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奠基人王瑤在顛沛流離的路途中,對友人感慨:“進《宰傅傳》壓根沒有門,進《忠烈傳》也未必有資格,進《貨殖傳》根本沒那本領,到頭來還是進《儒林傳》吧。”在朝不保夕的戰(zhàn)亂歲月里,念茲在茲的卻只是身后的名聲。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能做到青史留名,垂范后世者,少之又少。立德、立言、立功,成為一代代讀書人心心念念的不朽事業(yè),其根本動力,估計還是在于中國人追求傳世的執(zhí)念。但以流芳青史為初衷,卻遺臭萬年者,歷來不乏其人。
楊光先,字長公,江南歙縣人。一說為回族人。在明時為新安所千戶。崇禎朝,彈劾過大學士溫體仁、給事中陳啟新,受過廷杖,貶戍遼西。明清鼎革之際,持何立場,所經何事,均無史載。讓他出名的,是清朝建立后,他屢次上書朝廷,誣稱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等意圖謀反,需要將天主教信徒“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楊光先雖對天文歷法一竅不通,但不妨礙他激烈反對西洋歷法,寫出《辟邪論》等文章闡明自己的主張,其核心思想為“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楊光先的上疏,得到輔政權臣鰲拜的重視,審議結果,著名傳教士湯若望被判處凌遲,南懷仁被流放。在孝莊太皇太后斡旋下,湯若望凌遲之刑未能執(zhí)行,但欽天監(jiān)中與傳教士合作的中國人如李祖白等,皆被處決,史稱“康熙歷獄”。
湯若望(1592—1666),字道未,德國科隆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到澳門,在中國生活了四十七年,歷經明、清兩朝,是繼利瑪竇之后最重要的來華耶穌會傳教士之一。除傳教的本職事業(yè)外,他對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火攻挈要》一書,傳播了歐洲十六世紀的火炮制造知識,是明末有關西洋大炮的最權威的著作,一直到清朝中葉都很有影響。他翻譯了德國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的《礦冶全書》,定名為《坤輿格致》。全書分十二卷,涉及礦業(yè)和相關冶金工序的每個階段,惜未及刊行,遺失在明末清初的戰(zhàn)火中。
湯若望對華最重要的貢獻,是協(xié)助徐光啟完成了《崇禎歷書》的翻譯、編撰?!冻绲潥v書》共計四十六種一百三十七卷,標志著中國天文學從此匯入世界天文學發(fā)展的潮流。
1645年,湯若望將《崇禎歷書》壓縮成《西洋新法歷書》一百零三卷,進呈攝政王多爾袞。清廷定名為《時憲歷》,冊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個字,頒行天下,從此成為每年編制歷書和各種天文推步的依據(jù),直至現(xiàn)在也是中國編制農歷的基礎。湯若望被任命為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洋監(jiān)正,開創(chuàng)了清廷任用耶穌會傳教士掌管欽天監(jiān)將近二百年之久的傳統(tǒng)。
史載,湯若望與清廷皇室來往密切,與順治帝、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有深厚的友誼,與幼時的康熙皇帝也關系親密。
順治帝稱呼湯若望為“瑪法”(滿語中“爺爺”的意思),并批準他可隨時入宮敘事,不用太監(jiān)傳喚,也不用行叩見大禮。順治帝還多次降下天子之尊,到湯若望家中看望。湯若望也青云直上,在成為欽天監(jiān)最高長官監(jiān)正之后,歷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順治帝賜號通微教師,先后加封其為通議大夫、光祿大夫等,為朝廷正一品大員。1661年,感染天花的順治帝病危。臨終前,再次召見湯若望,希望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得到他的建議。
湯若望認為,只有立出過天花的皇子為儲君,才是國祚穩(wěn)固的根本。所以,他向順治帝推薦了八歲的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可謂有從龍之功。
早在順治年間,楊光先就多次著書立說,批駁湯若望,指斥天主教是邪教,斷定湯若望的歷法“件件悖理,件件舛謬”,一無是處。他四處奔走,控告湯若望妖言惑眾,請求朝廷嚴懲,均被駁回。楊光先對天文歷法并不精通,既不會計算,又不能作出任何使人看到他的學說的試驗。楊光先自己也承認“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數(shù)”,“但知歷之理,而不知歷之數(shù)”,也“未習交食之法”,對天文歷法純屬外行。由其侄王泰征署名的《始信錄·序》說:“先生(即楊光先)之真奇,不在于劾權要,而在于尊圣學?!睏罟庀日f:“若是皇上敬天法祖,尊經黜異,直接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脈,帝王之學唯皇上獨得。”主張墨守成規(guī)、沿循舊制。
康熙皇帝的四位輔政大臣變成鰲拜一人專權后,楊光先的機會來了??滴跞辏?664)七月二十六日,楊光先再赴禮部具投《請誅邪教狀》,控告湯若望“假以修歷為名,陰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謀漸張”。八月初五日,清廷密旨禮部會同吏部審訊湯若望。八月初六日,審理開始。有司效率之高,堪稱神速。可惜案情復雜,牽扯太多,反復會審,延宕近一年時間。
湯若望身為順治帝欽封的正一品大員,驟然打倒,恐有損先帝圣名。所涉時刻之爭、節(jié)氣之爭、置閏之爭、星宿位置之爭、中星之爭等等,專業(yè)性太強,非專業(yè)人士,難辨曲折。要徹底將湯若望等一干傳教士及其追隨者打倒在地,不得翻身,還是從政治立場方面進行攻訐,更為穩(wěn)妥便捷。
楊光先指控,湯若望所呈歷書只有兩百年,是為不忠,因為“天將篤祜皇家,享無疆之歷祚”,應該推算出“萬年歷書,才能謂為臣子”。此可謂誅心之論。湯若望辯稱,以新法推算出的歷書,“不僅有二百年,亦有無疆年表”,之所以分為前二百年歷書與后二百年歷書,只是為了方便。似乎也可自圓其說??剞q雙方,第一回合,關于進歷之爭,無果。
楊光先再控,湯若望在頒行天下的《時憲歷》封面上特書“依西洋新法”五字,是“暗竊正朔之權以予西洋,而明謂大清奉西洋之正朔也”,是“借大清之歷,以張大其西洋,而使天下萬國曉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湯若望辯稱,此系“掌印戈承科之事”,并非他自己有意書寫。這一條指控,好像也不能成立。
講道理,似乎不是控方所長,但挑毛病找茬,還是綽綽有余。楊光先指控湯若望等人為榮親王選擇葬期,不用正五行,而用洪范五行,因而“年犯三殺,月犯生殺,日犯黨殺,時犯伏吟,四柱無一吉者”。事涉吉兇福禍,無可驗證,也是湯若望等人的認知盲區(qū),于是辯無可辯。控方獲勝一局。
控方乘勝追擊。湯若望刻印進呈給朝廷的輿圖為一球體,有地球之說。楊光先說,如果地球是大圓球,“萬國錯布其上下四旁,球之大小洼處,即是大小洋,水附之”,那么豈不是“球上國土人之腳心,與球下國土人之腳心相對”嗎?“夫人頂天立地,未聞有橫立、倒立之人”,只有“蜾蟲能橫立壁行,蠅能仰棲,人與飛走鱗介,咸皆不能”。又說:“予順立于樓板之上,若望能倒立于樓板之下,則信有足心相對之國。”又說,水是天下最平的,不平則流,“果大地如圓球,則四旁與在下國土洼處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傾?”難道有“圓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言之鑿鑿,令人不得不信。
地球方圓說之爭,控方大獲全勝?!按蟮匾运疄槠剑鵁o似球之事。”天和地“如二碗之合,上虛空而下盛水,水之中置塊土焉。平者為大地,高者為山岳,低者為百川,載土之水,即東西南北四大?!钡挠^點,才是符合當時中國民眾認知的常識。若真如西人所言,那么“四旁與在下之國”就會居于水中,“則西洋皆為魚鱉,而若望不得為人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楊光先也有講邏輯、講方法的時候。
至此,案件審理事實認定環(huán)節(jié)告一段落。但如何定罪,頗費周折。追隨湯若望的欽天監(jiān)官員杜如預、楊宏量、李祖白、宋可成、宋發(fā)、朱光顯、劉有泰俱判極刑。凌遲處死,以儆效尤。盡管有孝莊太皇太后從中斡旋干涉,未能盡如鰲拜、楊光先之意,欽天監(jiān)刻漏科博士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宏量,因有為清廷皇帝陵寢勘測風水之功,免死。其他五人改判絞刑,而且禍及子嗣,兒子、義子、弟子、仆從,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徐光啟聯(lián)合湯若望、南懷仁等傳教士,潛心多年培養(yǎng)的精通天文歷法等西學的中國人,被屠戮殆盡。
李祖白早年追隨湯若望信奉洋教,順治年間,與利類思合著《天學傳概》,宣傳天主教教義,是立場問題。但早在明朝天啟六年(1626),他就協(xié)助湯若望寫出《遠鏡說》一書,將伽利略發(fā)明的現(xiàn)代望遠鏡制作方法介紹引進中國,應該有助于師夷長技,強軍富國??上В蛢鹤永顚嵰黄鸨粴?。一同被處死的幾個人,罪名都是追隨湯若望。雖然后來都得到平反,恢復名譽,但中國西學從此止步不前。尤其是之后的所謂“康乾盛世”里,經過中西禮儀之爭后,雍正皇帝宣布除皇家御用的個別人之外,將所有的西洋人一律驅逐至廣東澳門,中國再一次進入長達兩百年之久的閉關鎖國狀態(tài)。直到清末,西洋人才靠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歷獄主犯湯若望初判凌遲,但與皇家千絲萬縷的關系,使他免遭極刑??滴趸实勰暧祝形从H政,使不上多大勁兒。孝莊太皇太后雖為一介女流,朝廷內外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懿旨曰:“湯若望向為先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豈俱忘卻,欲置之于死耶?”對湯若望百般維護。特別是,凌遲判決下達后,彗星出現(xiàn),又有數(shù)次地震,上天示警。不得已,改判湯若望流放寧古塔。又因其年邁老朽,已癱瘓臥床多年,終被赦免。其實,赦免不赦免,已經不重要了。一年多的查案折騰,湯若望早已心力交瘁,于翌年病逝。
楊光先因功升任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是不是這塊材料,他還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數(shù)次辭官,均未獲允,于是作《不得已》等文,為自己辯解?!邦檶W術自審不逮遠甚,既屢辭不獲,乃引吳明烜為監(jiān)副?!笨上В瑓敲鳠@也不是什么專業(yè)人士。廢除依西洋新法的《時憲歷》,改回元朝時郭守敬編訂、元明兩朝使用了三百多年的《授時歷》,謬誤頻出。
康熙親政后,于1668年11月23日,下旨命楊光先、吳明烜、南懷仁等“勿懷夙仇”,共同“將天文歷法詳定,以成至善之法”。于是,一根幾英尺長的測桿在宮院內豎起,各人預報正午日影的精確長度。連測三天,結果“看得正午日影正合著南懷仁所畫之界”??滴趸实圻€命令將吳明烜所算七政及民歷都給南懷仁驗看,訂正差錯。楊光先等不服,康熙又派大臣會同他們分別測看天象。計派出二十人,結果“南懷仁測驗與伊所指儀器逐款皆符,吳明烜測驗逐款皆錯”。一個是全稱肯定判斷,一個是全稱否定判斷,高下立判。
次年,康熙給湯若望平反,補發(fā)了對湯若望的祭文:皇帝諭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級又加一級,掌欽天監(jiān)印務事,故湯若望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恤死報勤,國家之盛典。爾湯若望,來自西域,曉習天文,特畀象歷之司,爰錫通微教師之號。遽爾長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致祭。嗚呼,聿垂不朽之榮,庶享匪躬之報。爾有所知,尚克歆享?!?/p>
康熙復用西洋傳教士南懷仁擔任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恢復《時憲歷》。有大臣上奏追究楊光先罪責??滴跄钇淠赀~,免罪奪職,遣返原籍。繼任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南懷仁,不僅掌天文歷法事,三藩之亂時,還奉命監(jiān)鑄大炮。其設計的“神威將軍”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和“神功軍”炮被選入清代國家典籍《欽定大清會典》。中國歷史博物館現(xiàn)藏有一門南懷仁制造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他對火炮的“準炮之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寫成專著《神威圖說》《形性之理推》等書,可惜至清末失傳。
康熙歷獄,至此塵埃落定。楊光先之名載入史冊。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