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守在教學一線,需要時不時通過讀書等給自己充充電。近來閱讀《學生第一》,從“開學護照”進入,到“教育家書院”結尾,回味全文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不覺在李希貴校長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關于教育的探索之旅。
一、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活動
李校長在《學生第一》這本書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許多令人嘆服的校園活動,它們打破了傳統(tǒng)校園活動的固有模式,為師生的校園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趣味,使他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
比如,李校長將潑水節(jié)引入學校,帶著師生舉辦校園潑水節(jié)。一時間,操場上水花飛濺,如瀑如雨,人人都成了落湯雞,歡快的笑聲在校園里回蕩,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迅速拉近。這樣愉悅的情感體驗,不僅豐富了師生的校園生活,還為學生留下了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再如,書中提到的“開學護照”活動,關于環(huán)節(jié)設置等方面,學校專門設計開放式問卷進行調研,精準了解學生的活動需求,圍繞著“讓學生真正融入活動、置身其中、深刻體驗、動腦思考、動手完成”等環(huán)節(jié)展開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切實收獲。最終,“開學護照”活動成了北京市十一學校全校師生“我喜歡的十大校園活動”之一……
二、醍醐灌頂?shù)慕逃腔?/p>
在這本書中,“學生第一”這一理念有著深刻且豐富的內涵,其核心便是“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將學生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讓他們成為學校生活的主角”。
書中的“校長有約,共進午餐”,就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在北京市第十一學校,李校長堅持把每個周一的午餐時間留給學生,與學生一起就餐,順便了解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校園設施是否完善,等等。10余年里,學校不斷推出的新活動的創(chuàng)意往往來自這些共餐時間,校園擊劍館、壁球館等場地的建設,也源于學生的訴求。最難能可貴的是,“校長有約,共進午餐”活動開展后,李校長只要人在北京,不管多忙都會準點到餐廳“就餐”。我想,在他心中,與學生的“約定”永遠是第一位的。
三、教師角色轉換帶來的改變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往往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掌控著教學的節(jié)奏、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向。然而,在“學生第一”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師的角色越來越豐富,他們可以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也可以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這一轉變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學生第一”理念下,教師要學會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學生交流,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可貴創(chuàng)意和閃光點。比如,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不急于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先讓學生各抒己見,認真傾聽他們對問題的分析思路、解決辦法等,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完善,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的熱情,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欄責編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