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年,陳獨秀先生在《新青年》的發(fā)刊詞中鏗鏘有力地寫道:“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p>
青春,是自信,是果斷,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意氣風(fēng)發(fā);青春,是追風(fēng),是踏浪,是“乘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豪情;青春,是熱情,是歡樂,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達觀向上。
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當下,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人生一世,對青春最好的致敬,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不負韶華,不留遺憾。
讀書苦,卻是看世界最好的路。楊絳先生說,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門。
在書中,與先賢對話,與哲人同悟,你無法抵達的地方,文字載你過去,你無法經(jīng)歷的人生,書籍帶你相遇,那些讀過的書,一字一句在無形之中充實你的內(nèi)心,讓荒蕪單調(diào)的世界從此五彩斑斕,那些書中的人和事,會讓你在深陷泥潭之時,激勵你不卑不亢,抵御苦難??v使往后經(jīng)年,大家依然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也能對自己的處境有著更高層次的理解,讓你心平氣和地對待生命中的挫折與歡樂。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盡吾志而不能至,可以無悔矣?!蓖ㄍ鶋粝氲穆泛荛L,拼盡全力,就算無法到達終點,你也不會待到人生而立之時,去埋怨曾經(jīng)那個“本可以”的自己,而是坦然說一句“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趁青春尚在,趁年華正好,目光如炬,奔跑追逐,為學(xué)業(yè)前途埋頭苦讀,為祖國復(fù)興奮發(fā)圖強,等到苦盡甘來之時,江湖河海、滿天星辰都將為我們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