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alue of timing up and go test in the predic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WU Xiaobin,ZHANG Xiuqiong,ZHANG Ying,CHENG ChanchanXiamen University Affiliated Zhongshan Hospital,F(xiàn)ujian 361004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Chanchan,E-mail:2513429464@qq.com
Keywords timed up and go test,TUGT;old age;type 2 diabetes;peripheral neuropathy;fall
摘要 目的:分析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UGT)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風險的評估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內分泌科納入治療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120例為研究對象,收集病人一般資料、TUGT測試結果,采用SPSS 22.0、R Studio 1.4.1103進行聯(lián)合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相關性和預測價值。結果:本研究納入的120例病人均順利完成TUGT測試,完成率為100%,數(shù)據(jù)收集率為100%。所有病人TUGT時間為(16.03±3.29)s。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TUGT時間與跌倒史、性別之間呈正相關(P<0.05);TUGT時間與2型糖尿病病程、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程、年齡之間無明顯相關關系。TUGT時間用于預測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風險的最佳臨界值為14.19 s,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下面積(AUC)值為0.77 敏感度為86.29%,特異度為67.16%。結論:跌倒史、性別是影響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TUGT時間的危險因素,同時,TUGT時間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 計時起立-行走測試;老年;2型糖尿?。恢車窠?jīng)病變;跌倒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5.018
2型糖尿病合并有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發(fā)病率高達53%[1]。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平衡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增加了病人跌倒風險[2]。目前,臨床中有較多的住院病人跌倒風險評估工具,而臨床護理工作中對于跌倒的預防和控制,也大多是針對某個工具的評估結果判斷出病人跌倒的風險等級,然后進行相關的預防指導,而對跌倒發(fā)生率的控制大多是在發(fā)生跌倒事件后進行根因分析然后制定和完善標準化防護措施,通過上述方式對跌倒預防護理質量進行控制和改進難以在護理過程中評價預防護理的有效性,因此對于過程質量的控制效果不佳。《跌倒預防:社區(qū)老年人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指南(2021)》[3]認為,對存在跌倒風險的老年高危病人,有效的風險預測、評估對于跌倒防控管理至關重要。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是一種專業(yè)化的用于評定老年個體活動度的測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因其簡便化、快速性、操作簡單便捷等優(yōu)勢被臨床廣泛應用,尤其是用于神經(jīng)內科病人。易德坤等[4]在腦卒中住院病人跌倒的風險預測中應用了TUGT,提示其對于病人跌倒風險預測具有中等以上的預測效能?;诖?,本研究探討了TUGT時間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預測與風險評估的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回顧性調查法,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內分泌科治療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為65~88(76.09±7.39)歲,2型糖尿病病程為2~19(11.29±3.29)年;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程為2~14(8.19±0.23)年。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為2020TDS-0128XXA,并經(jīng)過病人或病人家屬知情且同意后實施。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年齡≥65歲;2)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者,診斷標準參照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2018年制定標準進行確診[6];3)病人病程>2年者;4)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符合《2013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具體診斷標準[7]者;5)病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加本研究;6)病人意識清楚且具有足夠的認知能力,能夠獨立清晰地回答各項問題。
1.2.2 排除標準
1)同時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客觀性、持續(xù)性的器質性病變者;2)中途退出病例;3)有精神病家族史者;4)有嚴重器質性腦病者;5)近期有重大精神創(chuàng)傷者;6)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TUGT測試方法
1.3.1.1 測試開始前做好準備工作
1)衣著及環(huán)境準備。囑病人著平底鞋,休閑或運動穿搭。2)全面宣教,獲取知情同意。在對病人進行測試之前引導病人進入等待區(qū),在等待區(qū)由責任護士向病人詳細介紹測試擬定的具體步驟、各個步驟之中的注意事項,并對病人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消除病人因不確定感導致的情緒問題、認知問題。并隨后獲得病人或者其家屬的知情同意,簽署同意書。3)常規(guī)準備工作。獲得知情同意后,引導病人進入準備室,床旁測定病人的肌力及平衡能力水平。
1.3.1.2 具體測試過程及方法
1)工具準備:常規(guī)備品包括測試儀器(3 m長的卷尺1把、常規(guī)計時的秒表1塊、帶扶手和靠背的椅子1把、圓錐狀的標志物1塊)。2)開始測試:引導病人以上身直立的姿勢背靠椅子坐下,挺胸、抬頭、收腹,整體背部盡量貼合在椅子靠背上,雙腳在身體前側自然踩實地面。研究者發(fā)出開始口令后,以受試病人的后背離開椅子背時開始計時,囑咐其正常速度行走并繞過3 m處的圓錐體標志物后回到起點坐在椅子上,計時結束。每例病人均重復上次動作3次,間隔3 min,保障病人正常的組間休息,計時3次。
1.3.2 數(shù)據(jù)收集
1.3.2.1 基線資料的收集
通過文獻系統(tǒng)回顧、專家小組討論等形式設計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程等資料。
1.3.2.2 TUGT時間的收集
由1名責任護士專門進行時間記錄。在病人進行的3次TUGT測試中,第1次為病人模擬測試時間,第2次和第3次為正式開始的測試,最終TUGT時間為第2次和第3次的計時取和,并計算2次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TUGT時間。
1.3.2.3 跌倒及跌倒史的認定及標準
首先,要排除因外力導致的碰撞性跌倒、絆倒等非自主因素導致的跌倒情況。然后,以病人自身原因自然跌倒為準,突然的非故意的身體跌落較低平面情況定義為跌倒。跌倒史的認定為病人或者其家屬根據(jù)記憶對過去1年期間是否發(fā)生過上述標準的跌倒情況及次數(shù)。
1.3.3 TUGT測試的信度評價
由2名以上專家主持,評估TUGT測試的信度情況,發(fā)現(xiàn)本研究中所有病人進行的3次TUGT測試組內的相關系數(shù)(ICC)都表現(xiàn)出高度相關性[ICC=0.98 95%置信區(qū)間(CI)(0.997,1.382)],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2。均提示本研究中進行的3次TUGT測試結果均有良好的信度,較高的一致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R Studio 1.4.1103進行聯(lián)合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對預測因子的篩選應用似然比前進法進行,建模進行因子分析。風險預測模型效能檢驗借助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特征病人TUGT時間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納入的120例病人均順利完成TUGT測試,完成率為100%,數(shù)據(jù)收集率為100%。所有病人TUGT時間為(16.03±3.29)s。不同特征病人TUGT時間的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
2.2 病人TUGT時間與不同特征的病人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TUGT時間與跌倒史、性別之間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827,0.780;P<0.05);TUGT時間與2型糖尿病病程、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程、年齡之間無明顯相關關系(r值分別為0.03 0.05 0.059;P>0.05)。
2.3 TUGT預測病人跌倒的ROC曲線分析
通過ROC曲線量化分析TUGT時間用于預測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風險的效能。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改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隨之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2019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大概有10億糖尿病病人,據(jù)估計,到2030年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將增加25%;我國糖尿病病人約1.16億例,位居全球首位[8]。同時,年齡因素也是糖尿病的發(fā)病危險因素之一。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有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9]。目前,2型糖尿病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率已然居高不下,糖尿病病人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變會嚴重影響病人預后。跌倒是醫(yī)院中最常發(fā)生的護理不良事件之一,跌倒的發(fā)生不僅會對病人軀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延長住院時間,還會影響護患關系,引發(fā)醫(yī)療糾紛[10]。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率約為18%,其中一半以上會引起損傷,跌倒也成了老年住院病人的重要安全問題,因此,探討有效預測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風險的評估工具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認為,TUGT在用于評估病人移動、平衡功能中具有重要意義,能簡單有效評價臨床跌倒風險。洪成娣等[11]將其用于另一項腦卒中病人跌倒風險評估中,提示TUGT對腦卒中病人頻繁跌倒有明顯的預測價值。本研究探討了TUGT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預測與風險評估價值,取得明顯效果。
3.1 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TUGT時間與跌倒史、性別的相關性
王悅等[12]研究認為,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屬于跌倒的高風險群體,但是其對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病人跌倒相關因素并無報道。對核心變量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TUGT時間與跌倒史、性別呈正相關(P<0.05)。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的跌倒史和性別是影響病人TUGT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與病人跌倒風險密切相關。相苗苗等[13]研究認為,對老年病人來說,跌倒史是導致病人更易發(fā)生跌倒的危險因素。馬玲燕[14]研究認為,性別因素是老年糖尿病病人發(fā)生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1)跌倒史。本研究結果提示,有跌倒史病人TUGT時間明顯長于無跌倒史病人(P<0.05)。Spearma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r值為0.827,Plt;0.00 提示有跌倒史的病人TUGT所需時間更長,同時病人可能再發(fā)跌倒風險也就會更高。這可能與跌倒造成了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傷后遺癥有關。張玲玲等[15]研究認為,跌倒史病人存在明顯的創(chuàng)傷后遺癥,更有嚴重的病人還因此合并髖骨骨折等系列并發(fā)的肢體損傷,從而造成病人機體損傷,導致TUGT所需時間變長,且容易再次跌倒。同時,這可能與病人跌倒效能和信念因素密切相關。楊秀秀等[16]研究認為,存在跌倒史的病人更容易再次跌倒是因為跌倒的經(jīng)歷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病人的心理應激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進而會降低病人預防跌倒的信心,直接影響病人的跌倒效能,這種心理上的暗示和無信心感會導致病人比無跌倒史病人TUGT所需時間變長,且更易再次跌倒。2)性別。本研究結果提示,女性病人TUGT時間明顯長于男性(P<0.05)。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r值為0.780,P<0.05,提示女性病人TUGT所需時間更長,再發(fā)跌倒風險也更高。這是因為,男性病人通常對跌倒的恐懼感明顯小于女性病人,而跌倒恐懼感越強病人,跌倒風險越大。袁蘭蘭[17]的研究顯示,女性病人的跌倒恐懼感明顯高于男性(P<0.05)。張華果等[18]研究認為,跌倒恐懼心理體驗越強,病人發(fā)生跌倒的風險性越高。
3.2 TUGT可作為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預測的有效工具
3.2.1 TUGT可作為跌倒預測的有效工具
老年病人在臨床中屬于跌倒高發(fā)群體之一,這與老年病人機體退化,普遍存在運動障礙密切相關。有研究認為,運動功能障礙和認知障礙之間存在緊密的相關關系[19]。而TUGT作為一種簡單、高效的運動評估工具,可以通過對病人進行步態(tài)參數(shù)的有效評估來展示病人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情況,從而可以成為評估病人跌倒風險的有效工具。一方面,有相關研究探討了平衡功能、步態(tài)參數(shù)與認知功能的關系,發(fā)現(xiàn),運動與認知兩項功能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緩慢的步態(tài)速度能夠預測病人10年后認知功能的下降[20]。步態(tài)可以通過TUGT評估實現(xiàn)參數(shù)量化,并據(jù)此反映出步態(tài)的不同維度的特征,通過對病人步態(tài)基礎、速度和節(jié)奏的評定可以還原影響病人運動功能的認知水平,觀察到病人對處理速度、視覺空間功能的高低水平,進而起到預測病人運動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TUGT還能最直觀地反映病人的步行速度。有研究認為,通過評價病人步行速度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病人神經(jīng)功能的水平,進而成為評定病人運動功能的可靠指標[21]。
3.2.2 TUGT作為跌倒預測有效工具的同行評議
張燕等[22]認為TUGT對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病人的神經(jīng)衰弱狀態(tài)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而預測神經(jīng)衰弱則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病人的神經(jīng)功能,從而可以成為觀察病人運動功能的有效指標。林嘉琪等[23]將TUGT用于預測腦卒中住院病人的跌倒風險,提示具有中等預測效能。洪成娣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TUGT可以作為一項有效預測腦卒中病人頻繁跌倒的有效工具。
4 小結
綜上所述,跌倒史、性別是影響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TUGT時間的危險因素。因此,臨床預防該類病人跌倒應關注病人跌倒史與性別,同時,TUGT對于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病人跌倒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
參考文獻:
[1] 夏秋陽.血清α-生育酚水平與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相關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22.
[2] 藍艷,劉文偉,陸麗瑩,等.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跌倒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4):65-66.
[3] 王雪菲,宗小燕,莫永珍.《跌倒預防:社區(qū)老年人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指南(2021)》跌倒風險評估解讀[J].實用老年醫(yī)學,202 36(11):1185-1188.
[4] 易德坤,何永琴,劉鑫,等.重慶城市老年人計時“起立-行走” 測試跌倒臨界值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陸軍軍醫(yī)大學學報,202 44(16):1672-1676.
[5] 王瑞平.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設計中的樣本量估算方法[J].上海醫(yī)藥,202 44(1):48-52.
[6] GROSS J L,DE AZEVEDO M J,SILVEIRO S P,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eatment[J].Diabetes Care,2005,28(1):164-176.
[7] 王鎂,郭明,劉慶陽,等.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兩種診斷標準一致性的臨床評估[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5(7):1039-1042.
[8] SAEEDI P,PETERSOHN I,SALPEA P,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9th edition[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9,157:107843.
[9] 仵三娟,楊輝,陳洋潔,等.腦卒中住院病人及其照顧者預防跌倒知識和行為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20,34(12):2198-2202.
[10] 劉麗娟,郝麗,何紅,等.住院患者跌倒及墜床現(xiàn)狀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2):138-139.
[11] 洪成娣,周慈霞,蔣玲,等.“起立-行走”計時測試在腦卒中患者跌倒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健康研究,202 41(5):557-560.
[12] 王悅,白燕妮,王美霞,等.化療致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跌倒和近乎跌倒的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23):11-15.
[13] 相苗苗,李倫蘭,王曉霞,等.老年腦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預防認知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 38(10):914-918.
[14] 馬玲燕.老年糖尿病病人跌倒相關因素及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2 19(2):196-199.
[15] 張玲玲,吳星星,黎情艷,等.帕金森患者跌倒效能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2 20(3):77-78.
[16] 楊秀秀,閆毅,楊曉存,等.腫瘤病人近乎跌倒及跌倒危險因素的調查研究[J].全科護理,2019,17(19):2391-2394.
[17] 袁蘭蘭.腦卒中患者跌倒恐懼感現(xiàn)狀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山西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學報,202 32(1):104-105.
[18] 張華果,司文騰,何宇迪,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跌倒恐懼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 56(4):527-533.
[19] 劉延麗,馬雅軍,潘燕,等.“起立-行走” 計時測試表現(xiàn)與中國華東地區(qū)老年人認知障礙相關[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2 42(7):1042-1046.
[20] 毛程璐,莫雨婷,楊丹,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中老年社區(qū)人群步態(tài)特征的探索[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2 40(1):14-19.
[21] 唐巧萍,何小輝,張娜.經(jīng)腰椎旁區(qū)的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2 37(11):652-655.
[22] 張燕,林嘉琪,莊春柳,等.“起立-行走” 計時測試對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衰弱狀態(tài)的預測價值[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26(12):1592-1596.
[23] 林嘉琪,張超敏,鄭燕鳳,等.“起立-行走” 計時測試在腦卒中住院患者跌倒預測中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1):1607-1612.
(收稿日期:2023-07-03;修回日期:2024-07-12)
(本文編輯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