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早年在蘇州鄉(xiāng)下教書的時候,曾經(jīng)讓一位老木匠做一張書桌。為了這張書桌,葉圣陶往木匠那里前后跑了好幾趟。
第一次去是選料,葉圣陶選了一棵梧桐樹料,告訴桌子的式樣,然后就回家等,可等了二十多天,不見新書桌送來,遂決定去看個究竟。到了木匠家里,一看連個書桌的影子也沒有。老木匠指著靠在屋角的一排木板,說這些就是那新書桌的材料。葉圣陶感到很疑惑:二十多天工夫,只把一段木頭鋸了開來,這活干得也太慢了吧?
老木匠看出葉圣陶的疑惑,他慢條斯理地解釋說:“整段木頭雖然干了,鋸開后,里面未免還有點兒潮,如果馬上拿來做,不久就會出毛病,不是那里裂一道縫,就是這里接榫不牢固,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要充分晾曬,把木腥味散掉,不然用上后,家里總是有一股難聞的味道?!?/p>
又過了一個月,葉圣陶走過木匠門前,進去看到一張新書桌放在墻邊了,近乎乳白色的板面顯出幾條年輪的痕跡。老木匠正彎著腰,幾個手指頭抵著一張“沙皮”,在磨擦那安抽屜的長方孔的邊緣。
葉圣陶問:“過個把星期,就可以交貨了吧?”
老木匠望望屋外的天,搖頭說:“不行,這樣干燥的天氣,怎么能上漆呢?要待轉(zhuǎn)了東南風(fēng),天氣潮濕了,漆才可以透入木頭的骨子里去,不會脫落?!?/p>
過了十多天,老木匠和他的徒弟把新書桌抬來了,油油的發(fā)著光亮,一些陳舊的家具跟它一比顯得黯淡失色,確實是一張好書桌。
后來,葉圣陶把這個等書桌的故事講給了教育界的年輕人聽,并諄諄教導(dǎo):教書要耐心,育人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