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比天大,贏在教研。”在東莞市莞城中心小學,這句話已成為教師們不言而喻的共識。近年來,這所莞邑百年老校以“品質學研”為抓手,促進教學問題解決、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全面發(fā)展,助推學校高質量發(fā)展以及集團化辦學。
緣起:百年老校厚積薄發(fā)的深思考
建校于1906年的莞城中心小學,至今已有118年的辦學歷程,是東莞歷史悠久、知名度高的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是具有千年歷史的資福寺,校園里有金剛經云石塔、青石大天井、500多年的大榕樹,還有元朝所鑄的大銅鐘、以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命名的書院、清朝東莞解元祖屋。學校十四次易名,七遷校址,五改學制,六擴分校,百年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浸潤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卓越成長。
2008年,學校提出了“悅納教育”的辦學理念,推行“和而不同”的管理思想,堅持一條底線,立足兒童立場,聚焦“正德、納智、康體、藝美、悅勞”五大素養(yǎng)目標,打造了榕樹課程、六節(jié)文化、教師品牌、悅納德育、至正評價等特色品牌項目,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繪就了“悅納教育”的遠景藍圖,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辦學理念,也成就了一位又一位教育精英。近10年,學校有國家級、省級獎勵的名校長3人,正高級教師5人,特級教師6人,東莞市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培養(yǎng)對象1人,東莞市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5人,省、市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4人、市級教學能手49人。目前,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省勞動模范、市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獲得者共24人。
教師是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者,教育價值觀的踐行者,教育本質的追求者。校長尹鳳葵說:“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我們的學校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樣的環(huán)境,給每個教師以向上生長的能量和滿滿的自信,用獨有的文化魅力把教師不斷帶入新的精神高地,使之成為支撐學校發(fā)展、成就學生成長的經師和人師?!?/p>
站在歷史新起點上,莞城中心小學認準了以教研作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最有力引擎。
傳承:校本教研守正創(chuàng)新的來時路
怎樣打造這樣一支精英團隊,保障高質量教育?這所百年老校有著怎樣的沃土,不斷孕育人才,賢人輩出?
30多年前,在莞城中心小學開啟教師職業(yè)生涯,后來調任其他學校,兩年前又重新回來擔任校長的尹鳳葵深知,強師的“秘訣”是校本教研的迭代創(chuàng)新。
莞城中心小學以“扎實教研”聞名,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已經推行教師“三個一”教研模式,即一個主題、一個課例、一篇論文。樸實而扎實的常態(tài)教研,在教師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成長印記。
10年前,一種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的新的學研思路誕生,學校提出“制度化”學研模式,從“三個一”轉到“五個模塊”的進階,即讀書分享、學進交流、名師引領、新秀競技、專題研修。教研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研結構不斷優(yōu)化,催生大批教師拔節(jié)成長。
教研文化根植于學校文化,是學校文化重心下移的具體表現(xiàn)。從“三個一”教研,到“制度化”學研,再到近年來探索的“品質學研”以及專家領航、“三名”工程、品牌教師,打造了嚴謹創(chuàng)新的教研之風,營造了充滿活力的教研氛圍。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表現(xiàn)出敏銳的文化意識,從十幾年前的“簡約課堂”“三安課堂”文化,到現(xiàn)在的“傾聽課堂”文化研究,體現(xiàn)了莞城中心小學的改革魄力和鉆研精神,而貫穿始終的文化視角和文化眼光,已成為學校治理和發(fā)展的根基。
在“教學為先、教師為重、教研引領、成果為榮”的文化氛圍長期浸潤下,教師生長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精神特質,他們積極主動參與、自覺合作研討、敢于實踐創(chuàng)新、樂于成果分享?!斑@種特質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種高品質的習慣,它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把管理者建設的教研場域變成一個有意義的世界,一個賦予感覺和價值,值得教師投入和盡力的世界?!币P葵說。
2019年,經東莞市教育局批準,莞城中心小學成功組建教育集團,成為市首批教育集團之一,先后與莞城運河小學、莞城和陽小學、揭陽市揭東區(qū)新亨鎮(zhèn)碩聯(lián)小學探索復合型集團化辦學模式。集團化辦學背景之下,教師又如何通過高品質的教研,實現(xiàn)融合共生?
這一次,他們把目光轉向了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通過觀察、分析、改進教研的策劃與組織,營造“場”的效果,將集團校遇到的教研問題整合起來,尋求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的解決方案,形成以“教研”為研究對象的更為有效的集團教師成長策略,為解決集團化辦學強師問題,探索高品質教研路徑提供更有深層價值的參考。
尹鳳葵表示,集團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教師“至正”成長文化,始終堅持形成集團場域價值理念的共識,實現(xiàn)從“我”到“我們”、從“和而不同”到“融合創(chuàng)新”的集團文化環(huán)境。
開拓:品質學研思行合一的新路徑
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背景下,校本教研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撐學校乃至集團的高質量發(fā)展?
2021年,莞城中心小學被評為廣東省第一批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廣東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基于高質量發(fā)展的背景,學校提出高質量教研,從制度化走向品質的提升,形成“品質學研”的基本路徑和行動指南。
在具體實踐中,“品質學研”呈現(xiàn)怎樣的新樣態(tài)?不妨一起走進教研活動現(xiàn)場一探究竟。
9月19日,新學期剛開學兩周,60多名一至三年級語文教師齊聚一堂,參加學校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語文“六有教研”展示活動。
展示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有理有據的說課”。教師熊娟的說課有別于常見的模式,圍繞與教學密切相關的起點難點分析、主要活動設計和目標達成預設三個方面,進行15分鐘《a o e》(第一課時)說課??吹贸鰜恚芾蠋熢谇爸玫奈墨I學習和學情了解與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了說課“不循規(guī)蹈矩,沒有套話空話”的精彩,這些都引起在場所有教師的深度思考,并密切關注接下來的課堂展示。
接著,是“有磨有讓的上課(觀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楊雪帶領一年(20)班的新生暢玩“拼音王國”。其他教師一邊聽課,一邊在學校自主開發(fā)的“觀課、議課本”上作記錄。這一環(huán)節(jié),特別強調兩個方面:一是“磨”,磨練上課教師的課堂藝術,磨練聽課教師的眼光、智慧;二是“讓”,強調“讓”學于生,真正讓學生站在課堂的正中央。
下課后,教研活動進入最緊張刺激的環(huán)節(jié)——“有破有立的評課”。
隨著主持人的一聲“?!?,大屏幕上急速滾動的名字一下子“靜止”了,被隨機選中的教師就要起身進行評課。“六有教研”機制下,莞城中心小學的校本研修沒有旁觀者,人人都要作準備,人人都是表達者。先后有4名年輕的教師被選中,但他們基本上只談及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
然而,這并沒有達到評課的要求。負責活動總結的副校長彭才華現(xiàn)場發(fā)問:“還有哪位老師有補充?”
教師賴玉娜的三頁記錄本寫得滿滿當當,她主動起身評課,不僅總結了展示課的閃光點,還指出“韻母發(fā)音是否要遵循響而長的原則”“在認讀四聲調時,是否需要增設自由練習環(huán)節(jié)”“本課時與下一節(jié)課缺少銜接性”等批評商榷點,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我們都不是看客,要深度參與?!迸聿湃A說,“評課要拒絕大而化之、放之四海皆準的套話,要聽出門道,不僅要指出問題,還要提得出建議、說得出思路,這樣才能讓學習真正發(fā)生,讓成長真正發(fā)生?!?/p>
近年來,學校努力通過教研模式創(chuàng)新、教研場域優(yōu)化,打造一種有力量、有活力的教研文化,在各學科大教研推進“六有教研”模式。
“‘六有教研’讓人人都成為教研的主體,無論是說課、上課者,還是觀課、議課者,每一次都能獲得對課堂主動的思考和積極的對話,極大地提升了教研效率,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也讓課堂發(fā)生了深度變革?!迸聿湃A說。
“六有教研”并非莞城中心小學探索校本研修新機制的全部。邁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更注重問題導向、系統(tǒng)思維,倡導用課程的理念設計和實施教研。比如,學校提出了“大小學研”:即以大科組為教研單位,以課題目標定義教研時長,開展主題引導的、系列化的、深層次的、進階性的、持續(xù)研討的、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大教研;由各年級備課組長牽頭,圍繞學科相關問題,聚焦教學常規(guī)需要,開展更靈活的小分隊常態(tài)小教研。
教育集團也呈現(xiàn)出教研新樣態(tài),如體育“四段式”雙師教研模式:把“新課標下的課堂實踐”作為教研載體,精心打造“雙師協(xié)同下的課例深度剖析、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理念的激情路演、微縮課堂精彩紛呈的技藝展示、專題微講座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四大教研場域,相互滲透、逐層深化,圍繞教師成長的核心痛點展開,通過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與內容上的貼近,為集團教師提供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與交流平臺,有效促進了集團教師向陽至正走向卓越的生命成長。
輻射:莞邑名校高位引領的大格局
在“既成人,也成事”品質學研理念的引領下,這所莞邑名校煥發(fā)新活力。
近三年,學校獲得國家級獎項和榮譽31項、省級122項、市級674項,尹鳳葵被評為東莞市首批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周奇、彭才華、鄒官民、黃艷芬成為省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彭才華主持研究的課題“小學古詩文‘優(yōu)效’教學”獲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chuàng)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名。學校教師參加東莞市“品質課堂”比賽獲市級獎項近200項,劉艷、張瑋、陳晉寧、李慶、范佳等多名教師獲得全國、省級以上現(xiàn)場教學比賽一等獎。
校本教研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直接帶動了學校工作的全面優(yōu)化與提升。2021年12月,學校獲評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的項目《激發(fā)內驅,自主成長——教師品牌建設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再次獲評“廣東省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項目”;2024年6月,經過嚴格答辯和考核,獲得首批省級校本教研基地考核“優(yōu)秀”等級(全省共4個);10月,獲評“廣東省第一批優(yōu)質基礎教育集團”“首批廣東省中小學科學教育示范區(qū)示范校”“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試驗區(qū)項目?!?。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省級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省級中小學校本研修示范學校,莞城中心小學教師沒有滿足于自身的成長,而是積極響應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要求,不斷發(fā)揮教研優(yōu)勢,承擔輻射引領,輸出名師骨干資源、輸出優(yōu)質教學資源、輸出教研活動資源,帶動了市內外多所集團校、聯(lián)盟校迅速提升教育質量。近兩年,為廣東、云南、貴州等省內外校長、教研主管、骨干教師等2000多人次,舉辦了40多場經驗分享活動,教師們在分享成果的同時也獲得了“專家式”的成長。
莞城中心小學通過探索創(chuàng)新學校教研組織形式和制度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深化課堂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探索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在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方面發(fā)揮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呈現(xiàn)了高位引領的大格局。
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的莞城中心小學,會持續(xù)發(fā)動“品質學研”這個引擎,朝著“辦一所理念先進、特色鮮明、成果顯著的現(xiàn)代品牌標桿式學校”的辦學愿景而全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