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滴灌甜菜糖分積累與溫度相關性,對選擇種植區(qū)域、預測當年含糖率、決定收獲時間均具有重要意義。
【方法】以新疆主栽甜菜品種KWS9147為材料,2020、2021年調查糖分動態(tài)積累變化,研究糖分積累與各溫度指標的相關關系,分析2018~2022年5年甜菜收獲時含糖率與9月中旬至下旬糖分快速積累關鍵時期各溫度指標的相關關系。
【結果】7、8月各溫度指標與糖分積累相關程度較低;9~10月上旬平均溫度、平均低溫、平均高溫、最高低溫、階段性低溫、≥10℃積溫、≥0℃積溫均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糖分積累呈負相關,但不顯著;9月中旬至下旬平均低溫、最高低溫與收獲時甜菜含糖率呈顯著負相關,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與含糖率負相關程度較高,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含糖率負相關程度較低,≥10℃積溫、≥0℃積溫基本上均與含糖率相關性同平均溫度。
【結論】在溫度各指標中,低溫對甜菜糖分積累和收獲期含糖率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甜菜;滴灌;糖分積累;溫度;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S56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4330(2024)08-1916-10
收稿日期(Received):2024-01-19
基金項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計劃(2018CB029);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項目(2023TSYCJC0076);國家糖料產業(yè)技術體系(CARS-17)
作者簡介:胡華兵(1979-),男,湖北沙洋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作物育種與栽培,(E-mail)962554661@qq.com
0 引 言
【研究意義】我國甜菜主要種植于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等北方溫帶和寒溫帶區(qū)域。甜菜的產量和含糖率是甜菜生產和制糖工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經濟指標,糖分積累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尤其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新疆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區(qū),光熱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偏少,年蒸發(fā)量是降水量的150倍[1],因此,作物種植均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影響甜菜含糖率高低的外在因素主要是灌溉和氣溫,灌溉是可控的,而氣溫是不可控的。因此,分析滴灌甜菜糖分積累與溫度相關性,對于選擇種植區(qū)域、預測當年含糖率、確定收獲時間均具有重要意義。
【前人研究進展】收獲前的氣象條件對甜菜收獲時塊根含糖率有重要影響,8~9月甜菜糖分積累期對溫度最敏感[2]。新疆焉耆糖區(qū)氣溫與含糖率呈正相關,年最高溫度、年最低溫度均與含糖率呈正相關,8月、10月溫度較高的年份含糖率一般也會高[3];吉林中西部,平均最高氣溫不高于30℃,平均溫度升高有利于糖分積累[4];而新疆石河子市甜菜低糖年7~9月日平均溫度較高糖年高1~2℃[2]。在糖分積累期,溫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減弱可以減少糖分消耗,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5];年度間表現(xiàn)為甜菜含糖率隨著溫差的變化而波動[6]。甜菜生長末期,溫度是引起含糖率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7],較低的夜間溫度將抑制地上部、根體的生長并減少呼吸消耗[8,9],夜間的低溫比晝間高溫對提高含糖率更重要[7]。吉林中西部甜菜含糖率與其生育期月份總積溫呈正相關[4],新疆甜菜含糖率隨著積溫帶積溫的增加而遞減[8]。其他作物的含糖量與溫度的關系也有類似研究:較大的晝夜溫差將抑制哈密瓜果實呼吸作用,從而增加果實的含糖度[10];白蘭瓜甜瓜含糖量隨積溫和氣溫日較差的增加而增大[11];晝夜溫差大,較高的晝溫和較低的夜溫有利于西瓜的營養(yǎng)生長和糖分積累[12];較低的氣溫有利于釀酒葡萄糖分的積累,總糖含量積累需要一定積溫,但積溫過高會降低糖分積累[13]?!颈狙芯壳腥朦c】有關溫度對甜菜糖分積累和收獲時含糖率的影響的文獻結論不盡一致,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溫度與甜菜糖分積累和收獲時含糖率的相關關系?!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新疆主栽甜菜品種KWS9147為材料,2020、2021年分析糖分動態(tài)積累變化,研究糖分積累與各溫度指標的相關關系,分析2018~2022年5年甜菜收獲時含糖率與9月中旬至下旬糖分快速積累關鍵時期各溫度指標的相關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 料
試驗于2020、2021年在新疆石河子農業(yè)科學研究院(44°19′ N,86°03′ E,海拔442.9 m)進行,2020年試驗地重茬種植甜菜,2021年試驗地前茬作物為棉花;試驗地土質為壤土。供試品種為KWS9147。氣象數(shù)據(jù)來源于石河子市氣象局。表1,圖1~2
1.2 方 法
1.2.1 試驗設計
甜菜種植模式為露地直播、干播濕出,2行甜菜1行滴灌帶,等行距50 cm,株距14.6 cm,理論種植密度為9 132 株/667m2。
2020年播種時間為4月4日,滴出苗水時間為4月9日,4月13日復水,生育期共灌水7次,時間分別為6月3日(頭水)、6月19日、7月13日、7月28日、8月15日、9月1日、9月15日;于5月29日開始,每5 d在試驗地相對固定區(qū)域取連續(xù)不缺苗5株整株起挖,測定錘度等指標。10月13日開始收獲。
2021年播種時間為4月13日,滴出苗水時間為4月20日,4月26日復水,生育期共灌水7次,時間分別為6月15日(頭水)、7月3日、7月15日、7月29日、8月16日、9月5日、9月18日;于6月9日開始,每7 d在試驗地相對固定區(qū)域取連續(xù)不缺苗5株整株起挖,測定錘度等指標。10月9日開始收獲。
1.2.2 錘度測定
用取樣器45°從塊根第一片葉痕處(甜菜根頭第一對真葉的痕跡處)向根尾插至根中心,取出后使用壓榨器榨汁,滴在手持電子折光儀上,讀數(shù)即為錘度。5株塊根錘度平均值為該時期甜菜的錘度。錘度按照83%折算即為含糖率。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平均溫度:是一段時間內每天平均氣溫的平均值。
最高溫度:是一天中最高溫度。
平均高溫:是一段時間內每天最高溫度的平均值。
最低溫度:是一天中最低溫度。
平均低溫:是一段時間每天最低溫度的平均值。
階段最高溫:是一段時間內的最高溫度值。
階段最低溫:是一段時間內的最低溫度值。
最高低溫:是一段時間內的最低溫度的最高值。
日較差:是一天中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差值。
平均日較差:是一段時間內每天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差值的平均值。
最大日較差:是一段時間內的日較差的最大值。
≥10℃積溫:是一段時間內10℃及以上的日平均溫度的總和。
≥0℃積溫:是一段時間內0℃及以上的日平均溫度的總和。
試驗數(shù)據(jù)相關性分析用 SPSS 19 進行處理及分析。用 Microsoft Excel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甜菜錘度積累動態(tài)對比
研究表明,2020年灌頭水前甜菜錘度可以達16.80度,灌頭水之后甜菜葉叢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錘度迅速下降;7月上中旬錘度基本維持較低狀態(tài);7月下旬至8月下旬,錘度波浪式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錘度波浪式下降;9月上中旬至9月下旬,錘度迅速上升,達到最大值。2021年灌頭水前甜菜錘度同樣處于高值13.94度,灌頭水之后甜菜錘度迅速下降;7月中旬至8月下旬,錘度波浪式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錘度波浪式下降;9月中旬至9月下旬,錘度快速上升,達到最大值。
將糖分積累分3個階段,即從7月上旬至8月下旬為糖分緩慢積累期,從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糖分調整期,從9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糖分快速積累期。
2年不同前茬作物對甜菜生長和糖分積累有不同影響,但7月中旬之后塊根錘度動態(tài)變化趨勢呈現(xiàn)相似性:7月中旬至8月下旬,錘度波浪式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錘度小幅度波浪式下降;9月中旬至9月下旬,錘度快速大幅度增加。圖3~4
2.2 不同月份溫度與糖分積累關系(表2~3)
2.2.1 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不同月份平均溫度與甜菜糖分積累多呈負相關。9月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9~10月的平均溫度與
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2021年不同月份平均溫度與甜菜糖分積累相關性與2020年相似。
2.2.2 高溫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不同月份平均高溫與甜菜糖分積累相關性表現(xiàn)不同。7、8月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低度正相關;9月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9~10月的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0年不同月份階段最高溫與甜菜糖分積累皆呈負相關。9、10月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不顯著負相關;7~10月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不同月份平均高溫與甜菜糖分積累皆呈負相關。9月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9~10月的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不同月份階段最高溫與甜菜糖分積累多呈較明顯負相關。9月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9~10月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7~10月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2.3 低溫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不同月份平均低溫與甜菜糖分積累多呈負相關。9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9~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0年不同月份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多呈負相關。9月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9~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0年不同月份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多呈負相關。9月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相關度較高;9~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不同月份平均低溫與甜菜糖分積累皆呈負相關。9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9~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7~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7、8月階段最低溫與甜菜糖分積累呈正相關,相關度較低;9、10月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呈負相關。9月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呈較明顯負相關;9~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8、9、10月最高低溫與甜菜糖分積累呈負相關。9月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9~10月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7~10月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2.4 日較差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2021年不同月份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甜菜糖分積累多數(shù)相關性不明顯。
2.2.5 積溫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7、8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相關性不明顯;9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9~10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0年7、8、9月溫度皆為≥10℃,3個月≥0℃積溫與糖分積累相關性同≥10℃積溫與糖分積累相關性一樣;10月份降溫至10℃以下,9~10月≥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研究表明,2021年不同月份≥10℃積溫與糖分積累均呈負相關。9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9~10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7~10月≥1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10℃、≥0℃積溫與糖分積累相關性與2020年一樣。
2.3 不同生長期溫度與糖分積累關系(表4~5)
2.3.1 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糖分緩慢積累期、糖分調整期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呈低度正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糖分緩慢積累期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呈較明顯負相關;糖分調整期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相關性不明顯;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溫度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但不顯著。
2.3.2 高溫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糖分緩慢積累期、糖分調整期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低度正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較明顯負相關。
2021年糖分緩慢積累期、糖分調整期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低度負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但不顯著。
2021年不同生長期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均呈負相關。糖分緩慢積累期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糖分快速積累期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3.3 低溫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糖分緩慢積累期、糖分調整期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相關性不明顯;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較高負相關。
2020年不同生長期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相關性不明顯。
2020年不同生長期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均呈負相關,相關度較低。
2021年不同生長期平均低溫均與糖分積累呈負相關,其中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Plt;0.05)。
2021年不同生長期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均呈負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階段最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
2021年不同生長期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均呈負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
2.3.4 日較差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2020、2021年不同生長期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甜菜糖分積累多數(shù)相關性不明顯。
2.3.5 積溫與糖分積累的關系
研究表明,2020年糖分緩慢積累期、糖分調整期≥10℃積溫、≥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輕度正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10℃積溫、≥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Plt;0.01)。
2021年不同生長期≥10℃積溫、≥0℃積溫與糖分積累關系均呈負相關。糖分緩慢積累期≥10℃積溫、≥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較明顯負相關;糖分快速積累期≥10℃積溫、≥0℃積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
2.4 近5年甜菜含糖快速積累期溫度與含糖率的關系
研究表明,糖分積累與9月糖分快速積累期平均溫度、平均高溫、平均低溫、≥10℃積溫、≥0℃積溫有較高的相關性,與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相關性較弱。階段最低溫、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含糖率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499、-0.446和-0.340,相關性不明顯;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10℃積溫、≥0℃積溫與含糖率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844、-0.772、-0.801、-0.844和-0.844,均成高度負相關;平均低溫、最高低溫與含糖率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25*和-0.912*,呈顯著負相關(Plt;0.05)。
2018年含糖率最高,其次為2022年,2019年含糖率最低??焖俜e糖期9月中旬至下旬2018年最低溫度明顯低于各年的最低溫度,且高溫也表現(xiàn)類似規(guī)律,該年度含糖率15.40%,為最高值;2022年最低溫度變化趨勢類似于2018年,但中旬最低溫度偏高,下旬最高溫度明顯較高,該年度含糖率14.72%為次高值;2020年9月下旬最低溫度與2018年近似,但中旬最低溫度明顯較高,最高溫度為同樣趨勢,該年度含糖率為14.17%,居第3位;2021年9月中旬至下旬最低溫度、最高溫度變化趨勢類似于2020年,但9月中旬最低溫度、最高溫度稍高,該年度含糖率為13.59%,居第4位;2019年9月中旬至下旬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均明顯高于2018年和其他年份,該年度含糖率12.34%,含糖率最低。圖5~9
3 討 論
3.1 糖分積累規(guī)律
新疆北疆甜菜從7月開始糖分積累,8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甜菜糖分積累高峰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糖分積累速度減慢[14],該結論與研究結論不一致,研究中2年不同前茬作物對甜菜生長和糖分積累有不同影響,但7月中旬之后塊根錘度動態(tài)變化趨勢呈現(xiàn)相似性:甜菜糖分積累期從7月開始,至8月下旬減慢調整,9月中旬至下旬為糖分快速積累期??赡苁悄壳安捎昧怂室惑w化滴管技術種植模式,以前為大水漫灌、溝施肥種植模式,也可能是種植品種不一樣。8月下旬至9月上旬滴灌甜菜含糖率出現(xiàn)下降,葉叢出現(xiàn)二次生長,之后含糖率快速上升。
3.2 不同月份糖分積累與溫度的相關性
7月是甜菜葉叢生長重要時期,8月上旬生長中心逐步向下轉移,糖分還在不斷積累中[15]。研究中,2020年、2021年7~8月糖分積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其中與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積溫均呈負相關,表明氣溫高不利于糖分積累,與前人研究結論一致[14]。
8~9月白天溫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物質積累,晚上溫度低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16],日較差與甜菜糖分積累呈顯著正相關[4、16],北疆地區(qū)8~9月溫度與糖分積累呈顯著負相關[14]。本研究表明,9月各溫度指標與糖分積累的相關性較8月高,9~10月上旬平均溫度、平均低溫、平均高溫、最高低溫、階段性低溫均與糖分積累高度負相關,有的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糖分積累相關性不明顯,這點與潘竟海等[17]研究結果相似;平均溫度高不利于積糖,≥10℃積溫、≥0℃積溫也不利于積糖,其顯著性與平均溫度一樣,該研究結論驗證了低積溫帶的糖分高于高積溫帶[8]。
3.3 不同生長期溫度與糖分積累的相關性
7月上旬至8月下旬為新疆滴灌甜菜塊根糖分積累期,是甜菜生長的關鍵時期,過高的溫度會抑制葉叢生長和光合效率,影響糖分積累[14];研究中,2020年該時期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與糖分積累呈低度正相關,2021年該時期平均溫度、平均高溫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階段最高溫均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2年試驗結果出現(xiàn)偏差與2020年平均溫度比2021年偏低有關。這段時期平均低溫、階段最低溫、最高低溫與糖分積累均呈低度負相關,日最低溫度低有利于糖分積累。
9月至收獲前的氣象條件對收獲期的塊根含糖率有較大的影響[6],與試驗研究結論相似。
9月中旬至下旬,甜菜塊根糖分進入快速積累期,這段時期所有溫度指標均與糖分積累呈負相關,除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3個指標與糖分積累相關程度低外,其他溫度指標均與糖分積累呈高度負相關。
10月上中旬甜菜收獲時含糖率與該生長期溫度各指標均呈負相關,其中,平均低溫、最高低溫與含糖率呈顯著負相關(Plt;0.05),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與含糖率呈明顯負相關,階段最低溫、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含糖率相關程度較低。階段最低溫低,平均最低溫不一定低;最高低溫低,平均低溫一定會低,因此平均低溫、最高低溫與含糖率呈顯著負相關。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對含糖率有影響,但不及平均低溫、最高低溫對含糖率影響大。夜間低溫比晝間高溫對促進糖分積累更為重要[7],與試驗研究結論相似。
4 結 論
4.1
新疆北疆7、8月各溫度指標與糖分積累相關程度較低;9月平均溫度、平均低溫、平均高溫、最高低溫、階段性低溫、≥10℃積溫、≥0℃積溫等溫度指標與糖分積累呈明顯負相關或顯著性負相關;9~10月上旬平均溫度、平均低溫、平均高溫、最高低溫、階段性低溫、≥10℃積溫、≥0℃積溫等溫度指標與糖分積累呈顯著性負相關;7~10月上旬平均溫度、平均低溫、平均高溫、最高低溫、階段性低溫、≥10℃積溫、≥0℃積溫均與糖分積累呈極顯著負相關。日較差、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糖分積累關系不明顯。
4.2
9月中旬至下旬是新疆北疆滴灌甜菜糖分快速積累的關鍵時期,平均低溫、最高低溫與收獲時甜菜含糖率顯著負相關;平均溫度、平均高溫、階段最高溫與含糖率負相關程度不及平均低溫、最高低溫;階段最低溫、平均日較差、最大日較差與含糖率負相關程度較低;≥10℃積溫、≥0℃積溫與含糖率相關性均同平均溫度。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陳巍. 石河子墾區(qū)水資源現(xiàn)狀及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J]. 能源與節(jié)能, 2019,(9): 63-64, 131.
CHEN Wei.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ath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ihezi reclamation area[J].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2019,(9): 63-64, 131.
[2]
谷愛蓮. 石河子地區(qū)1995年甜菜含糖率下降的氣候原因及對策[J]. 中國甜菜糖業(yè), 1996,(4): 21-22.
GU Ailian. Climatic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gar content decline in sugar beet in Shihezi Area in 1995[J]. China Beet amp; Sugar, 1996,(4): 21-22.
[3] 魏良民, 朱文彬, 閻慧, 等. 焉耆糖區(qū)氣象條件與甜菜含糖相關性分析[J]. 中國糖料, 2003, 25(1): 31-33.
WEI Liangmin, ZHU Wenbin, YAN Hui, et al.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weather condition and sugar content of sugar beet in Yanqi sugar area[J]. Sugar Crops of China, 2003, 25(1): 31-33.
[4] 馬樹慶, 梁洪海, 姚運生. 吉林省中西部地區(qū)甜菜含糖率的氣候分析[J]. 甜菜糖業(yè), 1989,(2): 10-16.
MA Shuqing, LIANG Honghai, YAO Yunsheng. A climate analysis on the sugar content of sugarbeet in the middle-west district of Jilin Province[J]. China Beet amp; Sugar, 1989,(2): 10-16.
[5] 欒法智. 試分析山東省高密地區(qū)氣象因子與甜菜塊根產量和含糖率的相關性[J]. 中國甜菜, 1984, 6(1): 40-42.
LUAN Fazh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beet root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in Gaomi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analyzed[J]. Sugar Crops of China, 1984, 6(1): 40-42.
[6] 劉宗文. 甜菜生長與氣象條件的關系[J]. 作物學報, 1965,(3): 211-218.
LIU Zongwen.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 beet growth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J]. Acta Agronomica Sinica, 1965,(3): 211-218.
[7] 曲文章, 高妙真, 曲揚. 氣象因素對甜菜產量和含糖率的影響[J]. 中國甜菜糖業(yè), 1997,(3): 9-13.
QU Wenzhang, GAO Miaozhen, QU Yang. Effect of the meteorologic factors to sugarbeet yield and sugar content[J]. China Beet amp; Sugar, 1997,(3): 9-13.
[8] 王燕飛, 陳麗君, 張立明, 等. 新疆不同積溫帶甜菜含糖率差異性的分析[J].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4(6): 675-677.
WANG Yanfei, CHEN Lijun, ZHANG Liming, et al. Variation of sugar content in different heat regions in Xinjiang[J].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6, 24,(6): 675-677.
[9] 夏紅梅. 影響甜菜塊根產量及含糖率的因素[J]. 中國甜菜糖業(yè), 2001,(3): 39-41.
XIA Hongmei. The affective factors of sugarbeet root yield and sugar content[J]. China Beet amp; Sugar, 2001,(3): 39-41.
[10] 陳秀琴, 張斯蓮, 孫志強, 等. 內蒙古額濟納旗哈密瓜種植氣象條件分析[J]. 現(xiàn)代農業(yè), 2012,(8): 70-71.
CHEN Xiuqin, ZHANG Silian, SUN Zhiqiang, et al. Analysis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Hami melon planting in Ejina banner, Inner Mongolia[J]. Modern Agriculture, 2012,(8): 70-71.
[11] 余優(yōu)森, 方德彪. 我國西瓜產區(qū)品質氣候資源分析[J]. 氣象, 1989, 15(7): 54-57.
YU Yousen, FANG Debiao. Analysis on quality climate resources of watermelon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J]. Meteorological Monthly, 1989, 15(7): 54-57.
[12] 王麗娟, 王朝敏, 張桂英, 等. 科爾沁沙地氣候與“曼沙” 西瓜品質[J]. 畜牧與飼料科學, 2012, 33(2): 90-91.
WANG Lijuan, WANG Chaomin, ZHANG Guiying, et al. Horqin sandy climate and the quality of “mansha” watermelon[J].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2, 33(2): 90-91.
[13] 袁海燕, 張曉煜, 劉玉蘭, 等. 釀酒葡萄總糖含量與氣象條件的關系[J]. 寧夏農林科技, 2006, 47(4): 46-49, 40.
YUAN Haiyan, ZHANG Xiaoyu, LIU Yulan,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sugar content of wine grape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J]. 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47(4): 46-49, 40.
[14] 谷愛蓮, 陳多方. 新疆的氣候與甜菜合理布局[J]. 中國甜菜糖業(yè), 1997,(3): 39-42.
GU Ailian, CHEN Duofang. Climate in Xinjiang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sugarbeet[J]. China Beet amp; Sugar, 1997,(3): 39-42.
[15] 孫琳琳, 胡華兵, 劉建雄, 等. 甜菜營養(yǎng)生長期糖分積累及塊根膨大規(guī)律[J].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22, 59(10): 2431-2437.
SUN Linlin, HU Huabing, LIU Jianxiong, et al. Study on the law of nutritional growth period and root Tuber expansion of sugar beet in Xinjiang[J].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2, 59(10): 2431-2437.
[16] 李元, 賈軍, 常儒, 等. 我區(qū)甜菜含糖率降低原因淺析[J]. 中國甜菜, 1995, 17(4): 39-41.
LI Yuan, JIA Jun, CHANG Ru, et al.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decrease of sugar content in sugar beet in our region[J]. Sugar Crops of China, 1995, 17(4): 39-41.
[17] 潘竟海, 張恒, 阿不都卡地爾·庫爾班, 等. 矮壯素對甜菜糖分積累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20, 57(8): 1411-1420.
PAN Jinghai, ZHANG Heng, Abudukadier Kuerban, et al.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on suga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of sugar beet[J].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 57(8): 1411-1420.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ugar accumul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sugar beet under drip irrigation
HU Huabing, SUN Linlin,LIU Jianxiong,HE Biwei, LIU Xun," HUAN Tin," LI Youfang
(Shihez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ihezi Xinjiang 832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nect the dots between sugar accumul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drip irrigation sugar bee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electing planting areas by predicting sugar content of the year and determining harvest time.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ugar accumulation in 2020 and 2021,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gar accumulation and various temperature indicators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gar content at harvest of sugar beet in 2018-2022 and various temperature indicators in the key period of rapid sugar accumulation from mid-September to late September, the main sugar beet variety KWS9147 in Xinjiang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emperature indexes and sugar accumulation was low in July and Augus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verage low temperature, average high temperature, maximum low temperature, stage minimum temperatur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0℃were all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gar accumulation from September to early October, while the diurnal range, average diurnal range and maximum diurnal rang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gar accumulat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From mid-September to late September, the average low temperature and maximum low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gar content during harves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verage high temperature and stage maximum high temperatur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gar content, while the average diurnal range and maximum diurnal rang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gar cont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0℃and sugar content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average temperature.
【Conclusion】 Among the indexes of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has mor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ugar accumulation and sugar content of beet during harvest.
Key words:sugar beet; drip irrigation; sugar accumulation; temperature; correlation
Fund projects: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Young and Middle-Ag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alents Program(2018CB029);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 Talents Project(2023TSYCJC0076);National Sugar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CARS-17)
Correspondence author:HU Huabing(1979-), male, from Shayang, Hubei, associate researcher,research direction: crop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E-mail)9625546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