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普高課程標準(實驗)》]考慮到田徑類項目在促進學生體能發(fā)展和意志品質培養(yǎng)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田徑類項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學分。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則進一步細化了課程內容,將其劃分為必修必學和必修選學兩部分。其中,必修必學部分對全體學生提出了共同要求,即必須包括體能和健康教育的內容。這標志著體能首次被明確為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的一部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實施,體能更是作為單獨一類內容與基本運動技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共同組成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的課程內容?!读x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水平一課程內容是基本運動技能,雖名稱沒有直接用體能,但本質屬性還是體能范疇。因此,體能貫穿了中小學課程內容的全過程?!镀崭哒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體能作為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不僅積極回應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一直得不到全面大幅度改善的現狀,期待通過增加課程內容容量與時長,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有效改善;而且也符合運動技能掌握規(guī)律,即基本運動技能、體能是專項運動技能學習的基礎。
一、體質健康水平成為衡量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核心指標
近20年,我國學校體育一直緊緊圍繞著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而努力。自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來,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文件與政策措施。不僅為有效改善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在政策與制度層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保障。也在給各地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推進明確政策導向的同時,形成了學校體育工作結果以體質健康水平為核心指標的考核機制。如,浙江省施行的大一新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按生源地統(tǒng)計結果,并向社會公布各地各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排序的工作機制。這一考核機制施行多年來,雖然持續(xù)保持全省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處于全國領先位置,但不可否認地出現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體質測試”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現行課程標準落實的全面性。尤其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從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改善辦學條件、積極完善評價機制、切實加強組織保障等4個方面,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了全面細致規(guī)劃和規(guī)定,以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為基礎,形成了“教會、勤練、常賽”的學校體育工作整體性、系統(tǒng)化的操作機制,從而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改善并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時,引導學校體育工作向體能與運動技能和諧而全面發(fā)展的方向前行,但以體質健康水平為核心指標的考核機制并沒有完全得到改變。
二、健康中國建設以及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需要呼喚體能之健康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以來,學校體育在建設健康中國中大有可為并已形成社會共識,表明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要幫助青少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镀崭哒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實施,將包含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課程目標,強化體育與健康課程育人導向,重視育體與育心、體育與健康教育相融合,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與安全的意識及良好的生活方式。體能狀況作為運動能力3個維度之一,凸顯的是基礎性,不僅是運動技能學習、掌握和運用的基礎,也是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形成的基礎。因此,體能內容的教學、體能狀況改善目標的達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就可以了,教學及大課間更不能僅僅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而單純訓練。學校體育工作中必須要特別關注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科學鍛煉方法的掌握,教學中應更多提供學生主動學習體能練習方法、相關原理知識的機會,實現“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轉變,助力學生形成體能狀況改善的健康觀,從而為建設健康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體能之健康觀需要認同運動即生活的理念
“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模式,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良性協(xié)調發(fā)展?!笔恰丁敖】抵袊?030”規(guī)劃綱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學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以及積極的社交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其中運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養(yǎng)成良好運動習慣者,不僅能有效改善各種身體問題,如,肥胖、高血壓等,更能幫助自身釋放身體和心理的壓力,讓人心情變得愉悅。同時運動也是一種有效的社交工具,在運動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在運動中不斷提升交往技能等。因此,運動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帶來更加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體能教學存在問題之一,是簡單地以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出現過分強調運動負荷而相對忽視原理性知識的教學;練習過程缺乏教與學的過程等現象,導致體能學練模式化、絕對化。體能教學存在問題之二,是體能教學專項化?!读x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規(guī)定專項運動技能采用大單元教學,并沒有規(guī)定體能必須用大單元教學,基本運動技能和體能的教學并不一定要采用大單元教學。因此,體能內容的教學目標定位亟待改變,避免簡單地采用專項化和模式化的教學,以犧牲興趣和正確運動認知為代價,獲取短期的體質水平提升,而要以運動即生活的理念為目標導向,助力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體能之健康觀需要多樣化的學練方法基礎
體能教學如果只是簡單地以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把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當作主要教學內容,更有甚者會將測試項目直接當作練習方法。如,坐位體前屈是普遍存在的典型。針對體能內容的學練,狹隘化、功利化、短視化的價值取向比較普遍,雖在短期內提高身體素質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鍛煉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因此,需要從健康觀的視角定位體能的學練策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教會學生多樣化的體能學練方法也就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實際教學中,要正確認識體質健康測試項目與體能教學內容的聯系與區(qū)別,明確體質測試是測量工具而并非教學內容,不能簡單地成為體能學練的內容,需要根據測試項目設計多樣化的學練方法,提高項目水平;要幫助學生充分了解不同身體基礎和不同類別的運動項目體能學練方法是有差異的,諸如智障、肥胖等特定人群,體能的學練內容要以功能性學練方法為主,而專項運動技能,由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兩類組成,專項體能的學練方法設計必須關注項目特征。
五、體能之健康觀需要自我鍛煉規(guī)劃能力養(yǎng)成
自我鍛煉規(guī)劃能力是運動習慣形成的基礎,運動習慣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鍛煉規(guī)劃能力對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價值。自我鍛煉規(guī)劃能力包括目標設定、自我評估、計劃制訂、執(zhí)行與自律、反思與調整等能力,屬于綜合能力。體能教學除了傳授多樣化的學練方法,也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傳授式教學方法雖然容易組織,簡單有效,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欠缺。浙江省自2021年9月開始倡導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轉型,提倡課堂向著“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組織小組化、教法學法問題化和教學評價精準化”的方向變革,通過組織方式改變,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交往能力,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通過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估和反思等能力,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綜合能力提高的目標。因此,體能教學采用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等能力,從而為自我鍛煉規(guī)劃能力提供堅實的基礎。
總之,體能教學不能單純地理解為體質觀,而更應該是從健康觀的角度理解把握體能的教學,實現體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實現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運動即生活的體能教育愿景。
余立峰
2025年2月1日
作者簡介: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中小學體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浙江省體育特級教師,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編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