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旨在開發(fā)以墾牧文化為背景的小學英語教學資源。本文以墾牧園中的蔬菜種植為例,探討如何在種植活動中融入英語教學,設計相關教學資源。本文通過詳細分析墾牧文化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方式,探索其對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理解能力的效果。本文以此為中心,探索如何將墾牧文化元素融入英語教學資源,促進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墾牧文化;英語教學;教學資源
在全球化進程中,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作為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墾牧文化涵蓋了豐富的農耕知識,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獨特的教學材料和背景。本文將探討如何將墾牧園種植的蔬菜和英語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資源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跨文化意識。通過將英語教學與墾牧文化緊密結合,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墾牧文化的教育價值及其教學應用
墾牧文化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了較大的教育價值,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深刻的文化體驗。通過整合墾牧文化的各種元素,如民間故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農牧活動,教師能夠設計出既生動又具教育意義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語言實踐能力。
在語言教學方面,墾牧文化提供了一個多元的語境,使學生能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接觸并理解非自己文化圈的生活方式。例如,通過介紹墾牧區(qū)域特有的動植物資源,教師可以設計與動植物相關的詞匯和句型學習,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此外,傳統(tǒng)的墾牧活動,如牧羊、馬術展示等,不僅可以作為課堂討論的話題,也可以轉化為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擬的教學活動。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在實際對話中運用新學的語言,加深對文化和語言的雙重理解。墾牧文化中的歷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敘事資源。故事講述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聽說技能,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和文化的興趣。例如,可以通過英語故事講解如何在墾牧文化中表現(xiàn)出的智慧和勇氣,通過這些故事,學生
不僅學習到語言,更能獲得道德教育和人文關懷的
啟發(fā)。
墾牧文化的教育應用不僅限于知識的傳授,更通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實際應用場景,提供了一個跨學科和跨文化的學習平臺,使英語教學既具有教育意義,又充滿吸引力,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能力,尤其是在語言運用和文化理解方面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之美,為學生日后的全球視野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墾牧文化的英語教學資源開發(fā)
在全球化教育背景下,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英語教學成為一種新的嘗試與挑戰(zhàn)?;趬廖幕挠⒄Z教學資源開發(fā),旨在將中國北方特有的墾牧文化與英語學習結合在一起,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英語學習興趣。本文通過對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將墾牧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實踐活動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資源。墾牧文化中的民間藝術和手工藝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資源。
在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Let’s make a vegetable salad”活動,以實踐方式深化學習。學生利用學校墾牧園采摘的西紅柿、生菜、黃瓜等蔬菜,邊制作沙拉邊學習相關英語表達,將課堂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升學習體驗。同樣,在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下冊“Unit 7 On the farm”中,教師通過帶學生進入墾牧園,直接接觸各類蔬菜,用“What is this?”和“What are these?”等問題引導學習,既積累了詞匯量,又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實現(xiàn)了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課程內容的豐富。這兩種結合墾牧文化的教學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和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體現(xiàn)了教育的綜合性和實用性。
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開發(fā)多媒體和互動式的英語教學資源。例如,制作以墾牧文化為主題的英語教學軟件或課件,其中要包含墾牧文化的圖片、視頻、故事和相關英語學習材料。通過互動式學習,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墾牧文化的魅力,同時提升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例如,某小學就曾嘗試將墾牧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以墾牧文化為背景的英語演講比賽、編寫關于墾牧文化的英語小故事等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總之,基于墾牧文化的英語教學資源開發(fā)策略,通過將豐富的墾牧文化元素和實踐活動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資源。
三、融合墾牧文化與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英語教學
案例
在融合墾牧文化與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尋求將兩種文化的獨特元素結合起來,構建既具有教育意義又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通過真實的中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如何將這種融合文化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在進行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Culture Time部分講解Halloween時,教師可以借助學校墾牧園中種植的南瓜來進行一次富有創(chuàng)意的實踐活動——制作南瓜燈籠。學生親自挑選墾牧園里的南瓜,通過清空南瓜內部、雕刻面孔等步驟,制作出自己的南瓜燈籠。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到與Halloween相關的英語詞匯和文化知識,還能加深學生對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理解,文化教育和語言學習得到了有機結合,也讓墾牧園的教育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那達慕大會的歷史背景、傳統(tǒng)活動和文化意義。教師利用多媒體材料展示了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tǒng)活動的視頻,并引導學生用英語討論這些活動的特點和它們在墾牧文化中的地位。其次,教師引入感恩節(jié)的歷史和傳統(tǒng),如火雞晚宴、家庭團聚和表達感激之情的習俗,通過比較分析,學生探討這兩個節(jié)日在表達感恩和慶祝收獲方面的相似之處和差異。為了增加互動性和實踐性,教師組織了一系列與這兩個節(jié)日相關的活動,其中包括模擬那達慕大會的小型比賽、制作感恩節(jié)賀卡、進行英語角活動討論“我為什么感恩”等。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使用英語,還加深了學生對兩種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教師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個項目,該項目要求學生設計一個融合那達慕大會和感恩節(jié)元素的節(jié)日,并用英語介紹視頻或演示文稿。這一任務挑戰(zh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教學實踐的結果令人鼓舞,學生不僅在英語能力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他們對于不同文化的認識和尊重也有了顯著提升。學生反饋表明,他們對參與這種跨文化教學活動中感到非常興奮和滿足,對于學習英語和探索不同文化的熱情顯著增加。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將墾牧文化與西方節(jié)日文化融合到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這對培養(yǎng)未來的全球公民至關重要。
四、效果評估與反思
在將墾牧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之后,進行效果評估與反思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它能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優(yōu)化未來的教學計劃。例如,在內蒙古的一所小學中,教師在一個學期中實施了融合墾牧文化特色的英語教學計劃。教學結束后,通過學生的英語成績、學生和家長的問卷調查及教師的觀察和記錄,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全面評估,從定量數(shù)據來看,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學期末的英語考試顯示,學生的平均成績比學期初提高了12%,其中80%的學生英語成績提高了10分以上。這一結果表明,融合文化元素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的學生表示他們更喜歡這種融合文化的英語課程,認為這種課程更有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和相關文化。此外,85%的家長反饋,孩子在家中更愿意主動講述學校學到的知識,對學習英語表現(xiàn)出更大的熱情和興趣。
在反思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部分教師反映,由于缺乏具體的教學指導和資源,他們在將墾牧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時遇到了困難。此外,一些學生表示,對于某些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希望能有更多與文化相關的背景材料和活動?;谶@些評估和反思,教師要意識到,未來的教學計劃中需要加強教師培訓,提供更多關于如何融合文化元素的具體指導和資源。同時,教學內容中也應該加入更多文化背景材料,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內涵。此外,還可以考慮通過校際交流等方式,讓學生有機會直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融合墾牧文化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在實踐中展現(xiàn)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在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增強其跨文化理解能力方面。通過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融入教學內容,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學習平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還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英語和探索新文化的熱情。在這一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了英語語言知識,正如教學實踐的反思和評估所揭示的,要充分發(fā)揮這種融合文化教學法的潛力,教師需要更加細致和周到地規(guī)劃教學內容和活動。這包括為教師提供更加詳盡的指導和資源,以便教師能夠更有效地整合文化元素到英語教學中,同時也需要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背景知識,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這些文化的獨特性。
五、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墾牧文化的小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fā),旨在通過跨文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通過在中國地區(qū)的應用案例分析,這種教學策略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加深了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學實踐中涉及的墾牧文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經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本土文化認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過將本土文化融入英語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也能夠學習如何在國際交流中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文化。然而,要實現(xiàn)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效果,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策略,確保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和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此外,通過持續(xù)的評估和調整,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期望。
【參考文獻】
[1]周龍鋒,周琨,伽紅凱.社會轉型、墾牧精神與鄉(xiāng)村振興:基于張謇在南通的經驗證據[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3(15):258-264.
[2]董書林.時空視域下歷史人物紀錄片的敘事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3.
[3]吳海平.燃燒的“墾牧”精神[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11(22):79.
[4]張家榕.張謇與淮南鹽墾公司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D].南京:南京財經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