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萬人,1.6分。這是真人版《白雪公主》在IMDb創(chuàng)造的史詩級評分。
《白雪公主》的爛一目了然,被謔稱是人工智能生成,可見質(zhì)量之粗劣。但它的慘敗,卻巧妙摻和了很多時代議題。這1.6分,更像是政治紛爭和時代情緒的雙重結果。迪士尼還得感謝IMDb平臺要求1分起評,不然評分會更難看。
當?shù)鲜磕嵝祭∫嵫輪T澤格勒擔綱白雪公主一角時,網(wǎng)上的討伐就沒停過。為了更“覺醒”一些,迪士尼還把白雪公主的設定,改成其嬰兒時期經(jīng)歷一場暴風雪,因此得名白雪公主,而不是原著里的肌白如雪;又因為演員丁拉基(《權游》小惡魔)一句話,迪士尼公司立馬宣布不再聘用侏儒癥演員,改用CG制作,并把七個小矮人改成一種魔法生物,以減少對殘疾群體的刻板印象。但小矮人演員群體卻不樂意,原本即將到手的工作崗位,就這樣飛了。
此外,劇組演員也不斷陷入爭議。邪惡皇后的扮演者,以色列演員蓋爾·加朵(《神奇女俠》),因公開支持以色列,遭到了抵制。澤格勒說原著的王子像個跟蹤狂,惹惱了原著黨和右翼人士,后來又在社交媒體添加“解放巴勒斯坦”的標簽,也再度激化了政治矛盾。去年11月美國大選后,澤格勒在社交媒體大罵特朗普,指責特朗普給這個國家?guī)砹松钪氐牟B(tài)。
時代在變,拜登的覺醒文化、DEI議題,如今統(tǒng)統(tǒng)遭到反撲。一個童話故事,就這樣被拉進現(xiàn)實的泥沼中。不想得罪任何人的迪士尼,成功得罪了多數(shù)人。
迪士尼不喜歡沖突,這是它的立身之本,并得以發(fā)展成如今全球最強大的娛樂公司?!栋籽┕鳌吩?937年上映時,美國還沒走出大蕭條,世界戰(zhàn)亂不斷,動畫中寧靜優(yōu)美的畫面,傳統(tǒng)溫婉的公主形象,撫慰了無數(shù)人的心靈,也奠定了此后迪士尼的文化基因。迪士尼的商業(yè)計劃,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任何人的排斥,始終傳遞一種“迪斯尼為所有人服務”的品牌理念。
但現(xiàn)在,迪士尼會發(fā)現(xiàn),始終回避紛爭的自己,卷入了一場盛大的文化戰(zhàn)爭。輕輕松松就能討好所有人的時代,已經(jīng)逝去了。大分裂的世界里,對一個群體的討好,必然引來另一個群體的反撲,與一種政治合流,必然是對另一種政治的背叛。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迪士尼是自食其果,以迎合潮流來取代創(chuàng)作主張,暴露出它的黔驢技窮。但迪士尼落入這般境地,又何嘗不是一個時代精神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