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歲月,以筆為戈,以夢為馬,為理想而戰(zhàn);有一段回憶,披星戴月,并肩而行,期盼繁花遍地;有一段經歷,不負光陰,全力奔跑,共赴人生新征程。多么幸運,我和學生共同經歷了這樣一段奔赴夢想的歲月,共同擁有了這樣一段充滿拼搏的回憶,共同奔赴了我們期待的未來。
2020年8月中旬,我接到學校通知,擔任聽障部高一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明白這個崗位的意義,即助力聽障學生的高考逐夢之旅。但是,已在特校工作10年的我,更清楚這些聽障孩子的現狀。他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沒有一沓又一沓寫不完的試卷,一場又一場考不完的試,沒有中招考場上千軍萬馬的殘酷競爭,只是在學校里換了一個教室,門牌從九年級換成了高一,他們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成了高中生。
身為教師的我深知,他們3年后要面對的是全國聽障學生參與的聾生高考,是一所高校只招幾十人卻有千人報名的殘酷現實;我更深知,在他們所不了解的普通高中,和他們同齡的普通孩子在怎樣拼搏著。所以,2020年9月1日,在依然熱烈的初秋艷陽下,我們相聚在高一教室,開啟奔赴高考之旅的第一天,我們的主題是認清現狀、明確目標、制訂計劃。
我根據剛剛畢業(yè)的學生的高考結果,介紹聾人單招院校錄取情況,分析高考試卷,解讀現狀,啟發(fā)學生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怎樣才能達成目標”,進而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將學習總目標細化為若干小目標,如每日背誦篇目、每日午間閱讀、每日習題練習、每周習作練習。計劃貼在桌上,理想刻在心間,奔赴之旅,我們一起啟航。
理想在前方,道路在腳下。每日晨讀,我們明確背誦篇目,大聲背誦,一段段精選的名家名篇印入腦海;每日課堂,我針對高考精講精練,研讀語言表達技巧,探尋理解主旨的途徑,真正地“授之以漁”;每日閱讀,我們共同暢游書海,摘抄優(yōu)美詞句,撰寫每日感悟,在閱讀中獲得思想啟迪;每周作文,我鼓勵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啟發(fā)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感悟中為作文注入靈感。從教師督促到自主學習,再到寒暑假依然堅持提交每日作業(yè),奔赴之路,承載了夢想與未來,見證了奮斗和汗水。2022年秋季學期,我們上了長達3個月的網課。已是高三的他們,每日7點在微信班級群中發(fā)送晨讀視頻,展現了他們奔赴的堅定。
奔赴之路上,學生會疲憊,會困惑。我以一篇篇經典的課文中蘊含的堅毅品質,以“奧運冠軍背后的故事”、“冬奧會的青春風暴”、半歲失聰感動中國的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江夢南的事跡等,激勵學生以處于困境而奮發(fā)的韌勁,永葆向上的激情,追隨陽光,成就未來。于是,就有了他們排隊做核酸時仍手持書本背誦的爭分奪秒,教室打掃衛(wèi)生時趴在走廊窗臺做題的執(zhí)著背影,有了卓晴媽媽的電話:“申老師,你勸勸卓晴吧,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讀書,晚上11點多還在練習畫畫……”他們用自律、堅持鋪就了奔赴之路!
2023年3月28日,早晨7點柔和的曙光中,相機“咔嚓”一聲定格笑顏的瞬間,我們共同奮斗的1000個日夜已悄然而逝。他們將奔赴考場,開啟新的人生之旅。
2023年5月6日,太陽耀眼地掛在空中,天空藍得泛白。看完課間操,我拿出手機,看到卓晴媽媽發(fā)來的信息:“申老師,卓晴考上了濱州醫(yī)學院!謝謝申老師!”霎那間,喜悅在我心間綻放,日復一日的壓力與辛苦一掃而空?;廴銒寢尳o我打電話,說:“申老師,慧茹接到錄取通知,第一個想告訴的人,是你。”好消息接踵而至,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山東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一張張燦爛的臉上閃耀著人生的新希望。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追夢人。這段奔赴之旅會永刻我們心間,讓我們永懷理想,繼續(xù)揚帆起航,奔赴一場場人生大考,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