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且別出心裁的工藝美術(shù)。
江南,自古就是錦繡之鄉(xiāng)。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讓蘇繡在蘇州女子的情愫中多姿多彩。
據(jù)考證,漢代就有了蘇繡,之后經(jīng)歷朝歷代的打磨,其繡工越發(fā)精妙絕倫。蘇繡從三國“繡萬國于一錦”,到大宋“針如發(fā)細,設(shè)色精妙,光彩射目”,再到明清“以針作畫,巧奪天工”,繡工之細,繡活之精,繡藝之透,妙不可言。
朝代更迭,蘇繡繁衍,名手競秀,流派紛呈。歷朝歷代皇室享用的大量繡品,大抵都出自蘇繡藝人之手。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州民間刺繡益發(fā)豐富多彩,蘇繡應用于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香包、扇袋等生活用品的裝飾上,不僅針法多樣、繡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包含喜慶、長壽、吉祥之意,深受人們喜愛?!吧剿诌h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親昵之態(tài)”便是對高雅入心的“畫繡”(或曰“閨閣繡”)逼真?zhèn)魃竦木钏囆g(shù)的盛贊。
蘇繡自產(chǎn)生之際,便是情感的載體?!靶⌒『砂p絲雙線挑,妹繡荷包掛郎腰……”曾幾何時,蘇州姑娘出嫁之前,必要親手繡制成套的陪嫁繡品,才能出嫁成婚。結(jié)婚當日,新娘穿上繡有鳳凰、牡丹圖案的花衣、花裙和繡有秀麗高雅的梅花圖案或雙喜字樣的繡花鞋;喜堂的堂幔、桌圍、椅披等都掛上或覆上喜氣的刺繡品;新床四周系上刺繡床圍,床上鋪著繡花被、繡花枕頭;婚房室內(nèi)的掛件也多是精美繡品。那時,蘇州的“繡線巷”,聚集了眾多刺繡花線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種色澤的花線,且每色區(qū)分深淺層次,合計達700余種,堪稱萬紫千紅,各色俱全。那些繡藝有成、各懷絕活的蘇州繡娘,成為大家閨秀搶手的刺繡教習,技藝傳授有方,讓待字閨中的麗人脫穎成為心靈手巧的新娘。
明末清初,蘇繡的風格、技法日臻完美,“用色和諧文靜,不露生硬跳動痕跡,行針平勻熨貼,毫無參差錯漏之處”。清貴族德齡(裕德齡)郡主在《慈禧私生活回憶錄》中載:皇宮中設(shè)有規(guī)模的絲繡工場,刺繡宮女從養(yǎng)蠶繅絲,到染線、設(shè)計繪作,一應俱全,各司其職。繡作的方法很多,單鞋子一項就有高繡、平金、挑花、穿珠、繡中夾珠等多種繡法。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有這樣的描述:“原來繡這瓔珞的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凡這屏上所繡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本來非一味濃艷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cè)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zhuǎn)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曹雪芹的描述道出了蘇繡的精妙絕倫和高雅神韻。
至近現(xiàn)代,蘇繡藝術(shù)由模仿到寫真再到神韻、寫意,藝術(shù)特色顯山顯水,單面也好,雙面也罷,都呈現(xiàn)出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特點,與湘繡的豪放、蜀繡的疏朗、粵繡的華麗,形成鮮明的對比。
如果有機緣站在一件蘇繡作品前,無論是人物肖像、山水風景、動物花卉、怡情靜物等圖案,還是平繡、打籽繡、彩錦繡、精微繡、仿真繡、亂針繡、雙面繡等繡法,都會各以各的姿容,各以各的情態(tài),各以各的表現(xiàn),讓你眼前一亮,讓你沉醉其中,流連徘徊,感嘆再三,不忍離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