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潛力巨大,它可以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活動、展示教學成果等,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感,促進課堂教學提質(zhì)增效?!队螆@》是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中的一折,描繪了杜麗娘春日游園、觸景生情、萌發(fā)愛情幻想的過程。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游園(【皂羅袍】)》一課中《皂羅袍》一詞主要描述以下內(nèi)容:絢麗春景引發(fā)杜麗娘驚春、嘆春、傷春,萌發(fā)對自我的覺知、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由的向往。
在本課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后設置了四個項目式學習任務:“讀曲入境——譯讀全詞,步曲中春景”,“讀曲解意——四美四哀,析樂景襯哀”,“讀曲感懷——心隨曲動,悟情韻共鳴”,“曲境探源——溯流探境,尋時代根源”。筆者以課堂導入和“讀曲入境”“讀曲感懷”兩個任務為例,闡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shù)如何讓語文項目式學習任務的開展更加生動。
一、生成情境配圖,營造學習氛圍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聯(lián)系《紅樓夢》中黛玉聽聞《游園》唱詞心動神搖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春日午后,我們置身蘇州拙政園。曲徑通幽,花木扶疏。古亭之下,學子誦讀《游園》,雅韻悠長,婉轉(zhuǎn)動人。不遠處,昆曲《游園驚夢》輕吟淺唱,水袖翻飛,絲竹聲聲,與曲文交織。同學們,讓我們在這詩意的園林中舉行經(jīng)典誦讀會,感受《游園》(皂羅袍)的意境與韻律?!?/p>
為更好地營造學習氛圍,筆者利用軟件“即夢AI”創(chuàng)作“黛玉艷曲警芳心圖”等(如圖1)經(jīng)典誦讀會背景圖。
為了生成高質(zhì)量圖片,筆者輸入這樣的情境語:“工筆畫風格,清新淡雅?!都t樓夢》大觀園內(nèi),林黛玉坐在石頭上,一手扶著石頭,側(cè)耳傾聽。她背后有花朵,旁邊有圍墻,墻上有鏤空花窗。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淺景深,虛實層次明晰,光影完美,筆觸飄逸”。
二、生成人物視頻,活化人物形象
筆者課前布置預習題:設想自己是杜麗娘,在游園時面對春景心緒波動,然后以翻譯曲詞的方式,用第一人稱寫一段內(nèi)心獨白?;诖?,在“讀曲入境——譯讀全詞,步曲中春景”環(huán)節(jié),學生展示預習成果——根據(jù)自己對杜麗娘情感變化的理解,朗誦各自創(chuàng)作的內(nèi)心獨白。筆者將學生的優(yōu)秀朗誦作品和筆者課前通過“即夢AI”獲取的“杜麗娘獨白圖”導入“即夢AI”,生成杜麗娘展露心境的視頻。借助視頻,學生一邊聆聽杜麗娘的獨白,一邊感知杜麗娘“驚春”“嘆春”“傷春”的情感變化。隨后,師生共同完成“讀曲解意——四美四哀,析樂景襯哀”學習任務。進入“讀曲感懷——心隨曲動,悟情韻共鳴”環(huán)節(jié),筆者引導學生回憶《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的內(nèi)容:黛玉在花墻外聽聞唱詞后心動神搖,不久之后就有“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在“花謝花飛花滿天”中吟唱《葬花吟》,傳達身世命運的哀音。這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是一種“高格境界”。筆者基于此設計練習:先小組合作學習,為跨越時空“相遇”的杜麗娘和林黛玉設計對話,展現(xiàn)兩人心境的契合點以及情感走向,再分角色朗誦兩人的對話。學生合作學習結(jié)束后,筆者將課前生成的“杜林花園相遇圖”和學生分角色朗誦的音頻導入“即夢AI”,將這些素材轉(zhuǎn)化為杜林兩人對話的視頻。例如,杜麗娘望著滿園花海,嘆息道:“見妹妹在此葬花,我百感交集?;ㄩ_爛漫,可惜好景易逝?!绷主煊褚贿呍峄ǎ贿厡Χ披惸镎f:“姐姐說的極是。我也正感此情,‘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春天既讓人憐愛它的生機與美麗,又讓人惱恨它的無情與消逝?!倍披惸飯远ǖ卣f:“春光雖短暫,但我寧愿在這短暫中燃盡自我,去追求那真正屬于我的情感。若青春無悔,何懼春去花謝?”林黛玉眼中泛著淚花,哽咽道:“姐姐真性情!你雖驚春、嘆春,卻多了一分勇氣。只是我常感世事無常,終有離散,怕是難以如愿?!倍披惸镞B忙安慰林黛玉:“我常聽玉茗堂中湯公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姑娘莫要多愁。無論世事變幻,我們心中之情始終是真?;蛟S,這便是我們存在的意義?!?/p>
學生雖然與杜麗娘和林黛玉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們創(chuàng)作的對話臺詞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點。因而在“即夢AI”生成的對話視頻中,人物形象靈動而貼切。學生在聆聽杜麗娘和林黛玉的對話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人物魅力、觸摸人物情感脈搏,其品讀經(jīng)典的興趣增強了,審美與共情的能力提升了。
三、生成詞云,凸顯精神內(nèi)核
在“讀曲感懷——心隨曲動,悟情韻共鳴”環(huán)節(jié),學生觀看上述對話視頻后,筆者設置“游園驚春情絲繞,麗娘倩影韻悠長”活動,引導學生用詞云的形式展示杜麗娘的形象特質(zhì),凸顯其精神內(nèi)核。首先,學生小組合作,用手繪方式創(chuàng)作詞云圖。接著,筆者選取《牡丹亭》中杜麗娘的經(jīng)典臺詞,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等,以及描述杜麗娘形象的關(guān)鍵詞,如“反叛先驅(qū)”“命運的抗爭者”“至情女性”等作為“文本源”,并將其輸入“詞云生成器”,獲得智能版“杜麗娘形象詞云圖”。然后,筆者將智能版詞云圖與學生優(yōu)秀手繪詞云圖對比呈現(xiàn)(如圖2),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提煉杜麗娘的形象特質(zhì),如“個性覺醒、敢于反叛、沖破枷鎖的至情女性”。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杜麗娘的形象特質(zhì),并優(yōu)化詞云圖。例如,學生從“杜麗娘走出閨房,感嘆自己正值青春”等內(nèi)容體會到這是她初步探索自我生命的價值,故把“個性覺醒”一詞調(diào)整至突出位置。再如,學生從“杜麗娘敢于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挑戰(zhàn)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等內(nèi)容體會到杜麗娘的反叛精神,故把“反叛先驅(qū)”一詞放大并調(diào)整至中心位置。通過以上優(yōu)化措施,詞云圖能夠更加真實、準確地展現(xiàn)杜麗娘的文學形象。
四、生成智能體,突出主題思想
為了讓學生在AI賦能下與杜麗娘跨越時空會面,筆者在“讀曲感懷——心隨曲動,悟情韻共鳴”環(huán)節(jié)設置“對話麗娘感至情,啟思青春尋本心”活動,引導學生聯(lián)系社會背景,理解杜麗娘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可貴之處,并結(jié)合當代青年對杜麗娘精神的理解與感悟升華情感主題。
筆者利用軟件“豆包”生成智能體“杜麗娘”:先創(chuàng)作智能體的描述語,接著選擇杜麗娘圖片作為智能體形象,然后輸入人物形象描述語,最后選擇合適的聲音模式,智能體就生成了。這樣,學生便能與“杜麗娘”對話,增強沉浸式學習體驗感,提升表達與思辨能力。例如,學生提問:“面對父母之命,你是否猶豫過?”杜麗娘回答:“父母之命不可違,我亦曾猶豫。然情至深處,縱然逆禮抗俗,唯愿隨心不悔?!睂W生在與“杜麗娘”的互動中感悟至情、自由、幸福的內(nèi)涵,理解《牡丹亭》的藝術(shù)魅力和主題思想。
此外,筆者利用“大魚云展”(gfishow.com)創(chuàng)建虛擬云展廳,分設“游園美景”(拙政園虛擬場景)、“昆曲之韻”(戲曲表演)、“情韻共鳴”(視頻展示)、“麗娘心聲”(智能體互動)、“個性學習 ”(藝術(shù)拓展)、 “學子探討”(觀點交流)六大展區(qū),讓學生通過線上交互方式進入展廳,回顧、交流學習成果,提升人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襄陽市第三十六中學)
文字編輯" 羅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