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刀耕火種的農(nóng)業(yè)社會到快捷便利的信息時代,精神文明的圣火,正是通過泛黃的紙張和古老的文字傳遞至今。誠然,一個眼中存山河、胸中有丘壑的人,必定離不開書籍對心靈的熏陶和滋養(yǎng)。
讀書是借古明今的堅固橋梁。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書籍是窺探歷史的窗口,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中華文化同中華民族一樣,沿著同一條命脈,延伸于歷史的溝壑之中,成為世上最古老的文明。無論是《論語》《孟子》,還是《資治通鑒》《本草綱目》,都凝聚著先人超凡的智慧,都是我國文化的瑰寶。
歲月積累成書,日月琢磨為筆,蒼茫間書寫永恒的篇章。歷史與現(xiàn)代是源流之系,是枝葉之親。從過去邁向現(xiàn)代,我們一邊遺失一邊銘記。疫情籠罩之時,日本援助武漢抗疫物資箱上的詩句引起熱議?!吧酱ó愑?,風(fēng)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這些優(yōu)美詩句都出自古人之手,然而不少國人或陌生不解,或不以為意。若長此以往,不讀書,不明史,我們?nèi)绾蝹鞒兄腥A文明,譜寫現(xiàn)代之歌?
讀書是提升自己的終南捷徑。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這些都是躺在歷史背后的先人們聲嘶力竭告訴我們的話。孔子苦讀不輟,韋編三絕,終成儒家鼻祖。晉代孫康,映雪借光,飽覽群書,后任御史大夫。毛澤東鬧市靜讀,書香溢屋,帶領(lǐng)人民開辟了一個嶄新中國。董卿胸懷錦繡,口吐珠璣,被譽為“十佳主持人”……
逆時針瞻仰過去,順時針反觀當(dāng)下,掌上千秋史,方能胸中百萬兵。吾青年之輩,應(yīng)用書籍裝點韶華,以知識提高眼力。在書籍的海洋中徜游,在歷史的大浪中水擊三千里!
讀書是洗滌心靈的一劑良藥。
書中有楊柳青青、小橋流水的嫻靜,有云蒸霞蔚、水激千里的壯闊,有霧凇沆碭、新雪初霽的清新。每覽至此,心靈如同被叮咚的泉水洗濯一般,暢快愜意。又或者隨手掏書,倏地“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豪情,讓我心潮澎湃,“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壯志,使我熱血沸騰,“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兼濟胸懷,令我慷慨激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揆諸歷史,有多少光輝燦爛的靈魂在書籍中留下了他們濃厚的情感。他們用筆鋒展示對世界的認(rèn)識,用文字表達心中的情感。而當(dāng)我們沉浸閱讀時,所有的不開心,似乎都消失殆盡了。讀書如沐浴著冬日的暖陽一般,陶冶我們的身心,凈化我們的靈魂。
紙墨見乾坤,閱讀覽山河。熱愛讀書吧,唯有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斑斕生輝,大放異彩!
亮點評析
文章開門見山,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分別以讀書能借古明今、提升自我、洗滌心靈作為分論點,闡明了閱讀對個人的成長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作者運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以富有氣勢的排比層層推進,以清新明麗的語言重錘敲打,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在這個快捷浮躁的時代,作者以重視閱讀為呼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學(xué)習(xí)方法報》讀寫拍檔高中版2025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