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我國曲棍球賽事組織與服務的發(fā)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通過對賽事組織及賽制、各級國家隊管理體制以及競賽成績和人才輸送情況的梳理,本文分析了曲棍球賽事在賽事結構、內容、運營模式、服務意識和宣傳等方面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打造專業(yè)化的賽事運營團隊,建立完善的曲棍球賽事體系,構建多元化的商業(yè)合作模式,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等優(yōu)化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曲棍球賽事的市場化程度和吸引力,推動曲棍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與發(fā)展。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我國曲棍球賽事的組織與服務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為曲棍球運動的長期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曲棍球 "賽事 "組織 "服務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7-025-3-JFR
曲棍球,作為一項歷史悠久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運動,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的參與者和觀眾。然而,在我國,盡管曲棍球運動逐漸受到重視,但其賽事組織與服務的發(fā)展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推動曲棍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與發(fā)展,優(yōu)化賽事組織與服務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國曲棍球賽事在聯賽組織及賽制、各級國家隊管理體制以及競賽成績和人才輸送情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聯賽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賽制也日益完善,為運動員提供了更多的比賽機會和展示平臺。
然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曲棍球賽事組織與服務存在的問題。首先,賽事結構相對單一,市場化程度較低,限制了曲棍球運動的市場化進程;其次,賽事內容枯燥乏味,觀賽體驗有待提高,這直接影響了觀眾的參與熱情和賽事的吸引力;再次,賽事運營模式落后,賽事推廣手段單一,制約了曲棍球運動在國內的推廣速度;此外,賽事服務意識淡薄,專業(yè)人才匱乏,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最后,賽事宣傳不充分,宣傳形式單一,使得曲棍球運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受到限制。
為了推動我國曲棍球運動的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將從打造專業(yè)化的賽事運營團隊、建立完善的曲棍球賽事體系、構建多元化的商業(yè)合作模式、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加強媒體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優(yōu)化策略。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旨在為我國曲棍球賽事的組織與服務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進而推動曲棍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與發(fā)展。
1、我國曲棍球賽事的發(fā)展現狀
1.1、賽事組織及賽制
從1983年開始,中國曲棍球協會創(chuàng)辦了全國少年曲棍球錦標賽、全國青年曲棍球錦標賽和全國女子曲棍球錦標賽等賽事。自20世紀末,中國曲棍球協會制定并實施了“一區(qū)四隊”的聯賽戰(zhàn)略,即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每年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舉辦U16、U14、U12三個組別的全國曲棍球錦標賽,在遼寧省舉辦U10、U12、U8三個組別的全國少年曲棍球冠軍賽,在四川省舉辦U10、U12、U8三個組別的全國少兒曲棍球比賽,在甘肅省舉辦U14、U12兩個組別的全國青少年曲棍球錦標賽,通過這一系列的全國性賽事,培養(yǎng)出大批優(yōu)秀運動員。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家隊,中國曲棍球協會還分別在江蘇、廣東、天津、北京等省市設立了男、女各一個訓練基地,主要為國家隊隊員提供住宿、訓練場地以及后勤保障服務。
目前,我國曲棍球聯賽采用“雙循環(huán)”賽制,這一賽制設計旨在全面展示參賽隊伍的實力,同時增強聯賽的競技性和觀賞性。賽事被明確劃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著特定的比賽形式和規(guī)則。
在聯賽的第一階段,實行單循環(huán)比賽機制。該階段共包含三個單循環(huán),每個循環(huán)中,各參賽隊伍需依次與其他隊伍進行對戰(zhàn)。這種賽制確保了每支隊伍都有機會與其他所有隊伍交鋒,從而充分展現其技戰(zhàn)術水平。比賽勝負將以積分形式記錄,最終根據積分高低排名,以決出第一階段的名次。這些名次將作為第二階段總決賽對陣的重要依據。
進入第二階段,即總決賽階段,比賽形勢更加緊張激烈。根據第一階段的排名,第1、2名隊伍將展開冠軍爭奪戰(zhàn),而第3、4名以及第5、6名隊伍將分別進行附加賽,以決出聯賽的其他名次。附加賽中,每場比賽的進球數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各隊伍需竭盡全力爭取更多進球,以獲取更好的名次。
1.2、各級國家隊管理體制
目前國家男女隊歸屬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管理。青年、青少年國家男女隊歸屬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管理,這一管理體制的構建,旨在確保國家隊的訓練、比賽和日常管理的高效運作,以進一步提升我國曲棍球運動的競技水平。在國家奧體中心和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的統一領導下,各級國家隊實行專業(yè)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奧體中心和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負責制定并執(zhí)行訓練計劃、比賽安排和人員選拔等核心工作,確保國家隊在備戰(zhàn)和競賽過程中得到充分保障。同時,奧體中心還負責協調各方資源,為國家隊提供必要的場地、設施和資金支持,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訓練和比賽環(huán)境。
1.3、競賽成果概述
我國女子曲棍球隊曾獲得過奧運會亞軍,實現了歷史性突破。1989年,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在第一屆亞洲杯女子曲棍球賽上獲得冠軍。1990年,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在北京亞運會上獲得亞軍。1999年,金昶伯成為中國女曲主教練,并帶領團隊首次參加奧運會,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第五名。2002年,中國女曲隊贏得世界冠軍杯賽,成為繼女排之后第二支獲得集體球類項目世界冠軍的中國隊伍。同年,在釜山亞運會上,他們首次奪得亞洲運動會冠軍。2008年,中國女曲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銀牌,創(chuàng)造了該隊在奧運會上的歷史最佳戰(zhàn)績。2010年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在廣州亞運會上連續(xù)第三次獲得亞洲運動會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女子曲棍球隊排名第六。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曲最終排名第9位。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取得第九名成績。2023年10月7日,中國女曲在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女子曲棍球比賽中獲得冠軍并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時隔13年再次奪得亞運會金牌。
我國男子曲棍球隊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競賽成績。在各類國內外賽事中屢創(chuàng)佳績。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彰顯了中國曲棍球運動的實力,也為中國曲棍球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中國男曲在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男子曲棍球比賽中獲得第四名并獲得巴黎奧運會資格賽參賽資格。未來,中國男子曲棍球隊將繼續(xù)努力,為實現中國曲棍球運動的更大突破和更高水平發(fā)展而不懈奮斗。
2、曲棍球賽事組織與服務存在的問題
2.1、賽事結構單一,市場化程度低
我國的曲棍球賽事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整體規(guī)模不大,參與人員范圍較小。據統計,2023年我國全國曲棍球比賽共有13場,省級賽事10場。還包括省市、地區(qū)組織的小型非正式比賽以及愛好者自發(fā)舉辦的邀請賽和友誼賽。這就導致了我國曲棍球賽事結構單一、發(fā)展緩慢的局面。雖然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商業(yè)化運作的賽事,但這些賽事更多地集中在國內聯賽上,對外交流與合作仍處于探索階段。同時,由于缺少資金支持,許多省市及俱樂部的賽事運營成本過高,無法保證賽事的質量和水平,從而影響到整個曲棍球賽事的發(fā)展。
2.2、賽事內容枯燥乏味,觀賽體驗差
目前我國大部分曲棍球賽事都是以競技為主,觀眾觀賽熱情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曲棍球知名度不足、技術難度較高,使得觀賽過程中容易產生疑惑感,使觀眾注意力難以高度集中;第二,比賽規(guī)則難懂。曲棍球運動屬于集體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個人能力要求較高,同時也需要運動員之間進行密切配合,因此比賽規(guī)則較為煩瑣,普通觀眾很難理解,難以滿足其觀賽需求;第三,賽事氛圍不夠。相比于其他體育項目,曲棍球賽事的現場氛圍相對較為平淡,缺乏激情和緊張感,難以吸引觀眾的興趣和關注。
2.3、賽事運營模式落后,賽事推廣手段單一
首先,宣傳渠道單一,覆蓋面窄。由于曲棍球賽事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遼寧三大賽事聚集區(qū),導致這些地區(qū)的媒體資源過于集中,其他地區(qū)難以享受到同等級別的宣傳待遇,使得賽事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宣傳內容滯后,缺乏實效性。傳統媒體通常會根據賽事日程提前做好相關策劃和準備工作,而新媒體則可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社交網站等渠道實時更新賽事資訊,并通過推送廣告、冠名贊助等方式吸引贊助商,增加收益來源。然而,在我國曲棍球賽事領域,新媒體的使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系統的宣傳方案和有效的推廣手段,這對于提升曲棍球賽事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非常不利。
2.4、賽事宣傳不充分,宣傳形式單一
近年來,隨著曲棍球賽事的不斷增多,賽事宣傳工作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曲棍球賽事宣傳工作仍存在一定不足。從目前我國曲棍球賽事舉辦情況來看,大部分賽事組織者都是通過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進行比賽信息發(fā)布及比賽進程介紹,對于其他形式的宣傳平臺較少。同時,一些賽事組織者雖也注重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但仍存在發(fā)布信息內容簡單、信息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導致這些新媒體平臺的粉絲數量少、關注度低,難以有效利用其進行賽事宣傳推廣。
3、曲棍球賽事組織與服務優(yōu)化策略
3.1、打造專業(yè)化的賽事運營團隊
專業(yè)化的賽事運營團隊對于任何體育賽事的成功都至關重要。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能夠為賽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確保從籌備到執(zhí)行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達到最高標準。這樣的團隊不僅是賽事順利進行的守護者,更是提升觀眾體驗和賽事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專業(yè)的賽事運營團隊應具備深厚的行業(yè)知識和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他們能夠從宏觀角度對賽事進行全面規(guī)劃,同時又能深入到每一個細節(jié)中去。無論是場地布置、賽程安排,還是參賽選手的接待與服務,他們都能以專業(yè)的眼光和嚴謹的態(tài)度來對待;專業(yè)的賽事運營團隊還應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在打造專業(yè)化賽事運營團隊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與溝通。一個高效的團隊應該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統一的戰(zhàn)術和目標,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3.2、建立完善的曲棍球賽事體系
近年來,我國曲棍球運動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特別是在北京、廣東、遼寧等地區(qū),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賽事體系。然而,要想進一步提升曲棍球賽事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完善的賽事體系。
首先,應加大對曲棍球賽事品牌化發(fā)展的支持力度。通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賽事品牌,吸引更多的觀眾和贊助商關注曲棍球運動。同時,還可以借助媒體的力量,對賽事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其次,應構建完整的賽事體系,包括各級聯賽、單項錦標賽以及其他特色賽事等。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不同水平和層次的運動員參賽需求,還能為觀眾提供更多樣化的觀賽選擇。同時,通過打造系列賽事活動,還可以使曲棍球賽事成為重要的文化符號,進一步提升其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3.3、構建多元化的商業(yè)合作模式
隨著體育市場的日益繁榮和體育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關注體育賽事所帶來的商業(yè)價值。對于曲棍球賽事而言,構建多元化的商業(yè)合作模式不僅能夠為賽事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源和物質支持,還能進一步提升其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體育賽事組織者應積極與企業(yè)進行溝通和合作,尋求雙方共同的利益點。通過贊助冠名、票務銷售、衍生品開發(fā)等多種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這樣不僅能夠降低賽事的運營成本,還能為贊助商提供更多的品牌曝光機會和市場推廣渠道。同時,還應注重保護贊助商的權益和利益。通過簽訂詳細的合作協議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確保贊助商的投入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
3.4、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媒體的作用越發(fā)重要。對于曲棍球賽事而言,加強媒體宣傳力度是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關鍵途徑之一。應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介渠道以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通過制作精彩的賽事宣傳片、邀請知名解說員進行直播解說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和參與曲棍球賽事。同時,還可以與媒體機構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品牌。除了傳統媒體之外,還可以借助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精準營銷和推廣。通過發(fā)布賽事動態(tài)、分享精彩瞬間以及與粉絲互動等方式,增強觀眾對曲棍球賽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曲棍球賽事的受眾群體和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4、結束語
通過對我國曲棍球賽事組織與服務的發(fā)展現狀進行深入剖析,本文發(fā)現了多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經過系統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我國曲棍球賽事在組織結構、運營模式以及服務意識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賽事結構的單一性和市場化程度的不足限制了曲棍球運動的發(fā)展?jié)摿?;賽事內容的枯燥和觀賽體驗的不足影響了觀眾的參與熱情;落后的運營模式和單一的推廣手段制約了曲棍球運動的推廣速度;其次,為了推動我國曲棍球賽事的持續(xù)發(fā)展,必須采取一系列優(yōu)化策略。打造專業(yè)化的賽事運營團隊,通過引進和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提升賽事的組織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曲棍球賽事體系,通過豐富賽事內容和形式,滿足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參賽者和觀眾;構建多元化的商業(yè)合作模式,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增加賽事資金來源,提升賽事的市場化程度。
參考文獻:
[1]李靈玉.體育賽事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大型國際賽事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6).
[2]王夢翕.現階段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4).
[3]賀帥帥.漫談亞運會的體育賽事組織與服務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2).
[4]石曉龍,胡允盛.高校足球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23).
[5]夏抵健,黃靜,盛蒙蒙.新發(fā)展理念下體育賽事發(fā)展的價值內涵、阻滯困境與推進路徑[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體育產業(yè)分會).中國地質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