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生發(fā)。中醫(yī)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記載:“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贝杭娟枤馍l(fā),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此時飲食需順應自然,以“清淡甘潤、疏肝健脾”為原則。春季的時令蔬菜不僅鮮嫩可口,更富含營養(yǎng)與藥用價值。韭菜、馬蘭頭、枸杞頭、香椿、茼蒿、薺菜等,既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味,亦是養(yǎng)生保健的天然良藥。
下面,我們就介紹下各種春季時令菜的養(yǎng)生價值及正確食用方法,讓您在充分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
韭菜:溫補佳品
韭菜素有“春菜第一鮮”的美稱,其性溫、味辛,歸肝、胃、腎經(jīng)?!侗静菥V目》記載其“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春季食用可助肝氣升發(fā)、驅(qū)散體內(nèi)寒氣?,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韭菜富含含硫化合物(二甲基二硫醚),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每100克含膳食纖維2.4克,可促進腸道雙歧桿菌增殖;每100克含維生素A 235微克,可滿足成人每日需求量的26%。
韭菜在民間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春季的韭菜口感最為鮮嫩,味道最為濃郁,人們常用來包餃子、烙盒子,或是做成韭菜炒雞蛋等家常菜。因韭菜的辛辣味可祛濕驅(qū)寒,與雞蛋、豆制品搭配,可以中和性味。
下面推薦一道適合春季食用的養(yǎng)生菜——韭菜炒香干。香干富含植物蛋白與鈣質(zhì),與韭菜搭配可補益脾胃,適合春季護肝健脾。這道菜的做法如下:韭菜洗凈切段,香干切條備用;熱鍋涼油,爆香蒜末,下香干煸炒至微黃;加入韭菜快速翻炒,調(diào)入鹽、少許生抽,斷生后即可出鍋。
需要注意的是,韭菜性溫,過量食用可能引起上火,體質(zhì)偏熱或患有口腔潰瘍、痔瘡等疾病的人應適量食用。此外,韭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不易消化,胃腸道功能較弱的人也應謹慎食用。
馬蘭頭:清熱解毒
馬蘭頭又名“田邊菊”,是江南地區(qū)春季野菜的代表?!侗静菡x》謂其:“最解熱毒,能專入血分,止血涼血,尤其特長。凡溫熱之邪,深入營分,及癰瘍血熱,腐潰等證,允為專藥。內(nèi)服外敷,其用甚廣,亦清熱解毒之要品也?!爆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馬蘭頭富含β-胡蘿卜素,含量為3630微克/100克,是胡蘿卜的1.2倍;膳食纖維含量為3.5克/100克,與燕麥片相當,調(diào)節(jié)血糖效果顯著;還含有維生素C、鉀及黃酮類物質(zhì),可緩解春季肝火旺盛、目赤咽痛。
在江浙滬一帶,馬蘭頭是春季餐桌上的常見食材,可用來拌涼菜、炒食或是做湯。馬蘭頭拌香干是江南人家春季餐桌上的常見涼菜,可潤燥、護肝,適合春季清火。這道菜的做法如下:馬蘭頭焯水,擠干水分后切碎,香干切??;將馬蘭頭、香干、松子混合,加鹽、糖、香油拌勻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馬蘭頭味澀,烹飪前建議焯水,并加5%食鹽以去除草酸。此外,馬蘭頭性涼,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瀉,體質(zhì)偏寒或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應適量食用,孕婦和甲狀腺功能減退者也應謹慎食用。
枸杞頭:明目護肝
枸杞頭為枸杞嫩芽,自古就被視為藥食兩用佳品?!妒朝煴静荨酚涊d:“(枸杞頭)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薄侗窘?jīng)逢原》載:“(枸杞頭)能降火及清頭目?!爆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枸杞頭富含甜菜堿、胡蘿卜素及多種氨基酸,可清肝明目、降血糖、保護干細胞、增強毛細血管韌性。有研究表明,連續(xù)食用14天枸杞頭,可使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提升18%。
在江南一帶,人們喜歡將枸杞頭與春筍搭配炒制,取其苦甘相濟之味,以平衡春日燥熱;在西北地區(qū),枸杞頭可以用來炒食、做湯或是涼拌,其中,枸杞頭炒肉絲是該地區(qū)家庭春季餐桌上的常見菜肴。
枸杞頭炒春筍的做法如下:春筍切片后焯水,枸杞頭洗凈后瀝干;熱油爆香姜絲,下春筍翻炒至微焦;加入枸杞頭快速翻炒,加鹽、少許糖調(diào)味即可。
枸杞頭炒肉絲的做法如下:枸杞頭洗凈后瀝干水分,豬肉絲中加入少許鹽、生抽和淀粉,拌勻腌制10分鐘;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燒熱后倒入豬肉絲,炒至變色;倒入枸杞頭快速翻炒,炒至枸杞頭變軟后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需要注意的是,過量食用枸杞頭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腸道功能較弱的人應適量食用。此外,枸杞頭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感冒、發(fā)燒等熱性疾病患者應謹慎食用。
香椿:疏肝理氣
香椿為“樹上蔬菜”,《本草綱目》贊其“嫩芽瀹食,消風祛毒”?,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香椿含有香椿素、維生素E及鈣、磷等,可疏肝理氣、增強食欲。但香椿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需焯水后食用。
香椿的最佳食用期是谷雨前,一般食用其嫩芽。在北方地區(qū),人們常用香椿攤雞蛋餅、拌豆腐或是做香椿醬。香椿雞蛋餅中,雞蛋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與香椿搭配可中和苦味,特別適合春季養(yǎng)肝;香椿拌豆腐中,鈣鎂比例為1:2,可促進骨骼健康。
香椿雞蛋餅的做法如下:香椿焯水后切末,雞蛋打散后加鹽攪勻,將香椿末混入蛋液;平底鍋中倒入油,油熱后倒入香椿雞蛋糊,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香椿中含有一定的亞硝酸鹽,食用前需要先用沸水焯燙30秒,亞硝酸鹽可降解85%。香椿性溫,過量食用可能引起上火,體質(zhì)偏熱或患有口腔潰瘍、痔瘡等疾病的人應適量食用。因其每100克的嘌呤含量高達75毫克,故痛風患者應慎用。
茼蒿:安神健脾
茼蒿古稱“皇帝菜”,《千金方》言其“安心氣,養(yǎng)脾胃,消痰飲”?,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茼蒿含有特殊芳香物質(zhì)茼蒿酮,可提升GABA受體敏感性30%;每100克茼蒿含有0.15克的α-亞麻酸,有助大腦發(fā)育;富含葉綠素,在綠葉菜中排名前三;還含有膽堿、維生素K及揮發(fā)性精油,可健胃消食、潤肺化痰,尤其適合春季脾胃虛弱者。經(jīng)實驗證明,在水開后放入茼蒿,2分30秒左右撈出可最大化保留其營養(yǎng)素。
在南方地區(qū),茼蒿是春季餐桌上的常見食材,可用來炒食、做湯或是涮火鍋。其中,蒜蓉清炒茼蒿是廣東一帶的家庭常見菜肴,蒜蓉不僅能增香提味,與茼蒿搭配還可增強抗菌、消炎功效。茼蒿還適合和牡蠣搭配食用,其所含的鋅元素能促進葉酸吸收。
蒜蓉清炒茼蒿的做法如下:茼蒿洗凈后切段,蒜瓣切片備用;熱鍋冷油,爆香蒜片,下茼蒿旺火快炒,加鹽、少許蠔油調(diào)味,炒至葉片塌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茼蒿性涼,過量食用可能出現(xiàn)腹瀉等不適,脾胃虛寒者應適量食用。另外,部分人對茼蒿可能存在過敏反應,如食用后出現(xiàn)皮疹、瘙癢等癥狀應避免食用。
薺菜:健脾利濕
薺菜被譽為“春野靈丹”,《本草綱目》稱其“利肝和中,明目益胃”。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薺菜含有薺菜酸、胡蘿卜素及鈣、鐵等礦物質(zhì),可健脾利濕、降血壓。
在江南地區(qū),常用薺菜包餛飩或煮羹,取其鮮嫩、清香;在蘇州地區(qū),人們將薺菜、筍和肉絲搭配,稱作“鮮上加鮮”,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春日必備菜。薺菜還可和豬肉搭配做餛飩,豬肉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與薺菜搭配可補虛、健脾,適合春季祛濕。
需要注意的是,薺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過量食用可能影響鈣質(zhì)的吸收,故烹飪前應焯水。此外,薺菜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群的過敏反應,過敏體質(zhì)者應謹慎食用,如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不時不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精髓。春季時令菜既是大自然的饋贈,更蘊含順應四時的養(yǎng)生智慧。在春光作序、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讓我們遵循自然的節(jié)奏,品味春之菜,感受它們帶來的味美與營養(yǎng),讓身心在春天的滋養(yǎng)下煥發(fā)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