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挖掘西南地區(qū)優(yōu)良玉米種質資源創(chuàng)制玉米新品種,對該地區(qū)29份玉米自交系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利用40對SSR標記引物對西南地區(qū)29份玉米自交系進行6%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并且利用UPGMA法和PCoA分析對SSR標記結果進行聚類,探究種質的遺傳多樣性。結果表明:40對SSR標記在29份玉米種質中共檢測到234個等位基因變異,每對SSR標記鑒定3~9個等位基因變異,平均為5.85個,不同SSR標記引物位點的PIC值變化范圍為0.23~0.96,平均值為0.61,并且不同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變化范圍為0.04~0.85,平均值為0.17;利用UPGMA分析,以遺傳相似系數(shù)0.18為界,29份玉米自交系聚為6類,并且進一步利用PCoA分析將29份自交系細分為9類。本研究綜合2種聚類方法較精確地劃分29份玉米自交系類群,為西南地區(qū)玉米育種提供種質資源和挖掘新雜優(yōu)模式。
關鍵詞:玉米;SSR標記;聚類分析;遺傳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S513.0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5)03-0044-05
徐立明,吳鋒鍇,冷益豐. 基于SSR標記的29份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分析[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25,53(3):44-48.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5.03.006
收稿日期:2024-01-31
基金項目:西昌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編號:11728167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2060485)。
作者簡介:徐立明(1987—),男,湖北咸寧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E-mail:limingxuscau@yeah.net。
通信作者:冷益豐,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E-mail:yifeng_71@163.com。
玉米(Zea mays L.)是全球主要的糧飼作物之一,在我國工業(yè)加工和農業(yè)生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種質脆弱和遺傳基礎狹窄,嚴重限制我國玉米育種,阻礙玉米產量的提高和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3]。研究種質遺傳多樣性可以充分利用玉米種質資源、提高玉米育種水平和效率。西南地區(qū)是我國三大玉米主產區(qū)之一,長時期外來玉米種質的引進與滲入,玉米原始材料的地理來源不明,導致該地區(qū)種質的血緣關系混雜[4]。由于部分玉米材料系譜來源不清晰,根據田間表型性狀很難準確地劃分類群,同時,利用田間性狀的雜種優(yōu)勢表現(xiàn)劃分雜優(yōu)類群耗時、費工、效率低。
分子標記技術為玉米種質遺傳關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方法。利用該技術能有效地劃分不同玉米種質雜優(yōu)類群和分析種質遺傳變異[5]。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RFLP)、隨機擴增多態(tài)性DNA(RAPD)、擴增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AFLP)和簡單重復序列(SSR)分子標記已被用于分析玉米種質遺傳多樣性,其中SSR是一種共顯性標記,呈現(xiàn)出多態(tài)性好、重復性高、可靠性高及覆蓋整個基因組等特點,更適合用于玉米種質遺傳多樣性的鑒定[6-7]。李偉忠等采用64對SSR核心標記對257份玉米自交系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發(fā)現(xiàn)供試自交系可劃分為4大類群,6個亞群[8]。陳艷等利用40對核心SSR標記對31份玉米自交系進行聚類分析,將玉米材料分為4大類群[9]。戰(zhàn)超等利用30對多態(tài)性好且穩(wěn)定的SSR標記對259份玉米自交系進行聚類及同源性分析,將種質資源劃分為5個類群[10]。以往研究對不同玉米自交系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鑒定這些種質間遺傳差異、親緣關系,為自交系親本間雜交組配提供了參考,提高了育種效率。
本研究利用40對核心SSR標記探究西南地區(qū)29份不同血緣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深度剖析供試玉米種質間的親緣關系,并進行雜優(yōu)類群分析,以期為這些種質的遺傳改良和育種應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玉米自交系材料見表1,收集于西昌學院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墾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1.2" SSR引物
SSR擴增依據李偉忠等的研究結果[8],挑選多態(tài)性好且穩(wěn)定的40對SSR核心引物,序列源自玉米數(shù)據庫(http://www.maizesequence.org),且均勻覆蓋玉米全基因組。SSR標記引物由武漢愛基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3" DNA提取與PCR擴增
采收2022年5月20日在四川省西昌市五堡村種植玉米3~5葉期的幼嫩葉片,應用武漢愛基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基因組DNA kit提取試劑盒提取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儀測定DNA質量和濃度,進行PCR試驗。PCR反應體系為Premix溶液10 μ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模板 60 ng/μL 的DNA各1 μL,并添加重蒸H2O補至體積為20 μL。PCR反應程序為:94 ℃預變性5 min;94 ℃變性4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40 s,共運行35個循環(huán);72 ℃后延伸5 min。PCR擴增產物采用6%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凝膠通過核酸染料染色,統(tǒng)計數(shù)據并掃描照片。
1.4" 數(shù)據分析
分析SSR擴增產物,有帶記為“1”,無帶記為“0”,統(tǒng)計數(shù)據構建0-1矩陣。利用NTSYS 2.1軟件進行非加權組平均法(UPGMA)估算29份玉米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并進行聚類分析。參照陳婧等的方法[11]用Eigen模塊進行主坐標分析(PCoA),生成三維圖。每個SSR位點的多態(tài)性信息量(PIC)用公式PIC=1-∑f2i計算,式中:fi表示i位點的基因頻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SSR標記分析結果
本研究利用多態(tài)性良好、均勻散布在玉米10條染色體上的40對SSR標記,鑒定29份玉米自交系間的遺傳差異。由表2可知,在玉米材料中共鑒定234個等位基因變異,每對SSR標記擁有3~9個等位基因,平均每對標記擁有5.85個。SSR標記umc1065、umc1225和bnlg161檢測出最多的9個等位基因,但bnlg125、umc1185、umc1496和bnlg1451檢測出最少的3個等位基因。PIC值是描述引物多態(tài)性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研究PIC值變化范圍在0.23~0.96,平均PIC值0.61,其中PIC值最大的引物bnlg1712為0.96,PIC值最小的引物bnlg439為0.23。在40對SSR標記引物中,有31對引物的PICgt;0.5,僅有9對引物PIClt;0.5,分別是引物bnlg439、bnlg162、bnlg125、bnlg1154、bnlg1805、umc1524、umc1185、bnlg1451和umc2122。以上結果表明40對SSR標記多態(tài)性較高,并且29份玉米自交系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
2.2" 玉米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分析結果
根據SSR標記統(tǒng)計數(shù)據計算玉米自交系SSR遺傳相似系數(shù),其變化范圍為0.04~0.85,平均遺傳相似系數(shù)值為0.17。遺傳相似系數(shù)主要分布在0.10~0.20之間,占全部的69.70%,在0.4以上的占2.22%,而在0.1以下的占8.37%(圖1)。玉米自交系CY109M8與CY518F7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最高,為0.85,表明這2個自交系間的遺傳差異最?。籆Y119F4與JY669M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最低為0.04,表明2個自交系間的遺傳差異最大。
2.3" 29份玉米自交系的聚類分析結果
根據SSR標記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矩陣進行UPGMA聚類分析,29份玉米自交系以遺傳相似系數(shù)0.18為標準,可聚成6類(圖2)。第Ⅰ類包含12份玉米自交系,在遺傳相似系數(shù)為0.4以上時,自交系014-KF169M與KF169-2KF02,410F與KF169M9間的親緣關系近;第Ⅱ類包含3份玉米自交系,在遺傳相似系數(shù)為0.6以上時自交系CY119F4與KF821M5間的親緣關系近;第Ⅲ類包含4份玉米自交系;第Ⅳ類只包含2份玉米自交系KF520M6和LS3F;第Ⅴ類包含4份玉米自交系;第Ⅵ類包含4份玉米自交系,在遺傳相似系數(shù)為0.4以上時自交系KF169F9與KF606M9間的親緣關系近。
2.4" PCoA結果
基于SSR標記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進行PCoA,對29份玉米自交系作前3個主坐標軸三維排序,各維度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8.84%、6.70%和6.12%(圖3)。在PCoA三維圖中29份玉米自交系共分為9類,其中將UPGMA聚類圖中第Ⅰ類分成第Ⅰ類、第Ⅳ類、第Ⅴ類、第Ⅷ類和第Ⅸ類5個亞類,并將YY988F2和GCDYU001F自交系劃分到三維圖中第Ⅶ類(表3)。PCoA圖坐標指示各維度解釋結果的百分比,在圖中空間距離較近的樣本相似,而空間距離較遠的樣本差異較大。在三維圖中,第Ⅵ類和第Ⅶ類玉米自交系間空間距離近、親緣關系近,但第Ⅵ類和第Ⅰ類、第Ⅳ類和第Ⅸ類自交系間空間距離遠、親緣關系較遠。
3" 討論與結論
鑒定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挖掘玉米新種質,拓寬種質遺傳基礎,創(chuàng)新雜優(yōu)模式,為育種制定更加合理的策略。本研究40對SSR標記擴增效果穩(wěn)定,較好地反映29份玉米自交系間親緣關系。應用SSR標記共獲得234個等位基因變異,平均每對標記擁有5.85個等位基因,平均PIC為0.61,表明SSR標記多態(tài)性好。李麗華等利用62對SSR標記檢測135份玉米自交系,共發(fā)掘429個等位基因變異,平均每對標記鑒定7個等位基因,平均PIC為0.71,展現(xiàn)高多態(tài)性[12]。趙永鋒等利用12對SSR標記在46份玉米自交系中共鑒定出45個等位基因變異,平均每對標記擁有3.75個等位基因,平均PIC為0.57,顯示較高的多態(tài)性[13]。以上研究結果表明,SSR標記技術穩(wěn)定,能較好地展現(xiàn)玉米自交系豐富的遺傳變異。
將玉米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聚類,較有效地展現(xiàn)自交系間血緣關系。李偉忠等利用SSR標記分析257份玉米自交系,發(fā)現(xiàn)種質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在0.04~0.94,平均值為0.37[8]。林峰等利用135個InDel標記計算491份玉米自交系間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其范圍在0.004~0.967之間,平均值為0.469[14]。本研究29份玉米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變化范圍為0.04~0.85,平均值為0.17。以上研究結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間遺傳差異較大,親緣關系較遠。高山等指出UPGMA法聚類適用于描述親緣關系很近的種質間關系,但親緣關系較遠的種質間聚類效果較差[15]。PCoA圖中各類群及個體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反映他們在遺傳上的差異[15-16]。本研究計算出29份玉米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利用UPGMA法將玉米材料分為6個類群,并PCoA將這些材料細分為9個類群。陳婧等分析出40份糯玉米自交系間遺傳相似系數(shù),利用UPGMA分析將種質聚為5個類群,并且PCoA將糯玉米材料細分為9個群組[11]。兩者結果表明,UPGMA法和PCoA聚類結果相似,綜合2種聚類分析將更為全面和準確地揭示自交系間遺傳多樣性。
四川省涼山州是典型西南玉米種植區(qū),以溫帶群和熱帶群為主要雜優(yōu)類群互相雜交選育玉米品種[17]。本研究對涼山州29份玉米自交系進行SSR標記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UPGMA法分析中熱帶群自交系YY988F2、GCDYU001F和KF909M1均聚在第Ⅰ類,并且溫帶群自交系GXDYU001M、409-HONGJUNM6和YY988M2分別聚在第Ⅱ類、第Ⅴ類和第Ⅵ類。同時,在PCoA中熱帶群玉米自交系YY988F2、GCDYU001F和KF909M1分布在第Ⅶ類和第Ⅷ類,并且溫帶群自交系GXDYU001M、409-HONGJUNM6 和YY988M2均聚在第Ⅵ類。然而,在PCoA中第Ⅵ類溫帶群玉米自交系和第Ⅶ類熱帶群自交系親緣關系較近,進一步表明綜合2種聚類方法分析自交系遺傳多樣性的必要性。涼山州地形地貌復雜,氣候類型多樣,境內90%左右耕地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上山地區(qū)域,導致該地區(qū)病蟲害頻發(fā),土壤瘠薄和冷熱不均,嚴重限制該地區(qū)玉米生產[18]。熱帶群玉米自交系具有持綠期較長、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抗性、根系發(fā)達、莖稈堅韌、抗倒性及耐早、耐貧瘠性強的優(yōu)良性狀[19]。本研究在PCoA中發(fā)現(xiàn)分布熱帶群玉米自交系的第Ⅶ類和第Ⅷ類共8個自交系可能為涼山州選育優(yōu)良抗性新品種提供重要育種材料。
參考文獻:
[1]孫" 琦,張世煌,李新海,等. 中國不同年代主推玉米品種品質性狀的變化趨勢[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14,47(14):2723-2730.
[2]潘光堂,楊克誠. 我國西南地區(qū)玉米育種面臨的挑戰(zhàn)及相應對策探討[J]. 作物學報,2012,38(7):1141-1147.
[3]吳元奇,鄭" 靈,榮廷昭. 西南地區(qū)白玉米地方種質資源分布及遺傳多樣性[J]. 草業(yè)學報,2013,22(4):160-169.
[4]潘光堂,楊克誠,高世斌. 四川農業(yè)大學玉米生態(tài)育種的歷史與實踐[J]. 玉米科學,2023,31(2):1-8.
[5]Lu H,Bernardo R. Molecular marker diversity among current and historical maize inbred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3(4):613-617.
[6]Senior M L,Murphy J P,Goodman M M,et al. Utility of SSRs for determining genetic similarities and relationships in maize using an agarose gel system[J]. Crop Science,1998,38(4):1088-1098.
[7]楊亞桐,董安憶,劉松濤,等. 基于SSR分子標記的糯玉米遺傳多樣性研究[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20,48(2):83-86.
[8]李偉忠,許崇香,安英輝,等. 利用SSR核心引物分析257份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J]. 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2(7):6-13.
[9]陳" 艷,呂秉儒,王路勇,等. 基于SSR標記的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分析[J]. 作物研究,2021,35(5):538-543.
[10]戰(zhàn)" 超,陳國雙,邵慶春,等. 基于SSR標記的玉米自交系聚類及同源性分析[J]. 玉米科學,2021,29(1):54-60.
[11]陳" 婧,李建平. 西北地區(qū)糯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研究[J]. 玉米科學,2014,22(3):29-35.
[12]李麗華,魏" 昕,潘光堂. 西南玉米自交系SSR遺傳多樣性研究[J].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5(1):44-50,93.
[13]趙永鋒,韓美玲,黃亞群. 基于SSR分子標記的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1,27(9):111-115.
[14]林" 峰,梁帥強,周" 玲,等. 玉米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分析及雜種優(yōu)勢群劃分[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11):107-109.
[15]高" 山,許端祥,林碧英,等. 38份瓠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7,8(4):396-400.
[16]張大樂,李鎖平,雷進生,等. 利用SSR標記對12個啤酒大麥品種的聚類分析和主坐標分析[J].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30(3):26-31.
[17]潘光堂,楊克誠,李晚忱,等. 我國西南玉米雜種優(yōu)勢群及其雜優(yōu)模式研究與應用的回顧[J]. 玉米科學,2020,28(1):1-8.
[18]鄭傳剛,蔡光澤,彭" 亮. 四川攀西山區(qū)玉米地方種質的改良創(chuàng)新及利用[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11):41-43,47.
[19]董" 玲,楊德光. 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的研究和利用[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15,54(12):2835-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