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會認“減”,會寫“梅、溪、泛、減”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并通過想象畫面,說出詩句描繪的景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取信息,整體感知“美”
1.讀懂詩題。
(1)補詞,識“衢”:三衢、四衢、五衢、六衢、八衢、九衢?!搬椤敝杆耐ò诉_的道路。
借助注釋理解三衢:“三衢”特指三衢山,三衢山在浙江衢州一帶。
(2)活用注釋,說詩題的意思。
預設:游三衢山。
(3)認識作者:曾幾,姓曾名幾,字吉甫。“幾”,讀作“jī”。
2.讀通詩句。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測字音。
重點強調(diào):“梅子黃時日日晴”“添得黃鸝四五聲”中的“梅子”“添得”兩詞,注意第2個字不讀輕聲。
(3)讀好節(jié)奏。
3.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完成學習卡:自由讀古詩,選擇與你的印象相符的描述打“√”。
(2)交流學習卡:說說你的初讀印象。
(3)小結并板書:天氣很好,景色很美,詩人很閑。
(設計意圖:以直覺閱讀開頭,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直覺,激活閱讀古詩的經(jīng)驗和生活中對自然美景的體驗經(jīng)驗,以感知本詩自然清淡的基調(diào)。學生在感知過程中完成信息的提取、梳理、整合并輸出,為下文揣摩意象做鋪墊。 )
二、想象畫面,補白品味“晴”
1.品味“天氣很好”。
(1)天氣有多好?——日日晴,即天天都是大晴天。
(2)什么時節(jié)“日日晴”?——梅子黃時日日晴,即梅子黃了的初夏時節(jié),天天都是大晴天。
(3)想象補白:晴天時,天空如何,樹如何,花如何……
(4)補充“梅子黃時”詩句。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趙師秀《約客》
梅實迎時雨?!谠睹酚辍?/p>
冥冥細雨來。——杜甫《梅雨》
(5)在如此多雨的時節(jié)卻遇“日日晴”,詩人心情如何?你的心情如何?讀好詩句里的“日日晴”。
2.品味“景色很美”。
(1)你讀出了哪些美景?圈畫出來。
預設:溪、山、綠陰、黃鸝。
(2)想象補白:怎樣的溪?
調(diào)用閱讀和生活經(jīng)驗想象補白:你想到了怎樣的溪水?小溪里還會有什么?
(3)曾幾常常把溪和山一起寫,來讀讀這幾句詩:
維南有絲溪,溪石如水綠。
春山數(shù)峰青,春水一溪綠。
舍前南山青,舍后北山綠。
參照詩人寫溪與山的詩句,想象補白:你又看到了怎樣的山?
引導:山上有樹,山上有花……
(4)聯(lián)系上文補白:綠陰與黃鸝。
①綠陰不減來時路。
借助插圖補白:來時路上有怎樣的綠陰呢?返程路上的綠陰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小結:綠陰不減,喜悅不減。
②添得黃鸝四五聲。
自由想象補白:“添得黃鸝四五聲”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不是一兩聲,也不是八九聲,其用意何在?
聲音的多少剛剛合適,不多不少。
如此清靜的山水里,聽到了“黃鸝四五聲”,這山是更“靜”了還是更“鬧”了?
以鬧襯靜,正是因為山里夠“靜”,方才聽得真切是“黃鸝”,也才聽得真切“四五聲”。
補充資料: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蹙S
小結:添得鳥鳴,添得愉悅。
3.聯(lián)系上下文,回扣全詩。
泛舟小溪,繼而山行,綠樹濃陰,黃鸝聲聲,這一切,都因了“梅子黃時日日晴”。再讀全詩,讀好詩人心情之“日日晴”。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對意象反復琢磨、品味,通過“補白”還原詩的意境,在想象中與詩融為一體,詩人之游即“我之游”,在角色移情中更好地體驗文本,既完成對詩句更為具象化的理解,又將詩與生活進行很好的融合。)
三、知人論世,延伸留白“閑”
1.品味“詩人很閑”。
(1)小溪泛盡卻山行:乘小船在溪上泛舟,來到小溪盡頭后,再走山路繼續(xù)游玩。
(2)理解“卻”:再、又的意思。
引導:小溪泛盡,詩人意猶未盡,于是由溪行轉山行。想看就“再”看,想游就“又”游,恰好又看到了這樣美麗的夏日三衢山,詩人的內(nèi)心該是一種怎樣的“晴”呢?
(3)有感情地試背全詩。
2.延伸留白“閑”。
詩人曾幾的心情是“晴”的,于是,那些原本平常的小溪、山路、綠陰、黃鸝都變得那樣美好。據(jù)考證,本詩所記是曾幾從衢州返回常山的行程。兩地相距40多千米,溯流而下,山路蜿蜒,詩人在旅途勞累之時仍興致盎然地欣賞沿途的風景,真正是閑得自在,閑得自然。
3.美麗的三衢山,讓曾幾忘卻勞頓,心情同天氣一樣“日日晴”。倘若是雨天,詩人又如何寫愉悅呢?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
倘若遇雪,又會給詩人怎樣的靈感呢?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n愈
小結:(出示單元頁)當我們帶著詩意的眼睛來看大自然,它也將帶給我們詩意與美好。
4.抄寫全詩,根據(jù)書寫提示,注意寫好梅、溪、泛、減。
書寫示范:泛。
書寫要點:左窄且低,右寬且高,撇短且平,捺平且長。
5.作業(yè):結合詩意,發(fā)揮想象,將這首詩改寫成一段話,并嘗試為你的作品配一幅畫。
(設計意圖:在還原意象、情境的基礎上,走近詩人,大致了解詩人作此詩時的內(nèi)心世界,更深入地鏈接文本與學生。對“閑”這種心境的體察只是浸潤,止于當止,為詩的意境體味留白。)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八小學)
責任編輯 吳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