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可皓月千里。
2024年12月,女排國家隊前隊長惠若琪來到黑龍江肇源縣,在她捐建的鄉(xiāng)村學校排球場上,與學生們酣暢淋漓地打比賽……這位世界冠軍能與一幫東北孩子結緣,是因為這里的一位叫高大義的數學老師。
多年前,高老師帶領學生在林海雪原“挖”出一個排球場,與他們一起練球,不斷在酷寒中挑戰(zhàn)自我。18年來,他培養(yǎng)出600多名排球少年,其中包括多名國家一、二級運動員;他將一些原本無心向學的留守孩子送進高校,用大愛付出,詮釋了“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可皓月千里”!
設計師返鄉(xiāng)執(zhí)教,與“搗蛋娃”打成一片
2022年冬天,世界排球冠軍惠若琪在手機上刷到一條短視頻,瞬間被吸引了:東北的林海雪原呵氣成冰,一群十來歲的學生頂著嚴寒,在一個“大雪坑”中熱情高漲地打排球。哨聲響了,一位男老師對學生們喊:“今天人多,場地有點小,我們再挖一下?!痹谒奶栒傧?,大家用鐵鍬拓寬了排球場?;萑翮骺礉窳搜劭簦瑳Q定走近這個不尋常的鄉(xiāng)村排球隊……
帶孩子們打球的老師名叫高大義,今年41歲,出生于黑龍江省肇源縣超等蒙古族鄉(xiāng)。2005 年從大慶師范學院計算機系畢業(yè)后,喜歡畫畫的他進入一家設計公司工作。后來因父親患病臥床,身為家中獨子的他請假返鄉(xiāng),帶父親看病。
等父親的身體有所好轉,高大義卻放棄了城里的設計師工作,決定留在家鄉(xiāng)當老師。原來,他已經瞞著父母,向超等鄉(xiāng)唯一一所學校遞交了求職信。
“你傻不傻,留在咱這個巴掌大的小鄉(xiāng)村,能有啥發(fā)展?”父母親友紛紛勸阻高大義。他卻堅定地說:“我不也是從這里走出來的嗎,家鄉(xiāng)的孩子總得有人去教,學到了知識他們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啊!”眾人聽了啞口無言。
于是,高大義成為超等鄉(xiāng)學校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這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招收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幾乎都是留守孩子。高大義的家離學校40多公里,他每天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塵土飛揚的村路上。當地的寒冬氣溫低至零下幾十攝氏度,盡管高大義穿戴著厚厚的棉襖和“火車頭”帽子,到校時手和臉也會凍僵,眉毛上還結了一層白霜。
高大義的班級,成績在全校排倒數第一,班里的調皮孩子已經氣走了好幾撥老師。剛進班,他就能看出學生們臉上那副“看你能撐多久”的神情。高大義沒生氣,反而有些心疼,他知道這群孩子經常見不到父母,也從未去過外面的世界,還不明白努力的意義。高大義決定把學生們拉回正軌,但這需要先跟他們打成一片,走進孩子們的內心。為此,他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上課時認真教學,下課就陪孩子們瘋玩。為了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他放學后還一戶戶做家訪……
班上每個孩子過生日,高大義都會自己掏錢買蛋糕。他還親手為“小壽星”做一件具有特色的手工小禮物。
東北冬天冷,高大義到學校早,每天都提前把取暖的爐子燒開,學生們進教室后就不會凍手腳了。有一次他剛到教室,發(fā)現兩個先到的學生已經把爐子生起來。“好暖和??!”他用雙手搓著紅腫麻木的耳朵感嘆。兩個學生笑著說:“不能總讓高老師那么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跑來給大家生爐子?!贝撕?,孩子們每天都搶著到教室生火爐。對學生充滿關愛、從不擺架子的高大義,漸漸贏得孩子們的尊重。這讓他心中感到溫暖,也看到了希望。
獨創(chuàng)“排球教學法”,逐夢林海雪原
為了開拓學生的眼界,讓他們浮躁的心靜下來,高大義想在校園內開辟一個閱讀室。領導聽了他的提議后,為難地說:“空房子有,但我們這窮鄉(xiāng)僻壤的,哪來的經費買書架和書籍啊?”高大義的父親聽說此事后,全力支持兒子,他找木料自己做了幾個大書架,父子倆一起運到學校的閱讀室。高大義又把自家?guī)缀跛械臅季枇顺鋈ァ?/p>
周末和假期,高大義帶學生們在校園內外撿廢品,去山上采野菇,換成錢購買更多的圖書。漸漸充實起來的學校閱讀室,成了學生們汲取課外知識的海洋。為了讓孩子們見識外面的世界,高大義通過一次次跟校長和媒體溝通,讓他們參加了市里組織的夏令營。不止高大義班的學生,還有許多從未出過肇源縣的孩子,都被帶到北京爬長城,看升國旗儀式……
高大義高中時代就愛打排球,可村民們對這項運動知之甚少,更沒人會打?!拔拿髌渚?,野蠻其體魄”,他決定用課余時間教學生打排球。
一天下課后,高大義把孩子們召集到校園籃球場上,舉起一個排球說:“帶你們認識一種新球!”高大義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身體微微前傾,手腕反轉將球拋起。排球劃過一道完美的弧線,他又在球即將落下時騰躍而起,“砰”的一聲,排球飛向遠方。
“這是什么???”“老高你拋那么遠!”孩子們紛紛驚嘆。高大義微笑著介紹:“這是排球,先學方法,再訓練一番,我們就可以一起痛痛快快打比賽了!排球好玩得很,你們誰想試試?”孩子們爭先恐后:“我來!”
孩子們模仿著高老師的動作,將排球輕輕地拋向空中。上課鈴響了,高大義說:“都回去上課,認真聽講的可以下課接著學,不認真的我不教啊!”回到教室,同學們都挺直了腰板聽課,個個全神貫注。
跟著高老師上了幾次排球課后,學生們掌握了拋球與接球技巧,樂得哈哈大笑。見這幫留守孩子享受到打排球的樂趣,高大義也很開心。
剛成立班級排球隊時,學生們會因為接傳球失誤互相指責,但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他們漸漸明白,要在配合中建立默契才行。于是大家變得團結,在課堂上也比以前更守紀律。高大義也由此發(fā)現,將運動融入文化教育中的奇效,他干脆向校長“要”來班級體育老師一職。這個曾經一度混亂的“墊底班”,在高大義的帶領下慢慢變好。在2007和2008年的期末考試中,班級平均分蟬聯全鄉(xiāng)第一!
高大義成了學校的“明星老師”,其他班的學生也想體驗老高的排球課。2009年,高大義在學校成立排球隊,每天固定帶孩子們訓練一節(jié)課。但隨著人數增加,原本用小小籃球場代替的場地不夠用了,設施也需要更換。
為此,高大義帶領學生們來到校外的林場空地,把一個大坑挖成了長方形的排球場,樂呵呵地說:“這多好,坑里打球還防風!”
沒有足夠大的球網,高大義就用破漁網織了一張;扣球器需要1萬多元,實在買不起,他照著網上的圖樣畫下設計圖,找村里的師傅做……就這樣,高大義搭起了校園排球隊的“草臺班子”。其他老師下午4點多就下班了,高大義往往要在學校忙活到晚上七八點。他既要備課、教書,又要集訓學校的排球隊,有時候感覺分身乏術,卻一路堅持了下來。
多年堅持結出豐碩果實,學生們從鄉(xiāng)村學校的風雪球場走出。2017年,高大義首次帶領孩子們參加肇源縣排球賽。在其中一個關鍵賽點,有個學生搶球時腳下一滑摔倒在地。高大義心里一“咯噔”,下意識沖上前,卻見學生馬上爬起來,堅定地說:“高老師,我可以繼續(xù)!”高大義的鼻子一陣發(fā)酸,他知道學生摔倒的原因——孩子們經常在室外簡陋的場地打球,有時甚至是頂著雨雪訓練,今天忽然換了一個條件很好的室內排球場,他們反倒有些不適應。而且這些留守少年,沒幾個人穿專業(yè)排球鞋,以至于在地板上奔跑沖刺時容易滑倒……就是這支全場唯一的學生球隊,當天卻在不被眾人看好的情況下,一路挺進決賽,取得了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
引世界冠軍關注,“大義老師”皓月千里
賽后,一些社會愛心人士聯系上學校,為孩子們捐贈球鞋和學習用品等。第一次穿上夢寐以求的排球運動鞋,不少孩子都激動得落淚。
高大義的妻子也打排球。一開始沒人陪著練球,高大義就拉著妻子當陪練,后來她也愛上了排球。他的妻子參加了學校的女排隊伍,并連續(xù)多次在教育系統(tǒng)比賽中奪冠。此后幾年,孩子們一路打遍全省的排球賽。高大義培養(yǎng)的一些孩子,還因為排球特長被招進體校,乃至專業(yè)運動員隊伍。
市里的私立高中想出幾十萬年薪聘請高大義,被他拒絕了。孩子們得知此事后,生怕高老師哪天被高薪挖走,紅著眼圈說:“老高,你不能走,你走了,咱排球隊就完了,我們也完了……”高大義爽朗一笑:“想啥呢?我當然不會走,城里優(yōu)秀老師有很多,你們更需要我?!焙⒆觽兟犃烁呃蠋煹脑挾夹α?,笑出了眼淚……
2020年,高大義帶出的部分排球少年,因體育特長被市里的高中特招,還免除了學費。
十多年來,高大義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甚至沒時間準備評優(yōu)材料;他生活儉樸,卻經常拿出工資為排球隊添置設施,給表現突出的孩子發(fā)獎品;他所帶的班級,文化課成績多次排全縣第一……這個結果,令外界對高老師肅然起敬,開始資助他的排球隊。每年寒假,高大義會帶著學生到那個地處林海雪原的大坑中練球。在此之前,大家要合力挖開“球場”門口的積雪,還要清掃一番場地。白茫茫的曠野中,高大義吹響哨聲,一群孩子在零下 30 攝氏度的雪坑里躍身起跳,叫喊著拋球、傳球、接球……一場訓練打下來,少年們的頭上臉上全都是霜雪。有的人手指磨破了,只是用創(chuàng)可貼粘一下;皮膚皸裂了,就抹點高老師買的凡士林膏。
2022年冬天,高大義把學生在雪坑中練球的視頻發(fā)到網上,引來很多人“圍觀”和點贊。女排國家隊前隊長惠若琪,也被高老師和他的排球少年們圈粉了。這位世界冠軍聯系上高大義,并千里迢迢來到這所鄉(xiāng)村學校。當看見“雪坑訓練場”那么簡陋,孩子們卻能在里面熱血澎湃地打比賽,惠若琪一陣心酸。她當場和學生們打起友誼賽,并向大家傳授排球技巧。臨別時,惠若琪承諾要為學校建排球場,還要給孩子們提供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
2024年6月,由惠若琪名下的“惠基金”捐建的排球場,終于竣工了。第一次走進這座寬敞漂亮的標準化球場,高大義和學生們都激動得眼含淚花。高大義對身邊一大群男生女生說:“這不是一座簡單的球場,而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和延續(xù),加油,孩子們!”
從教18年來,高大義先后培養(yǎng)了600多名排球少年。馮立博作為鄉(xiāng)里第一個靠打排球走出去的孩子,就讀于吉林體育學院,是國家一級運動員,他的夢想是到世界級賽場上為國爭光;高大義班上的張琪琪則憑借排球項目的加分,考上了南方一所名校……學生們經常驕傲地說:“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體育是數學老師教的?!?/p>
高大義的微信頭像一直未變,那是他大學時扣排球的身影,一如他經常對學生們所說:“風里雨里,老師在球場等你。”從青春小伙到中年父親,他將一批批學生送進城市高校,自己卻始終留在家鄉(xiāng)堅守初心。
“留守老師”高大義用他18年的付出,詮釋了一句話: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可皓月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