”只是一個一般陳述句,效果不突出;原句“愣一愣”屬于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出人們對把婆婆納看作花的驚訝,同時這“愣一愣”也是人們看到婆婆納“兀自開得歡天喜地”,可以凸顯婆婆納的勃勃生機。
【答案】不好。①原句運用設問的手法,一問一答可以引發(fā)讀者思考;②“愣一愣”突出人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出人們對把婆婆納看作花的驚訝,突出婆婆納的勃勃生機,而改句沒有這種效果。
【典例5】
請圍繞“森林防火”寫兩句宣傳標語,要求每句不超過25個字,兩個句子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
【解析】“宣傳標語”是在宣傳時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一個意思,從而達到某種宣傳目的。標語內(nèi)容要簡潔醒目,有時可以采用一定修辭以達到引人注意的目的,另外讀起來要朗朗上口,比較有韻律。題目要求了字數(shù)和修辭手法,擬標語最好用對偶修辭。
【答案】可以使用對偶修辭直接表達,“預防森林火災,保護綠色家園”;或者采用對偶、比喻修辭,“森林是地球最美麗的外衣,火災是森林最兇惡的敵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