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謂買單,我一直以為就是結賬付錢的意思,由最初粵語“埋單”而來,引入普通話規(guī)范為買單,最早為餐飲業(yè)用語,后引申為多場景高頻詞了。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的行為規(guī)范有一定的理性約束,在生活中許多細微之處得以顯現。當下盛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物質的極大豐富,原來比較奢侈的“下館子”“進飯店”用餐也成了家常便飯。去飯店吃飯,無論是請客應酬業(yè)務招待,還是三朋四友哥們聚會,或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酒足飯飽之后總是要買單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買單已經不是簡單的算賬掏錢,竟然也成了展現個人修養(yǎng)和人生智慧的舞臺。
酒足飯飽后誰來買單在當下已經成為一門學問,也成為一種社交禮儀。不該買單時搶著買,該買單時讓別人買單,都是嚴重的失禮,不僅僅會被人抱怨詬病,甚至上綱上線到做人的問題。所以,買單是一門學問,必須得深諳其道,按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辦事情,才能買得其所。
自己設局請客,自己買單,這肯定沒有什么爭議,做客者欣然受之,請客者泰然處之,推杯換盞大快朵頤后實現設局的目的,皆大歡喜??墒?,人生往往不是都按部就班、都有預案、都按劇本來的。
二
前兩天有一個應酬局,我是作陪的角色,說白了有我不多沒我不少,咱吃好喝好正事少說閑事亂諞,只要不喧賓奪主影響賓主交流正事,吃完飯抹嘴走人就好。不料想卻也生了故事。
我們一群人出包間下樓路過吧臺的時候我看見我們領導正在買單,兩眼正視說看不見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只有硬著頭皮迎了過去。我一起的好幾位和我們領導也熟悉,于是都只能圍上去打招呼。
“局長好,您也在這吃飯呢!”
“領導和誰呀,怎么沒聽您說呀?”
“您這是在買單呀?您怎么能親自買單呢,我來我來,您不管了!”
一個個酒氣沖天七嘴八舌,吧臺前亂得不成樣子,瞬間局長愣在那兒半天一言不發(fā)。
領導怎么也沒想到,找了這么偏僻的飯店,和外地出差來的女同學私人吃個飯,竟然讓我們這一大幫“愣頭青”撞破,沒事也成了大事,跳到黃河也說不清,悻悻不已。雖然最后單也不知誰買了,可局長臉都綠了。
有一次,我下班早走二十分鐘,準備在離我們單位附近一個小飯店湊合吃點飯。這個小飯店也就五六張桌子,二三十個餐位,幾個拿手的冷熱家常小菜加上主食,口味尚好價格不貴,關鍵是節(jié)省時間,我一個人時經常在這兒湊合。
不巧的那天,我的菜剛上桌,我們單位一大幫人分批進來,這個進來說:“哎呀領導,你這么快呀,菜都上桌了,我們還沒點呢!”那個說:“領導就是好,可以提前走呀!”呼啦一下四五桌竟坐滿了,雖然不是一個部門的,但都是我們一個單位的,好家伙,這儼然成了我們的職工食堂!
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一個人吃完最早,吃完了就得買單走人,可這兒在座的都是一個單位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平時遇見也互相買單的,我是給誰買單給誰不買單都不對,給誰都不買單更不對!倒霉孩子,誰讓我這個點自己在這兒吃飯呢!索性,小飯館吃飯的我全部買單,老板有點蒙圈地說:“領導,今天你有啥喜事請客,那咋不上酒呢?”我沒好氣地說,中午不許喝酒。然后給大家揮個手,說我吃完了先走了,單我統(tǒng)一買過了,就不陪各位了!小飯館頓時笑成一片。
三
生活肯定是有規(guī)則的,有些是明文規(guī)定,有些是潛規(guī)則。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單位職工食堂飯不好吃,而且不衛(wèi)生,于是我們幾個年輕的就不愿意吃食堂,經常搭伴下館子。那會兒收入低誰都不富裕,所以我們出去吃飯基本上以吃飽為主,兩個涼菜、一人一瓶啤酒或飲料、一份主食就打發(fā)了。剛上班的學生一個月三四百元工資,誰一個人老買單也買不起,各買各的又顯得太生分,于是約定俗成輪流買單。雖然人數不是絕對固定,也就六七個七八個人,多一個少一個就無所謂了。如此循環(huán)倒也公平??蛇@世界上總有一些“聰明人”,善于抓住規(guī)則的漏洞。既然大家都是好面子的人,買單的事情不愿意說破,全靠自覺,而人員又不是絕對固定,就出現個別人鉆空子。
有一個“聰明”的同事跟大家吃了一圈混了幾天以后,盤算著該自己買單的時候,就以種種借口那一頓就故意不跟我們一起活動了。他不去吃飯總得有人買單,于是新的一輪又開始循環(huán)了,然后他就又跟著一起,大家往往就忽視了他的狡黠。
可是時間長了,總有明眼人能看出端倪,于是慢慢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別是有一天中午他找理由說有事要去看一個同事,結果我們吃完飯出來在街道碰了個正著。原來,他一個人溜到另外一個飯館吃飯去了,可畢竟單位附近的飯館不是很多,于是他很尷尬地解釋說看完同事人家沒留他吃飯,又不知道我們在哪兒,所以就自己吃點。實際上大家心里都明白,他就是躲單而已。
四
雖然有人躲單逃單,可也有人搶單。我有一個同學嗜酒,酒過三巡以后特別豪爽,特別是口袋有錢的時候酷愛買單,覺得有面大氣。有一次晚上他和朋友喝酒到十二點多,搖搖晃晃地去買單。他們本來就一個包間一桌人,當時飯店還有兩桌客人沒散,他非要給人家一起買單。老板是一個熟人,也知道他的酒性,就說那是人家家里有事請客,和你沒關系,你又不認識替人家買的什么單!可我朋友非買不可,直接和老板吵起來,說人家看不起他,不認識買單他愿意,推搡半個小時,人家兩桌都散了過來買單,我朋友堅決不讓,非說他要請客,硬把人家轟走了,拿出兩沓百元大鈔扔給酒店揚長而去,擋都擋不住。
有些時候,買單的態(tài)度真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水平。有些人買單很客氣:服務員,麻煩買一下單!有些人買單很霸道:買單——,聲振寰宇!有些人買單從不計較很大氣,有些人買單很仔細,一項一項詳細核對!消費者是上帝,接受了服務、消費了買單天經地義,可有些人就不這樣想。
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請客,接待外地來的貴賓,本來以他副廳的級別辦公室早都安排好了,買單和他是不相干的事??捎行r候有些人就愿意表現,特別是一些德不配位、剛愎自用的領導。豪華酒店的大包間一般有專人服務,消費的都是非富即貴,所以服務員從來也不會想到會有人逃單,為了尊重客人隱私酒菜上齊后一般不輕易進門打擾。散席的時候,這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叫服務員買單,而且連叫三聲,沒有服務員開門進來服務。這位董事長勃然大怒,振振有詞地說:“我叫她買單了,她沒聽見不進來是她失職,她不敬業(yè)我們就走,和我們無關。”硬是連批評帶數落把一群人帶出酒店揚長而去。
在場的辦公室主任后來說,包間服務的服務員遇到逃單是失職,餐費需要自己掏腰包墊付,一桌下來七八千,服務員一個月的工資都不一定夠,那娃不是白干一個月!再說咱堂堂上市公司差那一點飯錢?傳出去不夠丟人的,可是他雖義憤填膺,但領導明確的事情也不好違背,只是從此對這位董事長頗有微詞。
后來聽說,該董事長“果非凡人”。剛提拔時候配車配司機后,他吃飯從來不買單。有公務接待還好說,私人便飯也只吃飯不買單,當然只能是司機代付了。天長日久累積下來就多了,司機也扛不住呀!于是司機找他報銷,可他卻理直氣壯地說:“私人吃飯報什么銷?”卻從來不提司機給他墊付的餐費,司機氣憤不已又不敢多說,于是后來見人就講:“我養(yǎng)了一頭豬,吃他爺的喝他爺的,還罵他爺呢!”
五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但凡有接待幾乎都是我買單。因為買單是個跑腿活,資歷最淺最年輕的買單約定俗成。無論私事公事,只要我參加的飯局,幾乎都是我買單。不論吃碗面咥碗羊肉泡饃,還是點菜喝酒,我不但給我們一起的買單,差不多認識的只要碰在一起,基本都是我買單。公務接待我買單后邊會報銷,我就是跑腿受累而已,自己人便餐沒多少錢,小錢買個大家好,也不算吃虧。而且都是講究人,很少有人樂意欠你那個人情,后邊碰上了人家也會主動買單。
但我不喜歡在買單的時候拉拉扯扯,搶來搶去。大家一起吃個便飯,花不了多少錢,誰都買得起單。大家爭一下表明態(tài)度就行了,真要買誰買都行??晌矣H眼見過,兩個人吃碗面,二三十元錢,吃面二十分鐘,買單拉扯半個小時,老板都快被逼瘋了。所以我很少和別人爭執(zhí),原則是沒人爭我當仁不讓,有人爭我表明態(tài)度,非要有人搶我就不動了,成人之美嘛!
可是有人搶著買單實際只是做做樣子,真讓他買單了,半天不是手機沒信號,就是錢包現金不夠。有一次,四五個人吃完飯大家爭著買單,因為有一個經常做樣子的也在爭,正常他爭不到是肯定的,還會說一些別人搶了他的心意的話。結果那天突然大家都不爭了,就剩他一個晾在那里,于是他不得不買了單,但臉色當下不美麗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也不為怪。
買單,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做人的態(tài)度。有一次,我在飯店碰見一個領導,我們一家剛坐定人家已經吃完了,準備買單走人,互相打了個招呼寒暄兩句就各忙各的。一會兒他的司機過來說:“領導,我們先走了,我們領導讓給您把單買過了,您慢慢用餐。”當時,我就有點尷尬,我沒給人家買單,再說后邊還要加菜呢,我對這種買單并不領情!不過欣慰的是聽見那領導邊走出飯店邊小聲批評他的司機:“單買了就行了,過去還說個啥勁!”心里頓時覺得這領導還能打交道,知道可為可不為。買單,既能買了單又能讓人舒服,不以為施舍恩惠,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修養(yǎng)。
其實,人生不僅僅吃飯要買單,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今天都會為昨天的所作所為買單。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世間一切皆有因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買單可以個性肆意,為人處世卻要慎之又慎,如履薄冰步步謹慎,一步走錯,往往就不是自己能買得起的單了!
作者簡介:
李毅瑄,筆名李戈,陜西禮泉人,企業(yè)家、高級工程師。多篇文章見于國內各大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