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增加其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分析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特點,歸納課程教學現狀,著重分析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結合食品微生物學特點給出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措施,活躍課堂氛圍,進一步提高食品人才培養(yǎng)質量,旨在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食品微生物學;實施策略
“食品微生物學”是高校食品專業(yè)必修的核心課程,這門學科具有多學科交叉特點,呈現出極強的綜合性,實際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在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時,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影響,很難將枯燥理論知識轉為具體實際內容,使得學生理解難度增加,學生普遍缺少學習熱情。在這一背景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提高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食品人才的目的。
1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特點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中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其教學目標是通過對食品樣品微生物檢測分析,以確保食品安全。這門課程具有以下3個特點。
1.1實踐性較強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實操獲取數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采樣和培養(yǎng)微生物菌種,熟悉掌握相關操作方法[1]。通過這種實踐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理論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處理食品樣本的能力。
1.2知識面較廣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涉及較多的知識,如微生物分類、培養(yǎng)方法、鑒定技術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的重要內容。學生要學習不同微生物分類特征、生命周期,了解培養(yǎng)微生物生存條件;還需要掌握不同鑒定技術,如聚合酶聯(lián)反應(PCR)和質譜分析等,準確地識別食品樣本中的微生物。
1.3更新速度快
由于科技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食品微生物學領域也在不斷發(fā)展。這門課程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及時引入最新研究成果。課堂上引入最新分子生物學,如基因測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密切聯(lián)系實際,了解食品微生物學領域的前沿知識[2]。
2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現狀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這種傳統(tǒng)模式存在一些問題。
2.1教師教學理念陳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缺乏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也會對課堂教育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缺乏新穎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起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濃厚興趣,進而影響到整個教學過程的質量[3]。
2.2課堂教學形式單一
許多老師不熟悉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一成不變,未能及時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新興技術的發(fā)展,無法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等先進工具融入課堂中去。這導致了一種故步自封的局面,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整個課程的發(fā)展。在傳統(tǒng)講授式教育模式下,缺乏有效互動與交流,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而無法主動思考和應用所學內容[4]。
2.3師資力量不足
由于食品微生物學涉及多個學科領域,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和豐富教學經驗。然而,目前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力量不足,這對教學質量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食品行業(yè)迅速發(fā)展和新知識涌現,傳統(tǒng)教材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取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識信息,限制了他們對行業(yè)動態(tài)和前沿技術的了解。
3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
信息技術在食品微生物學課程中具有以下3個作用。
3.1提供豐富資源
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和數據庫系統(tǒng),能獲取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如通過在線視頻、實驗操作指導和案例研究資料等方式支持課堂教學。教師利用網絡平臺上傳和分享教學視頻,供學生隨時回顧,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建立在線數據庫系統(tǒng),收集各種食品微生物學的相關資料,如標準操作流程、研究文獻和實驗數據等,方便教師和學生獲取所需信息。
3.2促進互動與合作
教學過程中利用在線討論平臺和虛擬實驗室,打破傳統(tǒng)課堂時空限制,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教師設立在線討論區(qū),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討論,并及時解答他們問題。在線虛擬實驗室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擬真實實驗環(huán)境的機會,通過虛擬實驗室操作實驗,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任務。這種互動與合作能夠優(yōu)化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5]。
3.3優(yōu)化學習評估方式
信息技術支持在線考試和作業(yè)提交,方便教師實時監(jiān)測學生學習情況。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在線參加考試,教師則可以即時獲取學生答題情況。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提交作業(yè),教師及時批改作業(yè)。同時,統(tǒng)計分析學生成績,為教師提供科學依據來改進教學方法。如根據學生成績統(tǒng)計數據,教師發(fā)現一些易錯知識點或操作步驟,能夠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
4信息技術在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4.1優(yōu)化實驗教學方法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中,信息技術可以改進實驗室教學。傳統(tǒng)實驗室教學受到人力、時間和空間等方面限制,而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將實驗室環(huán)境虛擬化,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遠程實驗操作;同時也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通過引入真實案例,學生能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如提供一些典型的食品微生物檢測案例,讓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的案例研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還能夠激發(fā)他們對食品微生物學的興趣。
4.2增加課堂趣味性
在知識傳授方面,利用網絡平臺將課堂內容進行數字化呈現。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基本理論知識、實驗步驟和技術要點,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相關概念。例如,通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展示,學生能清晰地認識與理解不同微生物特征、培養(yǎng)方法及常見檢測過程,夯實實驗操作的基礎。借助在線討論平臺和互動工具,師生間及同學間進行實時溝通。學生的互動討論,可以引發(fā)他們在食品微生物學領域的思考,激發(fā)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通過網絡平臺和數據庫系統(tǒng),教師可以獲取最新科研成果、實驗數據及相關文獻資料等。這些資源可以為教師提供全面教材支持,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在線實驗模擬,通過虛擬實驗環(huán)境進行操作。這種方式節(jié)約了實驗成本,還增加了學生對實驗設計的理解。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往往依賴于紙質試卷和口頭答辯,存在主觀評分不一致、反饋滯后等問題。而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在線測驗系統(tǒng)和自動評分系統(tǒng)評估學生能力,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還能夠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4.3提升專業(yè)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
信息化育人并不是將相關內容簡單地講解出來,而是需要教師從思想和意識層面出發(fā),提升教師信息化意識和育人理念,并將其重視程度從個人擴展到各年級教研室、全院教師等。通過主動參與、深入思考、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yǎng),教師意識到立德樹人對于自身職業(yè)的重要性,激發(fā)其使命感,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挖掘食品專業(yè)教學中與信息化元素相關的內容,通過列事實、講道理的形式,深化信息化育人的內涵。如組織教師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等主題交流大會;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將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內容納入教學大綱中,并就需要講解的程度進行說明等。
此外,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能幫助教師根據學生各學期學習進度為其制訂學習計劃,包括食品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以及其他各項需具備的能力,如思辨能力、道德修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等。
4.4多平臺融合食品微生物學課程實踐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中實現了“線上資源、線下活動、課前任務、課中項目、課后實踐、師生協(xié)作、平臺監(jiān)測、過程評價”,具有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線上發(fā)布通知,復習和預習課程相關內容。課中采用翻轉課堂討論、搶答、頭腦風暴、雨課堂測試、彈幕反饋等教學形式,教師線下總結、補充、答疑、拓展。課后師生討論答疑,預留作業(yè)、強化拓展、遷移創(chuàng)新。
超星學習通平臺、翻轉課堂、慕課網等多平臺融合、多種教學手段交互,有助于全面展示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食品微生物學課程與多點教學內容融合,對接國家戰(zhàn)略,理論實踐結合。在課程教學中增加了仿真、項目驅動、案例探究、PBL等新型教學模式,結合學科競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
4.5依托數字化技術進行多元化考核
傳統(tǒng)信息化教學的考評依據主要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yōu)楹诵?,這種應試的考評模式不僅限制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還打壓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于全方位評價而言,顯得片面和不科學。對此,為改變當前信息化教學現狀,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急需借助數字化教學手段對高校信息化教學中課程評價方式進行優(yōu)化。在信息化教學中,可借助數字化技術,實施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考核,豐富考核形式,更精準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
5結語
高校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著眼點,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對實踐性教學的重視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采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順利完成課程教學目標,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紅娟,戴璐,龍明華.信息化手段在高職食品微生物技術課程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22(9):6769.
[2]姜澤穩(wěn).信息化教學在食品微生物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6):124125.
[3]龔漱玉.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混合式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與反思:以食品微生物檢測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9(14):122123.
[4]任雅清,黃國平,王瑞蘭,等.信息化教學在食品微生物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5):7677.
[5]鐘軍華.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微生物”課程的教學設計[J].現代食品,2018(15):3031.