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借助不同的AI工具獲取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生成教學PPT和制訂多元評價標準,能夠減輕備課壓力,提高備課效率。筆者以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級《制作數(shù)字相冊》一課為例,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師備課中的應用。
一、獲取教學資源
《制作數(shù)字相冊》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數(shù)字相冊的特點及素材類型,通過修改模板制作數(shù)字相冊,掌握數(shù)字相冊的制作過程與方法等,認識信息科技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和學科思維水平。
教學這一課,教師需要提前準備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工具獲取。例如,教師可以使用文心一格、通義萬相、CanvaAI等圖像生成AI工具定向生成需要的圖片;使用網(wǎng)易天音、Suno AI等音樂創(chuàng)作平臺創(chuàng)作與教學主題相關的音樂;使用智譜清影、Sora、騰訊智影、閃剪等視頻類AI工具生成與備課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數(shù)字人等。
教師利用“閃剪”人工智能平臺制作代表自己形象的數(shù)字人,不僅可以節(jié)省拍攝視頻的時間,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定制視頻內(nèi)容,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操作流程很簡單,教師只需向“閃剪”平臺的“定制數(shù)字人”界面提供規(guī)定格式的30秒口播視頻,錄制同意使用協(xié)議的說明,便可定制數(shù)字人形象,最后輸入相應的文字信息,平臺便可將文字信息轉(zhuǎn)化為視頻資料。
使用教學圖片時,為了避免肖像權糾紛,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平臺生成畫像,如在“智譜清言”人工智能平臺輸入關于畫像的要求“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在教室里掃地”,平臺就可以即刻生成相應圖片。教師可以不斷訓練平臺,使之按要求修改圖片,直到滿意為止。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
備課前,教師在“豆包”人工智能平臺輸入個性化需求“你是一名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教學主要內(nèi)容是‘利用剪映軟件制作相冊’,在現(xiàn)有教學設計的基礎上,請融入人工智能元素,設計更加有趣的教學活動”,同時上傳提前撰寫的教學設計,平臺即刻生成格式規(guī)范、流程清晰、環(huán)節(jié)齊全的個性化教學設計。
教師如果對生成的教學設計不滿意,可以與人工智能平臺深度對話,優(yōu)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與人工智能平臺對話時一定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便平臺準確理解修改意圖。例如,基于凸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主體地位的需求,教師向平臺提出要求“在該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安排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平臺就會擬訂包括以下信息的詳細方案:一是優(yōu)化教學流程,如壓縮知識新授環(huán)節(jié)、錄制微課輔助等;二是調(diào)整任務設置,為學生提供分層任務清單,包括長期任務和短期任務等;三是用好課余時間和線上平臺,如課余時間開放機房、搭建線上協(xié)助平臺等。
平臺支持針對電子教材截圖提問,幫助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深入理解和使用教材。以該課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選擇制作工具和模板”為例。教師在平臺輸入“老師怎樣設計該教學環(huán)節(jié),才會提高學習效率”,平臺即刻圍繞課前準備、課堂互動、課后鞏固三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可以從布置預習任務入手,要求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增加知識儲備,以便在課堂上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度,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可以從增強課堂互動性入手,以開展小組競賽、錄制軟件演示視頻供學生反復學習、制作對比分析表格、實時反饋與指導等形式加強互動;還可以從布置軟件體驗等方面的課后作業(yè)入手,引導學生鞏固復習、拓展學習。
三、生成教學PPT
教學設計完成后,如果需要制作教學PPT,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自動生成。例如,教師在訊飛智文、Gamma、MindShow、ai ppt制作工具等平臺輸入教學設計,這些平臺就能生成不同風格和模板的教學PPT。生成的PPT可以修改,也可以插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圖片和視頻等資源,以便增加個性化的教學內(nèi)容。
以免費的“ai ppt制作工具”為例。在LivePPT界面選擇“已有文本生成”,將從“豆包”平臺上生成的個性化人工智能教案復制到對話框中,即可生成PPT大綱。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調(diào)整大綱的框架內(nèi)容和細節(jié),并選擇與教學主題適配的模板,進而生成教學PPT。
下載PPT后,教師可以通過插入個性化的圖片、視頻等資源,進一步豐富PPT的內(nèi)容,以便更好地滿足教學實際需求。
四、制訂多元評價標準
《制作數(shù)字相冊》的學習效果可以從課堂參與度、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制訂評價標準。例如,教師可以在生成個性化教案的界面輸入以下內(nèi)容,要求平臺生成評價量表:“針對上面這節(jié)課,設計評估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表,評價指標包括課堂參與度、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四個方面,具有操作性、科學性,符合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p>
如果平臺生成的“學生課堂學習評價表”存在單項評價指標分值為10分及以上、評價等級分值為0分、表現(xiàn)描述不夠簡潔等問題,教師可以繼續(xù)對其進行訓練:“單項指標的分值改為個位數(shù),評價等級分值不設置0分,表現(xiàn)描述更加簡潔?!苯?jīng)過訓練,平臺生成表1。
人工智能技術雖然為教師備課帶來諸多便利,但是我們需要明確,在備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而不是人工智能工具。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學方案只是“草案”,教師需要對“草案”進行修改與完善,使之成為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實用性的教學方案。
(作者單位:武漢市漢陽區(qū)墨水湖小學)
文字編輯" 羅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