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遇到有關于情感、關系、學習等方面的困擾,無法通過與父母、朋友溝通來解決時,他們會主動或被動地選擇向心理老師求助,進行心理輔導。
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來找心理老師進行心理輔導并不容易,想到要和心理老師分享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會讓他們感到緊張、焦慮,甚至恐懼。
要知道,校園心理輔導的成效,是需要心理老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努力的。如果學生能夠積極配合,輔導效果必然會更好。
通常,心理輔導的次數(shù)都不止一次,學生在第一次輔導時的感受和收獲是很重要的,這對于學生是否能夠積極配合起到?jīng)Q定作用,同時也會影響接下來的輔導進程。
那么,心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初次輔導時,應該如何展開呢?
在心理輔導中,不同的流派會有不同的技術和方法,我們在此并不針對某個具體的流派或者技術,而是談談大致的思路與方向。
第一印象包括兩方面:環(huán)境和人。
輔導室環(huán)境要以柔和的中性色調為主,并保持干凈整潔,墻壁上可以掛幾幅溫馨的畫,也可以擺放一些綠植,增加自然的生命氣息。
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和不信任感,心理老師要向學生介紹保密原則:“你好,歡迎來到心理輔導室,在正式開始輔導前,我要先向你介紹心理輔導的保密原則……所以,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和我訴說,不必有什么顧慮。”
之后,心理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開放性的高低,進行不同的開場白處理。
一般來說,主動預約前來的學生開放性較高,反之較低;初見時敢于直視老師眼睛、坐姿放松的學生,開放性較高,反之較低;能主動開口和回應老師的學生,開放性較高,反之較低。
對于開放性較高的學生,開場白可以直接一點,“你想和我聊點什么?”“可以告訴我,你來這里的原因嗎?”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感受和經(jīng)歷。
對于開放性較低的學生,開場白應更為溫和、間接,“感謝你的到來,你有沒有想和我分享的事情?”“沒有也沒關系,那我問你一些問題,可以嗎?或者你有什么問題想問我,也可以提?!弊寣W生感到被尊重。
不論學生是主動前來,還是被動前來,他們來到這里都是因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內心感受到了痛苦,其目的都是希望通過心理輔導,得到一些解決辦法,讓自己不再痛苦。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他們的訴求。
但是,能讓一個人感到痛苦的因素往往是復雜、混沌的,加之受到情緒、語言表達能力等因素影響,可能無法一下子用言語清晰地說出來。
舉個例子,來訪學生見到心理老師,第一句話是:“老師,我想打人!”
相信每個心理老師聽了,都會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可現(xiàn)在如果直接對學生說教,那學生肯定就不想和你說話了。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性較大,一點小事可能就會激起很大的情緒反應。他說自己想打人,大概率只是一種想法,是因為他的憤怒達到了一定程度,并不會真的采取行動。
我們在傾聽時,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思想究竟是什么,并做到不分析、不建議、不批評。
你可以問:“你想打誰呢?為什么你想打人呢?能具體說說發(fā)生了什么嗎?”這樣的問話形式,不僅展現(xiàn)了對他情緒的尊重與接納,也對平復學生的心情起到了一定作用。
并且,有些學生在初次輔導時,會對心理老師進行試探,確認可以信賴后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最初的信賴感,就建立在傾聽之上。
另外,傾聽的同時要評估學生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識別任何可能的心理危機或自我傷害傾向,以及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如果學生狀態(tài)低迷,身上有傷痕,話語中涉及自傷自殺言論,那么一定要了解具體情況,評估是否為危機個案,是否要進行轉介或建議就醫(yī)。如果是危機個案,那接下來要進行危機干預的流程,如果以上都不是,可以繼續(xù)進行心理輔導。
在初步了解學生的情況后,和學生討論心理輔導的目標,即希望達成什么樣的目的,這決定了我們的討論方向,以及后期對效果的評估。
“現(xiàn)在老師了解了你的情況,你希望老師怎么幫你呢?”
主動來訪的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種回答:“老師,道理我都懂,我只是想找人聊聊/我想改變父母總吵架的現(xiàn)狀/我想獲得情緒管理的方法/我想知道如何提升學習成績……”
對于“懂道理,只是想聊聊”的學生,那我們就繼續(xù)聽學生傾訴,給予支持和陪伴。
對于“想改變某種現(xiàn)實問題(如父母總吵架)”的學生,我們必須要告訴他,心理輔導解決的是心理問題,而不是現(xiàn)實問題。接著,我們要和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是否真的能通過心理輔導來實現(xiàn)?”“能不能找到一些具體的、能通過心理輔導實現(xiàn)的目標?”
如果心理老師也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為目標,可能會感到很強的無力感。學生一旦覺得心理老師提供的方法不好用,則可能會認為這是心理老師單方面的問題,認為心理輔導無效。
對于“只想獲得建議”的學生,我們就扮演一個提供建議的角色。
對于“如何提升學習成績”這種復雜的心理問題,我們就要具體了解當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困難在哪里,并耐心商討其希望通過咨詢達成的目標。
而被動的來訪學生,到了輔導室可能是一言不發(fā)的,問什么都說“不知道”,但既然來了,就一定是有所期待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堅持不懈地提問,“雖然你不是主動來到這里的,但我相信,你能夠來一定是有重要的理由,我很想聽聽?!薄跋嘈拍阍趤碇?,已經(jīng)嘗試過很多方式來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可以告訴我,你曾經(jīng)做過哪些努力,效果如何嗎?”逐漸將沒有目標或意愿的學生,轉變?yōu)樵敢饨邮茌o導的學生。
最后,心理老師要對初次輔導進行一個總結,幫助學生歸納暴露出來的主要待解決的問題,總結可以采取的方法,并約定下次輔導的時間。
學生來到心理輔導室,總是帶著通過一次輔導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期待。心理老師還應告知學生,心理輔導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學生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勇敢面對困境,努力突破自我。問題不是一次性產(chǎn)生的,我們也不必苛求自己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給自己留一些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