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倫理教育對工程研究生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工程倫理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工程實踐中的倫理問題,提升其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面向測繪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育,闡述了工程倫理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思路、教學改革舉措與實施方法,旨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工程倫理;測繪工程;課程思政;研究生教育
工程研究生教育作為培養(yǎng)高層次工程人才的重要渠道,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工程建設的發(fā)展前景。在工程研究生教育中加強倫理教育,能夠培養(yǎng)工程科技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其倫理意識和遵循倫理規(guī)范的自覺性,提升其應對工程倫理問題的能力,讓工程更好地造福社會、造福人類。自2018年起,我國已將工程倫理納入工程類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必修課程。但在工程倫理的授課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如下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以被動聽課為主,學習成效不佳;教材中的理論難以緊密貼合各個專業(yè)的實際應用,造成教與學分離,課程難以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
工程倫理與思政教育有著天然的密切聯(lián)系。一方面,思政教育可以為工程倫理提供理論基礎和價值導向,讓工程倫理不再只是抽象的道德問題,而是與國家利益、社會進步和人民福祉緊密相連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工程倫理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現(xiàn)實的應用場景和具體的教學素材,使思政教育的內容更貼近實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因此,針對工程倫理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專業(yè)實際案例,引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其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從而應對工程實踐中的倫理問題。
綜上所述,在當前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必修課程工程倫理近五年的教學實踐,闡述了該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思路和改革實施方法,旨在提供有益的教學參考。
一、課程概況
2018年9月,河南理工大學將工程倫理設為各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的教學任務由具備專業(yè)碩士授予點的學院獨立承擔。課程教學的總目標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建立工程倫理思維,能夠綜合運用倫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對工程中復雜倫理問題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具備職業(yè)責任感和道德感,積極擔負起時代進步的倫理責任。
面向測繪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開設的工程倫理課程,由該校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的專任教師負責講授。課程教學開設于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此時學生已經對各自的研究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與探索,并已初步參與一些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鑒于此學情信息,工程倫理課程教學內容取材于測繪工程專業(yè)實際,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
參考全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對工程倫理課程內容的要求,課程將倫理學理論與測繪工程實踐應用相結合,圍繞五個教學專題,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工程倫理學知識。每個專題的思政教學內容與目標設置如下。
1.工程與倫理:引導學生走近工程、關注工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我國從古至今著名的工程項目,如都江堰、南水北調工程、北斗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2020珠峰測量中國產測繪儀器在工程中的應用等,闡釋新時代工程的含義以及工程倫理的概述。該專題旨在使學生深入了解大國工程中蘊含的大國智慧,增強榮譽感、使命感與責任感,樹立工程倫理思維,進而激發(fā)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
2.工程中的風險、安全與責任:引入測繪工程質量事故典型案例,講解工程風險的倫理評估和倫理責任。該專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測量工作無小事,任何測量數(shù)據的偏差都有可能帶來重大安全事故,進而自覺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和精益求精的職業(yè)精神。
3.工程中的價值、利益與公正:借助南水北調工程中跨流域調水的利益協(xié)調、GIS與互聯(lián)網倫理等實際案例,講解工程價值的特點、工程實踐中的利益相關者與社會成本、公正原則的實現(xiàn)。該專題使學生增強對待工程問題的辯證能力,提高其在工程倫理方面的決策能力。
4.工程活動中的環(huán)境倫理:結合遙感水質參數(shù)反演、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等科研項目實際案例,講解工程活動中的環(huán)境價值、環(huán)境倫理原則、工程共同體的環(huán)境倫理責任。該專題使學生理解工程與社會、工程與人類、工程與環(huán)境的關系,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
5.工程師的職業(yè)倫理:通過介紹劉先林院士、感動中國——國測一大隊等典型人物故事,講解工程師的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和職業(yè)美德,同時強調學術道德規(guī)范,幫助學生增強學術倫理意識和責任擔當。該專題使學生樹立嚴謹求實、精益求精、勇于創(chuàng)新的大國工匠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fā)他們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
三、教學改革與實施
課程團隊堅持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為切入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工程倫理課程進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更新
課程教學利用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采用線上“通論”+線下“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選取MOOC平臺上優(yōu)質資源,如浙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的工程倫理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精選內容;線下則結合測繪工程的四大研究方向——空間定位與導航技術、開采沉陷與形變監(jiān)測、地理信息技術及應用、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基于學?!氨倍?”行業(yè)學院的專業(yè)特色優(yōu)勢,由團隊教師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工程倫理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課程教學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從倫理學理論和工程實踐兩個方面教學。在五個專題的學習中,每個專題都設計了案例導入環(huán)節(jié),并安排至少1個學時的課堂案例分析和分組討論。例如,在工程中的風險、安全與責任專題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討論工程活動中可能會遇到的倫理問題,并進行模擬決策,讓學生在近似實際的情境中解決倫理問題,提升他們的實踐技能水平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多維度、全方位綜合考核體系的建立
工程倫理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構建多維度、全方位的綜合考核體系。該體系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面對新復雜工程倫理問題時的決策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參與程度、完成情況和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全面評價。具體而言,本課程考核主要包含平時考核、過程考核、期末考核三個部分,分別占總評成績的20%、50%、30%。平時考核側重考查學生線上資源的學習完成情況;過程考核以小組匯報為主,側重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倫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配合情況;期末考核側重考核學生個人學習成效,同時增加學術道德規(guī)范和學術倫理的考核,以培養(yǎng)學生工程活動的倫理素養(yǎng)和責任擔當。這種考核體系既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又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自主學習。
測繪地理信息產業(yè)事關國計民生,該領域研究生的教育質量關系到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產業(yè)的未來發(fā)展。課程教學團隊積極響應“讓工程倫理成為未來工程科技人才的一種強烈意識,并具體體現(xiàn)到千千萬萬個工程實踐中”的號召,面向測繪工程專業(yè)研究生教育,深入挖掘了工程倫理課程思政育人元素,通過課程改革與實施,學生的滿意度、課堂參與度和倫理決策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安萍,陳若愚,胡秀英.工程倫理教育融入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價值和路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2).
[2]唐麗,陶思琦.論新時代中國工程倫理教育的價值和目標[J].文化學刊,2021(4).
[3]談淑詠,毛向陽,王玨,等.“大思政”背景下材料專業(yè)學生工程倫理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23(21).
[4]史煥聰,汪力,馮磊,等.以工程倫理為核心的專業(yè)“課程思政2.0”體系構建:以上海理工大學為例[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
[5]李凱,張方圓,于愛兵.“工程倫理導論”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23(27).
責編:應 圖
基金項目:河南理工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編號:2021YSZ02);河南省研究生教改項目(編號:2021SJGLX107Y);河南省研究生精品在線課程項目(編號:YJS2023ZX06)
作者簡介:王雅萍(1986— ),女,河南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技術及應用;林龍(1978— ),男,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研究生思政教育;謝玉娟(1985— ),女,河南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遙感技術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