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8月的一個夜晚,二十五歲的朱自清和比他小兩歲的俞平伯在南京同舟共游秦淮河,并相約各寫一篇游記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寫一寫各自感受到的秦淮河的槳聲燈影。這晚游過秦淮河之后,兩個人告別,朱自清去了溫州,俞平伯去了北京,但是,兩個人都遵守約定,開始寫《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篇游記散文。
俞平伯在1923年8月22日在北京寫成游記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也在同年的10月11日在溫州寫成了這篇同題散文。1924年1月25日,朱自清和俞平伯寫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同時發(fā)表在《東方雜志》上。
朱自清和俞平伯都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俞平伯還是研究《紅樓夢》的著名學者。可以說,朱自清和俞平伯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思想傾向和藝術(shù)風格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個人寫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都是描寫仲夏之夜的秦淮河風景,把現(xiàn)實生活和詩情畫意交織在一起,既寫出了秦淮河的美麗動人,又寫出了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朱自清的散文清麗婉約,俞平伯的散文細膩典雅,朱自清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描寫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他同情歌女淪落風塵的不幸遭遇,想買歌,又由于“道德律的壓迫”,拒絕點歌,心里感到抱歉。他的這篇散文,真摯感人。俞平伯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寫得比較超脫,他在文中筆鋒一轉(zhuǎn),給讀者來了個措手不及,直截了當?shù)胤磫栕x者:“諸君,讀者,怎么辦?”如此寫法,直接和讀者進行思想和感情上的溝通,將讀者引到了在秦淮河上輕輕搖晃的游船上,實在是出人意料之筆。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從問世以來,深受讀者的喜愛,兩篇散文各有千秋,是中國近代散文史上兩篇同名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