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演于2019年的歌劇《蕭紅》,是中央歌劇院與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lián)合出品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該劇以女作家蕭紅的情感經(jīng)歷為主線,以歌劇特有的藝術形式展現(xiàn)了蕭紅坎坷的命運和在顛沛流離的生存困境中對文學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通過豐滿的人物塑造和充滿意境美的舞臺呈現(xiàn),賦予了作家蕭紅新的時代內涵,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歌劇從內容到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本文將從人物塑造、藝術特色、審美意蘊等方面進行賞析,探索歌劇《蕭紅》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獨到之處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歌劇《蕭紅》;人物塑造;藝術特色;審美價值
作家蕭紅被稱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她充滿悲劇性的人生境遇、坎坷曲折的感情經(jīng)歷、在貧困漂泊中與命運的抗爭和對文學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都讓她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傳奇人物。蕭紅的人生故事曾經(jīng)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話劇、戲曲,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加以刻畫和展現(xiàn),而由中央歌劇院創(chuàng)作演出的歌劇《蕭紅》則是以歌唱和音樂來書寫蕭紅的別樣人生,以充沛的情感、深沉的筆觸讓蕭紅的形象再次光彩照人地立于舞臺之上,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斷地尋找藝術上的突破與共鳴。
一、以真情傳遞心聲:歌劇《蕭紅》的人物塑造
歌劇《蕭紅》以女作家蕭紅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歷程和情感經(jīng)歷為切入點,通過講述她與蕭軍、端木蕻良、魯迅之間的情感往事,描寫了蕭紅從一名文學青年成長為進步作家的人生軌跡,繪就了蕭紅具有悲劇色彩的生命底色。在家國淪喪特殊的歷史時期,面對饑寒病弱的生活、坎坷多舛的情感,蕭紅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在漂泊中堅持寫作、筆耕不輟,最終以筆為槍為家國命運發(fā)出了心中的吶喊。該劇從女性的視角出發(fā),描寫蕭紅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通過不同戲劇情境下的人物塑造,使蕭紅的形象飽滿真實,鮮活生動。
著名戲劇理論家譚霈生在《論戲劇性》中指出:“在構思和處理戲劇情節(jié)時,不應該忽視人物關系,這是戲劇情節(jié)的重心,也是‘戲劇性'的主要源泉?!盵1]P141歌劇《蕭紅》正是通過人物關系的勾連延展,創(chuàng)造了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同時使劇目的戲劇性不斷疊加。蕭軍是蕭紅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她走上文學道路,以及后半生漂泊不定的生活都與這個男人有關,因此他們的相遇是歌劇《蕭紅》的重頭戲之一。因為被未婚夫張恩甲拋棄,已經(jīng)懷有身孕的蕭紅被困在哈爾濱道外的東興順旅館,面臨著被賣到青樓的危險。這時《國際時報》的記者三郎(蕭軍)出現(xiàn),蕭紅的詩歌和繪畫作品都讓蕭軍驚艷,而蕭軍的熱情仗義也讓蕭紅感到溫暖,二人一見傾心。此時蕭軍眼中的蕭紅——“你是最美麗的女人,我要為你奪目的才華高歌”。而蕭紅面對蕭軍的贊美,也感到從未有過的被欣賞愛慕的甜蜜——“從來沒有人贊美我的美麗,在你面前我變得強大”,在二人彼此深情的詠嘆里,他們的生命故事徐徐展開。在之后嚴酷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二蕭彼此惺惺相惜,一同抵御貧困和饑餓,一起參加進步活動,一起用手中的筆為黑土地吶喊,這時的蕭紅沉浸在愛情中,蓬勃而自由,但這一切卻隨著他們輾轉從東北來到上海而慢慢改變。因為出版了揭露殘酷社會現(xiàn)實的小說《生死場》,蕭紅的天賦和才情得到魯迅的贊許和肯定,而蕭軍的作品《八月的鄉(xiāng)村》卻沒有得到同樣的褒獎,這讓蕭軍很不服氣。他說蕭紅的作品“小說不像小說、散文不像散文”,在這段對唱中,二人一個憤怒,一個委屈,你來我往中都宣泄出心頭積聚已久的情緒,通過肢體、表情和歌詞情感外化的表達,渲染了蕭軍的大男子主義,以及蕭紅面對愛人譏諷和誤解的痛苦與無奈,突出了蕭紅、蕭軍不同的性格特點,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沖突。此時的蕭紅雖然在文學上取得了成就,卻面臨著感情的危機。臨汾火車站,是二蕭最終分別的路口,蕭軍不顧蕭紅的苦苦挽留決定去參加游擊戰(zhàn),這讓蕭紅再次受到情傷。之后,雖然蕭紅與端木蕻良結婚,卻沒有擁有期待中安穩(wěn)的感情,和她人生相伴的似乎永遠都是逃不開的辛酸與孤單。愛情、親情、師生情、故鄉(xiāng)情,歌劇《蕭紅》通過不同人物關系的交織纏繞、不同敘事情感的真情傳遞,塑造了多面立體的蕭紅。
值得一提的是,蕭紅的扮演者、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同樣出生在呼蘭河畔,她由心出發(fā)、全情投入,通過對人物造型、氣質和精神層面的深入理解與詮釋,讓蕭紅的人物形象靈動而厚重。在本劇中不論是獨唱、重唱還是情景合唱,尤泓斐都以良好的技巧將高難度的唱腔處理得恰到好處,以歌聲和不同層次、細膩的表演真切地展現(xiàn)了蕭紅的熱烈、堅韌、滄桑與孤獨,深層次的情感挖掘讓歌劇舞臺上女作家蕭紅的形象肌理豐富,引人共鳴。
二、以匠心書寫故事:歌劇《蕭紅》的敘事構建
歌劇《蕭紅》通過取舍剪裁蕭紅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以戲劇思維多向度地展現(xiàn)人物性格,將敘事與抒情完美結合。該劇在敘事構建上具有鮮明的特色,拓展了戲劇的多種可能性。劇目開篇采用了倒敘的手法,患病的蕭紅躺在香港醫(yī)院的病床上等待治療,呼吸困難的她希望盡快得到手術,可是優(yōu)柔寡斷的端木蕻良卻認為手術風險太大而不敢做出決定。這時蕭紅想起了她的一生摯愛蕭軍,“要是換做三郎蕭軍,他會不顧一切讓我活下去”,在悲情的詠嘆中蕭紅開始回望自己短暫的人生,故事由此展開。
劇中還運用了插敘和蒙太奇的手法。在醫(yī)院生子這場戲中,產(chǎn)后發(fā)燒的蕭紅在等待救治,蕭軍在和醫(yī)生激烈交涉,這時周圍響起了人們議論的聲浪,在不堪回首的回憶中父親和曾經(jīng)的未婚夫張恩甲分別出現(xiàn),指責她背離傳統(tǒng)、傷風敗俗,虛弱的蕭紅被殘酷的現(xiàn)實和無法躲藏的過往所包圍,陷入了人生的困境。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揭開了刻在蕭紅身上不可磨滅的傷疤,突出了矛盾的戲劇性和沖擊感。與蕭軍分手后,在最痛苦迷茫的時刻蕭紅與愛慕自己的端木蕻良結婚,結果迎接她的仍是被忽視和自私的愛情。再次深陷迷茫的時刻,曾給予蕭紅巨大鼓勵和支持的魯迅先生出現(xiàn)在舞臺上與她隔空對話,對她說:“可憐的姑娘,悲傷就哭吧,哭過就想你的家鄉(xiāng)和親人,寫作吧,為你的家鄉(xiāng)?!痹谶@樣的激勵下,蕭紅決定將自己對故土家園、親人鄉(xiāng)親深厚質樸的情感投入到文字中,為家鄉(xiāng)呼蘭河和那里的人們立傳。在這一戲劇場景中,蕭紅在燈下奮筆疾書,在另一側的舞臺上她筆下的人物趙三伯、有二伯、團圓媳婦紛紛出現(xiàn),與她對話互動,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之后與蕭紅最親近的爺爺也出現(xiàn)在舞臺上并對她說“不哭,不哭,快快長大,長大就好了”,引發(fā)蕭紅在獨白中深情地回憶童年時和爺爺度過的美好時光。虛實相生的情節(jié)設計,深層次地挖掘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加了戲劇情境的深度與厚度,讓觀眾在情不自禁中與蕭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在歌劇《蕭紅》的敘事構建中,歌隊的巧妙運用是另一大特點。劇中歌隊的伴唱與表演不僅起到烘托氣氛、增加戲劇張力的作用,而且更多時候他們是以講述者的身份出現(xiàn),對蕭紅不同階段的人生經(jīng)歷予以介紹和串聯(lián),歌隊的創(chuàng)新性融入使劇目具有獨特的節(jié)奏與樣貌。從代表流言蜚語眾生相的《別嘮了》,蕭軍等人支持電廠工人罷工時群情激奮的《我們聲援》,到魯迅夸贊蕭紅作品時眾人演唱的《才華令你閃耀》,歌隊的表演使戲劇的結構布局更加緊密連貫,突出了蕭紅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節(jié)點,體現(xiàn)了該劇不俗的藝術品位。
另外,歌劇《蕭紅》的序幕和尾聲彼此映照,彼此呼應,讓人過目不忘。同樣是在香港醫(yī)院,同樣的黑色背景白色病床,同樣一曲《我不甘》的凄情詠嘆,唱出了蕭紅被病痛折磨的掙扎和對生的渴望,以及對漂泊人生的戀戀回首。這樣“起”與“合”的匠心設計緊扣人物的命運,突出了戲劇結構內在的連貫與完整,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使戲劇主題層層深入,得到升華。
三、以詩意展現(xiàn)主題:歌劇《蕭紅》的舞臺設計
歌劇《蕭紅》的舞臺設計突出簡潔與詩意,以空間感和豐富的舞臺意象增加了戲劇情境的內涵。全劇的舞臺以深灰色、黑色為主色調,無處不體現(xiàn)著深沉、內斂的風格,舞臺背景中如版畫雕刻般深深的紋路,體現(xiàn)了時代的底色,代表著蕭紅人生的坎坷與斑駁,具有極強的視覺沉浸感。從文學青年到享譽全國的女作家,“紙”是蕭紅進行創(chuàng)作的載體,也是她生命中重要的牽絆。在歌劇《蕭紅》的舞臺設計中,巧妙地將一張“紙”掛在帷幕后方,以戲劇象征的手法昭示著蕭紅知識女性的身份和她孤單飄零的命運,詮釋著歌劇凝重、悲情的內涵。
哈爾濱老道外、上海石庫門、山西臨汾、香港醫(yī)院,這些記錄著蕭紅重要人生經(jīng)歷的地點,都在舞臺上以寫意的手法加以展現(xiàn),一方建筑的側影配以簡潔的道具桌椅,就將人們帶入到曾經(jīng)的時空,和蕭紅一起愛恨別離。在歐羅巴賓館這場戲中,兩道門隔開屋里屋外的空間,窗上結滿厚厚的霜,舞臺后方的大屏幕軟體映出冰封的室外和懸掛的冰溜,嚴寒的冬天、饑餓難耐的蕭紅,舞臺環(huán)境的塑造突出了人物的人生境況,合理而含蓄,具有獨特的美學表達。劇中,配合不同的戲劇情節(jié)對舞臺背景進行了不同的創(chuàng)意設計,在營造環(huán)境的同時給全劇帶來了詩意的美感。如,在東興順旅館蕭紅與蕭軍相遇的這場戲中,本來暗淡深邃的背景,在他們一見傾心之后變得明亮起來,出現(xiàn)了陽光藍天綠樹的明媚,這意味著二人相遇后彼此愛慕所迸發(fā)出的歡欣與愉悅。在蕭紅聽從精神導師魯迅的指引開始寫作《呼蘭河傳》時,舞臺后方的大屏幕軟體不斷傾斜地出現(xiàn)小說中的文字,映襯著蕭紅與趙三伯、有二伯、團圓媳婦和爺爺?shù)母艨栈?,詩意的美感與人物發(fā)自心靈對殘酷社會的控訴互為映照,在光影交織中意味深長。在劇目的結尾,漫天大雪從天而降,舞臺背景從黑色漸漸幻化為紅彤彤的火燒云霞。在歌隊的合唱中,蕭紅坐在白色的病床上慢慢升起,在人們的追思中,她魂歸萬里之外的故鄉(xiāng)??梢哉f,歌劇《蕭紅》的舞臺設計讓整部劇目都充滿質感,戲劇美、音樂美與視覺空間美在劇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戲劇的主題與情緒不斷演進并達到了高潮。
在蕭紅的生命中充滿了漂泊與抗爭,只有文字給予她真正的歡樂與自由。歌劇《蕭紅》在尊重真實的基礎上,完成了從戲劇文本到舞臺的敘事轉變,透過藝術家們富于個性化的情感表達,深入地開掘了人物的內心,傳遞出“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文藝創(chuàng)作及審美價值觀[2]P41,豐富了中國歌劇的藝術形態(tài)。相信在藝術家們的精心打磨下,這部作品一定會成為更多人了解蕭紅、熱愛蕭紅的窗口,并在中國歌劇舞臺上不斷煥發(fā)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譚霈生:《論戲劇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2]張萌:《2019歌?。憾嘣L貌下的時代底色》,《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2期
(作者單位:方正縣文化館)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