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是鞏基提質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教育行為,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可以通過詳細的學習計劃和科學的備考策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從近年來中考英語的命題趨勢來看,試題內容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場景,其考查重點傾向于語言應用及實踐表達方面。因而需要教師根據(jù)課標要求及學業(yè)標準,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把握命題趨勢,注重能力培養(yǎng),有針對性地設計復習計劃,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及備考效果。
一、樹立英語學習的整體觀念
復習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教師應樹立整體思維和全局意識,既要關注學生在基礎領域的學習情況,又要引導其查漏補缺、溫故知新,對疑難知識點進行回顧與解決,從而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和效果。如在聽力備考時,教師可從學生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及社會實際環(huán)境出發(fā),挑選一些貼合現(xiàn)實的話題或場景,如環(huán)保、運動、故事、文化、交友等,并在聽取的過程中圈出關鍵信息,進行推導和匯總,從而整體理解信息內容,做出正確判斷。此外,在備考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工具,讓學生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樣既可以提高其復習效率,又可以加深其記憶效果。如在形容詞語法要點復習時,通過樹狀圖的方式,從用法、分類、用形容詞表示類別和整體、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的順序以及形容詞的比較等級等方面出發(fā),對各分支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另外,英語備考不能局限于某塊知識或單一部分,還應在橫縱交叉中,找出各部分間的聯(lián)系,進而形成復習鏈條,以此保證學習的整體性和結構化。如在act(做)的詞根學習時,教師可通過增加前后綴詞的形式,如react(對……作出反應)、interact(相互交流)、actress(女演員)等,構成新詞、積累詞匯。
二、注重重難點知識的精細掌握
關注和分析學生在英語復習中的重、難知識要點,對提升備考效果很有必要。其一,深入剖析中考英語的考點與難點,明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易錯點。對此,教師可以從歷年中考試卷和日常測驗中,找出高頻考點及學生極易出錯的知識點或題型,如賓語從句、感嘆句、不定冠詞等,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針對性復習,不僅能發(fā)現(xiàn)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還可以借助錯題點評、試卷分析等活動,進一步鞏固基礎、強化能力。其二,制定針對性的復習計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安排,同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及差異掌握情況,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軟作業(yè)”,如考單詞、考短語,以此強化學生的專項能力。其三,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增加基礎詞匯和語法的復習時間,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打配合、促合作,確保復習過程的能動性和有效性;對于閱讀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問答活動或解密項目,這樣既可以滿足其閱讀訓練的要求,又可以在趣味交流中提高復習效果。此外,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如專題講座、互動教學、情景演繹等,讓學生真正學會和運用好知識點。
三、加強學科復習內容的整合
整合復習內容是為了更好地梳理和串聯(lián)知識點,提高復習效率,從而取得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梳理知識體系。利用思維導圖或知識圖譜工具,將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化、條理化展示,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和記憶。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復習時間開展特色主題學習活動,如模擬考試與評講、策略分享與應試技巧訓練、聽力訓練與口語交流等,旨在幫助其鞏固知識、提高能力。二是建立知識關聯(lián)。倡導和鼓勵學生進行知識點的串聯(lián)學習,通過創(chuàng)建關聯(lián)卡片、組織知識點串聯(lián)游戲等方式,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提高記憶效果和應用能力。此外,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時間安排,制定每日復習清單和階段性目標,確保復習內容及活動的有序推進。三是整合復習資料。整合復習資料是備考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借助數(shù)字技術,利用電子資料庫、在線學習平臺等資源,收集并整理各類復習資料,如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筆記等,或利用在線模擬考試系統(tǒng)等技術手段,實現(xiàn)自動化評分和解析,幫助學生快速定位問題,調整復習策略,確保復習效果的最大化。
四、堅持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
保持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對于學生備考活動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備考時間,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內容和目標,其中,學習目標應包含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確保學習進度既不過于緊張也不過于松散,并能跟隨整體大環(huán)境進行適當調整。另一方面逐步增加學習難度和深度,從基礎知識入手,逐漸向復雜的知識點和題型過渡。例如在掌握基本語法、詞匯和句型的基礎上,逐漸增加閱讀、聽力、寫作等方面的訓練,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另外,還應關注中考英語的考試要求和題型變化,適時調整學習策略,確保備考內容與實際考試緊密相連。如在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9 Population的復習教學中,考慮到本次復習為第一輪復習,其初步的復習任務是鞏固基礎、強化技能。因此,教師可結合主要話題及教材內容,制定學習目標:能夠辨認并表述大數(shù)字、能夠用大數(shù)字描述人口數(shù)量、能夠讀懂涉及人口問題的文章并掌握其主要信息。為提高復習效果、梳理話題內容,教師還可讓學生從原因、問題以及解決方法等方面進行信息篩選,如自然原因、環(huán)境問題、解決方法等,同時以表格化的形式進行整理和展示,這樣既可以清晰文本要義,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注城市發(fā)展的問題意識。
五、幫助學生精準把握英語的學科特征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實踐來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其一,在英語備考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實際運用,多進行口語練習、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還可以通過模擬對話、角色扮演、寫作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其二,詞匯和語法的積累也同樣重要。為保證其積累效果和復習效率,教師可利用數(shù)字技術或智能化設備,如希沃白板、智慧課堂、平板電腦等,通過交互式游戲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其三,理解文化背景,挖掘潛在意義,對學生學習英語、理解英語以及運用英語提供很好的幫助和引導。對此,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從文化特性的角度入手,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復習資料,并通過閱讀英文原著、中西文化對比等方式,增強其跨文化交際的認識和能力。其四,復習、備考并不是一味地重復學習,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科特性及教育本質,設計一些更適合學生實踐操作的復習活動和備考項目,如舞臺劇《白雪公主》《鴻門宴》《小豬佩奇》,模擬職招會、外語交流日、英語詩歌朗誦等,既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又可以在實踐學習中鍛煉其語言表達,促進其綜合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邕武路學校)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中考統(tǒng)一命題專項課題一般課題“統(tǒng)一命題背景下初中學科中考備考策略的研究”的結題論文,課題編號為2023ZJY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