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禽類烹調歷史悠久,雞鴨鵝等早就成為各地餐桌美饌。從古至今,揚州禽珍地位頗高,涌現(xiàn)出多款佳味。當前,揚州老鵝名聲在外,儼然是本地的美食地標。其實,在1980 年代之前,鴨子在揚州餐桌上的風頭是蓋過鵝的。
即便是現(xiàn)在,揚州鴨饌仍風頭正勁。
說到吃鴨,人們首先想到“六朝古都”南京。的確,南京板鴨享譽千年,金陵鹽水鴨雄耀當下。不過,從烹飪制作和民風食俗上來講,揚州鴨饌也是可圈可點,與省城有得一比。
提到揚州鴨饌之代表,當推三套鴨。中國著名烹飪理論專家邱龐同教授有專題考證,用“套”的方法做菜,至遲不晚于唐朝。后來“套菜”漸多,在明、清已出現(xiàn)多種以禽類相套的菜品。
揚州廚師烹禽自有一“套”,三套鴨以家鴨、野鴨(現(xiàn)改用人工馴養(yǎng)鴨)、菜鴿為主料,分別宰殺凈身,去臟脫骨,以大套小,重在火工。家鴨肥美,“野鴨”香酥,菜鴿細嫩,再輔以火腿、香菇、筍片等,湯汁淺綠、清澄味厚。此菜揚州名廚擅長制作,且常常亮相于烹飪大賽和美食交流,影響廣泛,為公認的淮揚“硬”菜。
揚州傳統(tǒng)的婚宴菜單上常有一道大菜“扒鴨”。2004 年,我擔任剛開業(yè)的來鶴臺富春酒樓負責人,起初與廚師長討論宴席菜單時,有意壓縮了傳統(tǒng)“老菜”,扒鴨淡出了婚宴菜單。不料,先后有兩位主家提出調菜,一定要上“扒鴨”。一位陪同來的熟人對我說:“揚州人講究呢!”我立刻讓廚師長作了調整。扒鴨形整色佳、酥爛濃香、咸中帶甜,在宴席上確實奪目誘人。
在揚州,由于主鴨種高郵麻鴨生活在水多草茂、蝦美螺豐的湖蕩港汊,肉質緊密,香醇細膩,為烹制鴨肴提供了有力支撐。鹽水鴨、鹵鴨頭、糟鴨舌、燴鴨掌、香酥鴨、熏鴨、燒鴨、醬鴨、烤鴨、老鴨煲、煨鴨塊……不一而足。從出品的講究而言,桃仁鴨方和八寶葫蘆鴨一直頗為受寵。
桃仁鴨方選麻鴨蒸煮,趁熱去骨,保證鴨皮不破,再用去皮核桃、蝦茸、蛋清等多程序精制,成品改刀后為菱形塊,層次分明,鴨蝦合味,富有美感,老少咸宜。原商業(yè)部長胡平在富春品嘗到桃仁鴨鴨方,贊許道:“鴨肉酥爛,蝦茸鮮香,口感豐滿,回味悠長?!?/p>
八寶葫蘆鴨也是傳統(tǒng)名菜,近年來揚州名廚紛紛“老戲新唱”,硬生生將此菜拉回饕客視野,成為“網(wǎng)紅老生”。鴨子選3 斤左右的,配料有熟筍丁、熟火腿、海參丁、干貝、糯米、香菇、蓮子、薏仁米等,此菜火工為基、以形出彩、酥爛入味、醬汁裹香,裝盤后形似葫蘆,生動可人,入口即化。食客常常先拍照后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