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有益于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有益于學生特色化發(fā)展。為引導學生更好地回歸學校教育,實現(xiàn)“雙減”背景下學科教學提質增效的目的,筆者所在學?;诒拘R延薪涷灒_展初中物理課堂分層教學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這一研究涵蓋課堂教學的目標分層、知識探究分層、應用訓練分層、評價分層、小結分層、作業(yè)分層等,在一定范圍內對本校師生課堂教與學方式的革新,產生了較為積極與深刻的影響。現(xiàn)將實踐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一、研究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2021年10月,《鄭州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發(fā)布,“雙減”政策在鄭州的落地有了具體舉措。2022年4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頒布,指出物理課程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讓不同的學生在物理學科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然而現(xiàn)實中,普遍存在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往往忽略學生的個體間差異,“一刀切”的教學缺乏個性化設計與針對性輔導,無法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因此,學校應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聚焦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筆者認為,以學生差異為中心開展分層教學的做法,能夠有效改善傳統(tǒng)課堂中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這一弊端。
二、初中物理課堂分層教學實踐策略
“雙減”政策頒布后,鄭州外國語中學2021年9月秋季開學后,率先成立了專項研究小組,提出以分層教學為突破口,探索高效課堂教與學策略的設想與規(guī)劃,并選定物理學科為此次研究的切入點,開展課堂分層教學探究實踐活動。
(一)統(tǒng)籌安排,明確導向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動機。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以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為依托。問題情境的設計一般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學生能夠在已有經驗與認知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學習探究的內容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探究的問題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
協(xié)作開放探究,及時收集信息。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開放探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進行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課堂。
因勢利導,啟發(fā)點撥,拓寬思路。學生由于基礎不同,對問題的理解角度也不同,有時候提出的疑問未必合理。教師此時要給予肯定,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與學生認知的聯(lián)系點,適時啟發(fā)點撥。
討論反思總結,更新知識結構。討論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總結時教師要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總結。
(二)學生分層,精準規(guī)劃
分層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根據差異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
根據實踐探索,分層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第二,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過程的多樣性;第三,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并與家長共同協(xié)調解決問題。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才能在確保每個學生得到充分關注和良好教育的前提下,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
(三)關注差異,分層教學
1.學習目標分層
學習目標對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在物理課上,教師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八年級上學期第五章第三節(jié)《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為例,教師制定了分層教學目標:A層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解答成像過程中動態(tài)變化的問題;B層學生,能夠在實驗的基礎上,利用光路圖分析凸透鏡成像的基本規(guī)律;C層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得到凸透鏡成像的基本規(guī)律。
2.知識探究分層
在知識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通常設置具有梯度的問題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以八年級上學期第五章第三節(jié)《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為例,學生在復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設計如下分層問題:
問題1: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提問C層學生)
問題2:你能否用光路圖畫出成像倒立、縮小、實像的過程?(提問B層學生)
問題3:拍集體照時發(fā)現(xiàn)邊上的同學沒照進去,應該如何做?(提問A層學生)
以上所提出的問題從基礎知識開始,層層提高,逐漸深入,最后上升到抽象內涵,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思考問題。
3.應用訓練分層
在應用訓練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同層次的例題和練習,讓不同層次學生得到不同的提升。例如,在八年級上學期教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教師對于成像過程可以基于一個實驗場景,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場景:小理同學選擇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
問題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光屏上的像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像,生活中的" "(選填“投影儀”、“照相機”或“放大鏡”)就是應用這個原理來工作的。(C層學生完成)
問題2:若在蠟燭和凸透鏡間的合適位置放一個眼鏡,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而向遠離透鏡的方向適當移動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說明該眼鏡對光線具有"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B層學生完成)
問題3:在上圖所示位置的基礎上,保持蠟燭不動,將凸透鏡和光屏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距離后,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A層學生完成)
4.評價分層
當堂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直接反饋形式,有利于幫助學生查找問題,幫助教師明晰教學方向。課堂上學生限時完成問題,教師巡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完成結果,并完成部分批改。
5.課堂小結分層
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自由討論,每名成員均開口表達。C層學生發(fā)言重點可為基礎知識掌握方面,B層學生發(fā)言重點可為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方面,A層學生發(fā)言重點可為物理觀念、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鍛煉方面。
6.分層設計作業(yè)
結合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特征,教師分層設計作業(yè),并嘗試彈性布置作業(yè)。學生可在“作業(yè)超市”里結合個人需求,自主選擇,自由搭配,各取所需。
三、初中物理課堂分層教學實踐研究展望
此次實踐研究自開展以來已進行了兩年多。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反饋、問卷調查等方式發(fā)現(xiàn),分層教學對學生學習參與度與積極性的提高發(fā)揮了較為明顯的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明顯強化,學生主體在課堂上發(fā)言的機會大大提高,生生合作、生生評價的學習活動也正成為課堂的主要組織方式。
梳理已有實踐成果的時候,筆者也發(fā)現(xiàn)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分層教學組織流程有待進一步精簡、未能與走班制有機結合等。接下來,學校計劃組建分層教學推廣指導小組,通過邀請更多專家入校指導、更多教師走出去學習等不斷強化交流,積累更多經驗,優(yōu)化實施方案,讓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持續(x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