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背景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不同方式強調“自強不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他指出“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強調“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帶領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活力。
2024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fā)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3月12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新質生產力鍛造記》,展示了徐工集團如何鍛造新質生產力,驅動新型工業(yè)化攀高向新。從1200噸、1600噸,到2000噸、2600噸,徐工自主研制的輪式起重機在2022年成為新晉的“全球第一吊”。徐工集團憑什么能夠不斷刷新“全球第一吊”的紀錄?帶著疑問,徐州市中山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少先隊員走進徐工集團,尋找答案。
尋訪紀實
從生產土地雷開始
“1943年,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中,在黨發(fā)出開展生產自救運動的號召下,徐工集團的前身——華興鐵工廠(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在山東莒南縣誕生。當時作為兵工廠,我們是從生產土地雷、土手雷等開始的。”聆聽講解員姐姐的介紹,隊員們了解了徐工集團的歷史。
“改革開放后,全國基礎設施建設大潮再起。但各施工現(xiàn)場運作的都是德、美、日、韓等國的機械,重型機械的市場被外國企業(yè)壟斷。面對如此差距,有著‘紅色基因’的徐工集團奮起直追,從生產第一臺起重機、第一臺壓路機開始,逐漸成為中國工程機械業(yè)的領軍企業(yè)?!敝v解員姐姐的語氣中滿是自豪。
在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單增海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徐工集團通過技術升級,改變了一些關鍵零件高度依賴進口的“卡脖子”情況。徐工集團正是憑借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打破國際壁壘、填補行業(yè)空白,牢牢把握了發(fā)展的主動權。
“徐工集團就像是從戰(zhàn)火中走出來的民族英雄!”隊員房亦恒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它還是打破外國企業(yè)壟斷的民族企業(yè)!”隊員施學堃也發(fā)出了感慨。
“機甲力士”閃亮登場
“哇,好酷!”剛走進徐工集團的底盤裝配車間,隊員們便深受震撼。車間面積很大,一眼望不到盡頭,各種機械裝備高大威風。
“走過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如今的徐工集團躋身全球工程機械前三名,全力沖擊行業(yè)巔峰。瞧,這些就是我們徐工集團眾多的產品之‘最’—‘世界第一吊’XGC88000履帶起重機,它是當前全球整體式履帶起重機設備中能力最大的機型;‘神州第一挖’XE700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國內最大噸位液壓挖掘機……”這些龐大又精密的設備,簡直就是了不起的“機甲力士”!
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工集團進行考察。在講解員姐姐的帶領下,隊員們沿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了起重機裝配車間。
“快看這個龐然大物。”在講解員姐姐的指引下,隊員們昂起頭,仰望眼前這個橙黃色的“大塊頭”。
“隊員們,這就是我們徐工集團自主研發(fā)的XCA220全地面起重機。”講解員姐姐介紹道,“它高108米,最多可以舉起220噸的重物?!?/p>
隊員臧藝軒疑惑地撓了撓頭:“220噸是什么概念?我都想象不出來?!?/p>
“一頭成年雄性亞洲象重2.7噸至5噸。也就是說,XCA220一次至少可以舉起44頭大象!”“數學小天才”郭子青快速算了出來。
看到隊員們如此興致勃勃,講解員姐姐進行了更深入的介紹:“徐工集團的產品出口193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全球建立300多個海外網點提供全方位服務?!标爢T們一邊聽,一邊拿筆進行記錄。
走進徐工集團,近距離觀看大國重器,作為徐州人,隊員們深感自豪。他們感受到中國科技發(fā)展的巨大飛躍,立下誓言,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成為科技強國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