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學習呂叔湘語文教育思想的體會

        2025-03-17 00:00:00李亮周彥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5年1期

        摘" "要:呂叔湘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對今天的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仍然有很重要的價值。他認為語文課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課;教師在教學中的活動應(yīng)該壓縮到最低限度;語文教材的編寫目標要明確,選文的語言要活潑;學生應(yīng)了解非常必要的宏觀的語文知識;文言文的學習要慎重,小學階段不必太多。呂叔湘先生在闡述觀點時采用的回溯的、靈活的思維方式非常重要,尤其他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感,是今天語文教師應(yīng)當重視的角色意識。

        關(guān)鍵詞:呂叔湘;語文教育;語文知識;文言文

        呂叔湘先生(1904—1998)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1926年畢業(yè)于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的前身)外國語文系,曾在丹陽縣立中學、蘇州中學等校任教。在蘇州中學期間,他研讀了丹麥學者葉斯柏森的《語法哲學》等語言學著作,為以后走上語言學研究的道路打下了基礎(chǔ)。1936年考上江蘇省公費赴英國留學,先后在牛津大學人類學系、倫敦大學圖書館學科學習。回國時,抗日戰(zhàn)爭已開始,他到云南大學文史系任副教授,后又任華西協(xié)合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及開明書店編輯等職。全國解放后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東歐交換生語文專修班主任。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服務(wù)新中國的國家語文戰(zhàn)略,是呂叔湘先生最為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參與制定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擔任我國第一部憲法的語文顧問,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語文建設(shè)的三大任務(wù)(文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制定漢語拼音方案)中,都承擔了重要的工作。[1]呂叔湘先生對國家民族的語文事業(yè),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在實踐層面的語文教育工作,也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

        呂叔湘先生研究的重點是漢語語法。著有《中國文法要略》、《語法修辭講話》(與朱德熙先生合作)、《語文常談》、《漢語語法分析問題》等。呂叔湘先生也是《觀代漢語語法講話》的著者之一,并直接參加了“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tǒng)”的制訂工作。呂叔湘還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前期主編和我國第一部語法詞典《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的主編。此外,呂叔湘先生在近代漢語、一般語言學、漢語研究、文字改革等方面發(fā)表了大量的論文,其中也包括語文教學領(lǐng)域。他是語文教育界的“三老”之一。對語文教育有很多精辟的論述,對今天的語文教學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語文課程觀:語文課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課

        呂叔湘先生的語文課程觀,主要基于他對語言學習的一般過程的認識:學習語言的過程是模仿—變化—創(chuàng)造。他尤其重視模仿的重要性,這是兒童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學習語言不是要學一套知識,而是學一種技能。這是呂叔湘先生對語文學習的基本判斷。在模仿的基礎(chǔ)上,“把已經(jīng)熟悉的語言材料加以新的組織”,就是變化。舊材料的新用法,就是創(chuàng)造。[2]

        從學語言是學技能出發(fā),呂叔湘先生認為,任何技能的學習都需要具備正確和熟練兩個特點。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正確和熟練呢?那就是習慣。而凡是習慣,都需要通過多次的反復(fù)的實踐養(yǎng)成。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這種習慣的特點就是“不自覺”。

        怎么理解這個“不自覺”?呂先生說,就好像你寫作時雖然也要字斟句酌,也要修改有問題的或者表意不清的詞句,但是這些都很少是有意識地進行字義、句法的分析來完成,而多半就是直覺地感覺這個字不合適,換那個字才合適;直覺地感覺這個說法不合適,換另一種說法才合適。這種“直覺地感覺”就是一種語文習慣在起作用。所以他總結(jié)道,“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fù)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3]

        正如他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中所說:“通觀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關(guān)于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任務(wù):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過去語文教學的成績不好,主要是由于對這兩點認識不清?!?/p>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些論述,不少論者都把呂叔湘、葉圣陶、張志公先生的語文課程觀歸結(jié)為“工具論”。其實并不準確。被今人稱為“呂叔湘之問”的那篇文章(題為《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可謂一聲驚雷。為什么學了10年的本國語文卻仍然有大多數(shù)人不過關(guān)?其實在一年之后1979年12月25日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的成立大會上,呂叔湘先生回答過這個問題:語文學習的少慢差費,主要責任不是老師的,而是制度和習慣方面的,尤其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拔母铩苯Y(jié)束以后,初高中學校數(shù)量翻倍,沒有那么多合適的老師怎么辦,就到處湊,有的老師力不勝任,所以,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怎么樣提高這一部分老師的水平”[4]。而要盡快走出“文革”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要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的課,而不是政治課。

        所以我們今天來讀呂叔湘先生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將各種觀點放在歷史的語境中理解。工具只是一種稱說,它并不排斥立德樹人、思維審美的教育,比如呂先生所說:“學習語言不應(yīng)當滿足于學會了一般的語音語法語匯,而應(yīng)當進一步提高修養(yǎng),特別是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盵5]他還說,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語文,還關(guān)系到頭腦清楚還是糊涂,關(guān)系到做事認真還是馬虎。[6]總起來說,語言是工具課,但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工具課,不能理解得太狹隘,太實用主義。會逮耗子就是好貓,要看逮住幾只耗子。白貓黑貓,光逮住一個作文還不是最好的貓。還要逮文學欣賞、語文知識、百科知識,多多益善。要不然怎么說語文課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課呢?[7]

        這些陳述從思維到審美,到知識,到運用知識來做事,這與我們今日對于語文課程的基本認識,不僅沒有相悖,而且是有很多啟發(fā)的。綜合性強,正是我們今日對語文課程的重要認識成果,而在那個時期他就提出“學習語文關(guān)系到做事”,是不是也體現(xiàn)在了今天的2022年版課標精神之中呢?

        二、語文教學觀:教師的活動應(yīng)壓縮到最低限度

        對于一線老師非常關(guān)心的問題,比如怎么講課文、怎樣批改作文、怎樣教文言文等,呂叔湘先生的建議是,對具體問題的回答,尤其是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需要退后一步,在根本問題上重新思索。呂先生認為的根本問題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每一個做語文教學工作的人,必須首先認清他教的是什么”。從事語文教學就要認清語言和文字的性質(zhì),認清漢語各種形式(普通話和方言、現(xiàn)代漢語和古漢語)的分別和它們的相互關(guān)系。[8]

        他認為,語文教學應(yīng)該“語言和文字并舉”,以語言為門徑,以文字為重點,達到語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9]如果只注重文字教學而忽視口語表達,就是“半身不遂的語文教學”。[10]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就是口語和書面語的教學?!靶W應(yīng)是口語教學和閱讀教學并重”,“中學語文課以學習書面語為主是有理由的,但是也不能全然不理會口語的教學”,“應(yīng)當以口語和書面語的統(tǒng)一體,即普通話和白話文的統(tǒng)一體為教學的對象,以聽、說、讀、寫的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的目標”。[11]從語言和文字的關(guān)系來看,“語言的訓練對于文字的學習不但沒有妨害,而且大有幫助”,“讓學生在語言方面得到應(yīng)有的訓練,說起話來有條有理,有頭有尾,不重復(fù),不脫節(jié),不顛倒,造句連貫,用詞恰當,還愁他不會作文?”如果只等到作文課上才要求他布局謀篇,字斟句酌,那就是一曝十寒,文字的提高也就不可能太快了。[12]

        他認為語文教學有一個總的鑰匙,就是“活”,實而不死,實而能活。[13]教學的指向,就是讓學生“會動腦筋”。給他一把鑰匙,他拿了這把鑰匙能夠自己開箱子、開門,到處去找東西。你不給他這把鑰匙,那有多少寶貝也沒有法子拿到手。[14]

        怎么才能讓學生會動腦筋呢?呂叔湘先生認為,教師的講解要少而精,講是為練服務(wù), [15]上課的時候,應(yīng)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yīng)該壓縮到最低限度。[16]他特別反對作品分析,為此,他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葉圣陶先生講過的,在課本上自己讀到一個故事叫《糧食》,講朝鮮戰(zhàn)場上的志愿軍為了搶救一批糧食,犧牲了。當時有個學生讀的時候熱淚盈眶,但老師上課一分析時代背景、國際形勢等,反而讓這個學生無動于衷,眼淚出不來。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美國女教師教莎士比亞戲劇,學生看不出有什么好,她就讓學生反復(fù)讀,念來念去,大家就覺得這個戲是不錯的,就下課了。所以,呂先生認為,文學的作用主要是感染,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夠進入讀者的腦子,使讀者能像作者一樣想,有同樣的感情,這就算達到目的了。學習文學作品,主要是讀,聽人讀,自己讀,這樣文學作品的作用才更容易發(fā)揮。[17]

        在寫作教學上,他鼓勵學生說真話,敘述真情實感。小學應(yīng)該重視寫字和造句,對于內(nèi)容的要求不要提得太高。[18]他不贊成精批細改,因為時間不夠,并且徒勞無功。他主張?zhí)魩灼?,有寫得好的,有中等的,有寫得差的,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精批細改,其余的大致看一看,用兩三句寫出主要問題就行了。最為關(guān)鍵的是,不是改完就算了,而要用專門的一節(jié)課把精批細改的文章在課堂里評講一番。有條件的話應(yīng)該印發(fā)給每個學生,聽老師講,他的毛病在什么地方,這一段問題在哪里,這一句有什么不好,這個字為什么用錯了。如果覺得不公平,可以輪流,一學期改一輪。[19]面批也是很好的辦法。呂叔湘先生說,精批細改等問題,鬧了30多年都沒解決,[20]其實到今天,有多少學校能夠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批改作文呢?可能每位老師心里最清楚。教學活動要壓縮到最低限度,并不是讓教師不教,而是要少而精,把更多開展語文實踐的時間交給學生。閱讀教學是這樣,習作教學也是這樣。教師每篇作文都批改上滿滿的紅字,學生看了,還有什么成就感可言呢?

        三、語文教材觀:應(yīng)增加語言生動活潑的課文

        呂叔湘先生在語文教材的編寫方面有豐富的經(jīng)驗。在1980年第二次中學語文教材改革座談會上,他指出,編寫教材要處理好閱讀、寫作、語文知識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處理好現(xiàn)代文和古文之間的關(guān)系,處理好普及和提高的關(guān)系。[21]而對于閱讀與寫作,他并不贊同閱讀為寫作服務(wù),要以寫作為中心來組織教材這種觀點。他認為,閱讀的基本功能,除了為寫作提供范例之外,至少還有:1.提高欣賞文藝作品的能力;2.陶冶性情,品德教育,并且品德教育最好的憑借就是文學作品;3.擴大學生知識面。[22]而且,閱讀本身也是應(yīng)該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23];閱讀需要學習,因為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收獲不同。

        1947年,呂叔湘先生在開明書店編寫中學語文教材時,就主張將白話文和文言文分開編排,免得學生弄不清白話文言,寫文章文白夾雜。同時,教材中的白話文不僅要有文藝作品,還要有供研讀的說明、議論類文章,以及供作文仿效的實用文。這樣教材就分為三本,每本的目標都很明確。呂叔湘先生說:“我以為教材可以分三本,一本是為閱讀和欣賞用的白話文讀本,一本是為學習文言用的課本,一本是把作文指導和范文結(jié)合在一起的作文教材?!?[24]

        我們今天沒有采用分編的形式,但是這里面所包含的語文教材的明確指向,卻是值得我們不斷思考的。呂叔湘先生還對教材選文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意見。他認為當時的統(tǒng)編教材有一個缺陷是,“專門因語言生動活潑而入選的太少”,為什么不可以選幾篇主要取它的語言好?[25]他列舉了一下,說語言大師老舍的只選了兩篇,曹禺的只選了一篇,《紅樓夢》只選第四回,《儒林外史》只選“范進中舉”。他認為,《老殘游記》可以選,《兒女英雄傳》中第38回安學海逛廟一段,文字生動,極為風趣,也可以選。

        有論者認為這種教材編寫的思路很好,今天沒有落實很遺憾;也有論者認為現(xiàn)在的方式更科學,分編的思路行不通。其實,這些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即使今天沒有采用呂叔湘先生提出的分編思路,但是分編的初衷和理由仍然值得重視。而并不是說,都是過去時的問題,如今已不存在了。很多問題,隨著時代進步、觀念變化,情況不一樣了。比如呂叔湘先生說當時教材選文少,不夠,主要是因為紙張供應(yīng)不充分,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物質(zhì)已經(jīng)很充裕,也并沒有把教材編得很厚。所以,今天我們學習呂叔湘先生的思想,也要秉持他“活”的思維方式,追尋他從問題的根源來思考的這種致思方式。

        四、語文知識觀:宏觀的語文知識不可忽視

        呂叔湘先生是語言學家,他非常重視語文知識的作用。他認為語文知識不僅有助于閱讀寫作,掃清文字障礙,也能夠提供疏通思路等方面的必要知識,[26]而且語文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比如辨析同義詞、近義詞,以及培養(yǎng)看待問題細致深入的習慣。此外,語文知識還有助于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欣賞、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27]

        在呂叔湘先生眼中,語文知識要比語法知識廣博得多,他尤其強調(diào)要了解一些宏觀的語文知識,比如:語言是怎么回事?文字是怎么回事?文字和語言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是不是有的語言能用拼音文字來書寫,有的語言不能?漢語除了能用漢字來書寫之外,是不是也能用拼音書寫?為什么過去中國人的語言生活出現(xiàn)嘴里說的是方言、筆下寫的是文言這種畸形現(xiàn)象?……這些宏觀的語文知識,“每一個受過中等教育的中國人都應(yīng)該具備”[28]。

        即使對于語文知識中的語法知識,呂叔湘先生也提出,初中不要求系統(tǒng)學習,擇其要者做極簡單的介紹,同時要結(jié)合作文評改示范,至高中再做語法選修,與英語對照學習。[29]他提出要把語法教活,并且打一個比方,“要讓學生看到的不是或者不僅僅是標本室里的動物標本,而是動物園里的飛禽走獸,看它們怎樣在那里活動”。[30]他提出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法感,這是好的語感的重要組成。

        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感就是對于語言的各個方面或者某一方面的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能夠很快引起注意,這就是對語言敏感,就是有很好的語感。語感是個總的名稱。里邊包括語義感,就是對一個詞的意義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語法感,就是對一種語法現(xiàn)象是正常還是特殊、幾種語法格式之間的相同相異等等的敏感;當然也包括語音感,有的人學話總是學不像,就是因為對語音不敏感。[31]他認為中學語法教學,要少死講,多引發(fā)討論。[32]

        可以說,呂叔湘先生明確地把語法的學習定位在“活學活用”上,定位在語感上,而不是被后人常常詬病的僵化的語言知識的死記硬背上。他在1982年香山語法會議上講話時說,死記硬背不是好辦法,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一個靈活的腦筋,他借1979年諾貝爾獎得主Vabo之口說道,現(xiàn)實世界中的問題,都沒有貼上標簽,告訴我們它的解決是需要偉大的發(fā)現(xiàn),還是只差小小的一步。也就是說,現(xiàn)實世界中的問題,當你遇到它的時候,這個問題好解決還是難解決,不知道。[33]所以非要有靈活的腦筋不可。

        今天我們有一種考查方式仍在沿用,就是“改錯”。呂叔湘先生明確反對用改錯的形式來訓練語法。因為學生往往改了這個錯而出那個錯。練習可用仿寫的形式,小孩子學語言本來就是從模仿開始的。

        從上面的論述中不難看出,呂叔湘先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大致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點:

        一是視野要廣博,語文知識并不是狹隘的語言知識、語法知識,還有很多宏觀的語文知識,學生很有必要了解。這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提高國家民族的語文整體水平的必要基礎(chǔ)。當時他在《人民日報》上連載數(shù)月的《語法修辭講話》,切實提高了人民大眾的語言文字應(yīng)用水平。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說,“這部著作的影響很廣泛,可以說是對全社會起作用的。……直到今天,不少中學教師仍在采用《講話》的方式批改學生的作文。……在社會上不僅當時起了作用,而且一代傳一代,惠及后世”。[34]

        二是義務(wù)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不要求系統(tǒng)學習”,只要學一些實用的,對閱讀寫作能力提高有幫助的即可。[35]系統(tǒng)學習他認為可以留待高中選修和大學階段再進行。

        三是要易教易學,簡單實用,他尤其強調(diào)要多說明事實,少發(fā)揮理論,要隨時指點,不要局限在課本里指定要講的章節(jié),既指“閱讀課文里有時候出現(xiàn)的值得注意的語法現(xiàn)象,某一個句子或是某一個短語,很典型,或者很特別”,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對其敏感;也指“學生作文里的病句,告訴學生為什么這是病句,為什么要這么修改”。[36]

        五、文言學習觀:可以學點文言文但不必太多

        和葉圣陶先生的主張較為接近的是,呂叔湘先生對學生學習文言文是比較謹慎的,他認為尤其小學生,在校的語文學習還是以語體文為主。因此他稱贊夏丏尊、葉圣陶先生合著的《國文百八課》,認為語體文比文言文多,應(yīng)用文和說明文比較多,都是其特點也是優(yōu)點。[37]

        這并不是說,學生不用學習文言文,而是要因年齡段、因人群而異。他認為“學點文言文,尤其是念點古詩可以增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完全同意。……但是也不必太多,有一定數(shù)量就夠了”。[38]但如果要達到當時教學大綱上“閱讀淺近文言”的要求,是不容易的。他認為,中學生要達到這個能力“估計至少得學習五六百課時”,幾乎相當于整個高中的語文課時。[39]他進而提出,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擁有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他認為高中可以將文言文作為選修,提供給“將來準備進一步學習文、史、哲專業(yè)的學生”學習。[40]

        他非常提倡語言要有泥土味,要新鮮,有時代氣息,正如毛澤東所言,對于語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要從外國語言中吸取我們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才是要從古人的語言中吸收有生命的東西。這個順序,他認為很有道理。

        如何學習古文呢?呂叔湘先生說,如果不要求學生會寫文言文,就沒必要背。要更加關(guān)注字義、虛字、句法和斷句,尤其是古今不同意思的字詞,要重點學習,“文言白話最大的差別還是在語匯方面”,尤其要注意“似同而不同”這類字詞(如將“數(shù)年而卒”理解為“當了幾年兵”)[41],即“特別要留意的是與習見的意義相近而又不相同的意義”[42]。

        這些觀點對我們都很有啟發(fā)。2022年版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這是對四個學段的總體要求,而只在第四學段提出了“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學習“短小的文言經(jīng)典”的要求。但小學語文老師面對的情況是,教材中的小古文,怎么教學呢?要熟讀成誦,要背誦,要字字落實,要記住注釋嗎?我想,讀了呂叔湘先生這段話,我們會有自己的思考和啟發(fā)。學生是不是只要能夠借助注釋讀懂文句即可呢?

        六、一些啟示

        學習呂叔湘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不僅可以從一些具體的、明確的觀點上得到教益,在他思考問題的方法上,對我們的啟發(fā)也很多。我們認為,至少有這三種值得重視。

        第一,對具體問題的回答,尤其是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需要退后一步,在根本問題上重新思索。呂叔湘先生在思考語文教學問題的時候,他首先思考的是教師要認清自己在教什么,同時要理解人學習語言的一般過程。站在這兩個問題的基礎(chǔ)上,再去思考具體的課文怎么教,一堂課怎么上,作文如何批改,閱讀能力如何提高,等等。今天的語文老師遇到的問題,肯定和呂叔湘先生闡述的問題有很大不同,經(jīng)過新中國幾代人的奮斗,社會的語文水平也有很大改變,學校教育的內(nèi)容體系也有很大發(fā)展,教材的理念和思路已經(jīng)頗為不同。但是,語文課所要教的內(nèi)容,有沒有實質(zhì)的改變?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有沒有根本的變化呢?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是不斷站在新發(fā)現(xiàn)的基礎(chǔ)上向前走,而人文科學的進步需要不斷回溯原點問題,重新出發(fā),尋找答案?;厮輪栴}的原點,來思考今天的新問題,就能夠保持一些定見,不會偏離大的方向。今天我們語文教學關(guān)注的任務(wù)、情境、素養(yǎng)等,有哪些與傳統(tǒng)一脈相承,又有哪些新要求,回到原點思考,就能找到一些基本方向。

        第二,語文教學有一個總的鑰匙,就是“活”。在闡述教材編寫的理念中,呂叔湘先生堅持了他“活”的教育思想,他提出教材、教法都可以有活動的余地。統(tǒng)編本教材也可以有兩套。很多意見都趨向“定于一”并不好,“定于一”容易退化。[43]語文教學超大綱也未必不好,大綱不是緊箍,教材中精讀和略讀界限也不必劃得太清,等等。[44]我們今天思考語文教學的問題,很多時候是略顯僵化的。教材、大綱、課標等等,這些文本都有自己的條條框框要遵守,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學也要嚴格約束在這些條條框框之內(nèi),一點都不能調(diào)整。教材把這篇課文標為略讀課文,我就一定要作為略讀課上嗎?我和學生都很喜歡這篇文章,我們精讀一下,有何不可呢?這篇課文除了教材提出的語文要素需要重視,我認為它還有一些突出的有意思的語言范例,為什么不能靈活處理,將其作為教學重點呢?學習課標,領(lǐng)會教材編寫意圖這些當然需要,但是不要僵化,因課而異,因?qū)W生而異,這才是活的語文教學。呂叔湘先生說“定于一”容易退化,這個判斷太對了,如果一件事物都沒有它的對立面了,沒有差異了,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轉(zhuǎn)化,它還有什么發(fā)展的動力呢?

        第三,語文教師的社會意識不可或缺,從理解社會,到理解課堂、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我們常常說學生只知道學習,不聞窗外之事。老師呢?很多時候也只知道教學,只知道教教材,認為語文教師這個身份只在課堂有用,只在學校有效。這種情況,用呂叔湘先生的話說,其實也是半身不遂的。葉兆言先生在《較真的呂叔湘》一文中這樣寫道:“呂叔湘和俞平伯一樣,都是比祖父小又為祖父所敬重和欽佩的人物。……俞平伯才華橫溢,童心未泯,給人的感覺是‘認真’兩字不算十分突出。呂叔湘正好相反,在做學問的路子上,俞是出世的,呂是入世的。俞活得像個藝術(shù)家,呂更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文學者。只要舉幾本呂叔湘年輕時翻譯的著作就足以說明問題。譬如羅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蠻》和《初民社會》,又譬如80年代末期為勞倫斯《沙漠革命記》寫的題記——在這篇不長的文章中,他非常清晰地介紹了中東沖突的根源?!盵45]在呂叔湘先生身上熠熠閃光的,不僅僅是他深邃的語文思想,他作為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文學者,更讓人欽佩。他以推動社會語文水平不斷提高的站位,來思考語文學習中的若干問題,這是不同而又相關(guān)的兩個世界,再加上他對英語的研究與教學,具有了跨越文化之間的視野和胸襟,重溫呂叔湘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恐怕這是一個理解的重要出發(fā)點。這個出發(fā)點,也是今天的教師特別需要關(guān)注的思考問題的起點。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像呂叔湘先生那樣去推動文字改革,編寫漢語詞典,翻譯社會人文著作,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閱讀,你在語文的課堂之外、教材之外、課標之外,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人文天地,你可以是一個兒童文學愛好者,可以是一個社會科學的閱讀者,還可以是科幻作品的喜好者,等等,總之,你得有一個課本之外的語文世界、人文世界、精神世界,從語文之外看語文,或許你才能看出語文的急迫與精彩。

        參考文獻:

        [1]顧之川.呂叔湘對語文教育的貢獻及啟示(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7):3-6.

        [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5][31][32][35][36][37][38][39][40][41][42][43][44]呂叔湘.呂叔湘全集(11卷)[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7,22-23,74,9,91,119-120,15,17,18, 31, 117, 69," 46, 32,44-45,34,50-51,28, 118, 54-55, 100, 123, 153, 165,140,150-151, 129, 122, 11, 32, 12, 21,81,88.

        [11]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144-145.

        [24][26][27][28][29][30]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90,352,79,459,51,110.

        [33]呂叔湘、朱德熙先生在香山語法會議上的講話[J].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8(1):27-34.

        [34]張志公.呂叔湘先生和中小學語言教育——聯(lián)系實際、為社會實際服務(wù)的語言科學家的一代宗師[J].課程·教材·教法,1994(9):7-9.

        [45]葉兆言.較真的呂叔湘[EB/OL].(2018-04-02)[2024-10-14]. https://history.seu.edu.cn/2018/0402/c18669a211924/page.htm.

        (作者單位: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 郭艷紅

        本文系第十五期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名師共同體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生態(tài)閱讀系統(tǒng)建構(gòu)研究”(2023JY 15-GX-L29)的階段成果。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精品国内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午夜不卡17| 三级4级全黄60分钟| 乱子伦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刚刚| 国产一品二品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开心激情站开心激情网六月婷婷| 精品亚洲国产日韩av一二三四区|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国产乱人伦AⅤ在线麻豆A|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bav| 粉嫩av最新在线高清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热久久这里只有| 手机在线看片在线日韩av |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亚洲美腿丝袜 欧美另类| 色伊人国产高清在线| 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中文字幕|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a片动漫| 久久久久久国产福利网站| 国产女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8|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