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有效預防并降低健美操運動損傷的風險,切實保障運動員的身心健康,提高訓練質量,為健美操運動員提供預防運動損傷的理論依據(jù)與措施,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健美操專項運動員的運動損傷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健美操專項運動員運動損傷部位以下肢為主,依次是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小腿等;健美操專項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是拉傷、扭傷、挫傷等;進一步分析顯示,準備活動不充分、技術掌握不好、身體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是引起健美操專項運動員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運動員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合理控制訓練強度與時間、加強專項技術訓練為主,對每一個訓練環(huán)節(jié)給予充分重視,并加強預防損傷知識的學習,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健美操的訓練中。
關鍵詞:健美操" 運動損傷"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8-111-3-ZL
健美操是一項集健身、娛樂、競技于一體的運動項目,深受廣大學子的喜愛,是高校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協(xié)調性與靈活性,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團隊凝聚力。健美操項目在我國發(fā)展周期較短,但其技術動作難度卻在不斷提升,運動損傷問題也日益突顯。健美操運動對于身體健康的影響也像是一把雙刃劍,在鍛煉技能愉悅身心的同時,身體各部位還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與分析高校健美操訓練中運動損傷情況,探討其損傷的原因、特點及規(guī)律,為高校健美操運動的科學訓練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
1、健美操訓練常見運動損傷情況分析
1.1、健美操訓練運動損傷率
由表1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調查的94名運動員中,有65名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發(fā)生過損傷,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69.15%,其中受傷次數(shù)為1-3次的人數(shù)占比最大,有58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61.7%;受傷次數(shù)為4-6次的有7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7.45%。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健美操專項運動員在進行專項訓練過程中的損傷率較高,健美操動作幅度大,強而有力,在快節(jié)奏下完成各種跳躍、轉體、屈伸、劈叉等動作,極易出現(xiàn)損傷。健美操中的跳躍動作要求運動員具備出色的爆發(fā)力和平衡感。在快速的音樂節(jié)奏中,跳躍動作不僅需要足夠的腿部力量,還需要在落地時能夠穩(wěn)定地控制身體姿態(tài),避免受傷。然而,由于跳躍動作的高難度和高速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運動損傷。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年齡、性別、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都會影響損傷的發(fā)生率。
1.2、健美操訓練運動損傷部位
健美操作為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融合了音樂、舞蹈及體操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娛樂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身體不同部位同時配合。因此,在健美操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極易發(fā)生損傷,并且易受損傷的部位較多,從表2中可以看出,健美操運動損傷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小腿和髖關節(jié)是主要受傷部位。具體而言,踝關節(jié)的損傷頻率尤為突出,累計受傷人數(shù)達50人,占據(jù)了總調查人數(shù)的53.19%的高比例;緊隨其后的是膝關節(jié)損傷,受傷人數(shù)達到33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35.11%;小腿損傷的有29人(小腿損傷的主要部位在小腿后側的腓腸?。?,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30.85%;髖關節(jié)損傷的有28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29.79%;上臂損傷的有27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28.72%;大腿損傷的有26人(大腿損傷的主要部位在大腿后側的腘繩?。伎傉{查人數(shù)的27.66%。從表2中發(fā)現(xiàn)踝關節(jié)受到損傷的人數(shù)最多,在健美操技術動作中,轉體、大跳、小跳是最基礎的動作之一,雙腳不停地離地跳躍,會使運動員的踝關節(jié)承受很大的壓力,造成踝關節(jié)的負荷過重,受到的沖擊很大,損傷的比例也較大。此外,在成套動作中有許多需要膝關節(jié)跪地支撐的動作,對于膝關節(jié)的磨損很大,由于許多運動員技術動作的要領掌握得不牢,在練習中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再加上健美操技術動作中,有許多高沖擊性動作(健美操中的高沖擊動作包括:大跳、小跳、弓步跳等),所以,在健美操訓練過程中,下肢損傷次數(shù)較多。
1.3、健美操訓練運動損傷類型
經(jīng)過統(tǒng)計,由表3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健美操專項運動員在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類型依次是拉傷占比最高,為57.45%,扭傷占比52.13%,挫傷占比35.11%,擦傷占比32.98%,等等。損傷類型在健美操項目中呈現(xiàn)多樣性,損傷類型是由健美操項目特點決定的,技術主導類難美項群的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柔韌、力量、速度和耐力等都提出了高要求,而較大的強度易使機體產(chǎn)生疲勞,降低了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運動員需要在快節(jié)奏的音樂中,以極高的準確性、流暢性和表現(xiàn)力完成各種跳躍、轉體、屈伸、劈叉等動作,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發(fā)生損傷。
1.4、健美操訓練運動損傷原因
通過調查健美操運動員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發(fā)現(xiàn)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受到損傷的人數(shù)為65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69.15%;由于動作技術問題導致?lián)p傷的有59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62.77%;由于身體疲勞受到損傷的有37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39.36%;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受到損傷的有27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28.72%;由于場地、器械原因導致?lián)p傷的有24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25.53%;其中22人因訓練方法不當受傷,這一原因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23.4%;另外,還有18人因為著裝不適合運動而導致了損傷,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19.15%;由于天氣原因受到損傷的有16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17.02%;其他原因中,有5名同學因為場地的外界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5.32%。從項目特點、技術難度、訓練量、運動員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運動員的健康和安全。
(1)準備活動不充分。
在進行健美操訓練前,運動員需要進行充分的拉伸,在健美操練習中身體的各個部位都需要處于繃緊的狀態(tài)。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體在運動時,內臟器官的機能惰性較大,不能滿足運動器官的負荷,極易導致運動強度較大,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極點”。因健美操運動的強度較大,如果在訓練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肌肉仍一直處于僵硬狀態(tài),內臟系統(tǒng)的功能沒有動員起來,就會很容易造成損傷,進行充足的準備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在正式鍛煉前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教練員有責任讓運動員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并督促他們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2)動作技術問題。
受訓練時間、水平的影響,健美操運動員個人能力素質存在差異性,部分運動員在技巧性動作的掌握上尚顯不足,柔韌性也相對較差,且身體各部分不協(xié)調,因此在訓練中常因技術動作未能達到標準規(guī)范而受到影響。由于自身技術動作掌握程度低,訓練動作不符合運動學規(guī)律,給自身帶來過大的壓力,容易在訓練時造成肌肉或者韌帶的拉傷。健美操是一項技術性較高的運動,其動作技術的精湛掌握依賴于長期且系統(tǒng)的訓練過程。此外,由于該運動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有著較為嚴苛的要求,許多運動員在初次接觸時難以迅速領悟并準確執(zhí)行動作要領。因此,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往往面臨較高的損傷風險,需要特別注重動作的標準性和身體的適應性訓練。
(3)身體疲勞。
在健美操的學習過程中,訓練量較大,運動員的生理狀態(tài)不佳,如身體疲勞或生病等,當身體出現(xiàn)不佳狀態(tài)時,無論是初學者亦或是運動水平高、熟練掌握技術的運動員,都可能會因其技術的錯誤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疲勞狀態(tài)顯著地削弱了人體各器官之間的協(xié)調性,從而抑制其高效運動和整體運動效率。同時,疲勞會導致注意力的分散和降低,以及人體反應能力的顯著遲鈍,這些變化均顯著增加了運動員在運動中發(fā)生損傷的風險。
(4)注意力不集中。
健美操運動中無論個人練習還是團隊配合必須做到身心合一才能高質量完成。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應始終保持高度的專注力,避免思維分散,專注于觀察動作執(zhí)行的細微之處,并深入領會技術動作的核心要領。此外,在自主練習時,運動員應定期回顧和復習教練員所講解的關鍵點,確保這些要點能夠切實融入并體現(xiàn)在其實際訓練中。
(5)場地、器械原因。
健美操運動涉及了多樣化的轉體、跳躍、支撐等力量型動作,對于訓練的場地有特殊的要求,若場地存在不平整、過于滑膩、質地堅硬等,都會影響運動員的日常發(fā)揮,進而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傷。另外,不合適的器械或者器械使用不當也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健美操訓練以成套內容、音樂使用、操化組合、場地空間、表演配合為主。運動員在訓練前應對場地和器械進行檢查,選擇適宜的訓練場地與器械,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對于健美操運動員的安全訓練至關重要。
1.5、健美操運動損傷后采取的治療方式
從表5可以看到,在受到損傷后運動員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重視和警覺,知道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其中在運動損傷后停止運動,適當休息有74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78.72%;采取冰敷/熱敷的有53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56.38%;立即就醫(yī)的有51人,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54.26%。正常情況下,運動員在急性軟組織損傷后的24h內進行早期處理,對于其康復至關重要。而關于開放性損傷或閉合性損傷的處理方式也存在異同,教練員需要引導運動員掌握應急處理方法,幫助運動員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發(fā)生損傷時,教練員也要沉著冷靜,幫助運動員處理損傷,降低運動損傷帶給運動員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
2、預防健美操運動損傷的措施
在健美操訓練過程中易發(fā)生各種運動損傷,這不僅會影響著我們的正常生活、學習,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甚至于心理上的影響,在進行健美操運動之前,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加強機體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損傷的發(fā)生,有效預防健美操運動損傷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2.1、重視訓練前的準備活動
提升思想警覺性是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步驟之一。從教練員角度來說,應在訓練中強化思想教育,培養(yǎng)運動員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從運動員角度來說,在進行健美操運動之前,確保充分進行熱身和針對性的準備活動至關重要,使自身從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準備。經(jīng)過充分且具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有效激發(fā)身體的活力,克服肌肉的粘滯性,保證運動員在運動時身體達到最佳狀態(tài),提高身體的代謝功能。在經(jīng)過高強度、大負荷的訓練后,加強肌肉的拉伸和放松,使身體各個部位得到良好的恢復,不僅是預防訓練后出現(xiàn)肌肉酸痛,也為后續(xù)的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2.2、加強專項技術動作訓練
高校健美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運動員的專項練習時間不夠,短時間的強化練習雖有成效,但是,由于操之過急,忽視體育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傷。循序漸進地加強專項技術訓練,增加課堂專項力量訓練的時間,技術的精湛掌握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與過程的歷練。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采取分解練習的方式,逐步熟悉并掌握動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隨后再過渡到完整的練習,以確保技術的精準與流暢,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
2.3、合理安排訓練內容與負荷
教練員對于訓練內容和訓練目標要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對于成套動作的編排、難度動作的選擇,要由運動員運動水平的高低決定,選擇運動員易于掌握的動作,從簡單動作的練習上過渡到難度動作的學習。運動負荷適宜時,運動員的情緒會變得高漲,學習動作的興趣提高,行為也更加主動,掌握動作時心理得到滿足,更容易實現(xiàn)訓練目標。
2.4、加強易受傷部位的鍛煉
根據(jù)健美操運動的特點和容易發(fā)生損傷的部位,加強易受傷部位的鍛煉,尤其是上下肢、腰腹、關節(jié)韌帶等部位的力量,只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機體作為基礎,才能在健美操的訓練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復雜的難度動作,并且能夠承受高強度的訓練,提高機體抵抗運動損傷的能力,預防損傷的發(fā)生。
2.5、重視韌帶柔韌性訓練
健美操運動對于運動員的柔韌性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一些專項動作的學習上,如大跳、C跳等動作,若運動員的柔韌度不夠很容易發(fā)生損傷,因此,在平常的訓練中,要加強柔韌性練習,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在日常練習中,都應該加強柔韌性練習的意識。在日常的鍛煉中,主要做身體韌帶、肌肉、肌腱組織的拉伸鍛煉,如正壓腿、側壓腿、豎叉、橫叉等,柔韌性訓練所帶來的益處是多方面的,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3、結語
健美操運動損傷是較為普遍的,通過研究的開展,不僅能夠對高校健美操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問題有深入的了解,還能為高校健美操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同時,也希望研究能夠引起更多人對運動損傷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共同推動高校體育運動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獻達,李文濤,覃芳賢.健美操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的應用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9).
[2]張曉瑩,趙軒立.競技健美操難度組合C289接A187的運動學分析[J].體育學刊,2018,25(5).
[3]段銳,馬廉禎,王松濤.我國體育科研高質量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10).
[4]江金澤.健美操解說詞的美與激情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4).
[5]趙陽,湯衛(wèi)東.難美項群競技體育項目版權法保護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9).
[6]王靜.健美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特征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0).
[7]任覺曉.體能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及其康復手段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0).
基金項目:河南理工大學2023年度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SKJYB2023-21。
作者簡介:王燕培(1999-),女,河南漯河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