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的典范,《林海雪原》自問世以來持續(xù)受到學界關注。本文聚焦于曲波的這部兼具民族形式與革命浪漫主義特色的經典作品,通過分析其敘事策略與人物塑造方法,揭示通俗小說傳統(tǒng)與政治話語體系之間的互動關系,以期為理解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文學的獨特審美形態(tài)提供新視角。
一、創(chuàng)作背景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是一個創(chuàng)造傳奇英雄、堅定政治信仰的火紅年代。在大眾文藝新方向的影響下,革命歷史題材成為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向。這一時期,對革命歷史的規(guī)范化敘述在證明國家權力合法性的過程中,建構起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
解放戰(zhàn)爭初期,東北民主聯(lián)軍決定組建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追剿土匪。曲波以親身參與剿匪行動的真實經歷為創(chuàng)作基礎,最終創(chuàng)作出《林海雪原》這部富有民族特色和傳奇色彩的革命歷史小說。
二、藝術特色
與其他的革命歷史小說相比,《林海雪原》雖未突破革命歷史敘事的主題,但也未完全落入時代文學的窠臼。它在林海雪原的特殊環(huán)境中塑造了特殊的軍隊形象,將通俗性與傳奇性融匯于革命歷史的敘寫之中,通過傳統(tǒng)的民間敘事手法和浪漫主義傳奇色彩,為規(guī)范化的時代主題注入獨創(chuàng)性和生命力。
(一)民族形式——革命通俗小說
1.主題內涵的倫理化表達
(1)復仇。中國特有的報恩復仇的俠義精神,源于家國一體的血緣宗法制社會,蘊含著為親盡孝與為國盡忠的雙重意義?!端疂G傳》中,武松殺嫂祭兄、楊雄殺妻泄憤等情節(jié)在民間流傳較廣。《林海雪原》開篇直白地描繪了匪徒殺人、尸體遍地的慘烈場景,這一描寫通過戰(zhàn)士的悲壯誓言,既具象化了革命者剿匪的信念,又使這種從個人血親之仇向人民集體仇恨升華的情感邏輯,成為貫穿整部小說的敘事動力。
(2)愛情。通俗小說中,義與情的結合是民心所向。唐傳奇和明清戲曲小說興起的“才子佳人”模式,為粗獷豪放的俠義英雄注入了書生氣質,使得正義善良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中國古代敘事作品表達“邪不壓正”這一倫理主題的重要手段。《林海雪原》中的愛情敘述為政治主題增添了一抹令民眾倍感親近的人情味。少劍波與白茹萌發(fā)出纏綿悱惻的愛情,他寫詩贊美她的美麗與機智,也曾在凝望她熟睡時“心忽地一熱”。對傳統(tǒng)“英雄美人”模式的借鑒,將愛情建立在革命情誼的基礎之上,使得紅色文本更加為大眾所喜聞樂見。
(3)神魔?!段饔斡洝贰斗馍裱萘x》等傳統(tǒng)神魔小說,往往通過神魔對峙的道德主題來彰顯民間宣揚正義的倫理情懷。《林海雪原》則將敵我矛盾表述為正與邪的對立,借助神魔主題來凸顯其政治主題的合情合理性。小分隊戰(zhàn)士機智勇猛、疾惡如仇,土匪幫派則兇狠殘暴、無惡不作,這種處理方式彰顯了革命勝利的必然性。
2.人物塑造
(1)“五虎將”的譜系模式?!读趾Q┰返娜宋镌O置受到了《三國演義》等傳統(tǒng)小說中“五虎將”群體英雄模式的影響?!拔寤ⅰ敝资侵矣码p全的少劍波,其后依次是驍勇卻謀略稍遜的劉勛蒼、膽識過人的楊子榮、身懷絕技的欒超家,以及忠厚老實的孫達得。忠、勇、謀、技、德等傳統(tǒng)價值標準在每個成員身上分別有所體現(xiàn),有主有次,互為映襯。
(2)妖魔化的反面人物。將反面人物進行妖魔化是神魔小說的常見手法。與《西游記》中以動物為原型的妖魔鬼怪相似,《林海雪原》中的敵人形象也常具備可怖的外貌特征。許大馬棒“膀寬腰粗,滿身黑毛,光禿頭”,蝴蝶迷則“臉長的有些過分,寬大與長度可大不相稱,活像一穗包米大頭朝下安在脖子上”。思想性格上,反面人物與高尚、無欲的傳統(tǒng)英雄形成鮮明對比,他們充滿了低俗淫蕩的欲望。丑陋的蝴蝶迷是土匪中出了名的蕩婦,“許大馬棒把她排為第三房,她也不在乎,正像她自己得意的唱高調那樣:‘闊小姐開窯子,不為錢,為圖個快活?!?這些妖魔化的反面人物襯托出神化的英雄形象,形成了扁平化、固定化的正反分野與對峙。
3.文體特征
(1)敘述結構。中國傳統(tǒng)小說往往注重表層敘述結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呈現(xiàn)出鏈式形態(tài)。與《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經歷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單一模式相似,《林海雪原》以革命的起因、過程、結果為線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構帶來了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讀者在體會戰(zhàn)勝邪惡的勝利快感的同時,也見證了革命小說以評書章回形式廣泛傳播的可能性。
(2)敘述視角。曲波雖有革命的親身經歷,卻仍選擇了中國古典小說常用的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熟悉《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傳統(tǒng)小說的他,能夠把它們“像說評書一樣地講出來”,因此在講述革命故事時也帶有了“說書人”這一第三者的身份認同。此外,第三人稱視角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不僅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同時也點明了時代背景,增強了教育效果。
(3)敘述語言。《林海雪原》的語言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頗具東北地方特色?!扳筲ヂ?jié)M山跑,開門就是烏拉草;人參當茶葉,貂皮多如毛?!?這些民謠和方言的使用,與關外的自然風光、百姓生活、傳統(tǒng)習俗等共同營造出“林海雪原”特有的地域風情。
(二)傳奇色彩——革命英雄傳奇
在以通俗化的民族形式表現(xiàn)文學藝術的基礎上,周揚還主張將“革命的浪漫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革命的親歷者在戰(zhàn)爭勝利后的“頌歌”時代,承擔起重構勝利者英雄史詩的使命,繼承中國古典傳奇小說的敘事傳統(tǒng),創(chuàng)作出既“比普通的英雄傳奇故事要有更多的現(xiàn)實性”,又“比一般的反映革命斗爭的小說更富于傳奇性”的革命英雄傳奇。
1.環(huán)境
《林海雪原》中充滿想象和夸張的自然描寫,讓本就不為人熟知的莽莽雪原更顯“奇異”。鬼斧神工的石壁溝、奇險峻逸的奶頭山、煥發(fā)青春般神奇的天乳泉……東北林海粗獷壯麗的關外風情躍然紙上。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的烘托下,人物與情節(jié)也染上了浪漫的傳奇色彩。
2.情節(jié)
對于在說書傳統(tǒng)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古典傳奇小說而言,精巧的情節(jié)設計是吸引讀者的關鍵。以驚險激烈的游擊戰(zhàn)爭故事為原型的革命歷史小說,受到傳奇小說敘事模式的影響,對革命歷史進行了簡單化、浪漫化的想象。
《林海雪原》在單線發(fā)展的故事中,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沖突奇峰迭起。不僅有“智取威虎山”一戰(zhàn)中小分隊以弱勝強的經典勝利模式,還有奇異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各種巧合,以及蘑菇老人等世外高人的幫助。慘烈的戰(zhàn)爭歷史在作家的藝術化重構中變成了傳奇故事:即便出現(xiàn)暫時受挫的情節(jié),也旨在為之后的情節(jié)轉折作鋪墊,達到松弛有度的藝術效果,最終走向“大團圓”的光明結局。
3.人物
革命英雄傳奇小說塑造了浪漫化的英雄人物。他們具備崇高人格和堅定革命理想,成為時代精神啟蒙者、主流意識形態(tài)象征及人民榜樣。
傳奇敘事重視情節(jié),人物性格單一固定,故事推進多依賴性格互補。比如“五虎將”分析所示,各具特色的英雄在獨立故事中施展超凡能力。傳奇人物因此具備獨自應對困難的非凡能力。以智勇雙全的少劍波為核心,《林海雪原》中的革命英雄更具代表性和象征性,與妖魔化反面人物形成鮮明對立,共同構建民族國家話語形象體系。
少劍波決策神速果斷,憑借神機妙算屢戰(zhàn)屢勝。其形象承載“二O三首長”政治權威性,不僅展現(xiàn)軍事才能,也反映革命敘事對“完美領導者”的期待。
楊子榮喬裝打入威虎山,憑一己之力瓦解匪幫。曲波對楊子榮的傳奇化重構致敬英雄,也受革命浪漫主義范式影響。這種美化賦予故事神話色彩,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現(xiàn)實斗爭的殘酷與復雜。
三、傳統(tǒng)與傳奇的現(xiàn)代重構:革命敘事的張力與超越
(一)傳統(tǒng)與傳奇的融合
從“五四”文學革命到當代大眾文化,“文藝大眾化”一直是20世紀中國文藝思潮的主流觀念?!读趾Q┰分械膫鹘y(tǒng)性與傳奇性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肩負起了為人民、為革命服務的時代使命。一方面,采用人民大眾熟悉的民族形式成為講述通俗化革命故事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成熟形式——傳奇小說,在以革命為核心特征的時代與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方法相結合,展現(xiàn)出了革命英雄傳奇的獨特風貌。
(二)革命歷史與傳奇故事的張力
傳奇小說在革命歷史題材的融合中重獲新生,“講故事”的娛樂審美追求與革命話語的政治追求、歷史記錄的真實追求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沖突。
曲波在藝術化的重構中,對歷史的真實進行了詩性修改,最終塑造出超越現(xiàn)實的英雄傳奇。然而,針對《林海雪原》“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尚不足”的批評,促使我們反思:以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結合的方式描寫歷史,究竟是“損害了生活的真實”,還是以夸張手法強化了政治教化的作用。應當認識到,《林海雪原》作為小說,其描繪的“真實”是藝術真實,而非歷史真實。唯有以通俗化、民族化、傳奇化的標準,而非現(xiàn)實主義的標準進行研究,方能正確認識其真正價值。
同時,對故事吸引力和通俗化的追求可能導致革命話語處于弱勢地位?!读趾Q┰吠ㄟ^傳奇敘事吸引大眾閱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治話語的說教性。例如,楊子榮使用土匪黑話的情節(jié),既彰顯了人物智慧,也暗示了革命者對“異質話語”的妥協(xié)。革命話語的要求與傳奇敘事要求之間的矛盾,恰恰揭示了意識形態(tài)整合過程中的復雜性。
(三)文學超越性
曲波在頗具傳奇色彩的戰(zhàn)斗經歷基礎上,將傳統(tǒng)文學因素融入古典浪漫的傳奇敘事,使革命歷史敘事超越了由革命、階級等政治符號標識的時代規(guī)范。盡管存在傳奇色彩與革命話語的沖突,但在其獨特的浪漫主義格調與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中,人性和文學的力量超越了時代審美的要求與規(guī)范,展現(xiàn)出革命英雄傳奇小說這一與時俱進的文學形式的獨特魅力。
(廈門大學)
作者簡介:劉梓璇(2004—),女,江蘇徐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李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