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以及話劇《茶館》等,老舍的名字在"中國新文學(xué)的文壇上也可以說是不朽"了。過去所謂的“魯郭茅,巴老曹”"的說法以今天的眼光審視,不無偏頗,"但在現(xiàn)代文壇“盟主”級的魯迅之后,若從作品的數(shù)量及其影響來看,相比"于其余幾位,老舍還真是不遑多讓也。"老舍的小說有濃厚的北京土味,"明喻暗譬、生動有趣,這也形成了他"文字的明顯特點。他20多歲在英國"時,教學(xué)之余,每天就寫著玩玩,寫"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xué)》,"他寫完也沒太當(dāng)回事,把整摞手稿一"卷,就平信寄回國內(nèi)了。后來沒幾個"月,被鄭振鐸拿去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其通俗而又帶鮮活趣味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令當(dāng)時文壇耳目一新。不久老"舍又陸續(xù)寫了《趙子曰》《二馬》等,"均帶些諷刺和滑稽可笑的意味,于是,"老舍的“幽默小說”不脛而走。有人"曾封他為“笑王”,他寫了一則《辭"王啟》,其中有言:“您封我為‘笑王’真是不敢當(dāng)!依中國邏輯,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抬大轎。而我無"妃無府無大轎,其‘不王’明矣。”"這類調(diào)侃幽默式的回復(fù),已形成"了老舍一種風(fēng)格。我年輕時也曾買"過幾本老舍的幽默短篇小說,讀了"哈哈大笑。此后十?dāng)?shù)年我偶爾又翻"出再讀,不知是自己年齡過了還是"心境變了,之前的那種“笑果”則"頃然全無,即便有一些怪誕滑稽的"語句,多也覺得生硬直白,不夠含"蓄有味。當(dāng)然,老舍自有其偉大之處,"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幽默小說以及幽默詩"歌、曲藝等,其中一些小品短什只"能算他的游戲之作,反映了他的一"種觀閱世情的人生態(tài)度。"其實,以“喜劇大師”聞名的老"舍,自己的人生卻是有著一層濃烈的"“悲劇色彩”,不得不叫人唏噓扼腕。"我們中國人非常注重人生的結(jié)局,開"頭曲折、結(jié)尾安好,終屬美好;少年"艱辛、老來享福,就是幸福。但老舍"卻是幼年窮苦、晚年凄慘,即便途中"再怎么美好,他的人生,終究還是一"場悲劇。"出生于北京西城一個貧苦旗人家"的老舍,兩歲不到,身為清兵的父親"就慘死于八國聯(lián)軍之手。童年喪父加"之貧困的生活,使老舍的性格孤僻而"倔強。他兒時的同學(xué)、后成為語言學(xué)"家的羅常培曾撰文回憶——在北京第"一中學(xué)當(dāng)國文教員時,老舍的收入很低,那年冬天他告訴羅,為了給老母"親添置寒衣和米面而把皮袍賣掉了。"羅怪他:“何不早說?我還拿得出這幾"個錢來。何必自身在三九天受凍?”"但老舍卻堅定地回答:“不!冷風(fēng)更可"吹硬了我的骨頭!希望在實在支持不"下去的時候,你再幫助我!”"還是這位羅常培,后來又幫了老"舍一個“大忙”。我們都知道老舍的"夫人叫胡絜青,畢業(yè)于北師大國文系,"還能畫畫,是齊白石的女弟子。當(dāng)"年羅常培有個朋友正好是胡絜青的哥"哥,羅也經(jīng)常去胡家玩。那時胡絜青"二十好幾卻待字閨中,胡家母親常嘮"叨。羅常培想起老舍英國回來恰也是"單身一人,于是為了撮合他倆,羅就"三天兩頭專請老舍和胡絜青吃飯,彼"此心照不宣地幾頓飯吃下來,這好事"也就自然成雙啦。至于抗戰(zhàn)時,老舍"孤身一人在重慶,與女作家趙清閣發(fā)"展了一段戀情,后因胡絜青拖著三個孩子也從北京趕來而告終,那是別話。"就如前文所說,只要回歸,終究也屬"圓滿。"盡管是少年艱辛,但憑借自身的"刻苦和才情,老舍終于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成功之路。作為文學(xué)家的老舍,"雖然不以書法名世,但因小時候入過"私塾,寫字訓(xùn)練有素,后在北京師范"學(xué)校念書時,又深得校長方還先生的"賞識。方還“博學(xué)好古,精詩詞辭章"之學(xué)”,是民國初期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和書法家,所以,在方校長的影響下,"老舍的書法還是頗有一定的功底。梁"實秋住重慶北碚的雅舍時,與老舍離"得不遠(yuǎn),曾帶著十來歲的女兒梁文薔去拜訪過老舍,文薔并以冊頁請老舍"題字,老舍為她寫下了“身體強學(xué)問好,"才是最好的公民”13個字。字一定不"差,敦厚有味。梁文薔后來定居美國,"這本冊頁一直帶在身邊。就如今我們"看到的一些老舍題字,都寫得自然蘊"藉、渾樸有味,而且字的線條看似端凝清腴,卻柔中有剛,就像他的個性,"外面寬容調(diào)和,內(nèi)心則剛正強烈,落"不得一絲塵垢。"老舍的大字書法,取自北碑,線"條凝練厚實,但用筆卻并非一路重按"到底,而是起伏開張,略有《石門銘》"之氣象。而他的尺幅楷書作品,我則"覺得楷隸結(jié)合、波磔靈動,還帶點《爨"寶子》《好大王》的古拙,似乎比他的"大字更有韻味。"上海圖書館藏有一幀老舍致作家"劉白羽的信,用的箋紙印有明代方孝"友的官職腰牌紋飾,頗為少見。老舍"以稍帶行意的小楷書寫,幾乎一筆不"茍,寫得非常認(rèn)真。細(xì)賞之,還真"是既有情致韻味又不失法度的尺牘佳"劉白羽"品。在這封書信里,老舍報告了自己"的一些行蹤及身體狀況,情緒頗顯低"落。信的末尾未署年月,僅一個“十五”"的日期。然查資料可知,1964年的"夏天確有老舍攜夫人赴皖南講學(xué)以及"5月去密云深入生活一事,是年10月,"他還去了北京西郊體驗生活并小住數(shù)"日。12月21日,老舍又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有的信息"都與信中所述的內(nèi)容印證,那么毫無"疑問,此信應(yīng)寫于1964年,而且極"有可能就是“十月十五日”,與“人代"大會會前歸來”基本相符。"據(jù)一些老舍傳記所云,1963—"1966年,是老舍自走上文壇以來從"未有過的創(chuàng)作低迷期。不僅只是身體的因素,更是環(huán)境和氛圍帶來的壓力"使他“思想不能集中”。這對視文章如"命的老舍而言,無疑是痛苦的。以前"戰(zhàn)時于重慶,他每天都要寫一二千字,"閑暇時與文友一起也最愛喝酒,故曾"有一詩寫道:“半老無它誠快事,文章"為命酒為魂。深情每?;ㄩL好,淺酌"惟知詩至尊。”那時條件艱苦、居所簡"陋,然無官無職,心情則反而放松。"他為自己的居室起名“多鼠齋”,并為"報紙副刊開了“多鼠齋雜談”專欄。"談到喝酒,老舍說因喝酒,自己交下"許多朋友,這就是酒的最可愛處。而"且喝了酒說話做事要比平時豪爽真誠"一些,容易心心相印,成為莫逆……"其實這些都是老舍以自己的真誠而對"酒的誤解罷了。"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的春天,老"舍與曹禺受美國國務(wù)院邀請赴美講學(xué)1年。期滿后,曹禺返國,老舍考慮到"國內(nèi)戰(zhàn)亂,無法安心寫作,故決定暫"且留在美國,以便繼續(xù)創(chuàng)作他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其"間他還創(chuàng)作了另一部重要長篇《鼓書"藝人》。然而時間轉(zhuǎn)眼就到了1949年"的秋天,國內(nèi)形勢一片大好。在周恩"來總理的關(guān)心下,短時間內(nèi),國內(nèi)如"郭沫若、夏衍、馮乃超、丁玲、茅盾、"周揚、陽翰笙、曹禺、洪深、鄭振鐸、"趙清閣等30多位文化界好友紛紛致函"致電身在美國的老舍,敦請他及早返"回新生的祖國,與大家共襄文化繁榮"大業(yè)。"本還想繼續(xù)逗留美國的老舍,再"有多大的“定力”,估計也架不住30"多位文化名流的邀請,于是他風(fēng)塵仆"仆、滿懷信心地投向新中國的懷抱。"回國后,老舍以極大的熱忱與真"誠進(jìn)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高潮期,《龍須溝》"《茶館》等經(jīng)典作品皆創(chuàng)作于20世紀(jì)"50年代,為此,老舍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的光榮稱號,還當(dāng)選為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等職。本"來是“半老無官誠快事”,沒想到真“老"了”,官職與榮譽卻紛沓而來,一時風(fēng)"光無限、席不暇暖。但造化弄人,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從老舍寫于1964年的這封信,"可以感受到他的壓抑,真是“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斑\動”來襲,真誠的老"舍唯恐自己的思想落后于革命群眾,他總是積極地投入創(chuàng)作,緊跟形勢地"批判他人,即使想不通也要努力讓自"己想通,盡量以最好狀態(tài)去適應(yīng)新形"勢的發(fā)展。然而,當(dāng)“運動”和批判"的厄運真的降臨到自己頭上時,他真"的想不通了,經(jīng)歷了百般凌辱、承受"了萬千磨難,1966年的夏日,絕望的"老舍決意以一死來找回他久違的尊嚴(yán),"創(chuàng)作了多部經(jīng)典喜劇的他,最終只能"以悲劇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曾經(jīng)遭老舍嚴(yán)厲批判過的胡風(fēng),"在得知老舍自殺的消息后也非常吃驚,"感慨地嘆息道:“像老舍這樣的人,居"然也沒被容下?!?/p>
以“喜劇大師”聞名的老舍"自己的人生卻是有著一層濃烈的“悲劇色彩”"不得不叫人唏噓扼腕"我們中國人非常注重人生的結(jié)局"開頭曲折"結(jié)尾安好"終屬美好"少年艱辛"老來享福"就是幸福"但老舍卻是幼年窮苦"晚年凄慘"即便途中再怎么美好"他的人生"終究還是一場悲劇
如今我們看到的"一些老舍題字"都寫得自然蘊藉"渾樸有味"而且字的線條看似端凝清腴"卻柔中有剛"就像他的個性"外面寬容調(diào)和"內(nèi)心則剛正強烈"落不得一絲塵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