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時代背景下,指向高階思維的命題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方向。本文結合高三期初命題實踐探討如何分層細化學生的英語學科高階思維品質,如何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突出考查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何聚焦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如何加強教考銜接,促進教學提質增效?;趯Υ舜蚊}實踐的反思,提出指向高階思維的教學行動建議。
關鍵詞:高階思維;高中英語;命題實踐;教學行動
一、指向高階思維的命題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方向
高中英語教學中高階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主要是指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教學迎來了“四新”時代,即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1]。英語新高考強調(diào)語言運用能力、語篇理解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也更加注重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都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學中定義了新的認知維度:了解、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其中的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通常被稱為高階思
維[2]?!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這些思維層面的要求即布魯姆認知領域的六個維度,其中涉及的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屬于高階思維[3]。基于此,為了踐行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教學評一體化,在我市高中英語試題命制過程中有意識地突出語篇作用和高階思維品質的考查。
二、例析指向高階思維的高中英語命題實踐
目前,高三期初考試卷的命制依據(jù)《課標》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際,關注教考銜接,發(fā)揮對教學的正向引導作用。試題語篇聚焦“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自我”三大主題,涵蓋各類體裁和多種話題語境。注重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科基礎能力,突出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考查。
(一)分層細化,聚焦高階思維
本次試題命制中,四篇閱讀體裁和話題分布廣泛,在考查詞匯和語篇提供的事實信息的基礎上,突出觀點、情感和態(tài)度等學科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需要學生綜合運用識別、區(qū)分、歸納、分析、闡釋和評價等相關高階思維能力。閱讀理解的命題突出了語篇的作用,通過語篇考查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脫離上下文語境單獨考查單詞、句子。通過精心設計試題設問角度和方式,分層細化對高階思維能力中分析能力、評價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考查。
1.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學生能否對文章中的邏輯關系、寫作手法、人物關系等進行分析和判斷,能否提取、整理、概括閱讀語篇的關鍵信息、主要內(nèi)容、作者的思想和觀點。
以閱讀理解D篇第33題為例,問題是:作者可能同意以下哪種關于閱讀速度的說法?D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對于閱讀速度的看法,提出了“專注閱讀”的概念,并向大家介紹了兩個原則:一是要專注,二是要思考與回顧。文章第一段談快速閱讀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第二段舉了一個例子: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無法回憶起兩年前慢慢讀過的書的細節(jié)。故正確答案為C“慢速閱讀不能保證閱讀質量”。學生需要對本文信息進行比較和對比,整合快速閱讀和慢速閱讀的不同特點,超越文本呈現(xiàn)的具體的信息和細節(jié),通過有邏輯地提取文本信息,學生將閱讀理解D篇的文本當作一個整體,在兩種閱讀速度之間建立聯(lián)系,對文本信息進行整合和闡釋。
除了對文本信息的梳理、分析、概括和推斷,分析能力也體現(xiàn)在對文章結構類型的考查。除了充分解讀和反思語篇類型,還有運用語篇知識,理解文章結構,區(qū)分文章類型,辨別形式上的銜接和語義上的連貫。
2.評價能力
評價能力主要考查學生能否理性、深刻地對閱讀語篇的內(nèi)容、作者的觀點、使用的論述手段進行評價。試卷閱讀理解設置了考查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試題: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語篇主旨大意、文章標題等??忌\用批判性思維來辯證看待、深入思考、合理推理并歸納概括文本內(nèi)容。這不僅強調(diào)學生對語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對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求較高。
每篇文章或每個段落都有主旨要義。識別、總結、概括文本的主旨要義也是對評價能力的考查。閱讀理解C篇主要講述了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Yue展示用T phone在不使用應用程序的情況下預訂機票的事情,預示了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手機應用程序。第28題需要概括第三段的主旨大意。本文第三段主要講述了Yue讓T phone幫助他買兩張頭等艙機票的全過程,所以正確答案是A“T phone 如何預訂機票”。
第30題考查觀點態(tài)度。評價能力要求考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精準分析和評價,要讀懂弦外之音,進行理性思考。根據(jù)本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三句話可知,Hoettges預測人工智能將會讓手機應用程序在未來5到10年內(nèi)消亡,故正確答案為D“手機應用程序的消亡不可阻擋”。解答觀點態(tài)度題時,要進行全面評估,不可只看只言片語。評價文本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學生從所讀的文本中跳脫出來,客觀看待文本。基于文本,但是要批判性地思考文本。
3.創(chuàng)造能力
創(chuàng)造能力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根據(jù)語篇內(nèi)容或所給條件進行有意義、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閱讀理解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語篇與個人、語篇與世界的關聯(lián),根據(jù)語篇所提供的問題情境,分析問題并形成解決方案。
閱讀理解D篇的體裁是議論文,文章采用遞進式結構對論點進行支撐。試題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進行命制,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35題需要學生判斷在全文第四段作者建議讀者做些什么,有效考查了學生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對問題的分析,提煉出作者建議的閱讀方法,即選項C“花時間反思”。
(二)真實情境,突出綜合能力
試題命制要注重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靈活性和時效性。不僅要遵循《課標》要求,在考查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強化考查考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更要在聽、讀、寫等各部分的不同真實情境中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本次試題考查語言運用的完形填空為例,文章展示了一位中年婦女從零開始學習打架子鼓的生活化的情境。最初,鑒于她年紀已大且從未表現(xiàn)出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她與丈夫都懷疑她是否能夠學會。但隨著學習的進展以及在網(wǎng)絡上看到志同道合的人們愛上打架子鼓,這位女士更加勤奮練習,并對自己充滿信心。此次完形填空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知識,厘清不同單詞、短語與整個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考查學生根據(jù)試題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綜合判斷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只有結合上下文仔細閱讀和分析,才能選出正確答案。以具體情境為主的貼近現(xiàn)實、語篇完整、邏輯閉環(huán)的形式,可以考查學生的理解、推理、判斷、分析等綜合能力。
此外,作為開放性試題的寫作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根據(jù)高階思維的定義,只有當學生將記憶中儲存的信息與新信息進行整合的時候,高階思維才可能發(fā)生。寫作沒有標準答案,學生根據(jù)文章給定的情境,完成與給定材料有邏輯銜接、情節(jié)和結構完整的短文即可。這種具有開放性的試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基于已有的知識做出不同能力水平的回答,因此可以較好地考查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以本次試卷的應用文為例,寫作情境是以世界騎行日為背景,要求考生為校英文報寫一篇報道,介紹主題為“騎向綠色未來”的沿城市綠道騎行活動的目的、內(nèi)容和反響。該試題的綠色騎行情境使內(nèi)容要點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形式靈活多樣,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加強對語言表達能力考查的同時,強調(diào)對應用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英語做事,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的能力。
讀后續(xù)寫是一種讀和寫密切相關的語言考查形式。閱讀任務的設計基于學生對文本深層次解讀,激發(fā)學生對敘事性文本的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該題型將閱讀和寫作融入真實情境中,學生需要將高階思維貫穿于語言的學習和使用當中,這樣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又考查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此次讀后續(xù)寫要解決的問題是晚上在異國他鄉(xiāng)找旅店投宿。通過問題導向,讓學生在理解給定文本的基礎上,運用豐富且準確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合理銜接所給短文及段落開頭語。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離不開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參與。學生從理解、分析到創(chuàng)造,通過寫作詮釋了對給定文本的理解。從理解到創(chuàng)造,學生基于語篇并超越語篇,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最終完成此項表達性任務。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以文本深度解讀為前提,基于對語篇結構的把握和對語句意義的感知,以高階思維為主線,運用邏輯推理能力,從理解性技能過渡到表達性技能,最終產(chǎn)出個性化的寫作內(nèi)容。
本次考試的完形填空、應用文寫作和讀后續(xù)寫選取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語篇,通過設置真實易懂的試題情境,考查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以及使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素養(yǎng)全面,促進深度學習
《課標》提出了高中英語課程的理念,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運用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相互交融,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圍繞立德樹人,落實五育并舉。試卷命制圍繞“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自我”三大主題選材,對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引導與考查內(nèi)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堅持五育并舉,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試卷的閱讀理解B篇選取了水污染治理的相關報道,應用文寫作選取了綠色騎行活動,引導學生提高運動和環(huán)保意識,保持身心健康。
重視科學思維,導向科學素養(yǎng)。既有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五育”話題,也有閱讀理解C篇這種對綜合閱讀能力要求很高的科技類話題。閱讀理解總體難度適中,其中A篇較為容易,C篇D篇分別為說明文和議論文,設問方式和考查要求有所提升,增加了推斷題的數(shù)量,試題呈現(xiàn)了較高的區(qū)分度,加強了對思維品質的考查。
體現(xiàn)學以致用,學會解決問題。應用文和讀后續(xù)寫的考查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試題以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為載體,以考查學生高階思維為導向,注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育人和教學方面發(fā)揮導向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三、命題實踐的反思和指向高階思維的教學行動建議
鎮(zhèn)江市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期初試題中有大量考查學生高階思維的題目,體現(xiàn)了高階思維發(fā)展的多元性、審辯性、推理性等特點,讓我們看到了新課標崇尚真知、積極思考的精神與時代要求的指向。這種導向有利于推動高中英語教學的縱向發(fā)展,有利于新課標精神的落實。
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筆者以《課標》為依據(jù),基于此次命題實踐的反思,密切關注今年的高考動態(tài),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教學行動建議。
(一)設置問題情境,搭建思維訓練平臺
英語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文本解讀。教師通過重構教學生態(tài)、課堂體系等為課堂教學“提質”,學生作為主體,通過挖掘閱讀文本中的內(nèi)容與內(nèi)涵,不斷地思考,從簡至難,從淺入深,從語言層次、信息層次和思想層次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課堂上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重視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要將思維訓練融入英語教學活動。課堂上開展的側重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等語言知識或語言技能的教學活動以及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都可以滲透思維品質訓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情境,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實際,在已有教學活動的基礎上設計思維訓練活動,給學生搭建思維訓練平臺,引導學生利用多元智能進行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及訓練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語言的形式、意義與邏輯的關系,突破低階思維活動,逐步走向高階思維,以此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重視讀寫課堂,促進高階思維落地
基于寫作部分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教師可根據(jù)高考三大主題相關的必考語境的讀后續(xù)寫篇目,開展指向輸出的讀寫教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以學生讀后續(xù)寫過程中遇到的典型性、共性的問題為導向,設置有針對性的讀后續(xù)寫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強化寫作訓練,多開展基于文本的寫作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陳述、討論、闡釋、評價等思維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篇章類型與篇章模式等篇章策略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提高學生對語域的選擇能力和準確得體表達觀點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結束語
高中英語試卷中考查高階思維的題目比重在逐漸增加,重視對以分析與推斷、歸納和概括為主的分析能力,以評價文本內(nèi)容和作者態(tài)度為主的評價能力,以生成解決方案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考查。教師在指向高階思維的教學行動中應設置問題情境、重視讀寫課堂,以此來搭建思維訓練平臺促進高階思維落地,將教、學、評一體化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惠琦,劉永俊.高階思維在中考英語閱讀理解中的考查與啟示[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3,46(7):53-59.
[3]汪茂華.高階思維能力評價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