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吟唱在博南古道上的詩魂

        2024-12-31 00:00:00宋炳龍
        大理文化 2024年8期
        關(guān)鍵詞:楊慎

        走在博南古道上的楊慎

        博南古道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比西北絲綢之路的開通還要早。公元前122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爾赫附近)看到有四川出產(chǎn)的蜀錦與邛竹杖,認為南方必定有一條從成都通往南亞、西亞的道路。這條路即歷史上的“蜀·身毒道”,“身毒”就是今天的印度。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時期,這條路就是從古蜀(四川)通往西方的古道,比北方絲綢之路的開通還要早1000多年,蜀錦就是在這條路上流通到中亞、西亞國家的。

        南方絲綢之路是一條縱貫川滇兩省,連接緬、印,通往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古老國際通道,它和西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同為中國古代對外交通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博南古道不僅僅是商業(yè)物資流通古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古道。不論哪一處的人文景觀都充滿文化內(nèi)涵,如果沒有文化的支撐,就是沒有靈魂的軀殼。玉門關(guān)與陽關(guān),均位于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是重要的屯兵之地。是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必經(jīng)的兩道關(guān)隘,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guān)隘和絲路交通要道。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就是經(jīng)過這里。

        比如甘肅的陽關(guān),是以王維詩《渭城曲》而馳名。再如玉門關(guān),因為有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而成為旅游的熱點。人以文傳,文以人傳,歷史上留下的人文景觀,只有與文化融為一體,才能千古傳承永不衰敗。如果沒有崔浩的《黃鶴樓》、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詞支撐,黃鶴樓也不會成為著名的名勝景點。但凡是著名景點都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支撐,文化是各景點的靈魂。

        南方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博南古道,其歷史久遠。是“蜀·身毒道”到西南亞的必經(jīng)之路,歷史書籍記載里的“博南”,在《續(xù)漢書》:“漢明帝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博南縣是永平縣的前身,縣址在今天永平縣城南方的花橋。在東漢明帝永平12年(公元69年)就已經(jīng)立縣?!度A陽國志》記載:“行人歌曰:‘漢德廣,開不賓。度博南,越蘭津。渡蘭倉,為他人?!闭f明了博南古道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性。然而博南古道上的歷史文化,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沒有被開發(fā),是最大的遺憾。談到博南古道上的歷史文化最有價值的莫過于楊升庵留下的詩文,它至今還閃耀在這條古道上。

        楊慎(1488—1559年),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qū))人,祖籍廬陵。明代文學家、學者、官員,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在武宗皇帝要微服私訪到居庸關(guān)以外時,楊慎上疏抗諫就已經(jīng)引起了皇帝對他的不滿。明世宗繼位,復(fù)任翰林修撰兼經(jīng)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禮議”事件,觸怒世宗,被杖責罷官,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在滇南時,曾率領(lǐng)家奴幫助平息了尋甸地方的安銓與武定縣鳳朝文叛亂,此后雖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最后終老于永昌衛(wèi)博南山戍所。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慎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一。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謚“文憲”,世稱“楊文憲”。

        博南山上楊慎的戍所

        楊慎謫戍永昌后,長期居住的戍所沒有明確記載,至今也是個謎。他的四個名號博南逸史、博南戍史、博南山人、楊博南都與博南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博南山成為楊慎生命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后半生的36年都與博南山分割不開。

        以楊慎的名號以及“升庵祠”結(jié)合在一起推斷,他的戍所是在博南山。民國時期的云南著名文化人物趙藩,1912年經(jīng)過博南山,在博南古道旁的升庵祠留下了一副對聯(lián):“自號博南山人,唱酬遙寄張公子;地近寧西禪寺,英魂常依李晉王?!弊C明了楊慎的戍所就是升庵祠。因為楊慎長期居住在這里,他死后將此戍所改成升庵祠也是合情合理的。楊慎與生死好友張含之間相互唱酬的詩《僑坐懷博南山人二首》之類直呼楊慎“博南山人”。

        趙藩在聯(lián)中撇開了楊慎眾多號稱,直接把他叫做博南山人。如果細探升庵祠里這副對聯(lián),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趙藩在上聯(lián)提到的“張公子”指的是張含,下聯(lián)提到的“李晉王”指的是永歷皇帝的部將李定國,以“博南山人”與“寧西禪寺”相對,每一個人物、地點,以及對應(yīng)所指向,楊慎的戍所就是升庵祠。對聯(lián)道出了楊慎與張含之間的友誼,也道出了永歷帝與李定國之間的關(guān)系,而且他們都在博南山上發(fā)生了生死聚離的故事。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書于四川《跋貴精集》署款為“博南山人楊慎跋”。《四川總志序》校勘記,按此文實為嘉靖總志藝文志序,又單刻為《全蜀藝文志》,亦冠以此文,后題“嘉靖辛丑九月十五日,博南山戍史成都楊慎序”。《仙樓瓊?cè)A序》款署為“嘉靖丙午五月三日,博南逸史成都楊慎書”?!豆乓赳壸诸}辭》署款為“嘉靖戊戌秋八月丙寅,久雨新霽,博南山人書于蟄窟”。嘉靖二十八年己酉(1549年)十二月一日書于云南昆明西山高《記古滇說原集》一卷,題張道宗撰,前有嘉靖己酉欽差鎮(zhèn)守云南總兵官征南將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沐朝弼序。后有楊慎跋文,題“嘉靖己酉十二月朔日,治屬博南戍史楊升庵跋”。已經(jīng)準確說出了他的戍所的所在地在“治屬在(永平)博南山”,是不可置疑的。

        雖然有關(guān)楊慎充軍到云南保山的戍所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但是按楊慎眾多題款中,證明他的戍所就在博南山上,即今天能夠見到的升庵祠遺址。再沒有其他間接或者直接的證據(jù)來證明戍所在其他地方。所以說楊慎充軍到永昌(保山),他的戍所就在南方絲綢之路的要道博南山上。

        楊慎的《博南謠》,也說明了他住在博南山上的見聞:

        瀾滄自失姜兵備,白日公然劫行李。

        博南行商叢怨歌,黃金失手淚滂沱。

        鐵索箐邊山嵯峨,金沙江頭足風波。

        為客從來辛苦多,嗟我行商奈若何?

        詩中的大概意思是:博南古道的瀾滄江一帶,自從姜兵備離任以后,社會治安相當混亂,光天化日之下有土匪出沒,明目張膽地搶劫商人的物資,致使在博南古道上經(jīng)過的商人失去了安全保障。被土匪搶劫了的商人沒有申冤之處,怨聲載道。長途奔波,披星戴月賺取的辛苦錢被土匪搶去,只有流下悲傷的淚水。瀾滄江上的鐵索橋(指霽虹橋)邊,兩岸群山高矗,金沙江(借指瀾滄江)上風波險惡,就像當時的社會治安一樣隨時遭遇不測?!翱汀敝冈谕庑猩痰娜耍麄儽緛砭托量鄤诶?,可嘆這些商人安全得不到保障,莫奈其何。

        “兵備”全稱“整飭兵備道”,明朝時在邊疆及各省要沖地區(qū)設(shè)置的整飭兵備的按察司分道。兵備道的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僉事充任,主要負責分理轄區(qū)軍務(wù),監(jiān)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是明朝時期一項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姜兵備是太倉(今江蘇省太倉市)人姜夢賓,他曾經(jīng)被提拔為云南副史,飭備瀾滄,他與楊慎是朋友。楊慎有《兵備姜公去思記》(《升庵叢書》卷四·記類145頁),較詳細地介紹他整治地方要塞關(guān)隘的功績。文中記載當時從云南省城往西到永昌(保山)一帶的社會治安非?;靵y,所經(jīng)過的地方有很多土匪的窩巢。這些土匪大多是山民,他們不種田不養(yǎng)蠶,以搶劫為生。他們居住在偏僻的山箐里,以搶劫的財物多少來互相評價誰是英雄。當時有朝廷派遣的官員到地方巡查,遇到土匪攔路搶劫,他們恐慌著急。土匪叫他們下車,立刻把他們摔倒,便把他們殺了,搶去了行囊與貨物。像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聽到。嘉靖初年,云南行省管理軍隊的副史姜夢賓在任期間,為了整治博南山到瀾滄江的治安,抓來了道路沿線的土司,警告說:“如果土匪搶來的物資,隱藏不報,你是否與土匪分贓?你們抓獲不到土匪,你們就是不作為,嚴重的失職。”姜夢賓便把匪患嚴重地方的土司抓來治罪。其他的土司官聽到了這個消息,懼怕受到治罪,互相爭著愿為姜兵備效命,按期捕賊,到春節(jié)也不敢回家,沒有多久就捕獲了巨寇尼龍。然后姜兵備又獨自一人到山民居住的山箐,找來翻譯對山民傳法令:“如果土司不安撫百姓,把百姓逼上了當土匪的道路。要土司把以搶劫為生的人招撫回來,讓他們自耕自食,任隨他們發(fā)展,山民才安居樂業(yè)。”姜兵備問百姓:“若是你們的妻子與母親,你們的兒子與女兒被土匪搶劫遭到殺害,你們是如何想法?如果你們當土匪被官兵抓住,把你們殺了,你們所愛的父母、妻子、兒女也不是你們所有了?!彼o山民們講道理,并且說出了做土匪的利害關(guān)系。山民們聽了姜兵備曉以道理的話以后,發(fā)誓不再做土匪了。從此山民們便從深山里移居出來,接受安置,參加集市。山民們得到姜兵備的優(yōu)撫,說道:“以前我們下山就被誣賴是土匪,如果不下山,封閉的山箐里,又難以得到生活物品,沒有生活的來源,不搶劫就無法生存。從來沒有見到過當官的到我們這里,對我們講這些道理,我們有苦也無處申冤。今天你(姜兵備)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又關(guān)心我們的生活。從今以后,我們不再為非作歹了?!北娚矫癖銕ьI(lǐng)妻子,解下身上的利刃弓弩,向姜兵備跪拜。

        因為有了姜兵備在沿路關(guān)隘設(shè)立了哨所,博南山一帶才沒有了匪患。到姜兵備解官還鄉(xiāng),博南山一帶又有了匪患,所以才有“瀾滄自失姜兵備,白日公然劫行李”的詩句。說明了姜兵備解官以后,博南山上的匪患又死灰復(fù)燃,搶劫過往的商人。證明姜兵備是一個勤于政務(wù)的好官,楊慎在博南山寫了這首《博南謠》來表述對姜兵備的敬意。

        楊慎從大理到永平霽虹橋的行吟

        楊慎1524年秋離開北京赴云南戍邊,充軍到永昌衛(wèi)。他的行程在《滇程記》里有詳細的記載。當他走過今天西洱河邊的下關(guān),這里一年四季海風激蕩,空氣中濕度很大,吹到人身上涼悠悠的。特別在人們長途跋涉疲勞之時到達這里,吹著這樣的海風,便是一種享受。身上的鞍馬勞頓,就會被風吹走。但是到了龍尾關(guān)的天生橋地段,風又有所不同了,這里兩岸懸崖壁立,北邊是點蒼山,南邊是哀牢山,兩座山在這里明明斷了筋骨,偏偏天生橋又將他們氣脈接續(xù)起來,江水從天生橋下面流過。谷底不過十幾丈寬,是海風出入的緊風口。楊慎到達這里時正遇到大風刮來,便吟詩記錄了當時的狀況:

        蒼山峽束滄江口,天梁中斷晴雷吼。

        中有不斷之長風,沖破動林沙石走。

        咫尺顛崖迥不分,征馬長嘶客低首。

        這首詩氣勢很大,它將天生橋的自然險峻,以及如雷霆之力的風勢展現(xiàn)筆下。起句從點蒼山與哀牢山之間撕開一條口,說蒼山峽谷是綁扎著江口的袋口,風從這里放出來。而這個江口是洱海流出之口,即今天的西洱河,但是西洱河流入漾濞江以后到了云縣匯入瀾滄江,所以把洱海的出口——西洱河比喻為滄江口。巍峨的蒼山來到這里就如晴空一個雷聲把它震斷了,所以有狂風不斷地從這個峽口里無休無止地吹來,沖破了樹林組成的墻,搖撼著樹林,飛沙走石。即使是相隔數(shù)尺之外的懸崖也看不清楚,座下的馬匹被風吹得長聲嘶鳴,馬背上的遠方來客,為了抵御風沙,只能彎腰低頭俯首馬背上,抵御著迎面而來的狂風。詩人借以天生橋的狂風來比喻自己的遭遇,在人生的峽谷里頂著逆風艱難地前行。

        楊慎不僅以詩抒懷寫了這首詩,還在《滇程記》里寫下了從天生橋到漾濞行程:“下關(guān)八亭而達樣備(漾濞)。關(guān)西為天生橋口,石梁中橫,下臨無極,當蒼山之沖,多暴風,貫四序不息,偃樹走石,人騎辟易,至碗水哨,籟乃平。又西為四十里橋?!?/p>

        當他走過了西洱河經(jīng)過四十里橋從平坡溯漾江北上,這是古時到永昌走博南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在歷史上今天漾濞縣境內(nèi)的漾江屬于永平縣管轄。到了今天漾濞縣的金牛村,見路邊有一巨石擬像石牛,觸景生情寫了一首《石牛詩》:

        怪石生來恰是牛,不知經(jīng)歷幾千秋。

        風吹遍體無毛動,雨灑周身似汗流。

        綠草如茵難下嘴,圣人施鞭不回頭。

        只因鼻上無繩線,天地為牢夜不收。

        詩里把自己比成石牛,牛對主人是忠心不二的,這種忠心的秉性是從幾千年就遺傳下來的了,任憑風吹雨打都堅定不移。雖然眼前綠草遍地,但是非分之物不食,比喻自己清廉不貪,只要是自己堅定了信念,一直就往前走下去,即使皇帝怎么鞭打我,我也不會改變初衷?,F(xiàn)在充軍到邊塞,就像牛鼻子上拴著的繩線已經(jīng)沒有了,將天地作為牛圈,任我暢游,夜里也沒有必要回到圈里。這首詩與楊慎的倔強性格十分吻合,如果我們不與他的遭遇處境聯(lián)想,停于詩的表層去理解,那么這首詩僅僅只是一首寫景詠物的詩。

        在金牛東方一公里左右,就是漾濞有名的石門關(guān)。石門關(guān)位于蒼山玉局峰與龍泉峰西麓,是大理風光最險奇的旅游勝地。楊慎幾經(jīng)博南古道去永昌(保山),多次從石門關(guān)腳下經(jīng)過。他游石門關(guān)時留下了這樣一首詩:

        為愛石門關(guān),歸途日已斜。

        隔江聞犬吠,燈火兩三家。

        從這一首詩里我們可以讀到,楊慎的內(nèi)心世界是多么恬淡。心里已經(jīng)看不出有什么壓力了。不像他之前經(jīng)過這里時的心情,應(yīng)該是后來移居大理時寫的。

        再說楊慎經(jīng)過漾濞,吟了《石牛詩》以后,沿著博南古道,繼續(xù)前行。從漾濞到永昌逐日記錄所經(jīng)過的驛亭歷程,其中包括沿途的地名、山川、氣候、民風、物產(chǎn)等。他在《滇程記》里寫道:“下關(guān)八亭而達樣備……又西為四十里橋,又西為響水澗橋。循澗行,巨石峭崿,鳴若轟霆,類嘉陵、散關(guān)。邇關(guān)有花橋,橋皆架木飛梯,橫懸度,人上之慄。”“樣備驛九亭而達打牛坪,途經(jīng)橫嶺,其高侵云,緯箐以升,樹多松,花多杜鵑(又名映山紅)。鳥多鸚鵡,群飛蔽林,若朔方鴉然。又西為云龍橋(今天漾濞縣西邊,該橋還在),又西為大陡坡,相傳武侯南征駐師茲坪,辰值立春,鞭土牛以訓夷,遂以名驛也。打牛坪十亭而奇達永平縣。永平縣七亭而奇達沙木和。途經(jīng)鐵場坡、花橋哨(今永平縣花橋鎮(zhèn))、蒲蠻哨、玎當山。其高倍觀音叫狗山,蒲蠻實孟獲之遺種也?!薄吧衬竞褪ざ嬷劣啦窘?jīng)瀾滄,江橋即瀾滄之委。后漢永平中,通道于博南,瀾滄行者怨之。謠曰:‘漢德廣,開不賓,渡博南,逾蘭津,渡瀾滄,為他人’是也。土人呼為浪滄江。建枋書曰:‘霽虹’,益失古始矣,仍漢之舊,為蘭津橋可也。越有大瘴,淋雨始旭,草玄葉脫時,行旅忌之。江流介二山之趾,兩岸壁峙,截若墉起,因為橋基。橋纜梯木,懸跨千尺,束馬以度。又西為江波,有徑路新辟,爰捷一亭?!钡搅诉^瀾滄江時,他寫了首《蘭津橋》。這首詩里讀到他的心情還在沉重著、矛盾著?!短m津橋》是這樣寫的:

        織鐵懸梯飛步驚,獨立縹緲青霄平。

        騰蛇游霧瘴氛惡,孔雀飲江煙瀨清。

        蘭津南渡哀牢國,蒲塞西連諸葛營。

        中原回首踰萬里,懷故思歸何限情。

        蘭津橋就是霽虹橋,它為什么叫做蘭津橋呢?因為《后漢書》的記載里有“蘭津”二字。在這首詩里,我們還不難看出,楊慎在此時還有壯志凌云之心,把江上橫渡的鐵索橋比作到達云霄的梯子,更體現(xiàn)出蘭津橋之高。在蘭津橋上走過,自己好像獨立在縹緲的青云之上,下看人世間,魚龍混雜,善惡混在一起。毒蛇在云霧中翻騰,吐出口中瘴氣,孔雀在江岸沙灘上飲水,勾畫出了一幅原始生態(tài)的畫面。過了蘭津橋就是古哀牢國的地界了,漢朝時候在哀牢區(qū)域內(nèi)設(shè)置了哀牢(云龍縣漕澗)、博南(永平)二縣,瀾滄江從兩縣之間流過。那些江邊的蒲草掩埋了道路,一直連接到遙遠的諸葛營。諸葛營遺址位于保山城南四公里的諸葛營村(又名漢營),為云南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漢代建筑遺址。站在蘭津橋上,回望中原大地已經(jīng)遠隔萬里之遙了,懷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那種想回家的心情真的是無邊無際??!

        楊慎在瀾滄江邊作《夜謠吟》:

        明發(fā)葉榆城,暝逗蘭津渡。超忽類飛翰,往來如織路。仆痛馬亦黃,轡短帶腹長。天高行誰問,日暮坐自傷。飛鴻畏逢羅,虎饑正出柙。寒流泚玄冠,涼風吹白帢。子有負俗累,予乃投荒人。睽形而此影,異習仍同塵。晤言能幾朝,契闊還疊夕。浪跡苦難并,嘉會良易擲。翻憶在滇海,翻思在連然。嬥歌花館醉,清焚云房眠。丹熒耿遙夜,鳥臼聒五曉。相望不可晨,咫尺限云杪。

        他在詩中說,早上從葉榆(大理)出發(fā),黃昏時候在瀾滄江的蘭津渡口逗留,惆悵迷惘的心情如傳送家書的飛鳥,在天空穿梭編織無數(shù)的道路。在這樣的苦旅中身體勞累疼痛,騎著瘦馬前行,嚼子和韁繩感覺變短了,因為馬瘦,馬肚帶也變得松弛固定不穩(wěn)馬鞍。虛無的蒼天遙不可及,心中的郁悶向誰傾訴,只有坐在黃昏里獨自傷感。天空飛翔的大雁畏懼落網(wǎng),饑餓的老虎從木籠中出來。寒冷的氣流無形地侵襲深黑色的帽子,涼風吹拂著白色的便帽。因為沒有擺脫世俗的牽累,他才奔走于荒野。孤獨得只有自己的身影,已經(jīng)習慣混雜在俗塵里面。與張含相見能有多少時間!久別的情懷朝暮重疊起來。他流浪的足跡是多么地辛苦艱難,與張含歡樂的相聚不能空閑在那里。幾番回憶他們在滇池,幾番回憶他們在連然的美好時間,唱著民間小調(diào)在伎院沉醉,早上呼吸著燃燒清香,在隱士居住的地方睡眠。在微弱燈光里通宵達旦,還沒有天亮,烏桕樹上的鳥聲音嘈雜使人厭煩?;ハ嘤^望還沒有天亮,不到數(shù)尺的距離,好似相隔云霄那般遙遠。

        這首詩表達出了楊慎從大理到永昌的路上在瀾滄江邊,感到惆悵孤獨,急切盼望與張含相見的心情,并且回憶他與張含以前在昆明與連然的美好時光。而現(xiàn)在到達瀾滄江邊,與永昌距離不遠,但是像隔著云霄那般遙遠。

        楊慎吟詠永平的詩

        楊慎住在博南山上的戍所,隨時在保山與永平之間來往。有一年冬天,他在瀾滄江的路邊看到梅花開放,便寫了一首《賦得江路野梅香》:

        秀色已堪餐,清香更結(jié)歡。

        博山籠曉霧,沈水熨春寒。

        東閣仙郎筆,南枝玉女闌。

        氣氳還惹夢,落寞認江干。

        他把梅花比喻成美女,“秀色已堪餐”是借用晉朝詩人陸機“鮮膚一何潤,秀色若何餐”一句演化而來。梅花的清香與我結(jié)下了情緣使我歡喜??吹搅嗣坊ㄆG姿,籠罩在博南山上清晨的紗霧里,就像隱約倒映在春水中得到了溫暖,消除了寒氣?!皷|閣仙郎”句,是楊慎自喻。好像是自己筆下畫出來的,在南面的山上花朵,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斜倚在欄桿上,在云煙彌漫里,惹起了美夢,怎忍(認與忍相通)心冷落在這寂寞的江邊。詩的結(jié)尾兩句,把梅花與楊慎自己的命運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道出了詩人落寞的心境。

        一首《銀江夜》,道出了楊慎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西行長夜步河濱,忽見橋東水月明。

        皎皎冰輪輝兩岸,團團金鏡朗三更。

        佳人笑指銀河邊,學士頻驚玉漢橫。

        莫是今宵逢七八,嫦娥對對出江城。

        漫長的夜里在河西岸散步,忽然看見橋東邊月亮從水中升起。明亮如冰做的輪子發(fā)出的光輝普照在河兩岸,像圓圓的金子做成的明鏡照亮三更的原野。美女笑著手指天上的銀河,學士(楊慎)抬頭突然吃驚如玉的銀河橫在霄漢。莫非今天晚上是(七加八)十五之夜,月中的嫦娥成雙成對來到銀江兩岸。

        據(jù)《永昌府志》載:“即銀龍江每月中時,江底忽見滿月一輪,明晃動蕩,經(jīng)一二時許,然見之不易。”銀龍江即今天永平縣城中流過的銀江河。楊慎在十五的夜里在銀江河邊散步,突然看見月亮升起投映到銀江里。月亮的光輝普照在河的兩岸,圓圓的月亮像一面金色的鏡子懸空在三更的時候。在河邊游玩賞月的美女手指著天上的銀河,寓意銀河邊上的牛郎織女在隔河相望不能團聚。詩人頻頻嘆息自己與妻子之間也像銀河一樣隔著一條九霄的河漢。突然想到莫非今夜是八月十五家人團聚的日子,才有銀江邊上美女雙雙對對從城里出來賞月。詩里道出詩人遠離家鄉(xiāng)與親人不能團聚的淡淡愁緒。

        永平縣境內(nèi)多古梅,據(jù)考證,現(xiàn)在還枝繁葉茂的有唐梅、宋梅、元梅、明梅。這些古梅樹似乎在楊慎的詩句里綻放過絢麗的花朵,也曾經(jīng)散發(fā)出清香,至今它們依然綻放出楊慎筆下英姿。

        《見梅花》

        一辭青鎖滄江臥,山城三見梅花破。

        正愛家家臨水開,還愁樹樹和煙墮。

        清樽欲醉不成歡,雪調(diào)空歌有誰和。

        小院回廊日又斜,高樓短笛風前過。

        楊慎的這首詩應(yīng)該是在永平縣城寫的。意思是說,他從紫禁城到瀾滄江的山城已經(jīng)三年了,三次見到梅花開放。看到山城的人家門前流水潺潺梅花盛開,勾引起了詩人的鄉(xiāng)愁,致使情緒低落,以酒消愁也高興不起來,吟唱起陽春白雪高雅的曲調(diào)也沒有人相和。眼看小院里陽光斜照在回廊上面,高樓上吹起了《落梅花》笛聲引起了愁緒,也無法向人訴說。

        《山茶花》

        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

        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臺。

        葉綠花紅的山茶花在高山上的雪地里爭芳斗艷,卻沒有蜜蜂蝴蝶飛來采蜜。低矮地方樹木在盛開的茶花面前顯得遜色,不好意思把瓊枝玉葉展現(xiàn)在詩人的眼里。

        這首詠物詩楊慎借喻山茶花,不懼風雪摧殘展現(xiàn)出絢麗的風姿,寄寓詩人的情懷以及高尚的人格,不愿意讓蜜蜂與蝴蝶來打擾,道出了詩人追求脫俗高雅的境界。因為茶花不畏嚴寒披風冒雪地盛開,那些生長在低矮海邊的樹木也顯得遜色,不好意思把它們面容展現(xiàn)出來。

        楊慎寫給張含的詩

        只要涉及楊慎在博南山與永昌之間的往來,就必須涉及到張含。

        張含(1479—1565年),字愈光,又字用光,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舉人。他仕途坎坷,七次赴京會試不中。號禺山外史,又號塢月山人、禺同山人、白龍山人、潏艇釣翁、霞村逸叟、半谷閑人、九池放客、三橋野老、明臺真逸、鐵樓到任、板松山人,永昌府(今保山市)人。他出身于書香門第,當時在永昌被稱為“小杜甫”。他一生著有《春園詩》《張子小言》《乙未鳴》《貴精集》《艱征集》《愈光近稿》《張愈光詩文選》《張禺山戊己吟》等,《四庫全書總目》錄有《禺山文集》1卷,《禺山詩集》4卷,現(xiàn)代有《張愈光詩文選》《張禺山戊己吟》及附作詩行世,共錄詩870首,是云南明代著作頗豐的作家。他的父親張志淳1480年中云南鄉(xiāng)試,1484年進京趕考,試禮部,及第廷試第二甲第四名,從此開始步入仕途,歷任文選主事、吏部主事、承德郎、稽勛署員外郎、考功郎中、南京工部右侍郎等職。張含幼年隨父親在京,當時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在朝任東閣大學士,為此他與楊慎相識,成為了莫逆之交。后來,張含返回永昌,以詩文自娛。

        1525年,楊慎拖著病體,疲憊不堪地來到云南永昌。他幼時在京的摯友張含知道楊慎被充軍到了永昌,便及時前來看望他。楊慎在博南山上留下了幾多的哀嘆,留下了幾多豪吟,都與張含有著不可分割的深厚感情。總的來說博南山與楊慎的后半生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與張含唱和的詩詞至今還流淌在博南古道上……

        《懷張禺山》

        一刻一折禮,一日一款襟。

        大荒有晤語,空石多好音。

        已鼓江上樓,復(fù)命丘中琴。

        歡劇恨別促,景落悲年侵。

        昨瞑宿重館,今晨陟層嵚。

        悁脰望天末,消魂向滇陰。

        翔鵠響長阜,鳴雁影清潯。

        辛苦博南歌,憔悴連然吟。

        孤旅轉(zhuǎn)浮泊,久容益滯淫。

        愿還南飛翼,逝動西駕心。

        燕谷蘭可佩,澄淪萍如簪。

        曾是交臂諾,永言攜手尋。

        詩里訴說了楊慎與張含分別以后,回想起他們在一起的日子里,互相尊敬敞開襟懷暢談?,F(xiàn)在眼前一派荒漠,只有與風共語,聽大自然的聲音。在暮鼓晨鐘里消磨時光。即使是彈起古琴,還是遺憾他們分別得急促,美好的時光如樹葉一般飄落,悲嘆年紀已經(jīng)衰老,就像一只孤雁在荒丘鳴叫,左顧右盼只有自己的影子,以前博南古道上奔走吟詩是多么辛苦,而今憔悴地在連然吟唱。孤單一人輾轉(zhuǎn)在旅途中,如無根的浮萍四處漂泊,久而久之致使心情混亂。但愿像大雁有飛翔的翅膀,飛向西邊你的身邊。采幽谷的蘭花佩戴,采擷水里浮萍做發(fā)簪。我們曾經(jīng)承諾永遠在一起,永遠攜手行樂。

        《江干行答禺山》

        吳娃江干采芙蓉,陳王洛浦賦游龍。

        忽驚繡帶香風起,漸覺羅裳珠露濃。

        不緣織女星邊見,定是嫦娥月下逢。

        逢君薦枕對襄王,別君解珮悲交甫。

        青云窈窕曼聲歌,綠水回環(huán)垂手舞。

        鸞歌鳳舞無雙人,燕歲鶯年二八春。

        百末蘭生延夕漏,九華彩燈爛晴晝。

        金屏花里活秦宮,寶帳香中隱韓壽。

        回黃轉(zhuǎn)紫反復(fù)間,得新捐舊須臾后。

        舊人顏色昔曾新,新人恩愛行當舊。

        舊人紅袖泣前魚,新人翠羽綴燕裙。

        阿嬌怨賦金難買,蘇惠回文錦不如。

        濁水清塵坐長嘆,空留可憐準相于?

        吳娃泛指江南一帶的美女。江南的美女在江邊采擷芙蓉花,陳王(曹子建)在洛水邊上寫的《洛神賦》。瞿佑 (1341-1427年),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有詩句“長使德言藏破鏡,終教子健賦游龍?!焙鋈怀泽@腰間的繡帶飄出了香風,漸漸感覺到綾羅的衣裳上沾滿了很多晶瑩的露珠。莫不是有緣在織女星的光輝下見到,一定是與嫦娥在月亮下面相逢。就像巫山神女與楚襄王同席共枕,相別重逢解下了腰間的佩帶,悲喜糾結(jié)在一起。青云一般的衣服,窈窕的身軀跳起妙曼的歌舞,就像綠水蜿蜒回環(huán)垂下的雙手起舞。猶如青鸞在歌唱鳳凰在起舞,天下找不到第二個人,如燕似鶯一般輕盈的少女正值青春年華。如美酒蘭花的香氣蔓延的傍晚,五彩繽紛的燈光照耀著就像晴天一樣明亮。刺繡著金色花朵的屏風里談?wù)撉爻瘜m里的故事,在珠光香帳中隱藏著美麗的姑娘。變化無常在反復(fù)之間,得到了新人拋棄了舊人是片刻的事情。舊人以前也曾經(jīng)美麗漂亮,新人的容顏也會衰老。舊人紅色衣袖上沾滿淚水遭到遺棄,新人翠綠色的衣服下面穿著飛燕裙子。劉禹錫《阿嬌怨》這首詩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她織就的“璇璣圖”寄給竇濤,錦上織入八百余字的回文詩也訴說不完其中的悲情。濁水清塵這個詞匯,是“清塵濁水”顛倒使用,清塵比喻自己,濁水以喻張含,比喻相隔很遠,沒有會面的機會只有坐著仰天嘆息,只留下憐憫之心深厚的友誼。

        這首答《江干行答禺山》的詩,在前面有好多的鋪墊,書寫了一些綺麗的風光與好多典故似乎與主題沒有多大的直接聯(lián)系,抒發(fā)了一些男女之間歡愉與感情失落的愛情故事,用來鋪墊楊慎與張含的感情像他們一樣有著悲歡離合,到了后面“阿嬌怨賦金難買,蘇惠回文錦不如?!苯枰酝褶D(zhuǎn)地透露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用金錢買不到,即使像蘇惠寫給竇濤八百多字的回文詩也訴說不完,表達出了他們的感情之深厚。

        《龍編行答禺山》

        北極軍書一羽過,南交氛祲九真多。

        金潾銅柱天王地,象渚龍編瘴海波。

        渭曲屯田愁葛亮,關(guān)中饋餉急蕭何。

        嵐開比景鳶低水,風度鳴沙馬歕陀。

        自許將軍回白日,準憑壯士挽銀河?

        騰峰浴鐵朝乘瘴,下瀨樓船夜戢戈。

        翡翠越裳近消息,麒麟漢閣遠嵯峨。

        婆婆橫吹驚楊柳,曄曄商聲響薜蘿。

        隱豹文韜須霧澤,荒雞舞困且漁簑。

        欣聞幕府收才彥,佇立衡門聽凱歌。

        “龍編”,越南古代地名,在今越南河內(nèi)東面,天德江北岸,為交州和交趾郡。詩的內(nèi)容是楊慎借喻了在越南的戰(zhàn)爭來表達對祖國安危的擔憂、展示士兵的慘狀,以及參戰(zhàn)將軍在戰(zhàn)場的愿望與籌謀的場面。但是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窘境就像諸葛亮在渭水屯田等待戰(zhàn)機,也像蕭何為關(guān)中籌備糧草。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比較艱苦,人困馬乏。戰(zhàn)士們在峰巒河谷中的瘴氣里行軍,在江邊的戰(zhàn)船里枕戈待旦。戰(zhàn)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勝利的消息被遙遠的山川阻隔傳不到朝廷。母親在家里盼望遠在千里之外參戰(zhàn)的兒子回來,把《折楊柳》這支曲子吹了一遍又一遍,傳送不到遠在越南的兒子耳邊。他們依然在蠻煙瘴氣里、在荒野里等待回家的命令。楊慎在詩的后面表達出了自己的心境,只有站在門前等待凱旋的消息。整首詩在前面做了許多的鋪墊,到了最后兩句才借以盼望戰(zhàn)爭勝利歸來的將士來回答張含。

        《光尊寺別禺山》

        萬里炎荒萬里身,銷魂何事別離頻。

        光尊寺里桃應(yīng)笑,回首東風九度春。

        詩里,楊慎表達了與張含別離時淡淡的傷感,別離的頻繁,轉(zhuǎn)眼度過九個春天。因為有開放的桃花含笑開放,賦予了靚麗的色彩,才使這首詩不至于情緒黯然。

        《石云寺見山茶梅憶愈光》

        江梅山茶早爭新,點蒼逢春憶滇春。

        金碧同游似昨日,紅素兩芳如故人。

        此山見花還載酒,醉歌激越喧林藪。

        莫看華鬢驚客心,且喜風光入吾手。

        看到石云寺的山茶花與梅花在爭奇斗艷地開放,勾引了對張含的思戀。在大理蒼山遇到了春天,便想起了滇池的春天。與張含同游金馬碧雞坊的昔日仿佛還是在昨天,那時候紅色的茶花與白色的梅花就像我們老朋友一樣心情綻放。那時我們在茶花樹下飲酒,酒醉以后放聲歌唱,歌聲喧嘩在林間飛翔。不要看到雙鬢斑白而吃驚,最高興的是春光抓在我們手里。

        《題五老圖遙壽張禺山八十》

        遐筭誰論魏羅結(jié),著書居似范長生。

        九齡天賜言非夢,五老星飛兆久成。

        玄韻松風時靜聽,仙聆花露日頻傾。

        永昌不數(shù)睢陽社,一鶴南飛寄此情。

        “遐筭”比喻高壽,詩的內(nèi)容是楊慎題《五老圖》時想起張含而寫的?!段謇蠄D》即《睢陽五老圖》,是北宋時期著名人物畫,畫里有五位告老還鄉(xiāng)的朝廷官員杜衍、王渙、畢世長、朱貫、馮平,他們集社于睢陽,其中年齡最高活到94歲,借以預(yù)祝張含長壽。詩中用“魏羅”來表達楊慎與張含之間的友誼,以著書立說來陶怡性情可以長壽而不是夢,像“睢陽五老”一樣可以長壽,在山水間享受自然,得到大自然的眷顧很多。雖然他們沒有隨時相聚在一起,但是他們的感情是相連在一起的。所以楊慎在題《五老圖》的時候便想起了張含,讓大雁寄給書信來表達對張含的思念之情。

        《壽張愈光》

        炎炎紅鏡開,照君明詩臺。

        臺中逍遙叟,天上神仙才。

        神仙中人不易得,早歲聲名動京國。

        開元天寶若有神,嘉祐熙寧忽無色。

        月月郵筒寄我詩,時時倩夢說相思。

        清談玉露知何日,解渴瓊枝未有期。

        柱下相君齒重作,不須更煉長生藥。

        墨池飛出北溟魚,壽詞為寄南天鶴。

        這首詩的大意是,明媚的陽光照到你寫詩臺案,你逍遙自在地在寫詩,就像天上的神仙一樣才氣橫溢。像張含這樣的人即使在神仙中也不容易找到,他的詩才早已經(jīng)驚動京城。唐朝的開元、天寶的詩人猶如神仙在世,嘆息到元朝、宋朝已經(jīng)沒有了唐朝的風采了。隨之郵寄給我你寫的詩,好像在夢里訴說我們的相思。何時我們才能促膝談心到夜露降臨,我們期盼見面就像口渴時想吃到解渴的水果,要到什么時間?我希望你返老還童生出新的牙齒,不需要再去煉長生不老之藥來延年益壽。你筆下詩句如飛出大鵬鳥,我寄給你的祝壽詞給南飛的大雁送到你身邊。

        《長生歌壽張禺山》

        壽君十載前,合樽促席在連然。

        壽君十載后,問月停云遙舉酒。

        疇昔京華縂角時,通家兄弟好襟期。

        即墨藍子破萬卷,申臺何郎工四詩。

        倒海聲名共蔥蒨,過都意氣相追隨。

        不數(shù)雕蟲童子篆,寧論黃娟外孫碑。

        行空天馬屬公等,躍漢云龍非子誰。

        我下承明來荒戍,夢中忽到蘭津路。

        海燕欣逢王謝家,華館春風起煙霧。

        萬里故人還舊游,廿載窮棲忘旅愁。

        馳暉催人若逝水,覽鏡何言俱白頭。

        我病摧頹滇海上,羨君頭白神猶王。

        散帙眸回巖電光,揮毫句挾江濤壯。

        翻憶連然共醉年,欲往從之空悵望。

        空悵望,皆奈何,一掇金光草,再折瓊枝柯。

        桃竹書簡付赪鯉,請公聽我長生歌。

        富貴一朝石火滅,文章千古聲名多。

        聽我歌,再進當年金叵羅。

        十年前我給你祝壽,同席飲酒在連然這個地方。十年以后給你祝壽,問天上的月亮,我在遙遠的地方向你舉杯祝壽。從前在京都少年的時候,如同世代相交的弟兄有著共同的情趣。像即墨藍玉讀了很多書,如申臺何郎熟讀《詩經(jīng)》里的《風》《大雅》《小雅》《頌》。我們名聲沸騰、才華橫溢,走過京城街道意氣昂揚,不乏人們追隨。其實我們寫的辭賦是雕蟲小技,就像曹操看到一個女子墓碑上面寫著8 個字“黃娟”“幼婦”“外孫”“齏臼”文理不通。當時浮躁得就像奔騰在天上的駿馬,認為飛躍在云霄之上騰云駕霧的不是自己還是哪一個。我從承明殿被謫貶到荒郊野地來充軍,在夢里忽然夢到走在蘭津路上。就像燕子欣然到了高樓大廈,華麗庭堂春風裊裊煙霧蒙蒙。我被貶到萬里之外來回奔走,回想起二十多年貧窮潦倒忘記旅途的哀愁。時光流逝催人老就像逝去的流水,照著鏡子看到滿頭白發(fā)有什么可以說呢。我生病的時候失意在云南,羨慕你頭發(fā)白了還精神旺盛。打開書卷你還目光炯炯有神,提筆寫字還帶波瀾壯闊氣韻。回憶在連然酒醉的當年,現(xiàn)在想回到當時的場景悵然若失,只是空想了。悵然若失,也沒奈其何??!采一束金光仙草,再折玉樹瓊枝。用桃竹做的書簡托付給赤色的鯉魚寄給你,請你聽我為你唱的長生歌曲。富貴榮華隨時像敲打燧石濺起的火星一閃就滅,只有文章才能流傳千古,留下美好名聲。聽我歌,再送給你金杯斟滿的一杯酒,遙遙地祝福你長壽!

        張含的年紀比楊慎大9歲。雖然沒有考證在什么時間楊慎開始給張含寫祝壽詩。但是按常規(guī)來說,達到60歲才能稱之為壽。今天在書籍里發(fā)現(xiàn)的有4首,這篇文章摘錄了3首。我們僅從這3首詩中可以了解到楊慎與張含的感情是如此地深厚,是楊慎在博南古道上與張含的重要片段。

        結(jié)" 語

        在楊慎的《悲酸行》里讀到了他在云南悲痛辛酸的歷程:

        少日多歡悰,老境足悲酸。

        悲酸一何易,歡悰一何難。

        游子久不歸,憔悴羈南冠。

        親庭隔千里,夢中路漫漫。

        年來轉(zhuǎn)漂泊,居處無恒安。

        征馬??嗍荩孟?嗪?/p>

        有客過我門,勸我常加餐。

        春陽正發(fā)育,覆載本自寬。

        窮途謝好音,白意于青翰。

        從這首詩里,楊慎說出了他少年時期的優(yōu)越生活,到老來過上令人悲酸的晚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即使悲酸也改變不了他的處境,歡樂更是難得尋求。家里的親人在千里之外,只能在夢里才可以回到家鄉(xiāng)。多年來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在外的日子實在煎熬。過路的人看到我身體消瘦,勸我多吃點飯,其意包含“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連過路的人也對我安慰。楊慎作為一個明代的狀元,被充軍到了云南,與很多云南的名人交往,有時花天酒地,有時窮迫潦倒是常有的事。

        楊慎在37歲到71歲的時間里,一直顛沛流離在云南各地,最終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8月6日,病歿于博南山戍所,可以看出《悲酸行》是他在云南的真實寫照。

        楊慎是明朝時期對云南文化貢獻最多,影響最大的人。他在云南的30幾年里,不僅與張含有著深厚的友誼,還與大理的文化名人李元陽、楊南金,麗江的土司木公都有著頻繁的交往,好多詩中都記下他們之間的友誼。

        楊慎在云南著述有《滇程記》《南詔備考》《云南山川志》《滇載記》《滇候記》《滇產(chǎn)記》,參與編纂的《大理府志》《南詔野史》等。特別是《南詔野史》記述了大理南詔時期的概貌,是給后人留下對南詔歷史研究的寶貴資料。還有大量詩歌,記載他所到之處的足跡,抒發(fā)了云南自然山川與朋友之間的友誼。他在永平與大理時期,構(gòu)建了洱海流域歷史文化的科目體系,梳理了以洱海流域為代表的云南人類文明來龍去脈。其中的《滇候記》《滇產(chǎn)記》雖然已經(jīng)失傳,但是這兩篇《記》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不可忽略的文章。

        《明史·楊慎傳》云:“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惫时缓笕送瞥鐬槊鞒谝徊抛印G宕o昀稱譽楊慎道:“慎以博洽冠一時,其詩含吐六朝,于明代獨立門戶?!泵駠鴷r國學大師陳寅恪也說:“楊用修為人,才高學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笨偨Y(jié)楊慎一生,博物洽聞,才高德昭,著述繁富,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化巨人?!肚f子·人間世》:“圣人成焉,以身殉道而成功,圣人生焉,以生殉道而全生也。”所以說楊慎留下的文學遺產(chǎn),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博南古道上的詩魂,至今還在中國文壇上閃發(fā)出磨滅不了的光輝。

        有感于升庵祠的殘頹凄涼,在此寫《浪淘沙:謁拜博南山升庵祠遺址》一首:

        古道夢闌珊,曲折纏綿。林蔭縹緲探根源。徒步攀登尋覓處,謁拜先賢。入眼慟心寒,戍所殘垣。風霜往事嘆流年。欲問博南千古事,默對荒山。

        猜你喜歡
        楊慎
        情深何處不相逢
        淺談明代官員書法
        牡丹(2021年6期)2021-07-13 22:13:44
        中國文學史楊慎書寫評議
        一方素帕寄相思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楊慎的文學史價值再思考
        小楊慎智對先生
        對聯(lián)(2015年23期)2015-11-14 14:19:49
        楊慎:這個狀元郎沒有情趣
        火花(2015年1期)2015-02-27 07:40:14
        近十幾年來楊慎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關(guān)于楊慎的云南民間傳說
        一区二区国产av网站|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看| 麻美由真中文字幕人妻| 日本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欧美性爱一区二区三区无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东京热| www国产亚洲精品| 军人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狠狠色综合播放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被黑人做的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黄网站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无百码中文毛片| 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午夜无码国产18禁|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北条麻妃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av在线观看| 色哟哟亚洲色精一区二区 | www.尤物视频.com| 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99日本久久久影院| 黄色毛片视频免费| av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老师开裆丝袜喷水视频|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成人网| 视频二区 无码中出| 狼人伊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无码a∨在线视频|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佳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