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年)的《草葉集》收錄了402首詩歌。這部詩集涵蓋了新生美國的方方面面,因其內容豐富、充滿活力以及對自由的頌揚,贏得了后世讀者的喜愛。至今,《草葉集》的影響力依然顯著,給予眾多讀者深刻的震撼與啟發(fā)。
巴赫金(1895—1975年)是蘇聯(lián)時期的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文藝理論家,著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拉伯雷研究》等作品。他提出了“狂歡化”這一重要文學理論范疇,并梳理了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狂歡節(jié)的歷史,發(fā)現(xiàn)狂歡節(jié)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如古羅馬的農(nóng)神節(jié)和中世紀的狂歡節(jié)。巴赫金認為,狂歡節(jié)是人們的第二生活,它消除了階級和界限,讓人們能夠不拘小節(jié)地嬉戲、親昵接觸而不會受到懲罰。狂歡節(jié)是民間詼諧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具有包羅萬象性、與自由的緊密聯(lián)系,以及與非官方民間真理的重要聯(lián)系。巴赫金將民間詼諧文化分為儀式-演出形式、詼諧語言作品和不拘形跡的廣場言語三種基本形式。然而,隨著嚴肅規(guī)整的官方文化日益強大,狂歡節(jié)文化受到壓制,不再成為合法節(jié)日,而是以各種儀式和慶典的形式存在于民間。
狂歡式是滲透了狂歡節(jié)世界感受的事物模式,而狂歡化文學則是將狂歡節(jié)的形象特點轉化為文學語言。巴赫金強調,狂歡節(jié)文化并非將官方文化與民間文化對立起來,而是強調自由、平等,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烏托邦性質。邊緣是狂歡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意味著不同、創(chuàng)新、更生與死亡,這也是巴赫金生活經(jīng)歷和理論核心的一部分。
一、狂歡節(jié)的時空體概念
巴赫金所描述的狂歡節(jié)是一個獨特的時間和空間結合體,在這個結合體中,各種等級和界限被消除,人們得以自由平等地接觸。他提出的“時空體”概念,正是對這種獨特氛圍的深刻揭示。時空體不僅是時間和空間的簡單結合,更是特定時代人們世界觀和感受的集中體現(xiàn)。
二、文學與社會歷史的緊密聯(lián)系
在巴赫金的觀點中,文學并非與社會歷史無關的孤立產(chǎn)物,而是與社會歷史緊密相連,并在文學作品中得到顯著反映。這種反映不僅體現(xiàn)在內容上,還深刻地體現(xiàn)在體裁、語言特點等形式上。
三、惠特曼與自由體詩歌的誕生
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由眾多來自歐洲的宗教教徒、手工業(yè)者、投機者和原住民組成。盡管他們思想觀念各異,但都懷揣著過上美好生活的夢想。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展現(xiàn)出包容性、創(chuàng)新性、冒險精神,追求自由和平等,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奮力拼搏。
惠特曼出生并成長在美國獨立后的一段飛速發(fā)展時期。那時,美國開鑿了伊利運河,修建了大量鐵路,并在密歇根州發(fā)現(xiàn)了大銅礦,整個國家呈現(xiàn)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當時的美國文學尚未找到自己的聲音,仍沉浸在離開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懷鄉(xiāng)情感中?;萏芈云洳痪幸桓竦膫€性和澎湃的激情,譜寫了屬于美國的詩篇,與當時美國開放多元的社會背景相契合?;萏芈脑姼铔]有固定的韻腳、詩節(jié)和詩行,形式靈活多變,長短不一,被稱為自由體詩。例如,《自我之歌》有52節(jié),共1 336行,而短的詩歌只有一兩行。《草葉集》中的詩歌每行字數(shù)也不固定,從三個詞到十幾個詞不等。這種詩歌形式正是美國當時蓬勃進取、自由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民心態(tài)在文學體裁上的體現(xiàn)。
四、《草葉集》的狂歡化內容和形式
在《草葉集》中,惠特曼巧妙地構建了一個狂歡的舞臺,為萬事萬物提供了一個盡情展現(xiàn)自我的場景。他描寫的對象廣泛而多樣,包括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城市的建筑、殘酷的戰(zhàn)爭場景、受傷的士兵,以及各式各樣的男女老少和陌生人等。例如,《歌唱手拉手》《各行各業(yè)的歌》《轉動大地的歌》等詩歌,都展現(xiàn)了惠特曼對世間萬物的深刻描繪和熱情歌頌。
巴赫金認為,如果文學只局限于自己以往的圈子發(fā)展,就會停滯不前。而在文化交流碰撞頻繁的美國,產(chǎn)生自由體詩歌是必然的?;萏芈淖杂审w詩歌不僅是對傳統(tǒng)詩歌形式的突破,更是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表達。這種創(chuàng)新不僅推動了文學體裁的發(fā)展,也為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發(fā)。
五、《草葉集》的狂歡化場景
(一)狂歡節(jié)的平等世界
在狂歡節(jié)廣場上,沒有階級和職位的區(qū)分,人們擺脫了日常的束縛,各色人物和事情都被視為平等的。在這樣的氛圍中,人們可以彼此親昵地接觸,暫時忘卻階級、職位、年齡和身份的約束,共同沉浸在和平與民主的氣息中。狂歡節(jié)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它打破了官方嚴肅、規(guī)整和理性的束縛,呈現(xiàn)出一種顛倒的世界觀。這種視角鼓勵人們正面反面一起看,不局限于某一單一視角,從而獲得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知。在《草葉集》中,惠特曼不僅歌頌了世間萬物,還運用了“貶低化”和“降格”的手法。他將這些高級、精神性、理想和抽象的事物轉移到物質、肉體和大地的層面,強調粗野的物質和肉體領域。這些手法在惠特曼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他描寫了許多關于死亡和肉體的內容,一反傳統(tǒng)詩歌高貴典雅的風格?;萏芈脑姼柰ㄟ^這種狂歡化視角,展現(xiàn)了生命的真實與多樣性。他不僅贊美生命的美好,也直面生命的殘酷和無常,從而賦予了詩歌更加深刻和豐富的內涵。這種狂歡化視角不僅是對傳統(tǒng)詩歌的突破,也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反映。
(二)死亡與新生
在《草葉集》里,詩人惠特曼以多首詩篇描繪了死亡場景,并對此進行了歌頌。在《急行軍》《灰暗黎明中的軍營一景》《當我勞累地走在弗吉尼亞的樹林里》《我胸脯上的青草》等詩中,他都涉及了死亡的主題?;萏芈鼘⑺劳鲆暈橐患匀坏氖虑?。除了死亡,惠特曼在《草葉集》中還深刻描寫了戰(zhàn)爭、傷口、人類的悲痛和離別。這些主題共同構成了他對生命復雜性的全面展現(xiàn)。
(三)肉體的贊歌
《草葉集》中還包含許多對肉體和性愛的描寫。盡管這些描寫曾讓惠特曼受到一些非議,但在巴赫金看來,回到肉體就是回歸本真的自我。肉體蘊含著強大的能量,性與愛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源泉。在《亞當?shù)淖訉O》等詩篇中,惠特曼多次贊美肉體。特別是在《我歌唱帶電的肉體》中,他詳細列舉了人體的各個部位和器官,表達了對肉體的高度贊賞。惠特曼并沒有將肉體和靈魂對立起來,而是認為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完整的人性。在惠特曼的詩歌中,肉體和靈魂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和諧統(tǒng)一的。這種觀念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涵,也為我們理解生命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四)時空體的魅力
在文學作品中,時間往往被明確標志,讀者和作者都能清晰感知其流逝。相比之下,空間的存在和變化則顯得不那么顯著。然而,時空體作為文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將時間與空間緊密結合,賦予了文學作品以生動的肌體。時空體不僅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更是整個時代的人對時代的感受的凝聚,包括理性和感性的認識。這些感受在文學中沉淀下來,形成了多樣的文學體裁,推動著文學的進步。在小說中,時空體作為首要方式,使時間在空間中物質化,使表象具體化,吸引了所有抽象要素,如哲學、社會概括、觀念,以及對原因和結果的分析,使它們獲得了生命力和具體形態(tài)。巴赫金提出了道路時空體的概念,指出道路是偶然邂逅的場所。在道路上,不同時間和空間點上的人物路途和時間進程交錯相遇,帶來了交流和碰撞的可能。這種時空體為文學作品提供了豐富的人物關系。
(五)漫游與平等
在惠特曼的《草葉集》中,全部詩歌都以詩人的漫游為線索。他描寫了自己走過的城市、鄉(xiāng)村、河流,以及遇到的各色人物和事物。這種行走在道路上的經(jīng)歷,讓詩人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從歌唱家到伐木工人,從老年人到小孩等?;萏芈降鹊貙Υ恳粋€人,他在《自我之歌》中表達了這種平等觀念,呈現(xiàn)出狂歡化包羅萬象的特征。這種特征不僅體現(xiàn)在人物的多樣性上,更體現(xiàn)在詩人對每個人的尊重和包容上,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人,都被邀請到這場平等的筵席中。通過時空體的運用,惠特曼的詩歌展現(xiàn)了時代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深刻的思考。
六、《草葉集》的狂歡化人物
(一)自我認知的矛盾性
在《草葉集》中,惠特曼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眾多人物,但這些人物并非以完整形象出現(xiàn),而是如同剪影一般,通過他們的描繪,塑造了一個矛盾且開放的人——惠特曼的自我形象?;萏芈囊簧錆M了變化,他從事過多種職業(yè),如印刷廠工人、報紙編輯、記者等,居無定所,從長島到布魯克林、紐約,甚至戰(zhàn)場,他始終在路上。這樣的經(jīng)歷讓他有機會接觸到美國各個階層的人,形成了他開放且多面的思想。
(二)人際關系中的矛盾性
惠特曼的流浪經(jīng)歷使他看到了新生的美國的不同方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新生的美國充滿了活力,人們積極奮發(fā)向上。然而,美國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如奴隸貿(mào)易、種族歧視等問題。南北戰(zhàn)爭期間,惠特曼熱情地歌頌這場戰(zhàn)爭帶來的進步,但對美國對墨西哥的直接進攻則持否定和批判的態(tài)度。他深切關懷在戰(zhàn)爭中死去的人們。
惠特曼對于自我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多維度的思考。他既贊美自我和肉體,又認為自己是個蠢人,沒有信用,虛度歲月。在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上,他既渴望與人接觸,又告誡他們推開他。這種看似矛盾的描述,實際上體現(xiàn)了惠特曼詩歌深刻的狂歡化特征和雙重性特點。他不沉迷于某一種規(guī)則或觀念,而是多方面地看待事物。他懷著悲憫的感情看待大地上的人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
(三)生命力的矛盾性
在《草葉集》中,惠特曼處處體現(xiàn)著對人類的愛和對生命力的贊美。這些詩是寫給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也是贊美所有人和事物的。其中的生命力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繼續(xù)前進,如同詩集的名字《草葉集》一樣,頑強而充滿生機。
七、結語
惠特曼的《草葉集》以其自由的詩體、包羅萬象的內容和自由的精神,展現(xiàn)了新生的美國。詩歌與時代息息相關,反映著時代的特征和人民的心態(tài)。文學始終離不開社會現(xiàn)實,其形式和內容都受到時代的影響。惠特曼的生平經(jīng)歷使他永遠在路上,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他們,并為他們代言。他的漫游經(jīng)歷使他,站在生活的邊緣,將萬事萬物看得更加清楚?;萏芈瓤吹搅嗣绹e極向上的一面,也見到了混亂的另一面。他既贊美所有事物和所有人,又將其貶低化。在贊美與貶低之間,生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
(重慶對外經(jīng)貿(mào)學院)
責任編輯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