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主要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養(yǎng)的重任,是幫助學生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實現(xiàn)自身良性發(fā)展的有力媒介。為了進一步落實新課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利用時事政治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輔助學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理論知識,并促使他們在分析時事政治案例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诖?,文章將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有效應用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事政治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體系和要求,與新課程標準體系存在本質區(qū)別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需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框架內進行重組和優(yōu)化改造。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搜集并運用時政熱點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一、時事政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網絡的使用也越來越受到現(xiàn)代人的青睞。隨著網絡在線課程的興起,網絡學習逐漸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網絡始終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舒適生活的同時,也有魚龍混雜的信息侵擾。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極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由于是非觀尚未完全建立,初中階段學生容易受到負面新聞的影響,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時事政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充分應用時事政治,有利于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網絡平臺中正確判斷所接收到的信息。教師將時事政治的反面教材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利于學生引以為戒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促進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效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新課標的影響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教師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用當前的時事政治,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提高對社會、時事的了解,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思政課應該在整個中學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占據突出的位置,助力學生在成長黃金期提升綜合素質。然而,現(xiàn)階段的思政課教學仍以考試內容為主,對時事政治知識的傳授相對不足。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預示著素質教育將逐步取代傳統(tǒng)教育,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須充分融入時政熱點,滿足新課程要求,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備高尚道德情操的青少年,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shù)初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灌輸理論概念并要求學生背誦為主。然而,初中生的思想觀念還不夠成熟,如果教師不將理論概念講清楚,就會導致學生對知識點一知半解,甚至出現(xiàn)理解偏差。因此,初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觀念,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觀念、豐富教學形式、將時事政治充分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拓展課堂內容、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政治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二、時事政治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施現(xiàn)狀
目前大多數(shù)政治教師已經有意識地將時事政治教學融入自身課堂,但時事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問題。
首先,部分教師對時事政治教學的落實力度不大,對時事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做得不夠,這就使得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對時事政治教材的使用意識不強,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偏重傳統(tǒng)教學手段。這說明時事政治教育還沒有真正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對時事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要多關注時事政治,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多關注時事政治,利用時事政治教學資源有效學習政治知識。
其次,部分教師在利用時事政治材料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知識時,缺乏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時事政治教學產生厭煩感和壓力感。鑒于政治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教師如果不合理改進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優(yōu)化時事政治教育資源,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讓學生利用時事政治教材對道德與法制課堂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吸收和理解。
最后,部分教師在引入時事政治教材時,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未能緊密結合,導致學生在時事政治教學中對抽象的政治知識學習成效不佳,甚至對教材理解尚顯模糊。因此,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審慎對待時事政治教育教材,確保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有效把握時事政治教育資源。如此一來,時事政治教育方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提升學生政治知識學習成果。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充分結合教材內容與時事政治材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充分融合時事政治,不僅僅是在課堂上講時事政治,而是需要將時事政治素材與課本內容充分融合,在課堂教學中針對相關知識點,引用時事政治實例,以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要多看一些日常新聞,利用各種時政節(jié)目和時政軟件,加強對時事政治素材的積累,如“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教師要針對每個知識點制作相關的課例,不斷引導學生豐富時事政治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課本內容對時事政治進行分析總結。教師在選擇時事政治教材時,不要選擇枯燥嚴肅的時事政治話題,避免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排斥心理。教師在講述時事政治時,要不斷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思維水平,選擇學生能夠理解和感興趣的時事政治話題。同時,教師也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切不可將與教學內容無關的時政熱點和政治話題帶入課堂,讓學生無所適從,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述《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時可以選取時事政治中的法律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選擇講解法律的時政內容。教師可以以“我們身邊的違法行為”為例,讓學生針對身邊的違法行為展開思考、討論和分析,教師對學生的討論及時作出點評,對學生的錯誤看法進行糾正,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知識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要前提。只有促進學生興趣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將時事政治有效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總是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將時事政治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應深入挖掘學生的好奇心,巧妙運用時事政治知識和素材,在課堂上對知識點進行整合,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對時事政治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充分掌握課堂上的每一個知識點,從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體水平和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述《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在課前講述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奧會,給學生講一講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成思想。在討論中國的發(fā)展時,可以以北京冬奧會為背景展開討論。如,北京是世界上唯一同時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冬奧會既符合學生的興趣,也與課本的知識相關。這樣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來深化課堂學習,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三)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充分發(fā)揮關鍵主導作用,運用時政熱點豐富課堂實踐活動,以此提升學生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彰顯個人價值。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妥善引導,比如在預備下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一名學生預習課程內容,并據此搜集相關時政知識。該學生在課前將所收集的時政知識作為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與同學進行分享。同時教師應要求其他學生思考分享內容與課程知識點是否契合,并陳述自身觀點。通過課前預習與課堂故事會,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時政新聞的關注度,實現(xiàn)時政信息與課本知識的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課堂活動中的主人翁意識。
又或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形式多樣的辯論賽,將學生分成若干人一組,以辯論賽的形式,就時事政治的某一部分展開辯論。辯論前,教師可以搜集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指導;辯論中,教師要認真傾聽每個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看法;辯論后,教師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并對每個學生的觀點進行指導。教師可以為辯論賽設置小禮物,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對辯論賽的關注,從而加深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理解。開展課堂辯論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更好地將時事政治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相結合,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概念與綜合能力相互聯(lián)系,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四)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互聯(lián)網技術也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通過多媒體將時事政治內容以視頻、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示。
例如,教師在講解《踏上強國之路》之前,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精心搜集并整理一系列反映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顯著變化的視頻資料和圖片素材。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這些圖片和視頻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深入思考。在展示完畢后,教師將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對所呈現(xiàn)的材料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并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將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點與當前的時事政治內容緊密結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鑒于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往往較為抽象和枯燥,教師在授課時應注重引入鮮活的時事政治案例,使理論知識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通過以上措施,教師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內容,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合格公民奠定堅實基礎。
(五)利用時事政治信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新課程的要求,讓素質教育逐步取代應試教育。教師不應過多關注學生是否記住了理論概念,是否能在考試中答對所有題目,而應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時事政治信息,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話題討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升其學習能力。
例如,在“中國的國家機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進行講解,介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內容,并針對相關內容引出人大代表的觀點。介紹并引導學生就人大代表的觀點和自己的觀點發(fā)表看法。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人大代表的意義,而且還能讓學生充分結合課堂內容開拓自己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四、結語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育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加強時事政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通過將教材內容與時政熱點相聯(lián)系、關注學生興趣、豐富課堂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自身修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李偉.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和時事政治教學的有機整合[J]. 安徽教育科研,2022(21):70-71.
[2] 羅林香. 時事政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 家長,2022(20):111-113.
[3] 孫梅花. 時事政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考試周刊,2021(22):151-152.
[4] 出志雄. 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 文理導航:上旬,2017(06):94.
[5] 黃志堅. 探討時政教育如何滲透在初中政治教育中[J]. 中國校外教育,2017(07):65-66.
[6] 杜美菊. 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時事政治內容的引入思考[J]. 新課程:中,2017(04):120.
(責任編輯: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