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同構法是優(yōu)化解題思路的一種有效方法. 研究者從代數結構同構、幾何特征同構、算法算理同構以及幾何特征同構與代數結構同構相互轉化的視角,淺析如何優(yōu)化算法,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運算素養(yǎng).
[關鍵詞] 同構思維;解題思路;優(yōu)化;運算素養(yǎng)
問題提出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試題,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fā)展數學運算能力;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fā)展,形成規(guī)范化思考問題的品質,養(yǎng)成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1]7.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素養(yǎng). 主要包括:理解運算對象,掌握運算法則,探究運算思路,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求得運算結果等[1]7.
解題是發(fā)展數學運算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掌握數學就是意味著善于解題.”他在《怎樣解題》中提出了解題的四個階段: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回顧反思,為數學解題提供了清晰的路徑[2].
當學生遇到一些綜合性較強的數學問題時,常常由于題目計算量大、解題過程煩瑣而不能求得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問題,探尋新的解題路徑,以確保問題能夠順利解決. 同構思維正是化煩瑣為簡便的一種數學思維方式.
解法探究
1. 代數結構視角下的同構問題
2. 幾何特征視角下的同構問題
3. 算法算理視角下的同構問題
例3是一道難題,其難點在于學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完成計算. 本題需要利用P,Q,R三點的縱坐標來建立方程.在聯立直線l與直線MA的方程求出點P的縱坐標后,觀察到直線MA與直線MB的關系,于是把“a”換成“b”;觀察到直線MA與直線FA的關系,于是把“m”換成“-m”. 通過“算法算理”的同構,輕松獲得Q,R兩點的縱坐標. 圓錐曲線是高考數學的必考知識點,對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算法算理”的同構應用,是優(yōu)化解題步驟的有效方法.
4. 幾何特征與代數結構相互轉化視角下的同構問題
教法反思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數學高考命題應依據人才選拔要求,發(fā)揮數學高考的選拔功能[1]89. 作為一項選拔性的考試,高考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 其中,運算能力是一個關鍵因素. 學生是否能在限定時間內得出正確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是否能夠優(yōu)化算法. 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入手.
1. 教師引導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優(yōu)化解題思路的意識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培養(yǎng).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還要引導學生在應用通性通法時,若發(fā)現過程過于煩瑣,應從不同角度重新審視運算對象,探究運算思路,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求得運算結果. 通過長期的思維訓練,學生將在“潤物細無聲”中形成有序的思維習慣,從而提升數學運算素養(yǎng).
2. 學生探究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以及與同學間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所獲得的方法,才是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方法.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硬塞”給學生的方法,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更不用說融會貫通.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優(yōu)化解法”的題目,為學生提供探索“優(yōu)化解法”的機會,鼓勵學生思考、討論、表達,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3. 解題反思
反思與總結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 在求得運算結果之后,需要對運算思路、運算方法、運算程序進行徹底的回顧,反思能否設計不同的運算程序以改進運算過程,從而找到更為簡捷高效的運算方法. 將反思與總結培養(yǎng)成一種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波利亞. 怎樣解題[M]. 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